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法律事实,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小敏的奶奶寿终正寝是法律事件
B、小红前往商店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是法律行为
C、某地发生海啸是法律事件
D、张三因打架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属于法律事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律事实。D选项错误,此为法律行为,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2.关于法的价值,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法的价值既包括对于实然的法的认识,更包括对于应然的法的追求
B、法的基本价值有自由、秩序、正义,其中秩序是法的最高价值
C、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法律的根本而首要的任务是确保统治秩序的建立
D、法律是保障而非限制人们的自由的,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自由,法律必须对人们的一部
分行为作出限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
【答案】:B
【解析】:
%1法的价值既包括对于实然的法的认识,更包括对于应然的法的追求,所谓实然的法,又叫实
证的法,指实际存在的法律,如我国现行的《97刑法》;而所谓应然的法,又叫应当的法,指人们所
追求的符合道德的、更优良的法律。对实然的法的认识属于事实判断的范畴,对于应然的法的追求
则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故A选项正确。
%1法的基本价值有自由、正义、秩序等,而非基本价值主要指利益、效率等。法律的首要任务
就是一定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因为自由、正义等法价值都必须以秩序为基础。尽管自由、正义都必
须以秩序为基础,但是自由、正义却是比秩序位阶
3.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钱某在街道走路,被街道边上自然掉落的树枝砸成重伤。该案中,钱某所受伤害完全是因
为自然因素,因此无人应该对此承担责任
B、李四因与单位女同事暧昧,被其女友王某罚跪一晚,李四事后觉得人格尊严遭遇重创。王某
应对罚跪致李四人格尊严受损一事承担法律责任
C、张某与赵某有仇,因此张某每日到寺庙祈祷,祈求赵某遇车祸身亡。一年后,赵某果然遇
车祸身亡。张某应当对赵某的死亡承担法律责任
D、孙某与周某是好友,某日孙某主动挑衅周某,周某当即发怒,并殴打孙某至轻伤,周某应
承担法律责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律责任。A选项错误,钱某被街道旁的树枝砸伤,应由该树的管理部门负责赔偿。
B选项错误,该事项非法律调整范围,故无法律责任一说。
C选项错误,张某的行为与孙某的死亡不具有因果关系。D项说法正确,故不应入选。
4.关于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继承更强调不同时间法律的承接和继受即纵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
B、法律移植则更偏向于同时代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即横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
C、在法律内容方面,法律继承不可能全盘接受,法律移植则有可能
D、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完全不存在重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法律继承强调的是较后历史类型的法律对较前历史类型的法律的承
接和继受;法律移植强调的是对同一时代其他国家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这就可能存在重合。
5.《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
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
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B、从法的适用角度看,该规定在适用时不需要法官进行推理
C、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可诉性特点
D、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步骤
【答案】:B
【解析】:
①A选项正确。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
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改变的
法律规则。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
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本条规定中当事人也可以申请调解,也可以申
请仲裁。属于典型的任意性规则。
%1B选项错误。法律适用的过程必然需要法律推理。
%1C选项正确。法具有可诉性。
%1D选项正确。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
6.我国《合同法》第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
惯确定。"对此,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A、交易习惯的效力优先于合同法的效力
B、习惯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就具有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意义
C、本条说明,习惯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
D、考虑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法官应当优先适用正式的法的渊源判案,而非正式的法的
渊源由于缺乏明确的条文形式,不能作为法律判决的大前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4节〉法的渊源的概念
【答案】:C
【解析】:
法的渊源包括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
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并且直接作为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规范来源
的那些资料,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
非正式的法的渊源则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法律
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等。
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均可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正式的法渊源因其明确的条文形
式而优先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适用。
①习惯是非正式的法的渊源。与正式
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B、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因主体问违法行为产生的,有制裁性
C、程序法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
D、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律关系。B选项错误,调整性法律关系因主体间合法行为产生,是法实现的正常形式,
并无制裁性。C选项错误,实体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程序法律关系是第二性
法律关系。D选项错误,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不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类,还包括国
家。
8.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但同时明确,接送
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
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2011年卷一10题,单选)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民主立法
C、注重效率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立法原则
【答案】:C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立法应当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
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
示立法的内在规律,避免主观武断、感性用事。在本题,特殊情况可不按号行驶,尊重社会客观实
