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4-11-07 16:50:43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21日发
(作者:美团订单免费取消)

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调查分析

摘要

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

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

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

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

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涵法治秩序与

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xx年10月20日至23

日在北京召开,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

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

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

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大学阶段,在于学,在于诚,在于真,在于德。大学

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在此刻形成。

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行的思想基础,这一思想基础是否坚固,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的生力军,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要在保持前沿性和开拓性的同时,又

能够做到立场坚定的守法、用法和护法,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则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但是距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法治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我们也不乏看到种种令我

们匪夷所思的现象。经过多年大学教育的“社会精英”和“天之骄子”在法律面

前不再显得那么的意气奋发,昂首挺胸,更有甚者沦为了法律的背叛者,成了影响

极其恶劣的“阶下囚”。大学生犯罪的突出事例屡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如长沙某

大学的侯志勋肢解同班女友案(((长沙晚报》20xx3月17日),天津医科大学的马

1

晓明杀亲案(《中国青年报》20xx3月21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死四名同学

案(新华网20xx年3月16日)等等。所以,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是现实发

展所需。本文从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般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了大学生法律意识

缺失的主要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和

大学生自身三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了具体探讨,其中指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和重

点,以及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此推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为获取大学生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具体情况,本人在河北省各高校(河北

经贸大学,河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

学,燕山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结合调查数据分析高

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面对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全面建设大学

生法律意识的相关对策和方案。

一、引言

(一)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

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

特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基础上,党在中共十五大上进一步

明确提出要通过依法治国,建设中国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但是随着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使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

治安形势的不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

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这些现象己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

遍关注。其中特别是教育界的相关人士,正积极呼吁全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

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因为这项艰巨的工作关系着科教兴国与民族

的兴衰。青少年中有个特殊的体一大学生,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获取信息的

渠道比较多,而且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和自我表现的意识。他们

在社会行为规范影响下,承受着社会负面影响地不断侵蚀。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

生的数量在迅速激增,这一定程度在促使着全民素质逐步在提高。大学生是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他们有着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和接受新事物、新

思想,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己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社

2

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对法律没有足够的信任,因此没有确立对法律

的权威。其次,大学生法律意识不成熟。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跨越青年和

成年的体,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

明显的不成熟性。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

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等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

偏差。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

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不能

否认的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在中国的依法治国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通

过它还可以反映出贯彻法治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

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

道德的价值取向变的越来越多样性,其中处于成长阶段的一些大学生在受到不良

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下,自身无法正确地辨别自身行为是否合乎法律规范。实践表

明,他们除缺乏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自身心理控制能力之外,法治意识缺乏也是不

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许多学校既忽视学生综合

素质地培养,也忽视受教育者各项素质的综合教育,忽视法治教育。正如爱因斯坦

曾指出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

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各高校作为培养高学历、高能力层

次人才的摇篮,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强化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让法律

作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使法律意识真正地成为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

为规范。

(二)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调查研究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我们要加快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加快各项法律的建设,建立

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

要求我们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各级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公民个人要自觉守法,

而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好坏是影响这一切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沈宗灵教授曾经说

3

过,“一个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本国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尤其是

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的公职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没有这一前提条件,

依法治国只能是一句空话;反过来讲,一个国家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然会

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法治与法律意识同样是相互并存

和促进的”。

未来的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的中流砒柱,他们自身法律意识的高低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和人民能否真正当家作主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完善。近年来,随着各地高

校扩招,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在不断攀升,毛入学率相应上升,大学生体已经成

为一个正在迅速壮大的体。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

律意识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目前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

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法律存在着认知性偏差、应用法律能力欠缺、缺乏法

律信仰、法律功利取向较重、自身维权意识不强、存在厌诉情绪、违法犯罪日益

增多等等。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各高校大学生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难

以胜任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重任。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将是我国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社会,全面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就

必须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实际现状和积极探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

的现实路径,这些问题同样也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和思想政治理论

研究的重点。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

促使他们认同中国现阶段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

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地进程。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

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2.调查研究的意义

我们都在尝试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的理论成果,对处于社会

环境中的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以更加理性的思考来弥补大学生法律意识

目前存在着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

4

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宽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

