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一、行政的涵义
二、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
1行政权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
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2行政职权(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权利范围)
3行政权的特点(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具有裁量性主动性,广泛性;相对于一般社会组织公
民个人而言,具有强制性,单方性,优益性)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A积极方面,维护社会秩序,增进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B消极方面,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5公民权利
泛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确定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
格利益自由和权能。具有权利广泛性;内容真实性
6二者的关系
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而行政权力一旦形成,便与公民权利结成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三、行政法的概念
1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2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是因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及其它行政主体行
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职权是关键要素
四、行政法的渊源
1指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载体
2一般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3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和惯例)
五、行政法的分类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
与监督行政法。
六、行政法的特点
A形式上的特点(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数量特别多)
B内容上的特点(行政法内容广泛;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实体性规
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中)
第二节行政法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关系是指经行政法调整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2分类内外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B行政法律客体(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C行政法律
内容(权利义务)
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A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B具有非对等性C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是法定的
D行政主体实体上权利义务是重合的E争议往往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机构依行政程序或准司
法程序先行加以解决但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争议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基于行政权力控制的需要
1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及有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形成
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有: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占主导地位;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不同;客体不
同(物质精神财富,行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联系有: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产生;两者相互影响;
相对于行政主体而言,前者的非对称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的非对称性是倒置的,这两种倒置的法
律关系和和非对等的行政程序法律关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行政法的平衡精神
2特征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等
性
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是行政法原则中最主要最具有普遍价值的原则,是行政法存在的基础;
1行政法治原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律关系中,指导行政法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与基本准则,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有助
于人们对行政法的学习研究和解释;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实施,发挥执法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发生执
法误差和错误执法;可以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直接为行政法适用。
2行政法治原则作为法治原则在行政法上的反映,涵盖了对行政法关系所有主体的要求;
3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需要,在谈及行政法的原则时,经常更加突出地强调其对行政主体
的要求;
4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
性原则,和行政应急原则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违法;行政授权,
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三方面是有机统一的,应全面理解这一原则。
三、行政合理性原则
指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产生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
具体内容: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
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社会道德。
比列原则:权衡公私利益关系,为公损私时,应尽可能地少损害,而且保持二者之间适当的比
例。三个要求(适当性,有助于目的的实现;必然性要求,适当措施损害最小;狭义比例要求,措施
与目的之间成比例)
信赖保护原则:政府对其行为应守信用,合理保护,不能守约损害私益时,应补偿(存续保护,
补偿保护)
四、行政应急性原则
在某些特殊紧急的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
或与法律规范相抵触的措施。应对此行为进行法律控制,条件:(紧急危险,有权机关确认;行为受
监督;适当,负面最小;补偿)
第四节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部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
要的部门法之一
1从调整对象来说,他调整者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公民权利
与国家权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与宪法关系来看,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小宪法,动态宪法
3从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发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行政法的作用
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2具有保护公民法人其他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作用
三强调行政法保护公民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现实意义较强;
1是法的公平正义原则在行政法上的特殊要求2符合行政法产生之需要
3与行政法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作用和目的相吻合4封建思想影响,行政中心思想,时有侵犯
公民权力现象
第五节行政法学的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学
二、国外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
三、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
四、本书的体系安排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
1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
织。
2行政职权,行政优先权,行政职责(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遵循法
定程序;)
3公务员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公务员代表行政主体具体实施行政活动
4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是依法行政的需要;是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是确定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以及行政诉讼被告人
