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概述

更新时间:2025-01-14 04:17:30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21日发
(作者:中豪律师集团)

收藏

465

72法理学(法学学科)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

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

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目录

1概念

2名词解释

3专业介绍

4考试大纲

5课程

▪课程性质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6必读书目

▪经典文献

▪导论及工具书

1概念编辑

法理学不可简单地被界定为“法律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的大全。如果法理学只有这一个

核心任务,那么2500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广义上讲,法理学可以被界定为法律的智慧,或者对“法律事业”的性质和语境的理解。

法理学的词根应该是源于“juris”,意指法律或权利。另一个词根“prudence”则指智慧。因而

法理学可能是寻求法律的智慧,或者寻求对法律的明智理解的学问。根据富勒“使人们的行

为服从归制治理的事业”的法律格言和Beyleveled、Brownsword的用法,我们可以得出“法

律事业”这一用语。

这种对于法理学任务的界定把问题的中心转向了这里:我们不仅探求“这一事业是什

么”,以及“人们如何回答法律是什么”,而且我们也在试图弄清这些回答本身的含义。法律是

一种争议的态度?或形式?正统性(合法性)是一种思维方式?广义的法理学理论不应仅仅

局限于一个或者另一个法律观念,而应该探求这种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不能再局限于20年前中国法理学学者从前苏联学习而来的刻板的法理学教材的

内容,法理学不是由:定义、特点、性质等等八股的条款构成的,她是一种法学的艺术,一

种精巧的思维形式。

法理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所以有些国家把法理作为最后适用的法源,即:法律无规

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有的西方国家法学者认为,当前法理有作为主要渊源的

趋向;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法理本身并不具有法源的性质,只有依据法理所作的判决成为审

理案件可以援引的判例时,才能成为法源。在社会主义法中,法理一般不作为法的渊源。苏

联建国初期,由于社会主义法律还不完备,列宁曾宣布“在这种法令没有或不完备时,应以

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为指针”(《列宁全集》第29卷,第106页)。中国司法实践中,当

遇有案件在法律上无明文规定时,一般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作为审判的依据。

法理学(16张)

2名词解释编辑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法律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

统。

3、法理学是中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

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

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

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

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

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

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习惯

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

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

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

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

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

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体、社会或国家需要

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

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

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法律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

成的系统。

12、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3、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4、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

普通法法系。

15、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

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6、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社会需要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17、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国家的原则。

18、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

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19、法的原则指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0、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指反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出发点和

指导思想。

2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

法的原则。

2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法作为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不仅人人权

利平等,而且义务平等。

23、社会调整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国家内存在的、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

会规范,构成某一种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手段,共

同保证这对社会生活领域产生全面、深刻影响的统一体。

24、法律调整指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

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

25、法制是以法为核心,包括与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相应的法律实践(包括立法、

执法、司法、护法、守法等活动)在内的某国或某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26、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27、法律秩序是依法建立的秩序。它是以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实行法治为前提。

28、社会主义法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

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

29、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

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30、法律心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不系统的,自发形成的感受和情绪。

31、法律思想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

32、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它是法的制

定、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的总和。

33、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

规范的活动。

34、法律规范的制定,是指国家或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

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5、法律规范的认可,是指国家或国家机关对业已存在的行为规范承认并赋予其法律

效力的活动。

36、调整性规范是通过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以权利并让他们承担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

的规范。

37、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以及制裁措施的规范。

38、积极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

法律规范。

39、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

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40、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

范。

41、绝对确定性规范,是指不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整的规范。

42、相对确定性规范,是指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整的规范。

43、任意性规范,这种规范允许双方当事人有自己的意思表示,就一定问题达成协议。

如果达不成协议,才适用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方案。

44、强行性规范,这种规范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协议解决问题,只能执行法律规定的方

案,否则其协议无效。

4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范在逻辑联系上是有哪些因素或部分构成的。

46、命令性规范,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体现的国家规范性命令,一项命令就是

一个规范。

47、情况性规范,是指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直接进行个别性调整

的规范。

48、必择其一的规范,是指规定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必不使用规范中列举的若干方案

中的一种。

49、任选的规范,是指在规范中除了规定可供采用的基本方案以外,也规定了任选的

方案。

50、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

统一整体。

51、立法体系或称为制定法体系,是指一国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整体。

52、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53、法的形式渊源,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

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

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54、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

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55、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

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56、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

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57、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

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58、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

禁令被遵守。强调法实施的结果,强调把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是实际状

况。

59、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它强调法在社会

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贯彻。

60、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

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它是法的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61、自由裁量权即在法律对有关事项近规定原则,而没有规定具体幅度和范围的情况

下,行政机关在符合立法目的和原则的前提下,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取适当措施履行其行

