大学生与法律
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懂得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国依
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的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
法制建设的效果。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法律意识主要
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和解决方法,
简单点来说,就是实际和理论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
学生素质修养的必要条件,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
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南京出台新规定:
在校大学生失足可以暂免起诉。"什么意思?以前如果在校大学生犯罪即会被学
校开除学籍。现在政府机关为了挽救失足青年,采用人性化的方法,使他们能够
完成学业,重新成为有用之才。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政府机关给出了他们
的理由:大学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有一部分大学生犯罪只
是一念之差,大学生可塑性强,完全有改过自新的可能;如果因为被起诉而被学
校开除学籍,不但断送了他们的前程,而且还让社会上少了一些精英。
我坚决反对这种做法。首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现代法治的最最基本
的原则。大学生不应该因为他们的特殊地位而享有特权。依法治国是中国的基本
国策。我们正在努力从一个"人治"社会转变成法治社会。作为国家建设栋梁之才
和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更因该起到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去捍卫法律的尊严,而
不是去寻特殊的待遇,破坏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作为政府机关也不应该出台这
样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与我国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不符。政策凌驾于法律,岂不是
又回到了"人治"社会?第二,这中网开一面的做法实施起来也有很大的问题。说
大学生受过良好教育,可塑性强,不错。但是别的人呢?他们犯罪就不可能是一
念之差吗,他们就没有可塑性吗?大学生可以网开一面,别的人为什么就不可以
网开一面呢?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就可以享有特权吗?而且,每个犯罪的
大学生都是一念之差吗?只有一部分,那一部分到底是多少呢?怎么来判断呢?
这些问题都是难以回答的。再者,大学生都已经成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已经健
全,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更何况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法律方面也
有更多的了解。如果每一个犯了法的人都说自己是一念之差,那法律该怎么做呢,
如何是好呢?所以这种区别对待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法律平等性的践踏。大学生犯
了法时应该挽救,但挽救不应该发生在法律层面上。担负起挽救工作的应该是政
府部门和社会机构。这种区别对待最终只能是纵容了大学生的犯罪现象。大学生
相对的更了解法律,明知故犯应该是罪加一等,现在却反过来了。给了明知故犯
者优惠待遇,增加了侥幸心理。而且,对犯罪的人仁慈了,有没有考虑到受害人
的感受呢?因为被起诉而被学校开除,是让社会上少了一些"精英"。但是对于整
个社会而言,我们不缺这几个,我们不能因为这几个人而毁了整个社会风气。
虽然对大学生犯罪网开一面的做法是欠妥的,但是它的目标却是很好的。我
们可以有其它的方法来完成这一目标。首先,当然是要抓源头。我们要加强对大
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他
们的法治观念。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加强对大学生的
法制教育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紧迫。社会已经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学校
也加大了法制教育改革的力度,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再就是
改变挽救的方法。我们挽救和保护人才不应该是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应该是以法
律为依据去处理这件事情。法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有什么偏颇。但是经过
法律公正的裁判之后,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挽救和保护机制。要将这种保护人才
的措施排在法律之后,该严的地方严,该宽的地方宽。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
求有现代法治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
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
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
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
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
境。2、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3、深化大学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
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12:5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49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