际情况,故市政府限行规定体现选项A,故排除该项。
民主立法原则,是指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
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
性、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众
9.关于法律关系主体,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国家不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
B、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且二者是统一的
C、法人不具有权利能力,仅具有行为能力
D、法人被撤销时,其行为能力也同时消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主体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律关系主体。A选项错误,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
例如,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可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在国内
法上,国家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比较特殊,既不同于一般公民,也不同于法人。国家可以直接
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国内的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库券),但在多数情况下则由国家机关或授权的组织
作为代表参加法律关系。B选项错误,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婴幼儿、精神病
患者,因为他们不可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所以在法律上不能赋予其行为能力。C选项错误
10.《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
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
规定了下列哪一类法律现象的处理原则?(2011年卷一11题,单选)
A、法律位阶的冲突
B、法律责任的免除
C、法律价值的冲突
D、法律责任的竞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8节〉法律责任的竞合
【答案】:D
【解析】:
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同时产生,
而这些责任之间又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法律责任竞合,既可以发生在同一法律部门之内,也可以
发生在不同法律部门之间。构成法律责任竞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同一主体、一个行为、符
合数个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数个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合同法》第122条规定的情形,因为具备
法律责任竞合的构成要件,属于法律责任竞合情形。故选项D应选。
11.在学习“法的起源、法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的同学小李与小薛进行了讨论。小李认
为:①在奥古斯丁看来,作为最高理性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于自然法;②黑格尔认
为,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③明治宪法,日本是以1850
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明治宪法属于法律移植的表现。小薛认为:①美国法律社会学家塞尔
茨尼克等认为一个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②1902年,清政府以
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诏令沈家本、伍廷芳等主持修律,标志着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
A、小李的观点①、②
B、小薛的观点②
C、小李的观点①和小薛的观点③
D、小李的观点②和小薛的观点①、(2)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的起源。小李的观点①是西塞罗的观点。小薛的观点③中国目前属于社会主义法系,中
华法系已经随着清末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思想之后逐渐消亡。
12.关于法与人权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4年卷一15题,单选)
A、人权不能同时作为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而存在
B、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
C、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D、人权被法律化的程度会受到一国民族传统、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点击展开
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
【答案】:A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人权首先是一种道德权利,属于应有权利的范畴,即基于人的本性和本质所应
该享有的权利。人的“应有权利”只有法律确认为“法定权利”后才有实现的可能。人权作为一种
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仅仅为人权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性与资格,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人权还必
须是一种实有权利,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权利。故人权同时作为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实有权利而
存在,故A项说法错误。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自然属性,外因
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
13.法律格言说:“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关于该法律格言,下列
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一9题,单选)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
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
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原则
【答案】:D
【解析】:
一个人能否享有法律上规定的权利,是受到其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等因素影响的,故每个人
在法律面前事实上不可能都是平等的,故A项错误。在奴隶制、封建制等社会,并没有遵循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原则,故B项错误。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不可能仅通过法律就能得到解决,故C
项错误。平等原则并不禁止一切差别对待,其禁止的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故D项正确。
14.司法过程离不开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下列关于法律推理和法律决定的证成的说法中,哪一项
是正确的?()
A、法律决定的内部证成只关注论证的逻辑是否严谨,对于结论所依赖的前提不做关注。法律
决定的内部证成方式可以帮助发掘法律推理中的逻辑错误,即法律决定与赖以建立的逻辑前提之间
的矛盾,从而强化法律结论的说服力
B、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活动中重点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是演绎推理,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活
动中重点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是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推理方式,但是这种推理的确定性取决于法律人对案情重要
性和相关性的判断,故具有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类比推理不应当被作为得出法律决定的推
理方法
