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次就业合同

更新时间:2024-11-05 22:37:43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9日发
(作者:国发3号文件)

第32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32 

第2期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2。2Ol2 

用法律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首次就业 合同 

邵 南,楚挺征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现代社会的与否与就业率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也就是看占企业总数的99 ,雇佣的劳动 

人口占全部雇佣数的75 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是否顺利。但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雇佣员工上 

遇到了极大的阻碍,使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次就业合同以减轻企业的社会经 

济负担为目标,简化解雇员工的程序.通过给企业提供比较宽松与自由的雇佣环境.来刺激企业扩大雇佣 

规模促进就业。同时设置个人受训权,设立培养期提高大学生工作能力,通过良好的法律制度构建缓解就 

业困境。 

(关键词) 大学生失业’首次就业合同}高新科技企业}个人受训权 

(中圈分类号)DF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2)02—0084—04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GDP总 

所以对于这一提议,在具体法律设制上要慎 

量已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但是飞速发展的 之又慎。因此必须对首次就业合同进行充分的 

经济形式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最为典 法理论证,认真研究首次就业合同的必要性和可 

型的就是大学生求职难。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行性,并比照现行法律制度提出具体可行的执行 

2010年“两会”期间,民建中央小组提出了一份 

方案,使首次就业合同由提案转化为现实。最终 

《关于充分发挥知识密集型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 

实现以法律手段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标。 

作用的提案》,建议国家在《就业促进法》中新增 一

、就业环境恶化的现状和原因 

一款“首次就业合同”的条文,以解决大学生就业 

(一)就业难用工荒两难原因 

难这个社会难题。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现在全国就业市 

这一提案直面大学生由于职场培训缺失对 

场最好的写照,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为应对 

于企业只是半成品的现状,主张通过法律手段给 

用工缺口,主动上调了1O 一15 的招T薪酬, 

企业比较宽松的与自由的雇佣环境,刺激企业Lg 

此外还远赴中西部地区进行直招。另一方面09 

可能的扩大雇佣规模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思路 

年高校毕业生达到空前的611万人,2010年的 

上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实践有许多障碍,首 

应届生就业队伍超过630万人,2011年就业人 

次就业合同这一概念是2006年法国政府为解决 

数只会更加惊人。如此多的大学生使社会上出 

青年失业而提出的,并在当年颁布了全新的“首 

现了一个庞大的待就业体。无法到稳定工 

次就业合同”法案(CPE)。但事与愿违,此法案 

作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或来自农村 

一出却遭到了社会各界韵强烈批评与抗议,仅在 

的孩子,产生了大批“蜗居”的“蚁族”,继三大弱 

巴黎市内就有超过35万市民走上街头抗议政府 

势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因为就业 

的首次就业合同法案,法案中最受争议的条款是 

困难大学生成了中国的第四大弱势体。中国 

26岁以下青年,企业可无任何理由随时解雇,法 

劳动力既“过剩”又“匮乏”,余量和亏空都如此之 

国青年普遍认为首次就业合同明为提高就业率 

大,令人深思。 

实际是鼓励企业盘剥青年,所以纷纷走上街头抗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O09年监测调查报 

议示威,甚至连海峡对面的英国青年都上街游行 

告》显示,2009年度,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人数 

以声援法国人民。最后法国政府迫于压力不得 

下降8.9 ,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该比例较2008 

不放弃了该法案。 

[收稿日期]2011—1O一18 

[作者简介]邵南,男,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 84 ・ 

年下降2 2.5 

86.7 

。2 0 l 1年初,珠三角地区有 会。 

的公司订单量增加,由此带来的是 2、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目 

前高校的教育和社会的需求仍有明显的脱节现 

象,特别是对于理工类、信息技术类科目而言,高 

校的平均教育水平往往落后于市场的发展。最 

大的原因是教育体制的束缚以及教育者:2Is:身与 

82.5 的公司需要扩增现有工人数量,扩增比例 

集中在20 以内。2011年长三角企业也需扩增 

工人数量,扩增比例集中在5.0 到20 。用工 

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以往的劳动力输出大省, 

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数量却正在减少。仅湖北, 

2O11年预计至少减少劳务输出100万。根据有 

关部门预测20l1年整体用工缺口将在10 到 

社会、与企业脱节,这一现实状况使得大量的高 

校毕业生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后不但要接受专业 

培训,还要进行期限不一的基础知识培训和职场 

2O 。 生涯培训,使得真正开始工作的准备期比较长, 

与此同时,青年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当前 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原因 

