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法治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06 03:53:40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31日发
(作者:超载)

第32卷第9期

2019年9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Jiangx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Electricity

Vol.32o.9

Sep.2019

立德树人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法治教育

江海珍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作为我国教育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重要窗口的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加强法治教育是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

途径之一。基于此,围绕生源质量、职业教育目标以及传统文化和社会负面信息等方面,对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法治教育的因素进行

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使我国高职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法

治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97(2019)09-0049-03

0 引言

党的十八、十九大相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组成部分和教育领域

对外交流与合作重要窗口的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

同样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求积极开

展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学生

的法治意识和素养。而对在融合中西优势教育教学资

源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经常接触不同

的文化价值观,如果不加强思想引领,更容易出现意识

形态偏差。有媒体报道认为,中国留学生海外违法犯罪

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人生观出现偏差、法律意识薄

弱。在新时代思想文化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形

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的法治教育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1.1 增强法律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长期处于不同文化价值观

的交汇口,加之受传统儒家文化主张人治的思想以及

复杂法治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在法律认知方面

产生了偏差,在情感上缺乏自信,在生活中出现法律意

识淡漠、是非观念模糊等现象,难以形成对中国法律精

神的信仰。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有

中国特的国际化人才的主阵地之一,每年都有一定

数量的学生出国学习交流。所以,中外合作办学高职

院校只有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贯彻落实党和

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法治教

育,培养他们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才能增强

学生的法律文化自信。对本土法律文化的自信程度,不

仅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信仰和行为模式,还会影响到国家形象的树立。

1.2 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助力

依法治国要求民众了解法律、尊重法律权威,形成

依法办事的意识。虽然大学生中知法懂法的人已经越

来越多,但是知法犯法或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例也不在

少数,更何况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件了。这种现象在高职

院校中更为严重,也会无形中对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

设置阻碍。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对学生法律体系的

构建可能产生一些影响,加上他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不

同的外籍人士和一些不良信息,可能会产生危害国家

和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加强中外办学高职院校学

生的法律教育,可以帮助加快实现法治社会建设的进

程,保障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3 培养公民意识、推进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法治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均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主

要内容,二者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均存在着紧密

[1]关系,主要体现为目标一致、内容统一、途径相通。公

民意识的核心是依据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

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人身份的法律角

认同。法治教育是培育和唤醒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未来国家政治与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管

理者,他们的法律素养水平也会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

发展的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完善以宪法教

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培养和提升中外合作

办学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是培养我国合格公

民、推进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1.4 强化核心素养、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应有之意

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也是高等职业教育

文化软实力的最终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不仅

仅是在就业率以及专业课教育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这

个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法律意识就是评判学生综合

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在引进国

外课程、教学模式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为国家经济建

收稿日期:2019-07-20

作者简介:江海珍(1977-),女,安徽安庆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491).

50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2卷

设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中外合

作办学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更高的法律意

识,以更好地胜任进入社会后的工作。

1.5 落实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保证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项复杂的法律活动,涉及外方

高校、外籍教师、留学生等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

系。而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发展时间较短,在实践中

尚无有益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组织与管理、教育教

学、资产与财务等方面更容易出现法律问题。如果学生

法律意识不高、没有维权意识,遇到法律问题也不懂得

运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严重背离了

依法治校的精神和立德树人的教育主题。此外,中外合

作办学高职院校在校园管理方面借鉴外国高校的开放

式的校园模式,使得人员关系结构相对复杂,校园安全

事件发生。所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的法律教

育是落实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保证。

2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2.1 高职学生法律知识储备欠缺,学习动机不强

从高职的生源基础来看,有普高统招生、普高注册

生和中职注册生等,其文化基础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大

学生较为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通过上

课时对江苏百年职业学院600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

果显示:只有36%的学生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仅有

7%的学生表示了解过宪法的基本内容,大约40%的学

生表示生活中主要是凭着内心的直觉判断一件事的对

错而不是法律。高职学生大多数经历了过去学习的失

败,因而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即过去

学习上的挫折经历导致对学习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

态和行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讲究的是自觉性,如果存

在习得性无助心理,那么会使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任

务也不能顺利完成,更难激发他们学习相对来说更加

枯燥和难以理解的法律知识。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

高职学生,由于底子比较薄弱,很难适应全英文授课的

教学模式,极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的动力,最后

导致自暴自弃。

2.2 高职教育“重专业,轻人文”

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

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法治教育方

面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重非常小。学生学习法

律的途径为通识课的一些法律知识的讲授,而往往这

些课程并不被一些学生所重视。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

的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双语授课和出国的需要,有时还

会通过压缩通识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来增加英语教学课

时,导致法律相关课程更少。即使开设了一些与专业

相关的法律课程,也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证的需要。这

就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清晰的法律概念,在生活中法

律意识模糊,导致自身触犯了法律还没有知觉,或者

是触犯了法律不能冷静地处理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中外合作办学的校园环境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环境,

而中外法律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本

身的法律直接去国外学习,容易对学生本身的法律体

系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埋下隐患。另

一方面,现在的职业教育院校为了突出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在师资引进方面重点考察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企