D、设证推理是指先从所有能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5节〉法律推理种类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律论证与法律推理。B选项错误,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活动中重点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
是演绎推理,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活动中重点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是归纳推理。C选项错误,类比推
理可以被作为得出法律决定的推理方法,除了刑法有严格限制之外。D选项错误,设证推理虽然效力
较弱,但却是法律人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推理方法。
15.卡尔•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关于马
克思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2年卷一9题,单选)
A、从性质上看,有民主的法律,也有专制的法律
B、在实行民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法
C、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国王的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
D、实行民主的国家,也是实行法律至上原则的国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立法程序
【答案】:B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立法程序大体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和公布等程序。在实行民
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也可以参与立法,比如公布法律。故B项错误。
16.关于法律漏洞,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漏洞是法外空间
B、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法律不能调整、无须调整或不宜调整的社会关系或领域
C、在法律制定时即己存在的法律漏洞为自始漏洞
D、关于某个法律问题,法律依其规范目的或立法计划,应积极地加以规定却未设规定的法律
漏洞是明显漏洞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1:第3章〉第6节〉法律漏洞的概念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律漏洞。A选项错误,法律漏洞不同于法外空间。漏洞不是简单的缺失状态,而必须是
不合目的的、或者说依其目的被评价为不好的缺失状态。法律规范的缺失可能是合乎目的的,也可
能不是合乎目的的。合乎目的的缺失被称为“法外空间”,也就是原本就不应由法律来调整的领
域。
17.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
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
项是错误的?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点击展
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1节〉法以社会为基础
【答案】:D
【解析】: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以社会为基础,法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法的本质。制定、认可法律的国家以社会为基础,国家权力以社会力量为基础;国家
法以社会法为基础,“纸上的法”以“活法”为基础。总之,法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
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还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
ABC选项均正确。
%1D选项错误。注意,尽管法律被社会决定,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法律,但是,法
对社会有其相对独立性,其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在立法、司法等方面的特定规律。故,法
律不能
18.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
某的狗毒死。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对
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B、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C、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
D、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答案】:B
【解析】:
%1A选项错误。保护性法律关系由违法行为产生,一方主体是国家,另一方主体是违法行为
人。财产所有权不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1B选项正确。实体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的,程序性法律关系是第二性的。
%1C选项错误。纵向法律关系的关键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不平等,彼此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如
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等。本题的侵权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平等,应为横向法
律关系。
%1D选项错误。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权利
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因此,孙某是有权放弃
19.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帮助妹妹获
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哪
一判断是正确的?(2011年卷一12题,单选)
A、担保关系是债权关系的保护性法律关系
B、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性法律关系
C、诉讼关系是股权关系的隶属性法律关系
D、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答案】:B
【解析】:
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
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
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
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
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保
护规则(否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它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
20.法律格言说:“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关于这句法律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
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一6题,单选)
A、不知道法律的人不享有权利
B、任何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就等于知道整个法律体系
C、权利人所拥有的权利,既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D、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在此意义上,权利即法律,法律亦权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权利与义务
【答案】:C
【解析】:
是否知道法律,不影响该人是否享有权利,故A项说法错误。知道自己权利的人,未必知道整
个法律体系,故B项说法错误。权利是法律的内容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法律除了权利外,还
有权力、义务、责任等,故D项“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的表述本身是错误的。在排
除了A、B、D的情形下,本题只能进C。
21.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我国,公民的权利能力是有限的
B、法律规范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并无不同
C、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志
