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最新推荐------------------------------------------------------
公文写作范例号召书
号召书的概念
号召书是各级党、政借重大会议或节日之机,紧密配合形势,号召
人民众贯彻会议精神时所使用的专用书信形式。
号召书的实例
<实例>
关于进一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号召书在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
彻党的十二大和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广泛开展第二个全民文
明礼貌月活动的热潮中,我市召开了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会议认为,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是动员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一个创举。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项活动对于提高人民众的思
想觉悟,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为了动员全市人民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这项活跃,开创我
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会议号召全市人民:一、重新学习,
做改革的促进派。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在夺取现代化建设
的可靠保证,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
二大文件,还要学文化、学科技、学技术、学业务。要积极地投身到
1/17
改革中去,破除旧的、妨碍我们前进的老框框、老套套、老作风,努
力钻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立有益于社会主义四化
建设的新章法。二、搞好优质服务。厂矿企业的职工,要根据社会需
要,增加花品种,提高质量,大力生产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商业、公共交通和服务行业的职工及国家机关工
作人员,要做到主动热情,礼貌待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和工作效率,克服冷、硬、顶和遇事推诿的现象,坚决纠正走后门、
拉关系、假公济私等不良现象,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三、创
造优美环境。要在搞好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基础上,坚持以月促年,
以点促面,继续搞好城市卫生和绿化、美化工作。要广泛动员起来,
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严禁乱倒垃圾,保持市容
整洁。要人人动手,搞好植树造林,栽花种草,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
提高覆盖率,争取一二年内使我市的市花月季花开遍全市。四、建立
优良秩序。要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精神,人人争
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模范。五、坚
持十提倡、十反对,争当建设十文明的标兵。要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
度,反对一切向钱看;提倡克己奉公,反对损公肥私;提倡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助人为乐,反对以领为壑;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
反对早婚和计划外生育;提倡男女平等、尊老,反对重男轻女、
歧视女孩和生女孩的母亲及虐待老人;提倡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活动;提倡健康的文体活动,反对和禁止赌博,坚决查禁淫秽书刊物
品;提倡各民族平等、友爱,反对破坏民族团结;提倡拥军优属,反
---------------------------------------------------------------范文最新推荐------------------------------------------------------
对损害军民团结的错误行为。要进一步学雷锋、学先进,树立文明新
风,争当建设十文明的标兵,积极创建文明厂矿、文明班组文明商店、
文明街道、文明村庄、文明学校、文明场站、文明楼院、文明连队、
文明家庭,让文明之花开遍全市城乡的各个角落。
我们要高举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积极响应并坚决执行党中央、国
务院的号召和指示,坚决执行省委和省政府的指示,认真落实市七届
八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为把我市逐步建设成为繁荣富裕、安
定文明、清洁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而努力奋斗!
郑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年×月××日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素质
三角中学赵怀兵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其主渠
道是创新性教学。作文如做人,作文能力是人的多方面的素质的综合
体现,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落实到作文教学中,是我们目前必须探
讨的课题。
一、模仿,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3/17
有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作文题,学生都拿着笔在想、在写了。
有个学生把手伸进抽屉,掏出一本什么书,偷偷地翻看。老师走过去
悄悄从背后看了一眼,见他看的是语文课本。学生像做了什么错事似
地赶紧把课本送进抽屉又拿起笔来装作要开始写的样子。这局面真令
人酸楚。没有人反对登山者使用拐棍,为什么学生在作文时要作些借
鉴反而偷偷摸摸的?难道提倡作文创新就要反对模仿吗?
