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王的故事
在邵哥的一路关照下,我很顺利的来到了坐落在北京市通洲区的宋庄,这里被公路和围墙划成了
许多的豆腐块,井然有序。但是给人一种窒息的不可言状的感觉,完全没有大都市的气息。围墙里面
皆是大大小小的工厂,以生产建筑材料的居多,很快我进入了一个铁门,由此拉开了序幕。
因为我做的是销售这一块,所以先得到生产基地去看看生产流程,权当实习吧。有邵哥作陪,所
以很顺利的认识了这里的周厂长(老板的舅子)还有其他的负责人,一阵寒暄以后,周厂长帮我安排
好了住宿的地方,一桌酒菜,不在话下。
因为吾身份之特殊,所以我不用去做体力活,只是看看操作的流程,所以有幸认识很多的来京民
工兄弟,老王就是其中的一个,还是先介绍一下工厂的基本情况吧,这个工厂是生产隔墙板的,所谓
的隔墙板就是用石膏粉加水和些许的防水剂,装模加热即可。甚为简单技术含量不高,所以需要很多
打杂的,老王就是其中的一个。那天,老王正在拉沙,为了打消其顾虑,我自报家门,对我的工作做
了一番介绍,没想到老王甚为健谈,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老王五十多点,在这里干了几年了,年轻
的时候也在全国各地打工,但是仍然不改其本性,依然还是一打工者。一改对我的羡慕,认为我是一
个读书人,可以大有作为,我不觉寒碜,愧对此言啊。
老王在休息的时候,也看看闲书,下下棋,可怜的休息时间中挤出来的,他也渴望进步,不想被
时代淘汰,因为这里比较的偏僻,老王能看的书,也仅仅是从书店中租来的武打言情之类的读物,庸
俗不堪,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人思想的解放远甚于物质之富有,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大众们,
以为自己过的日子还是很美好,这种思想不亚于侵略,也许更甚于侵略。那天,老王请我喝酒,我也
没有推辞,要了点水煮花生,谈了许久,终究是一些琐碎之事,是俩个不同人生观的人在一起,很多
年以前我们是相同的,但若干年以后,却变得茫茫,不知道是什么造成的这种改变,我想是现实,残
酷的现实吧!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是没有学历技术的,所以他们工作的环境和所拥有的地位也可见一般
了,他们也渴望成功,渴望被重视,但是可能性好像很小,在这个充满竟竞争的年代,他们能出卖的
除了体力还有什么,若年以后,还有什么可以出卖,悲哉!也许他就这样终其一生,摆脱不了自己的
命运安排。
几天以后我离开了,去了销售总部,因为没有,我就再也没有和老王联系过了,但我惦
记着他,惦记着千千万万像老王这样的劳苦大众,我希望他们过得很好,也只有希望了,因为现在的
我能给予他们什么呢?我不知道。过了这么久了,今天又想起了以前在北京的生活,记得第一次去的
时候,正流行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现在都很少听到刀郎的歌了,感觉自己一直有农民情
节,很想对他们怎么改观,理想很伟大,现实很残酷。有什么办法,有一次去长沙见一个朋友,那天
他送我上火车的时候,我们就谈到了民工的问题,他说民工其实并不穷,一个月赚的钱比很多的大学
生还要多,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过的那么的拮据呢?因为他们的小孩要读书,父母要赡养。因为没有医
保,得了病也要自己掏腰包,所以这些钱看起来不少,分摊下去就没多少了,特别是家里有几个要读
书的小孩。开支更加的大。没想到我那哥们看问题还真的有深度。我自叹不如。以前看鲁迅写的《药》,
没什么感觉,好象大家都是疯子一样,为什么要用别人的血去治什么肺病,而且还要搞关系才能搞到。
没有对社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到了现代社会,很多的
年轻人说要改变我们父辈的生活,对农村进行改革,让他们过上好的日子,但是很多人都会犯同样的
错误,认为给他们上几节课,就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新一代的科技致富人才,很多时候他们也不会买你
的帐,自己认为都很委屈,其实历史可以借鉴的。为什么不理论结合实践。把自己重新定位。
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基于他对中国有深刻的了解。认为农民最渴望的是土地,他就打出了分田到户
的旗帜,自然会有很多人响应。
每次写文章都会跑题,也许是习惯这样跳跃性的思维,今天老王也许还在那里上班,还有很多的
老王在做同样的事情,这也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会有很多的人从事这样的工作,其实这样也挺好的,
至少他们是家人的希望,孩子的脊梁,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做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在为国家尽自己的绵
薄之力。
科瑞特于2004年暑假
本文发布于:2022-07-25 17:0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367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