D、法律关系具有合法性,因此,违法行为不会产生法律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答案】:C
【解析】: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能力是无限的,法人的权利能力是有限的。故A选项错误。
%1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其实质是将法律规范中针对不特定主体反复适用的权利义务在社
会生活中转变为特定主体一次性适用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状
态。法律规范上的权利义务可以针对不特定主体反复适用,而基于法律规范产生的法律关系中的权
利义务则是特定主体之间一次性有效的权利和义务。故B选项错误。
%1一般地,三大社会规范中,道德和宗教往往只重义务,而法律则是既讲权利,又讲义务。法律
规则具有明确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
22.下列关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律受宗教的影响较大
B、强调个体的地位和价值
C、公法文化更加发达
D、以正义为法律的价值取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法律文化
【答案】:c
【解析】:
考查西方传统法律文化。c选项错误,从法的文化属性比较出发,如果说传统中国法属于公法
文化,那么西方法在传统上则是一种私法文化。”说西方法属于私法文化,并不意味着西方法中没
有公法的内容,而是说就整个西方法律体系而言,私法文化的传承与发达确实是它的一个基本特
。无论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国法大全》,还是19世纪以来欧洲各国的宪法典、民法典,
都呈现出浓郁的私法气息。
23.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
正确的?(2010年卷一8题,单选)
A、该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
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
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6节〉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答案】:C
【解析】:
所谓行政法,是指调整由于国家行政管理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食品卫生条
例》主要规定的食品卫生行政管理,故其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
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从一定意
义上讲,《食品卫生条例》的主要内容也可归属于经济法,但这并不妨碍A项说法的正确。注意:部
门法的划分,不是“非黑即白”,可能存在“重合地带”。
在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均属于法的正式渊源,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约束力。《关
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
24.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
B、未经国家明示认可的社会规范不属于法律
C、依靠人的良知、内心确信及其社会舆论等来保证实施的道德规范也属于法律
D、法的普遍性意味着所有的法律规范效力是相同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特征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的特征。A选项正确,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的认可主要有两种方式:明
示认可与默示认可,B选项错误。国家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证法实施的力量,具有国家的强制性。
其他的社会规范也具有强制性,但是它们都不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它们实施的力量,不具有国家
的强制性,C选项错误。就一个国家的具体法的效力而言,则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有
些法律是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有些则在部分地区或仅对特定主体生效。而那些经国家认可的习惯
法,其适用范围则可能更为有限。因此,不能将法的普遍性作片面的理解,认为一切具体的
25.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选项?()
A、道德关注内在动机,法律关注外在表现
B、法律人的主要工作是为自己的主张寻规范基础并提供论证
C、法律是自然演进形成的
D、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各具优势,且形成互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4节〉法与道德的区别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与道德的关系。C选项错误,道德是自然演进形成的,法是人为形成的。
26.韩某与刘某婚后购买住房一套,并签订协议:“刘某应忠诚于韩某,如因其婚外情离婚,该住
房归韩某所有。”后韩某以刘某与第三者的QQ聊天记录为证据,诉其违反忠诚协议。法官认为,该
协议系双方自愿签订,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故合法有效。经调解,两人离婚,住房归韩某。关
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3年卷一11题,单选)
A、该协议仅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
B、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仅被看作是一种内心活动,而应首先被视为可能在法律上产生后果
的行为
C、法律禁止的行为或不禁止的行为,均可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
D、法官对协议的解释符合“法伦理性的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答案】:A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韩某与刘某签订的协议不仅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也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可
直接作为法官判案的事实根据,故A项错误。
意思表示是行为能力适格者将意欲实现的法律效果发表的行为。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
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
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意思,而是体现法律
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综上所述,B项正确。
导致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是行为,可以分为善意
27.苏某和熊某毗邻而居。熊某在其居住楼顶为50只鸽子搭建了一座鸽舍。苏某以养鸽行为严
重影响居住环境为由,将熊某诉至法院,要求熊某拆除鸽棚,赔礼道歉。法院判定原告诉求不成
立。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错误的?(2012年卷一15题,单选)
A、本案涉及的是安居权与养鸽权之间的冲突
B、从案情看,苏某的安居权属于宪法所规定的文化生活权利
C、从判决看,解决权利冲突首先看一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是否造成对他人权利的实际侵害
D、本案表明,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承担相关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权利与义务
【答案】:B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根据题干,苏某主张其安居权,熊某主张养鸽权,故A项正确。从逻辑上讲,
安居权,包括拥有住宅权、住宅不受侵扰权、不受强迫迁离权。苏某主张的安居权,强调的是住宅
不受侵扰权。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
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很显然,B项错误。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
利。”故C项正确。行使权利时负有不得滥用权利的义务,即须正当行使权利,以避免侵害他
28.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张某与李某有仇,一直想要杀死李某,但是看到刑法关于故意杀人应判处死刑的规定之
后,打消了杀死李某的念头。这主要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B、王某多次利用所画人民币刻制印版制造,并在自己使用的同时,将人民币散发给其他
村民盖房修路,村民们对王某十分感激。其后,王某制造一案被侦破。虽然村民屡次请愿,但