有一个基本观点,人们常常忽视。那就是作文是一种技能。叶圣陶
先生说过:“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
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吕叔湘先生对这一点说得更形象:“使用
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
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
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这些话,应该成为我们作
文教学的座右铭。
承认作文是一种技能,那么这种技能的形成就必须遵循它自己的形
成规律。从技能形成的过程来看,人类的技能无一不是从模仿开始的。
由模仿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这是技能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的规律。语言的学习,从幼儿张口发音的模仿,到说话的模仿,只能
一点一点地长进。写字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惟独拿起笔来“作文”了,
这模仿的教学反而成了希罕事。普遍不予以重视。不仅被轻视、忽视,
还被歧视。不少人认为“仿”不是“创”,认为仿写是一种可有可无
的低级的练习活动,甚至把它视同“抄袭”不屑一顾。想叫学生的作
文篇篇都具有创作的特征。要求学生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范文最新推荐------------------------------------------------------
出现点模仿的痕迹就大加挞伐。孰不知,学生恰恰是很需要踏过这层
台阶在语言文字上打打基础的。模仿的实质是叫学生在拿起笔来写的
时候,也从各各方面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古人开笔之前,已背书背
了好几年,背了许多东西。现在,学生读的就不算多,背的尤其少,
再缺少模仿的练习就想叫学生作文过关,有这种可能吗?这种作文教
学局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这种跨越了一个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不是
违背了技能形成的规律?
老一辈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视模仿。张志公先生说:“需要正
确处理模仿和创造的关系。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不仅初入学的
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都在有
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他在评论前面引用的吕叔湘先
生的话时说道:“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
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些观点是超越时空局限的,长时间
可用。”
仿写是学生学作文的必由之路,这条规律在近些年的作文教学经验
中,也能看到一些“踪影”:“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范文引
路”,有人形容得更形象一点:“范文——写作的实物教学”等等。
其实,前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在强调“多读”
是“写好”的前提条件。如今的中小学生,实在是没工夫多读,在写
的训练环节上又出现了缺失,他们学作文就不能不陷入进步缓慢、举
步维艰的被动境地。
5/17
认识问题解决了,教学上,也不是个多么复杂的麻烦事。我们可以
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模仿课文,参照写法
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主要是学习写作技巧(主要是写作
实例而不是道理)。因为写文章只有生活经验是不行的,生活经验还
要用适当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
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
概括为一套写作规则,这些规则哪里来?如果只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
生,效果肯定是极微的。因为写作规则要真正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并控
制学生写作实践,才会帮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这就需要老师积
极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学生自己从课
文中出的规则比较具体实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可以运用,
并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验证自己的实践的正确性。
2、从修改中反向模仿
写作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明知是错而重犯的机会却是不多的,
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
高。修改错误的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
错误时,自己的认识本身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修改病文
看成一种反向模仿。
3、在欣赏范文中借鉴
欣赏范文中让学生在写作前欣赏一篇类似的优秀范文,目的是着眼
于吸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至于成篇,写作时
---------------------------------------------------------------范文最新推荐------------------------------------------------------
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照抄。
仿写的训练,还可以很好地规划一下,解决各教学阶段、各种文体
的仿写如何安排,各种仿写练习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穿插,尤其是精选
一系列可仿的句、段、篇而形成一套切合实用的“模板”,由它铺成
“必由之路”的台阶,那么学生的作文在中学阶段将得到更符合技能
发展规律的培训。
二、优化写作环境,为创新提供土壤
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写作者自己,写作教师的指导职能归根结底只是
为写作者创设优良的写作环境,并有效地促使他们在这个环境中主动
地进行写作实践,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口对口地传”。写作环境
是指提供给学生的有关写作实践的各种条件的综合。好的写作环境有
利于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
1、少点空洞道理,多些行为引导。
作文的真正的资源是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生活的本
来面目是丰富多彩的,这是“资源”的客观丰富性。这看起来已解决
了写作的生活源泉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们在作文中普遍感
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也就是说,客观上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与值得
