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12-29 16:52:14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9日发
(作者:海印金融)

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能力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将人文社

会科学知识内涵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

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

以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唤起学生的文化自

觉、促进学生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责任。

在法律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法学教育的基础。法律的基本功能

就是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一个法律职业者要在本职

岗位上依法处理好上述诸种关系,其自身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因

此,作为法律职业者的摇篮,法律类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学

生也应该把人文素质的修养与专业课程学习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一、目前法律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对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目标及功能定位不准。法律类高职院校的教育目

标是培养涉法类岗位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虽然目前在法律类高职教育中,人

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但如果不紧密切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

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仍然沿袭本科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和

教学思路,各种人文素质课程也许只能在法律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起结构

性的作用,而不能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功能性的作用。

主要是由于法律类高职院校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在课程设

置上不可能像本科院校一样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就高职教育的

三年学制和课时量来说是难以全部实现人文素质课程所包含的诸多功能的

(德育、智育、美育),因此,高职的人文素质课程在课程教育目标和功能

层次上应该有所调整,适当取舍,突出重点。

2.人文素质课程开发迟缓。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人文素质课程

应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高职院校在开发适合高职教育

的课程方面,主要重在开发专业课程,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迟缓,课程设

置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难以形成体系。虽然也编写出版了一些适合法律类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但往往只注重了显性课程开发,忽略了将校

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等隐性课程很好地融入人文素质课程开发的范

畴。

3.在法律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法律专业课程之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每一门法律课

都隐含着道德评价;每一门法律课,都包含着法哲学的精神。教师在讲授法

律专业课的同时,应自觉地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法律

专业教学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法律专业课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作

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学好法律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

文化素

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二、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一)明确法律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功能定位高职院校的教

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传统

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一般具有下列三种功能:

1.德育功能。这一功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其中情感培

养中包括爱国情、友善心、正义感等因素;态度培养包括积极、科学、合作

等因素;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真善美判断标准等因素。

2.智育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分解为知识积累功能、能力增加功能和智

力提高功能。知识积累是指相应的人文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能力增加是指通

过显在和潜在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交际等能力的提高;智力提高是指通过

人文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层面上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等。

3.美育功能。人文素质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通过人文

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对上述德育和智育功能的初步分解,我们可以归纳出七种基本

的人文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往往

隐含在其他能力的养成与训练之中,而听说读写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

能力,是外显性的,与应用型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能力,也是我们经过筛选

确定的法律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所应实现的主要目标。

2007年6月1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正式向全

国发布《关于颁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的通知》,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指构成职业能力的最基础的那一部分能力。

是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

主导作用的技能。被认为是决定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重要能力。在

目前中国劳动部门拟定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中,主要考核八个方面的能

力,即自我学习、交流表达、数字运算、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革新创新、外语应用。这八种能力中有一半以上与人文素养有关,凸显了自

我学习、信息处理、交流表达、与人合作等人文能力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重

要性。

(二)改革课程设计理念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人文素质课程的设计本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

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理念进行改革。

首先,在教学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例如,在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上分为三大学习训练模块:

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和“能力拓展”模块。其中“基础训练”模块

重点指向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训练”模块重点指向阅读理解能力、

思考辨识能力;“能力训练模块”重点指向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训练”

模块、“阅读训练”模块、“能力训练”模块三大教学模块,既各成一体,

又相互联系,围绕能力培养由外到内、从低到高、自单一趋向综合逐级实施

教学,通过三大模块的的逐层训练,使学生人文能力得到逐渐提高。

其次,人文素质类课程在教学上还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凸显职业指

向”。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上,注重围绕学生的职业需求组织教学,注

重不同专业的不同个性要求,根据不同专业类别指向的职业岗位特点和不同

专业的要求开展教学。

(三)编写适合法律类高职院校使用的人文素质教材海南政法职业

学院结合法律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汲取以往各类人文素质

课程的长处,熔人文性、行业性和实训性为一体,使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职

业素质和永续发展能力的宗旨落到实处。以《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为例,具

有以下编写特点:

1、教材编写原则

(1)经典性原则:着眼弘扬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选择中外古今经典

作品,以浓郁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精神品位;

(2)实用性原则:

选文不仅要注重审美元素,而且要注重思辩能力、表现方法和表现技

巧;

(3)训练性原则:以篇目(“母题”)为单元,结合课文设立综合训

练模块,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4)彳丁业性原则:

体现法律类高职院校的特点,遴选中外古今优秀“说法”文章编入教

材,使语文与行业实现一定程度的有机结合。

(5)精品性原则汲取相关院校先进教学成果和教材编写方法,做到既

有所借鉴,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锻造一本富有特的公共课精品教材。

2.教材编写体例

(四)借鉴“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考评模式经验改革高职人文素

质教育实训教学模式

在法律类高职有限的公共课中通过传统的积淀养成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手

段实现听说读写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种人文能力的培养是比较

困难的。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与课时不允许大量开课,而不系统不全

面的人文素质课程给高职学生留下的人文积淀既是肤浅的、残缺的,也达不

到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要求。即必须在有限的学时里将人文素质

课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高职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而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

社会人。所以我们法律类高职院校需要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培养学生人文

能力的人文素质实训课程,以及对相关能力进行测定的考评体系。这种课程

有人称为“人文能力养成性课程”③。这种教学改革思路借鉴了国家“职业

核心能力”培养与考评模式经验,旨在以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

从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为突出人文能力的培养,借鉴国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与考评的模式,走出一条指标明确、效能优良的路子来。

关于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人文素质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包括四

个方面:

1、制定一个高职人文素质训导大纲实训大纲制定时按照职业核心技能

的“工作活动”、“技能

要求”、“培训与自学指导”、“考评指导”四个方面.对人文素质训导的

目标、内容、程序、考评作出定量定性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训教材

的编写与考评体系的建设。

2、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实训教学效果行为导向教

学法是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

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行为导向教

学法的理念,我们采用了新型的“目标一一任务一一准备一一行动一一评

估”这样的“五步训练”,在每个能力点的培训中,均按照以上五步训练法

来组织教学和训练。它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中进行“手一一脑一一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学目

标是一个需要通过行为活动才能实现的结果。学生必须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

动全过程中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

角,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其责任是通过项目驱动

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表现

因人施教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生全面提高核心能力。行为导

向教学法即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

神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外(外在的规范与行为)—内(内在的理解与认

知)”式的人文能力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外(外在课程濡染熏陶)一一内

(内在理解与领会)外(外在的表现与行为)"的教育养成过程相比,突出

了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特点。

3.在实训教材建设上突破传统的文本教材的概念,建设一种新型的全方

位的立体教材

实训教材除了教学目的与标准确定以外,其他的案例与相关资料应该建

成一个分类资料库,可以随机抽取与运用,达到教学内容活化的目的,以避

免学生将此课程变成一种记忆性模式化的课程。在具体教法上要以案例、情

境模仿和讨论为主,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教学效果。

4.在实训考评方面,也要突破传统的笔试模式,以能力考核为主,主要

方式有任务式、案例式、项目式等。

这样一个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平台,其针对性和操作性是非常强的,

在教学方式上,以实训为主。其能力培养也是显性的,能够进行客观度量

的,所以效能将会大幅度提升。因其外延涉及到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公

共关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等一系列学科,要求有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师

资队伍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实现。

三、结束语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职场的核心能力注定成为青年学子

的必然追求,面对各种各样的能力,人文能力毫无疑问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

职业生涯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法律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现状和

学生的人文能力现状促使我们认真审视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积极开展教学

改革与探索。我们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以发展

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目的,打造新型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与职业核心能

力所倡导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等人文

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法律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

活动、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具有综合性质、打破学科限制并将理

论与实践融合的法律类高职院校新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本文发布于:2022-08-29 09:4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91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