王某依然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全部财产。这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C、赵某欠孙某人民币100万元,并以某处房产作为抵押,到登记机关登记抵押权。一年后,
赵某经营生意亏损。孙某经咨询律师,发现自己可以就抵押房产之价值优先受偿,故>>>点击展开答
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的规范作用。D选项错误,吴某因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当性,
并积极表现,这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29.律师潘某认为《母婴保健法》与《婚姻登记条例》关于婚前检查的规定存在冲突,遂向全国人
大常委会书面提出了进行审查的建议。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5年卷一
11题,单选)
A、《母婴保健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婚姻登记条例》
B、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后认定存在冲突,则有权改变或撤销《婚姻登记条例》
C、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需向潘某反馈审查研究情况
D、潘某提出审查建议的行为属于社会监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立法体制
【答案】:B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母婴保健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婚姻登记条例》是国务院制
定的行政法规。《立法法》第88条第1款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
章。”故A项对。
《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七)撤销国务院制
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据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法规仅
享有撤销权,不享有改变权,故B项错,应选。
《立法法》第101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按照
规定要求,将审查、研
30.下列有关法律原则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王法官在裁判某民事案件时,发现所有法律规则均无法适用于所判案件,遂适用法律原则
进行判决,王法官的行为是法律允许的
B、张法官在对某案件进行判决时,虽有相关法律规则可以适用,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案正
义,张法官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张法官的行为是法律允许的
C、诉讼法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为程序性原则
D、《婚姻法》中的“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为政策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原则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律原则的适用。在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可供适用时,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即使出现了
法律规则的例外情况,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理由,法官也不能以一定的原则否定既存的法律规则,
31.谢某、阮某与曾某在曾某经营的“皇太极”酒吧喝酒,离开时谢某从楼梯摔下,被扶起后要求
在酒吧休息,第二天被发现已死亡。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该案审理中,合议庭对“餐
饮经营者对醉酒者是否负有义务”产生争议。刘法官认为,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根
据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判例,餐饮经营者负有确保醉酒顾客安全的义务,认定曾某负赔偿责任
符合法律保护弱者的立法潮流。依据法学原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0年卷一9题,单
选)
A、刘法官的解释属于我国正式法律解释体制中的司法解释
B、刘法官在该案的论证中运用了有关法的非正式渊源的知识
C、从法律推理角度看,"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是推理的大前提
D、从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家存在判例的情形看,这些国家的法律属于判例法系>>>点击展
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4节〉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答案】:B
【解析】:
我国正式法律解释体制中的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法院审判或检察
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据此,司法的解释的特征有三:一
是主体,必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二是内容,必须涉及法院审判或检察院检察工作
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三是效力,必须具有普遍约束力。刘法官的解释,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不符合
上述三特征,不属于正式司法解释。故A项错误。
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是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法律
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
32.关于法的适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5年卷一15题,单选)
A、在法治社会,获得具有可预测性的法律决定是法的适用的唯一目标
B、法律人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过程是一个与规范认定无关的过程
C、法的适用过程是一个为法律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法律证成过程
D、法的适用过程仅仅是运用演绎推理的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
【答案】:C
【解析】:
法律人适用法律的最直接目标是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在法治社会,所谓合理的法律决
定,是指法律决定具有可预测性(确定性)和可接受性(正当性)。故A项错。
在实际的法律活动中,法律人适用法律规范解决个案纠纷的三个步骤不是各自独立且严格区分的单
个行为,他们之间界限模糊并且可以相互转换。比如,法律人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
在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循环认定过程。故B项错。
所谓“证成”,是指给一个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或者过程。在“法律证成”中,无论是依据一
定的法律解释方法所获得的法律规范即大前提,还是根
33.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对
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
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性、确定性
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律适用的目标。B选项错误,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
要求。
34.关于法的对人效力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如果按照属地主义,在驻外领事馆所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领事馆所属国家法律对案件没
有管辖权
B、如果按照属人主义,缅甸公民越境至中国抢劫财物,中国法律对此有管辖权
C、如果按照保护主义,中国人李某盗版美国软件销售并对美国权利人造成侵害,美国有权追
究李某的责任
D、现在中国实行的是属人主义为主,结合属地主义与保护主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5节〉法对人的效力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的对人效力原则。A选项错误,领事馆一般被视为本国领土之延伸。因此,按照属地主
义,领事馆设立国有权管辖领事馆所发生案件。B选项错误,按照属人主义,国家对外国人无管辖
权。D选项错误,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属地主义为主,结合属人主义与保护主义,