写到文章中的可用生活资源形成巨大的反差。其原因就是缺少促使学
生去关注生活的引导工作。怎样去观照生活,观照什么样的生活,教
师都没有明确的把握和切实的指导措施。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需要
的不是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引导。
7/17
行为引导如何进行?简单点说,你告诉他写文章要贴近生活、积累
生活,要注重观察,这只是讲道理,或者说是传授知识,这远远不够。
你要为他设计出贴近生活、干预生活的具体行为,并长期坚持地这样
做,使他们的生活触角日益敏锐起来。要让他们在有效而明确的“行
为方式”中去感悟生活特质,获取写作素材,积累感情资源。这其实
是一种很有针对性的作文实践训练,又可以称为“生活作文”,即让
学生先在行动上去干预生活,以被干预的生活为基础去写出生活气息
很浓的文章。感悟生活是一种能力,教师应该为这种能力的培养创造
优良的环境,而“行为引导”正是创造这一优良环境的必备条件。从
心理学角度看,提倡“行为引导”其实是尽可能地把学生对生活的无
意注意转化为目标具体、指向明确的有意注意;从环境学知识上讲,
是为了更有效地发现、采掘和配置资源。
强调行为引导,提倡生活作文,一方面使学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
又鼓励了其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扬,真正体现了生活和作文的新鲜的
交融,而不是让学生为“写什么”而搜肠刮肚。
2、更新评价观念,鼓励创新意识。
不知何时,作文评价中有“思想健康”这么一条,即要求作文要追
求典型和积极意义。从小学生写作文起,教师就在要求学生,文章要
有积极意义,要歌颂什么,到了高年级就提出典型意义的要求,这反
映了教师的一种衡文观念。问题是,“积极”“赞扬”“歌颂”的标
准是建立在成人的世界观、社会观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基
础上的。那些东西,对一个成熟的作者来说,是不可少的。但从一开
---------------------------------------------------------------范文最新推荐------------------------------------------------------
始就要求学生做到这一点,无疑是对其作文心理施加了强大的抑制
——不仅对操作过程施加抑制,更严重的是对其感受生活,认识、理
解生活加强了抑制,扼杀了学生用心灵感悟生活的主观性、独特性,
是逼着孩子去说大人话。这种教法,直接导致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都
换肠刮肚地先定好思想坐标,然后往坐标里“填充材料”,这一过程
取消了“写作冲动”,使作文从根本上成为非心理运作。在此过程中,
个性被排斥,创造性服从于统一准则,学生的生活积淀无法自然喷发,
只好去拼凑;拼凑不起来,就去。学生作文做作、无聊、雷同,
假、大、空习气太重,产生根源当有此一面。
应该树立怎样的评文标准?首要的是讲究“诚实”。叶圣陶先生提
出“通”与“好”作为评文的标准。“怎样才能使文章好呢……我只
想提出两点……这两点是‘诚实’和‘精密’。”“‘诚实’就是有
什么写什么,或者是内心怎样想怎样感,笔下就怎样写。‘精密’则
是文字里要有由写作者深至地发现出的,亲切地感受到的意思情感,
而写出时又能不漏失它们的本真。”从叶老的话看,“精密”其实是
“诚实”的高一层次的要求。
一般写作,总要先让学生觉得有事想讲,有人想介绍,有话可说,
有意见要提,先让他觉得笔端不枯,这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储备。倘若
过早地提出“典型”“反映”的要求,学生在心理上一下子被管制起
来,一番“神伤”之后,会发现可写的东西原来不多,即使写出来,
还不知能否符合老师的口味。他一下子感到自己的生活积累成了无用
9/17
的东西,或者根本就没有生活积累,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认识与老师需
要的思想认识不是一回事,今后总要为“写什么”大伤脑筋。如此下
去,思路枯竭,激情消退,兴趣渐无。中小学生作文全程渗透“积极”
和“典型”意识,是对学生心灵的漠视和心理的压制,从根本上违反
了作文心理学规律,当然不会有创新的作文。我们应该提倡的,还是
“以我手写我心”,强调“独抒性灵”。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实现创新设想的实际能力,其中,创新
思维居于核心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和发散思
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它十分强调事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试图形成对外界事物理解的种种模式,追求问题解决的惟一
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惟一正确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
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能通向创新之
路,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两者的
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两者是性质不同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是
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
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其本质是按照形式逻辑,逐步进行分析推论,
且终得到符合逻辑性的结论;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
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就其实质来说,发散思维定强调对未知信息的相像和假设,因而很大
程度上是新信息的形成。其次,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辅相成,构成
---------------------------------------------------------------范文最新推荐------------------------------------------------------
了创新思维的基础。因为,没有聚会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
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像基础和动机。此外,
在创新思维中,两者不是等量齐观的,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居于比
较重要的位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有三个特
征:变通性(指对事物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各种心理定势
的影响)、流畅性(指对事物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可以想出种种不
同的念头)和独特性(指对事物能够有不同寻常的见解)。发散思维
的这些特征可以被视为创新思维的主要构成要素。由于我们目前的中
学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而忽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
养,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充分认识发散思维在中学