的需要;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二、行政相对方越来越受关注,参与性行政(协调对话参与互动)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二、国家行政机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第三节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一、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
二、行政机关以外行政主体的具体形态
三、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第四节公务员
一、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公务员法律关系
三、公务员的权利
四、公务员的义务
五、公务员的责任
第五节行政相对方
一、实体法上的地位
1财产和自由不受侵害,依法享受给付与保护的权利
2排除违法或不当行政的请求权与行政介入请求权
3法律保护的利益和反射性利益---法律解释对实现权利的重要意义
4关于无瑕疵裁量请求权的若干问题
二、程序法上的权利
1参与型行政全面保障相对人在程序法上的权利
2行政相对人参与制定行政法规范或者计划的权利
3行政相对人参与做出行政行为的权利
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含义与特征
1涵义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特征(公共服务性;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1内容(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
位)
2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3行政行为分类
(抽象与具体;依职权与依申请;授益与不利;单方与双方;要式与非要式;作为与不作为)
4行政行为成立与合法要件
成立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功能要件
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生效规则:即时;受领;公告;附条件生效
<.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行
合法要件:(主体合法;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适当)第四章抽象行
政行为
第五章具体行政行为
三行政许可
1涵义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向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布许可证或执照等形
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向对方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特定主体;
依申请;授益性;多样性;要是行政行为)
性质:解禁或权利恢复
2作用(控制危险;配置资源;提供公信力证明)
3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维护公共利益;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不能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与公共利益无关,可以有相对人自主决定,不致于损害国家社会集
体和他人的事项;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社会
组织>可以调节的事项;行政机关可以采用事后监督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
<行业组织或中介
5行政许可设定所应遵循的原则依法设定;公众参与;适当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6许可程序一般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听证;决定;期限;变更和延续)特殊程序:(招
标拍卖;认可<考试考核核准>;登记)
7监督检查法律后果
六行政处罚
1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向对方
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主体;对象为向对方;前提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惩戒违法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
政行为)
2处罚原则
处罚法定;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公正公开原则;处罚救济原则;一事不再罚;过罚相当原则
3处罚种类与形式(人身自由罚;行为罚;财产罚;声誉罚)
4处罚决定程序
简易程序(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较小数额或警告的行政处罚)
一般程序(立案;调查取证;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听证程序:
5处罚执行程序(实行处罚机关与处罚收缴机构相分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行政处罚强制执
行)
七行政强制
1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政法
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
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
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义务的向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民
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
为总称
2与行政处罚不同
性质不同(前者手段,后者结果,制裁性)
目的不同(前者为法定义务或制止违法行为;后者惩戒法律后
法律责任教育其遵守法律)
果不同(前者不课以或增加义务;后者增加)
使用频率:(前者适用一次,特殊可以持续使用;后者一事不再罚)诉讼结果不完全相同(前者
法院只判撤销或确认违法而不变更;后者可以对其显失公正的判决变更)
第六章行政合同
一涵义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二行政合同的特征
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目的是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国家行政管理目标;以双方
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当中,变更解除中,行政机关享有有益权;其纠纷常常通
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三作用
1从行政机关方面来说,,既可以更好地行使行政职能,保证国家目标的实现,又可以因合同双
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性而避免相互扯皮推诿,杜绝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风
2从相对方的角度看,既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因是合同争议发生后
控告有门,解决有据。
第七章行政指导
1涵义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
要,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向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
效实现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特征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适用范围及其广泛;积极行政范畴;符合现代法治原则一种具
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3意义
是对现行法律不完备的及时补充;对某些僵硬法律手段的有效替代;体现了现代行政管理的民主
化趋势;
4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补充;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协调和疏导的作用;对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的预防和
抑制作用
5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要求;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成本效益的要求
6构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对策和建议转变挂念,培育现代行政意识;确立我国行政指导的原则
(合法;合政策;民主自愿;及时灵活);加强有关行政指导的法制建设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1行政程序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法以及时限的总和
行政程序法:调整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程序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2行政程序法与行政实体法的关系
A程序法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体法共同构成了行政法的外延
B程序法不仅调整行政主体的程序性行为,还调整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事务的程序性行为
C二者是两类不同的法规范,这两者往往相互交织在同一个法律文件中,或者同一条法律条文中,
特别是行政法产生与发展的初期较为明显
D程序法的兴起和发展,使其具有同实体法同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违反程序法规则与
违反实体法一样,都将影响行政法的效力
3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A监督和控制行政权B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C提高行政效率
4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程序法体系
A纠正在立法和执法范围内“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
B加强行政程序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C借鉴外国程序法的有关规定和总结我国行政实践活动中行政程序方面的经验