35.关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就是法的调整对象,即不同的社会关系
B、法律体系又称为国内法体系,因此,一切国际法均不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内
C、行政法部门是由相关行政法规构成的
D、同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可能会包含不同法律部门的规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6节〉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答案】:D
【解析】:
%1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是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故A选项错误。
%1法律体系一般指国内法,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但是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
法有可能属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国际公法之所以不在法律体系之内,是因为国际公法调整国与国之
间的关系,而国内法则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
%1我国的法律体系横向上划分为七个部门,纵向上划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
自治法规等多个层级。理论上每一个部门都可能含有多个层级,行政法部门也不例外,由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法规等多个层级
36.范某参加单位委托某拓展训练中心组织的拔河赛时,由于比赛用绳断裂导致范某骨折致残。范
某起诉该中心,认为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要求赔偿10万余元。法院认定,拔河
人数过多导致事故的发生,范某本人也有过错,判决该中心按40%的比例承担责任,赔偿4万元。
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年卷一15题,单选)
A、范某对案件仅做了事实描述,未进行法律判断
B、"拔河人数过多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一语句所表达的是一种裁判事实,可作为演绎推理的
大前提
C、"该中心按40%的比例承担责任,赔偿4万元”是从逻辑前提中推导而来的
D、法院主要根据法律责任的效益原则作出判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C
【解析】:
本题中,“范某起诉该中心,认为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要求赔偿10万余
元”,范某很显然进行了法律上的判断:“事故主要是该中心未尽到注意义务引起”是其诉求依
据,“要求赔偿10万余元”是其诉求内容。故A项表述错误。
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法律规定,小前提是案件事实。故B项“......事实,可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
提”的表述错误。
C项表述的其实是说法院的裁判结果是法律推理的结果,自然是正确的。
归责原则中的公正原则,要求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效益原则,是指在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时,应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37.关于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家的产生
B、封建社会的产生
C、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
D、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产生的主要标志,B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38.2012年9月,湄公河惨案中杀害中国13名船员的6名犯罪分子在中缅双方交涉后,被押解至
中国接受审判。关于该案中所体现的法律对象效力的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保护主义原则
B、公平原则
C、属人主义原则
D、折中主义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5节〉法的效力的范围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的对象效力原则。A正确,该案体现了保护原则。
39.法律谚语:“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关于这句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卷
一9题,单选)
A、平等的社会只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不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只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不
存在权利
B、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仅指财产上的权利
C、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
D、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点击展开
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权利与义务
【答案】:C
【解析】:
平等的社会不仅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也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不仅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也
存在特权者的权利。故A项表述错误。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不仅指财产上的权利,也指人身上的
权利。故B项表述错误。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这个表述是正确的。但
自由必须受法律限制。故D项“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之表述错误。本题应选C项。
40.关于法的效力,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如果法律溯及既往,就是以今天的规则要求昨天的行为,就等于要求某人承担自己从未期
望过的义务,所以所有的法律均不溯及既往
B、我国停泊在的船舶上发生的犯罪行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C、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为法的默示废止
D、按照保护主义原则,即使侵害本国利益的行为人的国籍和地域不在本国领土内,也要受到该
国法律的追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5节〉法的时间效力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的效力。在刑法领域,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
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构成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被称为“有利追溯”,它同样具有
其正当性或合理性基础。A选项错误。
二、多选题
1.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与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存在
差别。下列哪些选项表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别?()
A、所属的领域不同: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可能性领域: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
和义务则属于现实性领域
B、价值取向不同: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义务强调自由、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
义务侧重平等、秩序
C、针对的主体不同: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义务,针对的是主权管辖范围内所有的不特
定的主体;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针对的主体,则为特定的、具体的主体
D、法律效力不同:由于针对的是一国之内所有的不特定的主体,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
义务的效力是普遍的、一般的;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仅对特定的主体有效>>>点击展开答案