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产生原因,同时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成长规律,来探索培养大学生法律

意识的现实方法,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理论,促进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发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1)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

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与根

本,它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

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掌握专

业知识的能力,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值得社会肯定的,但就法律意识

而言,目前的现状则不容乐观。目前“重理轻文”现象在各高校以及大学生中都

普遍存在着,并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愿意去关心、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及

与个人就业等关乎自身利益的问题,而忽视去学习法律知识和注重培养法律意

识。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是具有较高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个体。大学生是未

来社会的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和生产者,担当以上使命则要求他们要具备较高水

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具有超乎一般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因此,培养大学生法

律意识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使其学会恰当为人处事,提升他们维权能力的,同时还可

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

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

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先生所做的调查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

的比例在越来越高,并且已经占到全社会刑事犯罪数量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

违法犯罪的比例占到17%左右,这种现状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xx年10

月20日晚上,西安音乐学院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药家鑫驾驶轿车撞上前方同向行

驶的骑电动车的张某,药家鑫在发现张某倒地仍在呻吟之后,遂转身从车内取出

5

一把尖刀,对倒地的被害人张某连捅八刀,致使张某当场死亡。药家鑫行为性质之

残忍,影响之恶劣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产生原

因是多层次、综合性的,其中法律意识低下与法治观念的淡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

主要原因。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使

他们正确认识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

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人,构建

和谐校园离不开遵纪守法的学生,大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之一。构建和谐

校园就是要全面贯彻落

篇二:大学生法律意识观念淡薄探究。

浅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

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

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

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调查结

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

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缺乏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

违法犯罪问题,却全然不知的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

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

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

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这是个很特殊的情况。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

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对法律缺乏认识,认为不偷不

抢就不会犯法。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另

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的时间内要学生吸

取知识,并为自身所用这是很不现实的。

(二)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认识有偏差。

6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

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

识水平较

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造成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

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中国青年研究》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

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

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

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

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另一方面,

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

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一些学生损人利已,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

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

社会刑事犯罪的1%,“”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

个社会的17%。我们知道20xx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

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

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

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

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对法律认识出现了偏差,造成了肆意伤害狗熊

却不以为是触发法律的行为。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整体还很低,

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行为认识出现偏差作

出违法的事情。有的大学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

害的时

候采取了过激的方式报复,如马加爵一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在重视大

7

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对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

任。治理社会的治安环境问题,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治本的。因

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

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

面:

(一)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

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学校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做到:

首先,应从“依法治校”开始,因为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

律意识教育的效果。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

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

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高校除了理论上的依

法治校,更应注重“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等法律宣传。让学生置身环境中,了

解体会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二)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

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

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

以提高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

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

迫症等为主。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

良情绪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

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

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8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

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

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

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

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

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

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

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

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

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

发展。

篇三:试析“村两委”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cn

试析“村两委”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作者:刘利红

来源:《法制博览》20xx年第01期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担负着

重大的责任。法律意识的淡薄,制约着农村的发展。探究“村两委”法律意识淡

薄的原因,对于提高其法律意识有着积极意义。基层“村两委”带头提高法律意

识,学习法律也是广大农村普法懂法用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村两委;法律意识;法制建设

一、“村两委”在新时期农村建设的现状(一)农村基层民主与各项事业

取得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担负着

重大的责任。随着《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的颁布和实施,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即“村两委”)的关系得到基本的规范,

9

农村基层民主与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有效传达农民在社会发展

中的需求和遇到的问题,同时组织村民发展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另一方面,协助

上级领导宣传开展国家政策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1.民主法治不断健全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众法律意识法

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

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同时,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民主

法制不断健全,基层民主也进一步加强。

2.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国家的普法宣传在“村两委”组织和宣传下,农村的法律知识丰富、法律

意识有所增强。普法教育在农村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资料显示,90.2%的农民

有学习法律的积极性,认为书籍报刊能丰富其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对保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很有用。

3.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也为农

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土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覆

盖范围逐步扩大,文化教育事业重视,也为其法律意识的增强提供了保暖的外衣。

(二)村两委在农村治理中发现的问题

10


本文发布于:2022-07-21 15:5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27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