政职能的权力。

62、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适用法的活动,特别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

符合立法目的,做到客观、适当、公正,符合理性。

63、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协议,将他们之间的争议交给双方所同意的第

三者进行裁决的制度。

64、调解指中立的第三者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停疏导,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平等协

商,自愿达成协议,从而消除纷争的活动和方式。

65、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66、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67、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

担者。其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68、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69、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70、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因违法而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能力在保护性法

律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71、法律关系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在法律上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法

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就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72、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

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73、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

必须作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74、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75、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化和消灭的现象。

76、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

象。

77、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

78、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

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79、违法行为,亦称违法,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

法行为。

80、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81、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征罚性

或保护性强制措施。

8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

量,充分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教育的、文化的、行政的和法律的各种手段,征罚犯

罪,制裁违法,改造违法犯罪者,积极消除产生违法、犯罪的根源和条件,从多方面预防和

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秩序。

83、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

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84、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

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85、法律,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

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

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狭义的法律:

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国的十类主要部门法

为: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军事法、

科教文卫法。

86、法律体系,①是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②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

而形成的体系化的有机整体。③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④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3专业介绍编辑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

识,能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具有独立从事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能力的专门人

才。

法理学专业的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全面的部门法知识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4、具备优秀的学术品格和学术原创力,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法学理论研究、教学、国家

立法、司法工作等相关的工作能力;

5、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理论,重点研究法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理念

与价值,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西方法哲学、法理学前沿问题和比较法学等法学基本

理论;

6、并掌握和运用法学方法,开展地方立法研究等实践活动,为地方法治建设服务。

4考试大纲编辑

第一章法的本体

基本要求:

了解:法的概念的争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法的定义,法的价值

的含义,法律规则的含义、逻辑结构,法律原则的概念与种类,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法

的渊源的含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

含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的效力的含义,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含义与

种类,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事实的含义,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

任的免除条件,法律制裁的含义。

理解:法的特征,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法的局限性,法的价值的种类(秩序、

自由、正义),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法律规则与语言的关系,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

别,法律规则的种类,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权利与义

务的分类及相互关系,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不

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位阶出现交叉时

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与区别,研究法律体系的意义,

法的效力根据,法的对人效力原则,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及溯及力,法

律关系的特征与种类,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的特点,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责任的竞合,归责原则。

第六节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的根据法的效力范围法对人的效力(法对人的效力原则)

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法终止生效的时间法的溯及力)

第七节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含义与特征法律关系的种类)法律关系主体(法

律关系主体的含义和种类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

义务)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和种类)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法律事

实、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第八节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的特点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义务的

关系)法律责任的竞合归责与免责(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的含义)

第二章法的运行

基本要求:

了解:立法和立法权限,执法的含义,司法的含义,守法的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的

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的体系,法律适用的步骤,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解释的含义。

理解:立法与法治,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

出发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立法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

案的审议、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执法的特点,司法的特点,法律适用的目标,

法律推理的特征,法律解释的特征,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

熟悉并能够运用:执法的基本原则,执法与司法的区别,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内

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区分,演绎法律推理,归纳法律推理,类比法律推理,设证法律推理,

语义解释,立法者目的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客观目的解释,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

制,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

考试内容:

第一节立法

立法和立法体制(立法权限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立法原则(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实

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立法程序(法律议案

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第二节法的实施

执法(执法的含义执法的特点执法的基本原则)司法(司法的含义司法的特点及其

与执法的区别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守法(守法的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法

律监督的含义和构成)法律监督体系(国家法律监督体系社会法律监督体系)

第三节法适用的一般原理

法适用的目标(可预测性与正当性)法律适用的步骤(确认事实寻法律规范推导

法律决定)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区分

第四节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点)演绎法律推理归纳法律推理类比法律推理设证

法律推理

第五节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含义与特点法律解释的种类)法律解释的方法(语义解释立

法者目的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客观目的解释)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当代中国的法律解

释体制。[1]

法理学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

第一章法的本体

第一节法的概念

第二节法的价值

第三节法的要素

第四节法的渊源

第五节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第六节法的效力

第七节法律关系

第八节法律责任

第二章法的运行

第一节立法

第二节法的实施

第三节法适用的一般原理

第四节法律推理

第五节法律解释

第三章法的演进

第一节法的起源

第二节法的发展

第三节法的传统

第四节法的现代化

第五节法治理论

第四章法与社会

第一节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法与经济

第三节法与政治

第四节法与道德

第五节法与宗教

第六节法与人权

5课程编辑

课程性质

法理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律科学中,

法理学是基石,是最为主要的理论法学,构成了整个法学的基础理论、一般理论、方法论。

在法学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中,法理学是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统领着法学的教学,既构