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权利与义务
【答案】:A,C,D
【解析】:
考查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与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同。B选项“价值取向
不同: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义务强调自由、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侧重平等、秩
序”的论述不能成立。
2.关于法与政治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政治活动往往为法律服务
B、法和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都受制于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
C、法与国家权力相互依存,相互支撑
D、近代法治的精义在于控权,主要是对公民滥用权利的控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3节〉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答案】:B,C
【解析】:
%1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但法律往往为政治服务。A选项错误。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B选项正
确。
%1法和国家权力均为上层建筑,法的实施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但同时法律又赋予国家权力合法
性。所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C选项正确。
%1近代法治的精义在于控权,主要是对国家滥用权力的控制。注意,法治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
权利而不是限制公民的权利。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C选项。
3.下列有关法与政策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政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依党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的,体现全党意志
B、法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或国家认可的其他渊源形式,以规则为主,具有严格的逻辑结
构,权利义务的规定具体、明确
C、政党政策与国家强制相关,且是有组织、专门化和程序化的
D、法相较于政党政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3节〉法与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A,B,D
【解析】:
考查法与政策。C选项错误,法的实施与国家强制相关,且是有组织、专门化和程序化的。政
党政策以党的纪律保障实施。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
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公民行使姓名权,还应当尊重社会公
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64题,多选)
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姓名权,故该解释属于宪法解释
B、与《民法通则》和《婚姻法》具有同等效力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D、法院可在具体审判过程中针对个案对该解释进行解释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答案】:B,C,D
【解析】: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姓名权,而且该解释是针对民法通则和婚姻法有关条文的,故不属于宪
法解释,而是法律解释。A项错误。
《立法法》第50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故B
项正确。该法第49条规定:“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
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故C项正确。该解释中仍存在“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等抽
象概念,故仍有解释的必要,故D项正确。
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
视、冷落老年人。”关于该条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年卷一54题,多选)
A、规定的是确定性规则,也是义务性规则
B、是用"规范语句"表述的
C、规定了否定式的法律后果
D、规定了家庭成员对待老年人之行为的"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A,B,D
【解析】:
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己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
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
为的规则。该条款“应当”、“不得”的规定,显然是明确具体的,且为法律义务的规定,故A、D
项正确。
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但也可用陈述语句来表达。所谓规范语句,是指使
用“应当”(或“必须”)、“不得”(或“禁止”)或者“可以”等道义助动词的语句。该条款使
用了“应当,,、“不得”等道义助动词,故B项正确。
任何法律规则均由
6.下列关于法的渊源冲突的解决方法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B、在一般法与特别法产生冲突的时候,应当适用特别法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
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D、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
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
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4节〉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
【答案】:A,C,D
【解析】:
考查法律渊源冲突的解决。参见《立法法》的规定。B选项错误,《立法法》第92条规定:同
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
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7.《民法总则》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
担民事责任。”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表达的是委任性规则
B、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C、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D、表达的是法律责任的竞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C,D
【解析】:
%1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构成,其内容明确具体,法官的自由裁
量权较小。法律原则缺乏明确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其内容往往较为抽象,法官的自
由裁量权较大。本条文表达了明确的假定条件,艮卜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
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
的”;具体的行为模式,即“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故本条文表达了法律规则,而非法律原
则。B选项错误。
%1根据规则所表达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准用
8.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A、朱某与肖某订立购房合同
B、陈某和王某确立为恋爱关系
C、交警处罚违章行人
D、钱某去商场购买家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答案】:A,C,D
【解析】:
考查法律关系。B选项恋爱关系不属于法律调整范围,所以不属于法律关系。
9.关于法与生产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一定的生产关系
B、法的性质和内容在总体上受制于其赖以建立的一定的生产关系
C、法的作用和生命力取决于其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的历史合理性
