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一章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主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
求,事关党的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反过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
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重的地方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一方面表现为人
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
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式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
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重的地方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4、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
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
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
规范作用。
二、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1
、我们党法治建设的成就
①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了为了保障人
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
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质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②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
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③推进法治体系建设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
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2
、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同时,必须认识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
要求。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有待加强。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立法: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应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
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
②执法、司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
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③守法: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
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
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1、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总目标的具体就是:
(1)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①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
法规体系
(2)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①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都。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
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
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②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③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④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
福所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⑥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⑦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⑧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大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
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
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
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③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物。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
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
权压法、徇私枉法。
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
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
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必须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
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
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体现社会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