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整
理版
————————————————————————————————作者:
————————————————————————————————日期:
2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整理版(09秋行政管理农)09.12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要求学员在全面复习基础上,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并
能运用它们联系实际分析解答相关问题。在此,将有关考试事项告知如下:
一、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分
二、本课程考试类型及分值
(一)客观题:判断题(每题2分,共34分),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二)主观题:问答题(每题8分,共32分),案例分析题(19分)
三、复习范围
(一)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34分)
1.在我国,法律只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P15)
2.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原则上仍受中国法律保护,同时也有遵守中国法律的义务。(√)(P11)
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的行为一律应适用中国法律,中国法律既保护在华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又依法处理
其违法问题。(×)(P11)
4.法对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的一切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就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法律均在全国范围
内有效。(×)(P11)
5.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古代已经出现在有的国家。(×)(P26)
6.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凡与宪法相抵触的内容都不发生
法律效力。(√)(P27)
7.我国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37)
8.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指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而且每个选民所投的选票效力都相
等。(√)(P37)
9.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国家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42)
10.在我国,有权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P28)
11.在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P28)
12.在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P32)
13.在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32)
14.在我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选民投票直接选出的。(√)(P38)
15.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P49)
16.行政法是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它与民法、刑法一样,有完整统一的法典。(×)(P62)
17.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P64)
18.国务院是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P69)
19公务员对所在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P81)
20.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P94)
21.在民法缺乏具体规范时,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司法机关处理各类民事纠纷的依据。(√)(P99)
22.在我国,所有的公民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P104)
23.对监护人来说,监护是一种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P106)
24.合伙人之间须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中的任何一人要求其偿还全部债务,债务人不得
拒绝。(√)(P112)
25.行为人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之一。(×)(P119)
26.根据<<合同法>>规定,一方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一律无效。(×)
(P123)
27.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之下,以被代理人名义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管是
利是弊,被代理人都应承担。(√)(P126)
28.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9.林某为继承父母的遗产,与哥哥发生纠纷。林某聘请了一位律师代他进行民事诉讼。该律师的代
理行为属于法定代理。(×)(P128)
30.在合同关系中,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原数返还定金。(×)(P149)
31.知识产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权利,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P158)
32.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包括丧偶的儿媳或丧偶的女婿。(×)(P160)
50.法定继承人范围包括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
婿。(√)
33.在继承方式的适用上,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P161)
34.在继承方式的适用上,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P161)
35.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人,一律适用我国刑法。(×)(P186)
36.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是“从新兼从重”的原则。(×)(P187)
37.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P189)
38.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但并非任何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
度必须达到严重的程度。(√)(P193)
39.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凡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P193)
40.我国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的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P199)
41.年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所实施的一切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P199)
42.公民喝醉酒失去自控能力而犯罪的,依我国刑法规定,可以减轻刑事责任。(×)
43.公民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对不法侵害者实施正当防卫。(×)(P205)
44.当合法权益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时,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以
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免遭损害的紧急避险行为。(√)(P207)
45.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是有限度要求的,即采取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时,都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
度造成重大损害。(×)(P207)
46.根据我国刑法,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或犯罪时怀孕的妇女均不适用死刑。(×)
47.在我国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在任何国家机关或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P215)