在登记求职人中青年占到70 。2005年开 之一。 

始,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 

3、新《劳动合同法》提高了企业选人、育人的 

青年以每年3oh一400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 

成本。新《劳动合同法》不仅对企业解除权进行 

何况90年代出生的人口陆续达到就业年龄。我 了严格的限制,还重新制定了更高的补偿金条 

国就业战略重点已经从下岗失业人员问题逐渐 款,并规定企业最长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在 

转移到新成长的青年就业问题。根据人保部门 这个过程中,雇主还须为试用雇员缴社会保险。 

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然而大多高新科技企业都认为,最长6个月的试 

只有107万人,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 用期很难判断被试用的应届大学生是否能真正 

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J--I=人数首次突破200 胜任受雇岗位,如果延长试用期作进一步考察, 

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 则为现行法律所不允。于是,雇主们宁肯高价在 

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l1 行业内互挖墙脚,也不乐意招聘应届毕业业。因 

万人),2O10则增至630万人。大学生的不断增 为后者的用人成本更高,且有法律和道义的双重 

加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庞大的求职队伍。从以上 风险。 

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求职人数与用工缺口都是庞 4、大学生自身素质缺乏。刚毕业的大学生 

大的,两者本应是互补不足,但在近几年的现实 缺乏基本的职场礼仪和职场的精神,还有各种各 

中,却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工作难,企业人才 样的跟现实相脱离的专业知识,需要重新加工。 

难”的两难局面,特别是一些需要大学生这样的 一个企业招收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到最后这个 

高知识劳动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分布于高新 学生能上手用,开始工作的话,基本上要一年的 

技术、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不到合适 培训期,不管在工作岗位上培训或者是进行专门 

人才。造成现今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高新技术 的培训,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还有大 

企业招人难并存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学生心态普遍浮躁,大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所 

1、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相较于之前的劳 以在得到一定的工作技能以后就迅速跳槽为另 

动密集型企业,其重要生产成本就是具有高等教 外公司工作,使得企业留不住人才。这样企业对 

育背景且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力资源,其智力兼有 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自然缺乏兴趣。以 

生产资料的属性,此类企业的人员流动也具有生 上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重要原因是大学 

产资料变动的属性,企业对该类劳动力的依赖中 教育在职场培训这一环节职责上的缺失,学生在 

也包含了对生产资料的依赖,所以劳动者与此类 毕业岗前培训实习大多流于形式。实际上让是 

企业的关系要比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关系紧密 

企业负担了这项责任,使得企业用人的成本增 

得多。而频繁的知识产权纠纷也印证了劳动者 高,反过来又更加不想雇佣没有经验的大学生, 

在知识密集型行业中往往更加强势。高新技术 如此循环往复产生了大学生求职难、企业招人 

企业所处的行业通常依托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 难。这种扭曲局面亟需改变,不仅是因为我国今 

新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企业往往需要对员 后大学生毕业人数还将持续增长,而且还关系到 

工、特别是新人投入大量的资金和长达数年的时 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 

间进行专业培训,因此从成本、人员稳定性等角 

基本国策的成功与否。 

度考虑,企业更愿意选择直接招募在行业内有成 

同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年轻人 

熟工作经验的员工,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 不到或不愿意工作,可以暂时啃老,因此现阶 