D完善各个领域的单行法的有关程序规范
E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F
5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在程序上所应遵循的基本精神和准则程序公正原则;相对
人参与原则;效率原则
6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程序公正原则保障制度:(回避;合议;辩论和听证;专家咨询)相
对人参与原则保障制度:(表民身份;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陈述申辩听证和调查)效率原则保
障制度:(时限时效;关于步骤顺序制度安排;简易程序的适用)第九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一行政违法
1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
成一定程度上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其法律后果是承担行政责任
2违法构成要件(主体资格;相关法定义务;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是一种客观存在;)
3行政不当失当行政主体做出的虽然合法但不合理不适当的行为。不当主要针对裁量权来说的
4不当特征(不违法;只针对裁量性为;补救性责任;不当分为部分影响和全部影响)二行政
责任
1行政责任(应尽义务,否定性法律后果)。主体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规范所引
起法律后果;行政法上的法律责任
2追究行政责任的必要性
A现代国家法治行政原理的必然要求
B影响法治国家的建立
C民主行政为民主政治,标志之一是责任政治,民主行政必然是责任行政
3行政责任构成要件
(违法行政或不当行政是前提条件;主体为行政主体或公务员;行政公务行为;行政法律规范
所确认;不以主观过错为要件)
4行政侵权责任行政主体
5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责任法定;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补救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6行政责任的免除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利害关系人同意的行为;执行有益于社会的职业行为;在法定范围内行
使权力的行为
7行政责任与法定义务的关系
A行政责任是法定义务得以实现的强制保障措施
B法定义务的实现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因而也是行政责任的本质所
在。
第十章行政赔偿
一国家赔偿
1定义是指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活动
特征(国家承担责任,机关履行赔偿义务;赔偿范围有限;赔偿方式和标准法定化;赔偿程序
多元化)
2国家赔偿与行政赔偿是种属关系,国家赔偿是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为造成的损
失给予的赔偿。
3国家赔偿法的性质本质上属于国家法,是宪法的实施法
4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主体要件;行为要见;损害结果要件;法律要件)
5行政赔偿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
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6与行政补偿的区别原因不同:违法与合法;范围不同:前<后;程度不同:前补救程度<后;
性质不同:行政法律责任和具体行政行为;依据不同: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后者为单行部
门法律法规
7国家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受害人自己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其他情形(不可抗力;第三人过错;受害人从其他途径获得补救)
8国家补偿国家的公权力不论合法与否,给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就应当承担责任,予以弥
补。国家补偿是基于公平正义等理念对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补偿责任,其实质是对受害人损害进
行弥补的一种法律责任
程序;主动补偿;应申请补偿;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途径(行政诉讼)
9国家赔偿法的作用落实宪法;保护相对人;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第十一章行政复议
一涵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行政向对方发生争议,
根据向对方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
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活动(法定期限的限制)
特点:行政性;职权性;监督性;程序性;救济性二复议的基本原则
1遵循合法原则2公正原则3公开4及时5便民原则一般原则:
1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权的原则2一级复议原则3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进行审查的
原则4不调解原则5书面复议原则
三复议的作用与意义
1复议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
2复议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
政行为
3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监督法制
四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特点
1是由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发生的诸多法律关系构成的统一体
2在行政复议关系中,行政复议机关始终是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一方,并居于主导地位
3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程序性特点比较明显
4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复议权利和复议义务并不对等
第十二章司法审查
一概念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
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有权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依据法律行政法规
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查。看表述为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
活动司法审查方式为诉讼程序
二司法审查的作用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政体制
2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4有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5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三司法审查的宪法依据和理论基础
宪法依据:
1我国宪法确定了公民控告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主体资格和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否则将被追究违法责任
3我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审判主体地位
理论基础:
1民主原则2法治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人权保障原则
四司法审查原则
一般原则
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4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
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辩论原则
7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特有原则: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2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
3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则
4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的原则
5不适用调解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五司法审查主体及其管辖
1人民法院
2司法审查审判组织(行政审判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
3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移送:无权—有权;移转:有权—无权
六司法审查的标准
合法性审查标准
1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2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
3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4是否超越职权
5是否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合理性审查标准:
1是否滥用职权2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七法律的适用人民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的法律依据的体系是统一的,又是多层
和单行条例
次的以宪法为基础,以法律为骨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范
冲突的解决:高优于低;新优于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送请或报送有关机关
裁决
解释
本文发布于:2022-07-21 19:0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28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