成了法学阶梯的入门课程,又高于部门法学,成为法学的理论集大成学科。

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的原理、原则、精神的科学,是关于法律、法律现象、法律问题的

最一般最普遍最根本的思想,是关于法律的所以然的道理。本课程主要研究、讲授法学、法

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当代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热点和难点,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和

制度建设的核心理论问题。本课程以法理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理性分析为形式,以塑

造和提高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为目标。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

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

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深刻地了解法理,认识法律的本

质、特征、结构、要素、功能、作用、目的,了解法律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2、通过比较分析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理解法治作为文明的核心要素、社会最

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控制方式的意义。

3、通过对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初步认识,了解中国法律文化的独特性,进一步认识当

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真正成为法律人,从而真正拥有良好的专业学识、知识框架和

素质,形成专门性、职业性、系统性的法律人思维方式。

教学要求

1、了解法理学的理论体系,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提高和深化对法

理学的理论和理论框架的认识,从宏观上深刻认识法理,促进对法律的原理、原则、价值、

精神的深入研究。

2、坚持科学性原则,从总体性高度把握法理学的完整体系。

3、了解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学术状况,关注理论界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积极参与

法理学的研究和讨论。

4、以问题为中心,深化对某些问题的研究,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够提出自己的看

法和想法,进行系统的论证;通过以点带面,促进理论的深化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5、坚持马克思主义,博稽古今,会通中外,扩展视野。

6、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实践,积极探索新领域、新现象、

新问题。

7、深入学习部门法学知识,深入其他理论法学、边缘法学学习,与比较法学、法哲学、

法律社会学、法律史等学科紧密结合,形成既广泛又深入的知识结构。

6必读书目编辑

经典文献

(一)中国法理学

1、於兴中:《法治与文明秩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冯象:《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二)西方法理学

1、,TheConceptofLaw,.,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中译本,

法律出版社,2006年).

2、,EssaysinJurisprudenceandPhilosophy(Clarendon

Press,Oxford,1983)(中译本,法律出版社,支振锋译,2005年).

3、LonFuller,TheMoralityofLaw(reviseded.,YaleUniversityPress,London,1969)

(中译本,商务印书馆,郑戈译,2005年).

4、RonaldDworkin,Law’sEmpire(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86)(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李常青,1996年).

5、JosephRaz,TheAuthorityofLaw(ClarendonPress,Oxford,1979)(中译本,法

律出版社,朱峰译,2005年).

6、JohnFinnis,aturalLawandaturalRights(Oxford:ClarendonPress,1980)(中

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7、RobertAlexy,ATheoryofLegalArgumentation(Oxford:ClarendonPress,1989)

(中译本:中国法制出版社,舒国滢译).

8、Habermas,Jurgen,BetweenFactsandorms:ContributionstoaDiscourse

TheoryofLawandDemocracy(,trans.,MITPress,Cambridge,2004)(中译本,

三联书店,童世骏译,2003年).

(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1、MaureenElizabethCain,AlanHunteds.,MarxandEngelsonLaw(Academic

Press,1979,281p).

2、SusanEaston(ed.)MarxandLaw(Ashgate,2008).

导论及工具书

(一)法理学导论

1、考夫曼,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

社,2002年。

2、布赖恩·比克斯:《法理学:理论与语境》,邱昭继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

(二)工具书

⒈BrianBix,ADictionaryofLegalTheory,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中译本,

邱昭继、马得华、刘叶深、冉杰、鲁强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

⒉DennisPatterson(ed.),ACompaniontoPhilosophyofLawandLegal

Theory,Blackwell1999.

⒊g/on(ed.),TheBlackwellGuidetothe

PhilosophyofLawandLegalTheory,Blackwell2004.

⒋JulesColeman/ScottShapiro(ed.),OxfordHandbookofJurisprudenceand

PhilosophyofLaw,OxfordUniversityPress2002.

下午13:00—17:00

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

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

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

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加班管理

3.2.1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

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

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

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

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

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

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已经很久没有写日志了,最近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写日志的想法!可是思绪一直都被各种考试,各种复习围攻着,无法脱身。今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就算文章写的再烂,再不堪入目我也要写

点东西。(或者说,阿里,不写点东西就过不好周末。哈哈!)

仔细想想,不知道写什么,大概各位看到《有些人》这个题目都不懂什么意思吧!那就对了!(你要是看懂了,我岂不是很没面子,嘻嘻!)

不过,说实话吧!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这三个字,我喜欢!率性而为,意识随波逐流。就是我写文章的习惯,改不了,也不会改。这也是为什么咱高中时,作文从未被表扬

过的原因!


本文发布于:2022-07-21 09:0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2/26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