竞争强度,减少了大学生进入高新技术企业的机 

段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问题。但如果大学毕业 

・ 85 ・ 

两到三年不到工作,他失去不是两到三年的时 

间,而是失去终身跟别人竞争的机会,也失去了 

在最佳的时候锻炼自己_Ii作能力的机会。走出 

校园的大学生,本身其实是承载着的是两代人的 

梦想与希望,不到工作而陷入失败则意味着一 

个家庭希望的破灭,一个个家庭希望的破灭则会 

导致整个社会发展希望的破灭。所以一个可持 

续发展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 

gt业环境,给青年人创造出一片“希望的田野”。 

(二)企业是解决就业的关键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是以较少的高学历背 

景的专业劳动力来操作较多的高技术生产设备 

来完成l的,例如自动化生产程度很高的制造业、 

IT领域的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等等,这些行业也覆盖了广泛存在的第三产业。 

这些企业的劳动者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相当比 

例的员工是要有大学以上的教育背景,并且接受 

过企业的专业培训。而这些企业绝大多数又是 

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全国工 

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 

99 。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 的城镇就业机 

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O 以上是中小 

企业提供的。 

因此解决就业困难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高 

新企业能发挥海绵作用,大量雇佣高学历的大学 

生,,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以如何对高 

新技术企业进行松绑,减轻其用人成本是提高就 

业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当通过补充《就业促进 

法》,设立统一的《首次就业合同》。目前《就业促 

进法》中的大部分规定更多是针对中低学历的劳 

动者的就业问题而确立的,我们建议修订《就业 

促进法》,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在相应的条款中 

设立一个固定格式的新型劳动合同一一《首次 

就业合同》。该合同主要目的是消除企业聘用大 

学毕业生时的顾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可能性, 

为企业提供宽松与自由的雇佣环境,同时鼓励企 

业与大学合作。 

二、首次就业合同 

首次就业合同,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设立培养 

期替代普通合同中的实习期,就是在培养期中, 

双方签订一个锁定的合同,约定两年的时间,使 

高新科技企业,能够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去慢慢 

培养他需要的人才,也给求职者一个心理上的安 

全感,同时具有法律上的保障。使双方对解决企 

业在考察人才和对人才依赖性上的矛盾变成未 

来共赢的关系,并且从法律上来保护和谐关系的 

发展。 

它的主要特点,一是设置最长两年的工作培 

・ 86 ・ 

养期,用以替代试用期,二是该合同固定一套快 

速简易的解聘程序和轻微的补偿标准}三是固定 

工作培养期内企业对大学生的最低培训投入mJ" 

间长I四是大学生在工作培养期结束后与企业自 

动转为普通元固定期限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 

系。企业和大学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完全 

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使用《首次就业合同》,如放弃 

使用该合同,则必须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签 

订普通的定期或无固定期限合同。下面是“首次 

就业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比较表: 