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
发散思维的培养。针对一篇作文的命题,要启发学生排除首先想到的
是大家都可能想到的素材,鼓励大胆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开拓和
创新。眼睛不要总盯着别人已用滥的材料,如雨天老师来家中给自己
补课,同学之间由于一点小误会而闹矛盾然后又和好等等。当然这些
材料不是不能用,即使用,提炼主题的角度也要有所创新,写出新意
来。
我在教学生写作《<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时,就鼓励学生
大胆否定首先想到的启示,即由南郭先生的下场联想到学习不能不学
无术,不懂装懂。因为就此素材,即使写得再好,也得不到高分,只
能得个基本分,何不另想高明?课堂上,我就用康德的“独创性必然
11/17
是天才的基本特征”这一名言鼓励学生,启迪学生,让他们多角度发
散思维,当堂就开掘出了以下几种新启示:一是齐宣王好三百人一齐
吹竽而导致南郭混下去,想到吃大锅饭的做法要不得;二是由齐珉王
不墨守先生之法改为“一听之”,联想到领导人要有改革精神;三是
由南郭虽本领不同,但当受到改革大潮冲击时,一不哭闹,二不托人
说情,而是主动溜走,联想到激流勇退的精神是可取;四是从南郭不
会吹竽却能长期在乐队里混,队长和队友也有责任,不以监督和帮助,
从而得出他们即不忠于王职,又不重视友情的做法应该受到指责。学
生在思维过程中,既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归纳、表达能
力,然后下笔有神,一挥而就。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落俗套,有新意,
才能拿到高分。
另外,题材新还指有时代感,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材料,
要鼓励学生写作时善于选取这些材料,写出具有时代特的好文章。
结构巧妙即文章情节结构要有起伏,波澜横生,忌讳平铺直叙,因
为文贵曲折。古人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
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使得文章波澜起伏,这均需精心安排。
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常规,打破“八股式”。布莱克说:“打破常规
的道路通向智慧之宫。”
我在教学生写作好《孔乙己挨打》时,不少学生想到可按照“为什
么挨打——怎样挨打——打得怎么样”的方式安排结构,先写孔乙己
怎样入宅偷丁举人家的东西,再如何不小心被家丁抓住,写怎样
打的,又怎样写服辩,怎样打折了腿,最后写被打得皮开肉绽,扔到
---------------------------------------------------------------范文最新推荐------------------------------------------------------
大门外。这时,我就让学生打破常规运用倒叙、插叙等记叙顺序,巧
妙安排全文。思考后提问学生回答,看谁安排得巧妙。以下四位同学
设计的开头均较新颖:
1.“哎哟……”一声凄惨的喊叫声从丁举人的深宅大院里传出来,
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四五根棍子雨点似的落在孔乙己的腰上、腿
上……
2.“把他的腿给我打断!”丁举人坐在太师椅里喝令打手们。
“哗!”又一盆凉水泼向了孔乙己,接下来又是一阵杂七杂八的棍
子。
3.“哗”,又一盆凉水泼向了孔乙己,孔乙己的手指动了动。“快
让他写服辩。”丁举人恶神似地指使着家丁们。
4.丁举人大门外,孔乙己奄奄一息,双腿血肉模糊,想起刚才遭受
的毒打,不禁又昏了过去…
通过提问,学生在思维中比较,在比较中思维,课堂充满了热烈活
跃的气氛,愉悦之中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因为谁都想把自己
的作文挂在班级、学校的“佳作欣赏”栏里,谁都想让老师把自己的
作文推荐到电台、报纸上发表出来。
文章是写出来的,改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想出来的。韩愈主张“行
成于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仅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使其
就某一事物评悉思之,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由作文启迪
精思之途。”因而,突破思维定势的求异思维就更为重要了,它能锻
13/17
炼学生写出一纸新颖,写出一纸巧妙,写出一纸风格,写出一纸独秀。
二○○○年七月四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提
高写作素质_语文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判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形式,要使判断恰当,就
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2.判断的主项和谓项不能出现“两面对一
面”或“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3.判断中所用的词语前后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如:
⑨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⑩工人师傅张大爷是苦水里长大的穷孩子。
⑾他是多少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例⑨中国就在世界上,怎么能说世界上没有呢?⑩“张大爷”怎么
会是“穷孩子”呢?⑾“死难者”与“幸免者”不能同存。这几例都
是由于自相矛盾的词语搭配不当而导致的判断不恰当的逻辑错误。
4.表示判断的句式不能杂糅。如:
⑿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此句是把“纪念五·四青年节”与“五·四青年节来到了”两句糅
在一起,导致判断不恰当。三、关联词语的运用与推理的逻辑性
推理要有逻辑性,首先要注意遵守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
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遵守各种推理的规则;其次要注意表达推理的句
子之间的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推理是用具有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句
来表达的。语言表达中不要用虚假的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也不要
---------------------------------------------------------------范文最新推荐------------------------------------------------------
滥用关联词语,强加因果关系,把本无推理关系的语句硬连在一起,
构成错误的推理。在论辩中,如果推理不正确,论证就没有说服力,
不能以理服人。
⒀他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个北京人。
⒁这次运动会,我班的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⒂如果加强了纪律性,就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⒃如果我重视了语文,数学成绩就会下降。
⒄如果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的劲头就会更大。现在没有得到老师
的表扬,大家的劲头就没有了。
⒅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他努力了,怎么会得不到好的成绩
呢?