48.累犯是指因犯罪受到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4
49.在我国,所有涉外民事案件第一审都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P253)
51.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各种诉讼活动中都应遵循的原则。(×)(P263)
52.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和尺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P9)
53.在社会主义国家,对人们享乐需要和享乐意识的增强,应加以必要的约束。(×)(P11)
54.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原则并不排斥人们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P29)
5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利益都应服从集体利益。(×)(P29)
5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57.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58.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59、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特殊的继承和积累,不因历史的变迁而消失。(√)
60、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和互助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我国,法的实施是以(B)作为后盾的。(P4)
A、执政党的威望B、国家强制力
C、公民的自觉守法D、各类社会组织的依法办事
2.法律作为我国法律渊源的一种,是专指由(C)依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国务院(P15)
3.“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第一次是在党的
(B)上提出来的。(P20)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二大D、十四大
4.我国现行宪法是在(B)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P30)
A、1978年B、1982年C、1988年D、1993年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B)。(P30)
A、1949年B、1954年C、1958年D、1978年
6.我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实施以来,已经过(C)局部性的修正。(P30)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B)。(P34)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C)。(P36)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9.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C)。(P41)
A、复合制B、联邦制C、单一制D、邦联制
5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规定为(C)。(P50)
A、3年B、4年C、5年D、6年
11.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D)。(P53)
A、全国人大B、中共中央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务院
12.(D)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P54)
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
13.下列中的(B)不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P49)
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B、正当防卫
C、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D、依法纳税
14.行政处罚作为一种法律制裁措施,具有(D)功能。(P78)
A、惩戒B、教育C、规范D、惩戒和教育的双重
15.对公民而言,下列行政处罚方式中的(D)是一种最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方式。
A、B、没收违法所得(P79)
C、责令停产停业D、行政拘留
16.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从自然人
(A)时具有。(P104)
A、出生B、年满10周岁C、年满16周岁D、年满18周岁
17.一般情况下,自然人离开住所地下落不明满(C)的,其利害关系人可向法院申请宣告其
死亡。(P108)
A、2年B、3年C、4年D、5年
18.宣告死亡,是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对(B)的人作出判决,宣告其死亡。(P108)
A、严重犯罪B、经医院开具死亡证明
C、下落不明D、经公安机关开具死亡证明
19.财产所有权中的(D),是所有权人最基本的权利,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P139)
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
20.债最常见、最主要的发生根据是(A)。(P141)
A、合同B、侵权行为C、无因管理D、不当得利
21.继承从(B)开始。(P160)
A、被继承人立下有效遗嘱时B、被继承人死亡时
C、继承人商议分割遗产时D、继承人正式分割遗产时
22.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被继承人的(D)不在法定继承人范围。(P160)
A、配偶B、父母
C、祖父母、外祖父母D、孙子女、外孙子女
23.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是(B)的原则。(P187)
A、从旧兼从重B、从旧兼从轻C、从新兼从重D、从新兼从轻
6
24.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P193)
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因果相关性D、应受刑罚违法性
25.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B)。(P199)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26.按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犯罪行为中的(C)应负刑事责任。(P199)
A、B、抢夺C、抢劫D、盗窃
27.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B)负刑事责任。(P200)
A、可以B、应当C、不应当D、根据犯罪情节
28.我国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采取(D)。(P200)
A、只对单位判处罚金B、只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C、重罚制
D、对单位判处罚金和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的双罚制
29.是否(B)造成重大损害的,是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标志。(P206)
A、超过必要限度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C、超过正当限度D、故意
30.在民事诉讼中,重大涉外案件由(B)管辖。(P253)
A、基层法院B、中级法院C、高级法院D、最高法院
31.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遵循(A)原则。(P255)
A、原告就被告B、被告就原告C、原、被告协商D、人民法院指定
32.徐某因犯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并被送往外省某劳改农场服刑。徐某的妻子欲与其离婚,
她可向(A)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P255)
A、自己住所地B、自己工作单位所在地
C、劳改农场所在地C、劳改农场主管部门所在地
33.在民事诉讼中,对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C)人民法院管辖。
A、原告所在地B、被告所在地C、不动产所在地D、中级
3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
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爱岗敬业D、勤俭自强
35.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B)。
A、深化改革开放B、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C、维护国家和平、稳定D、促进全国经济发展
3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自强不息B、爱国主义C、改革创新D、勤劳勇敢
37.下列属于正确的人生观的是(B)。
A、享乐主义人生观B、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C、拜金主义人生观D、个人主义人生观
38.国家的核心利益是(C).