业实践,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考察。在中外办学的

背景下,许多老师对中国以及外国的法律知识缺乏基

本的了解,无法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

果。特别是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学习和

生活上的指导时容易情绪化,受环境的干扰往往会形

成更差的结果。学生的日常法律教育工作通常由辅导

员承担,但绝大部分辅导员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

培训,加之本身比较年轻,缺乏应对突发法律事件的能

力,使得延误、不当处理法律事件的风险加大。部分高

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也经常偏离依法治教的轨道,学

生不能在现实中接触、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校园法治文

化,也无法在日常行为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这极大

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对依法办事的认知。

2.3 传统文化导致部分学生在法律心理上存在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习惯按照固有思维解决新问题的

心理倾向。如果过去的经验证明法律是有效的,那人

们就会逐渐信任法律,将法律当成一种行为准则以及

约束的方式,从内心尊崇法律,最终形成法律信仰。然

而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人们的思想行为模

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主张人治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从而

形成一定的负性法律心理定势。“我不违法就可以不学

法”“诉诸法律不如走人情,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等,都

是我国民众法律心理负面定势的典型表现[2]。这些负性

的法律心理定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部分学生对法

律的认知和评价,导致学生在学法、守法、遵法、用法方

面缺乏自觉性。

2.4 信息时代负面信息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可

以轻易获得,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依法治国的

信心。虽然依法治国方略已在推进,但是社会上依然存

在权力腐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当

今的学生生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极易受到“利

益至上”的错误观念的影响,缺乏对自身作为国家公民

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加上某些不良

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学生缺乏辨别力,就会对法治现

状产生不满,对“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失去信心。

3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建议

3.1 激发学生学法兴趣,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如前所述,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由于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以及习得性无助心理,导致意志薄弱,失去学

第9期立德树人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法治教育51

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自制力和自信心。加上诸多因

素导致的一些负性法律心理定势的存在,使得部分学

生存在法律无用的心理。所以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让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法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

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预测个人行为的重要

指标。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动机作用,会影响

到学生学习活动的选择、努力的程度、学习时的情绪和

学习任务的完成等。

3.2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

法律问题,如购物、办理手机和网络业务、考驾照、取快

递、兼职等设置情景教学环节,引入相关法律知识点,

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具象的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使法

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学会

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提升学生用法的成就感。通

过观摩与学生相关案件的司法审判,如“苏州大学学生

状告苏州轨交公司”的案件,让学生目睹或想象与自己

有相似经历者的成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作

用,从而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通过选择当下学生熟悉

的典型案件,如“王欢案”“昆山龙哥案”,采用以学生为

主体的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

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微博等新媒体来实现师生及时的交互和信

息传播,鼓励学生在互动软件和中发表自己的学

习感悟,并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同时提

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随后的课堂教学

中给予有效的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建议、解释及

鼓励等,让学生来获得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3.3 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育者的 

法律素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是

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所以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技

术应用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教育的最终目

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法治教育不仅可以增

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法律知识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因此要

设置科学的法律课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尤其

是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通过设立多种

多样的课程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中国的相

关的法律制度还有西方有关的法律制度。学生只有充

分了解中西方的法律法规,才能形成完善的法律思维。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中外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在

接受新鲜事物以及信息方面,相较于其他高职院校而

言会处于更加前沿的地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

触到更多的西方元素与文化,感受到更多的新鲜事物

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氛围。此外,可以建立起校园网

络法律意识教育平台,开展一些网络课程,将相关法律

知识以网课的形式进行教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法律

素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合理设立教师准入

门槛,重视专业教学院系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实施

“课程思政”,引导他们在专业视角下向学生传递法律知

识和思维。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队伍法律素养的培养力

度也需要加强。在学生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应该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合法性,不能任意而为,确保问

题解决的合法合理。

3.4 重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落实依法治校与治教,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用

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与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

密切相关,高职院校要顺应法治社会的要求积极实施

依法治校与治教,做到法治建设人员上的全覆盖。学校

首先要建立健全和执行教学、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对

学生教育管理要有公正性和严肃性。尤其对违纪学生

的处理,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坚决杜绝因人而异,不

能为了留住生源底线一破再破,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

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同时,学校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将法治教育纳入

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切实增

强教职工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养成依法依

规管理和执教的习惯。除此之外,要把法治文化作为校

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将法律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的指标。通过利用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定期开

展的法律类社团活动,如维权活动、图片展览、知识竞

赛、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以及借助雕塑、名言、标语

等,为学生提供富有法律文化的校园氛围,为大学生

体提供知行结合的途径,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依法治国

的成就。

4 结束语

加强法治教育是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做好思想

政治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学校顺利运转的重要保

证。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高职生的综合

素质、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满足和谐社会的需要。中

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依

法治国的实现,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晶,柳翠.全面依法治国视阙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以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为视角[J].西南交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5):38-44,55.

[2]刘慧频.论民众法律心理定势与法制教育[J].求索,2001(3):

56-58.

[责任编辑韩翠丽]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12:2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489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