几点说明;1、针对高新N-技企业的特点专门 

在《就业促进法》中设立首次就业合同,其限制条 

件是雇员必须是大学毕业后三年内的求职者,企 

业必须是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 

定的高新N-技企业。如此设定是因为首次就业 

合同是专门为以上两种特殊体而设定的,所以 

范围上要加以限定。同时首次就业合同在设定 

上对于企业的要求比劳动合同要略宽,为了防止 

企业滥用职权而必须严格规定范围。 

2、关于首次就业中“合同三个月内无需说明 

任何理由随时解雇”、“3个月后至培养期结束 

间企业解除合同须提前15天通知并支付工作期 

间工资总额5 的赔偿” ,这些与现行《劳动合同 

法》解聘机制不符,实际上是对现行法律的补充 

与完善。现行《劳动合同法》对不同类型的企业 

和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保护标准、试用期制 

度、试用标准、劳动合同的变更等方面未能加以 

区分,例如高新科技企业培养出一个合格员-r通 

常需要的时间远比劳动密集型企业长,而现行最 

长一至六个月的试用期对高新技术企业是不公 

平的;又如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更替频率比较高、 

灵活用工的现象相对频繁,这是保证此类企业具 

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活力的正常发展形态,与劳 

动密集型企业一样严格的解雇保护制度降低了 

企业招募更多大学毕业生的动力。另外,劳动者 

的主动辞职对企业的赔偿与企业对其投入的培 

训损失严重不成比例也造成高新N-技企业在培 

养新人、录用新人方面产生顾虑。所以以上解除 

合同的条款是在真正考虑到劳动关系双方的实 

际情况下,为鼓励企业再投入,在保障收入的前 

提下,所设定的较为灵活的淘汰机制和留人机 

制。首次就业合同实质上是对《劳动合同法》的 

细化与完善。 

3、个人受训权是指企业与雇员签订首次就 

业合同一个月后必须对员工展开培训,并规定培 

训内容与最低培训投入时长。这一设定主要是 

针对两点:一,在培养期内对企业加以约束防止 

企业滥用首次就业合同,对员工只劳役不培训, 

将员工当作一次性消耗品。二,也是最重要的, 他的技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积累工作经验锻炼自 

是让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劳动力市场结合,让 己的能力。 

首次就业合同 , 无固定期限合同 

雇佣条件 大学毕业后3年内 不限 

企业限制 高新技术企业 不限 

试用期 两年的工作培养期,之后转为定期或无固定 试用期最多不可超过六个月

期限合同 。 

解雇 签订合同三个月内无需说明任何理由随时解 依《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 

雇 九条解除劳动合同 

3个月后至培养期结束间企业解除合同须提 

解聘通知 前15天通知并支付工作期间工资,总额5 提前3O天通知 

的赔偿 

工作培养期内大学生各项社保费用,可以考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企 

社保费用 虑由政府给予

一定补贴 

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 

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

。 

设立就业准备金,大学生在工作培养期内主 

政府卒 贝占 动离职时,政府补贴签约企业为该大学生所 

支付的各类社保总额的一半 ・ 

个人受训权 合约一个月之后开展培训,规定最低培训投 

入时长 

关于个人受训权还有极其重要内容就是如 对表现优秀的实习生,给予提前签订就业协议的 

何具体如何操作,如果只有企业对大学生进行培 机会。学校方面则可以与企业紧密合作,设置课 

训,在效果上并不能完全保证,因为企业并不是 程和实习内容,在大学校园内培养定向人才。如 

专门的培训机构,还有,培训大学生会消耗企业 辽宁省的东软集团(软件)与东大的长期合作就 

大量的资源,无形中会增加企业负担。所以笔者 是很成功的案例。 

对培养期的个人受训有以下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就业问题虽然不能仅靠一个合同 

(I)大学生培养受训应当成为国家劳动力市 就可以解决,但我们相信通过完善法律的建设激 

场计划的一部分。政府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组 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力量,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通 是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改善“蚁族”境遇 

过各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树立模范典型,让企 的,并且使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形 

业明白自己在培训中充当的重任,保证企业对大 成,使大学生更快的在社会中到属于自己的位 

学生培训的有效投入,对无力承担培训的中小型 置和方向。 

企业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分担了雇主培训负担, 

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培训顺 

[参 考 文 献] 

利、稳定地发展。为大学生培训创造良好的外部 [1][法]P.布尔迪约,J.C.帕斯隆.继承人——大学生与 

环境。 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受训方式内容应当是工作本位的职业培 [2"]CPE,CNE,CDD,CDI:les diff ̄rents types de cont— 

训,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团队 rat de travail. 

合作精神以及组织协调能力。让青年在工作中 [3]郑爱青.法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启示[J].法学杂志, 

学习经验,加强技术实践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 2002,(5). 

不是指短暂的实习、参观或在工作中学,而是通 [4][法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过工作来发展其知识与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 1980. 

生的工作能力使其成为富有能力的劳动者、问题 [5][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论立法与法 

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 学的当代使命[M].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2001. 

(3)培养受训倡导校企合作。企业方面可以 

[6]夏小文.英国现代学徒制培训的成本探析[J].职教 

学习三一重工的“三一阳光”计划,该计划每年从 论坛,2002(3). 

全国各重点高校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并在暑假期 (责任编辑:刘建民) 

间安排到全国几十个事业部实习。实习期间,配 

备业务精湛的指导老师、提供明确的实习课题, 

・ 87 ・ 


本文发布于:2022-08-29 23:3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923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就业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