7
A、各民族之间的团结B、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
C、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D、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39.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
A、集体主义B、诚实守信C、平均主义D、爱国主义
40.(C)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
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A、行为规范B、高尚道德C、社会公德D、法律
41.人生价值评判的客观标准必须以(A)为坐标。
A、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益B、人与自然和谐的利益
C、国家利益C、个人利益
42.人生目的是指人(A)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A、为什么活着B、怎样活着有意义
C、为什么工作D、为什么努力
43.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A)。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奉献社会
44.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C)。
A、生活理想B、道德理想C、社会理想D、职业理想
45、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
A、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B、公正与偏私、诚实和虚伪
C、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C)。
A、社会主义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精神文明建设
47、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C)。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D、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法律基础: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哪些特征?(p27-28)
答: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和普通法律相比,它有以下特征:
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而普通法律一般只
涉及国家制度与社会制度的某一具体方面。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最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为: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8
(2)普通法律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问题,所以宪法制定、修改的程序要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什么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其有哪些具体要求?(p65-66)
答: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设立、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
触。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法治原则在行政法上的体现,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
1、行政职权须依法设定、依法授予;
2、行政职权必须依法行使;
3、行政主体须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p107)
答:监护人的职责包括:
1、保护被监护人、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3、代理被监护人参加各项民事活动;
4、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5、对由被监护人造成他人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4.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p189-191)
答: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1、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即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
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
5.正当防卫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205)
答: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起因条件:有不法侵害的产生存在;
(2)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3)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
(4)主观条件:防卫意图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5)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6.民法中的“代理”的含义是什么?代理具有哪些法律特征?(p126-127)
答: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
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代理具有如下特征:
9
(1)代理的行为须是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
(3)代理人须在代理权限内独立进行意思表示;
(4)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归于被代理人。
7.法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6)
答: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
(1)指引作用,即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
(2)评价作用,即提纲标准,以此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以及违法的性质和程度。
(3)预测作用,即人们依据法律预先估计相互间该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据此对自
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4)警示作用,即法律包含的强制性、责任性的信息给人以威慑、将于和启示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
8.加强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p43-44)
答:(1)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使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
(4)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9.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0.科学的理想信念在人生发展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p15)
答:(1)理想信念是指导人生的奋斗目标,能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3分);
(2)理想信念是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能激励人们为实现自身的理想目标而顽强地去拼搏,
去成就事业、创造奇迹(3分);
(3)理想信念能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引导人们不断追求人生更高的目标(2分)。
四、案例分析题:(1题19分)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p205)、正当防卫的刑事责任(p204)
案例一:无业游民赵某为还赌债于某日晚将一刚下晚自习走在回家路上的中学生钱某拦住,架在
其脖子上要求钱某把钱拿出来。在此过程中,赵某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求学时的辛酸,遂良心发现,觉得学
生可怜,便抽身离开。看着拦路抢劫者离去的背影,怒气未消的钱某从地上捡起一石块将赵某砸成轻伤。
问:1、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正当防卫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起因条件:是存在不法侵害;
10
(2)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3)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4)主观条件:防卫意图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5)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对照正当防卫的条件,分析本案中钱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答:对照正当防卫的条件,钱某的行为显然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因为正当防卫必须是不
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能实施。本案中,赵某已经自动放弃不法侵害,即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此时进行防卫属事后防卫。
3、钱某否是否要对砸伤赵某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
答:钱某在赵某已中止犯罪的情况下,用石块将赵某砸成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要承
担刑事责任。因为事后防卫不能构成正当防卫,构成犯罪的,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无业人员宋某为偿还赌债,某日深夜12点左右躲在一条僻静的小路边欲实施抢劫。某公司职
员李某加班归来路过此处被宋某拦住,宋某威胁李某将身上财物交出。李某怕遭伤害,将所携带的3
千元现金、一只手机、一块进口手表都拿了出来,宋某一把夺过,扬长而去。李某心疼被抢走的财物,从
地上捡起一块砖并追上宋某,趁宋某不备,往其后脑勺猛砸,宋某倒地,李某又在其脑袋上用力砸了几下,
后用夺回的手机报警。警察到达现场时,宋某已死亡。
问题:(1)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2)简述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条件的规定
(3)对照正当防卫的条件,分析李某致宋某死亡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4)李某致宋某死亡属于什么行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答:1、李某的行为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2、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
(2)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3)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4)主观条件:防卫意图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5)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3、对照正当防卫的条件,李某的行为显然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因为正当防卫必
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能实施。本案中,宋某抢劫的不法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危
害结果已经发生,宋某也没有实行进一步侵害的意图,此时进行防卫属事后防卫。
4、李某在宋某抢劫行为已结束的情况下,追赶宋某并将其伤害致死,属于故意犯罪,构
成故意伤害罪,应负刑事责任。
11
本文发布于:2022-07-29 14:2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45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