D、法确认一定生产关系,确认其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的主导地位,把社会基本经济关系表现
为法律形式和制度形态,使其具有合法性和不可侵犯性。同时控制和调整经济交往关系,将其控制
在秩序允许范围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答案】:A,B,C,D
【解析】:
考查法与生产关系。
10.关于我国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2014年卷一54题.多选)
A、林某认为某司法解释违背相关法律,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这属于社会监督
的一种形式
B、司法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司法解释仅指最高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的解释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司法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直
接撤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答案】:B,C,D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A项监督是林某进行的,故属于社会监督,A
项不应选。司法解释的对象仅仅是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故B项错误。司法解释包
括最高法院的审判解释,还包括最高检察院的检察解释,故C项错误。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33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
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
触,而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或者最
高人民检察院予以
11.《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
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
偿。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一51题,多选)
A、规定的是责任自负原则的例外情形
B、是关于法律解释方法位阶的规定
C、规定的是确定性规则
D、是体现司法公正原则的规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法的解释的方法与位阶
【答案】:A,C
【解析】:
责任自负原则其主要涵义包括:
(1)违法行为人应该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2)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
对株连或变相株连。(3)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无责任人受到法律保护,即不枉不纵,公平
合理。该条规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补偿责任人是可能加害人,而非实际加
害人,显然是责任自负原则的例外情形,故A项正确。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文法解释、立法者的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体系解释、客观目的解
释等。所谓法律解释方法位阶,就是各种法律解释方法之间的优先性关系。该条显然未规
12.《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九条规定:“对
于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人民法院应当以交易当地一般经
营者的判断,并参考交易当时交易地的物价部门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
虑予以确认。"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5年卷一60题,多选)
A、并非由某个个案裁判而引起
B、仅关注语言问题而未涉及解释结果是否公正的问题
C、具有法律约束力
D、不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答案】:A,C
【解析】:
该解释是抽象地对“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阐释,未结合具体个案,故A
项对。
《立法法》第104条第1款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
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
据此,的司法解释不仅使用文义解释方法(即关注语言问题),也使用目的解释、体
系解释等方法(即关注解释结果是否公正、合理),故B项错。
对于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有权进行司法解释。《关于
司法解释工作
13.有关法的发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由奴隶制法到资本主义法
B、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法律
C、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
D、法的移植是对外开放应有的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历史类型
【答案】:B,C,D
【解析】:
考查法的发展。A选项错误,并非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法都一定经过这四种历史类型。
14.“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
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权限、程序和责任的制约。"关于这段话的
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卷一51题,多选)
A、法律既可以强化权力,也可以弱化权力
B、近现代法治只控制公权,而不限制私权
C、在法治国家,权力若不加限制,将失去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
D、从法理学角度看,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和法
律程序上的制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概念的学说
【答案】:A,C,D
【解析】:
法表述和确认国家权力,以赋予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形式,以强化和维护国家权力;法以形式合
理性和程序设置为主,其对权力合法性的确认是以制度、规范和程序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同时也是
对权力的约束和限制。故A项正确。
近现代法治不仅控制公权力,也依法限制私权利。公民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故B项错误。
国家权力总是追求和实现一定的目的,凭借其对资源的控制及物质强制,可自行进行,加之权力的
扩张性质,使得权力凌驾于法乃至摆脱法的倾向是可能存在的。法治国家要求通过法律保障人权,
15.张某过马路闯红灯,司机李某开车躲闪不及将张某撞伤,法院查明李某没有违章,依据《道路
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判李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法律责任的产生意味着法律制裁的出现
B、李某的法律责任可因为不存在违章而免除
C、法院在确定李某的法律责任时主要采取了效益原则作为归责原则
D、若法院判决李某有罪,则根据法律责任竞合的基本原理,张某不能再追究李某的民事赔偿
责任
【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A,B,C,D
【解析】:
①三种行为会导致法律责任的产生,分别是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法律规定的行为。但是,只
有违法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才会出现法律制裁。故A选项错误。
%1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包括:时效免责、自愿协议免责;自首、立功免责;不诉免责;人道主义
免责;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免责。尽管李某在本次事故中不存在违章,但是,
《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据公平责任要求李某承担责任。故B选项错误。
%1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合法、责任自负、公正、效益四个原则。本案尽管李某并未违章,
但法院依据公正原则确定李某承担10%的责任。故C选项错误
本文发布于:2022-08-28 17:3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90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