⒆要是刻苦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他没有考上大学,所以肯定是没
有刻苦努力。
⒇他没有评上先进,所以他肯定是个落后分子。
(21)我们班同学全都按时返校了,只有两个同学还没有到校。
(22)金属都能导电,所以导电的肯定是金属。
(23)我又不想出国,干吗要费死劲学习外语。
(24)青年团员要带头学雷锋,我是青年但不是团员,所以我不需要
带头学雷锋。
(25)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都聪明,你看小珍、小强、小琴都很
聪明,他们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15/17
(26)他父母的话不听,朋友的话不听,所以什么人的话他都不听。
(27)现在的青年人没有一个是好的。
(28)小红和小明都在一中上学,小红今年考上了重点大学,小明明
年也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
以上例⒀是个省略三段论推理,如果补出大前提“普通话说得好的
都是北京人”,显然前提虚假。如果大前提变成“北京人普通话说得
很好”进行推理,则违反了三段论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
误,推不出结论。例⒁运动会的成绩除了第
一、第二还有第推理中所用的关联词语经常是“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等,即使没有关联词语也是因果关系的意合法。语
言表达中经常出现将原因和目的相混的错句。如:
(29)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30)本来今天要去听课,现在为了有别的事没有去成。
例(29)是目的句,应用“为了”。(30)是原因句,应用“因为”。
“由于”、“因为”兼属连词和介词,要注意区分。如果后接词语
是动词、形容词性的,则是连词,全句是表示推理的复句。如果后接
词语是名词性的,则是介词,介词结构作句首状语,全句是单句,只
是介绍原因,并未构成推理。如:
(31)由于情况比较复杂,大家的意见很难取得一致。(连词,复句)
(32)由于种种原因,大家的意见没有取得一致。(介词,单句)
另外,连词“和、跟、同、与”也可以兼属介词。为了保证言通语
顺,表达的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句子里,
---------------------------------------------------------------范文最新推荐------------------------------------------------------
如果既要用连词“和(跟、同、与)”,又要用介词“和(跟、同、
与)”,为了明确地表情达意,避免歧义,一般的习惯是用“和”、
“与”作连词,“同、跟”作介词。“和”、“跟”口语彩浓;
“与”、“同”书面彩浓一些。如:
(33)我国政府领导人民同不法分子和犯罪分子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终于获得了胜利。
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管的是组词造句通不通的问题,
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它管的是语言内容对不对的问
题。逻辑存在于语言材料之中,所以思维正确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贴
切、严密。中学阶段一定要注意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1.吕叔湘、朱德熙著《语法修辞讲话》1979.8中国青年出版社
2.张理明《语法逻辑修辞正误例话》1990.9江苏教育出版社
3.辛菊编著《普通逻辑自学指导与技能训练》1994.9山西高校联合
出版社中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语法、逻辑问题漫谈(下)中学生写作
中应注意语法逻辑问题漫下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17/17
本文发布于:2022-07-24 14:4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33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