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要注意起承转合

更新时间:2025-01-10 17:42:28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8日发
(作者:在校大学生入伍条件)

写作文要注意起承转合

作文的材料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通过“我”的眼睛所观察到的、通过“我”

亲自体验所获得的材料为直接材料;通过报刊、书本、电影电视、网络等间接

手段所获得的材料为间接材料。

那么,有了材料怎么办呢?那就要学会组装,通过你的一双巧手把它组装成

一件完美的作品,这个组装的过程也就是文章结构的过程。文章的结构要做到

完整、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跟思维的明晰相关。有些同学把很多精

力花在写作并列式、层进式等形式的训练上,这并无不可,因为这也是训练议

论文结构的一种方法,但作者认为,文章形式和内容就如同酒瓶和酒,瓶子我

们能够任意选用,关键还是里面装的什么酒。换句话说,就是内容决定形式,

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来探讨,有了内容,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形式把它给

表现出来。作者认为,起承转合四字在文章架构中非常重要。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即文章的开头;

“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

结尾。我们写作文,也能够学着做到这样的起承转合。

就拿我们颇为熟悉的鲁迅的《拿来主义》来说吧,作者先从“送去主义”写

起,说“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这就是破

题,也就是“起”。

接着分析“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提出“拿来主义”的鲜明主张,这是

“承”。

那么,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呢?作者提出要使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

拿,原则是先占有,后挑选,这是“转”。

最后说:“总来说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不过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

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

艺。”这便是“合”了。

起承转合实际上是我们思维的逻辑规律,符合这样的逻辑规律,我们写的文

章便自然会做到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了。

现以一篇优秀作文来谈如何起承转合。

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

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

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

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

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

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

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即时装表演,等等。

所以,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

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作者自拟的题目是“性灵之光的乍现”,文章开头写道:

性灵之光埋藏于人性深处,我们将守护着它,让它永远灿烂,永远光明。

这就是破题,这就是“起”。

接着作者写道:

曾几何时,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响彻历史长河的名字将《蓝多瑙河》、

《命运交响曲》带入我们的生命,那高雅的古典音乐旋律时如清凉的溪涧之风

带着维也纳的气息拂面而来,如炎炎的火山燃起生命的热情和愿望。

这是“承”。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当古典音乐的优雅俨然成为不登大雅之堂,当名曲在青少年心中已和商品、市

场紧紧联系,当如莺啼燕语般的旋律已然成为广告的附庸而被商业化的时候,

我仿佛看见那性灵之光毫无保护地被雨打风吹,风雨飘摇。

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风靡说明了什么?它们何以吸引青少年读者而让《红

楼梦》、《聊斋志异》静坐墙角?浅薄易懂也许是法宝之一,主人公冲动鲁莽

似乎更攻下青少年的软肋,但是一时的欢愉并不能解精神之饿,只能助长对俗

文化之瘾。眼见虚度时间阅读的浑浊之浪浩然袭来,青少年本身抵御之力又弱,

不难想见其巨大的危害。

这即是文章的“转”了。

最后是“合”:

人类历经艰险,趟过历史长河,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灿烂文化,亦在希冀性灵

之光在大地上坚定地照亮,照亮我们自己,照亮整个未来。天边,我已看到那

性灵之光的乍现……。

起承转合式作文例析(二)--先承后转

“先转后承”是指先将事情按照平常的发生、发展顺叙来描述,然后将精彩

的“转折”放在文章的高潮部分,这样写的效果是使读者在开始的时候完全按

照故事情节的正常逻辑发展顺序来思考问题以及推论结局,不过在高潮的时候

突然笔锋一转,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情节,进而推翻了读者对故事结局的原有

设想,从而达到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效果。好比听一首曲子,在开始的时候,

往往旋律低调舒缓,不过在听众陶醉其中时突而切入一段高音,此时往往能够

把那些善于惯性思考的“听众”惊醒,让他们身处静处却为之一动,领略到这

首曲子的“绝妙”之处,然后再由高音缓慢过渡到低音,自然收尾。好文如好

曲,同先转后承类似,先转后承同样能够达到有效表现主要内容,另人耳目一

新的作用。

范文赏析

冬天来了

凛冽的寒风卷着地上的败叶,空中还飘着零星的雪花,时令虽还是深秋,但

冬天已经迫不及待的到来了。

北国的冬天是漫长的,漫长到让人仿佛看不到它的尽头,而如今它才刚刚开

始。我裹了裹身上单薄的棉衣,向医院快步走去。

妈妈因病住院已经一周了,为了不耽误我学习,爸爸独自承担起来照顾妈妈

的重任,家里医院两头跑,几天下来人明显瘦了一圈。今天是星期天,在我的

百般央求下,爸爸答应让我来照顾妈妈,好让他休息一下。于是一大早我便带

着给妈妈做的饭往医院赶。

怀里的饭盒热乎乎的,但抵挡不了我心中的寒意。今天是妈妈化验结果出来

的日子,天知道等待我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家里的经济状况我是清楚的,

即使父母都很节俭,但因为收入微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妈妈的突然生

病更是雪上加霜,光是住院押金就掏空了家里的积蓄,如果再加上手术费和后

期的费用……我简直不敢想象。

走进病房,爸爸正在收拾东西,看到我进来冲我笑了一笑,说:“今天妈妈

就交给你了,爸爸要出趟门,天黑前一定赶回来。”

我惊讶地问:“你不好好休息休息出门干啥?”爸爸似乎欲言又止,拍了拍

我的肩膀温和地说:“放心吧,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说完就匆匆地走

了。

妈妈的脸还算好,我给她喂饭时,还能和我聊天。我这才知道,爸爸是出

门为给妈妈的后期借钱去了。因为早上护士来通知说,如果要继续住院的

话……押金已经不够了。

吃完午饭,妈妈就沉沉的睡了。我趴在窗户上,隔着玻璃望着窗外星星点点

飘落的雪花,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寒意,我心里默默地为爸爸祈祷着,希望

能够顺利借到钱给妈妈继续,可同时又为不知妈妈的病会不会继续恶化下

去而忐忑着,想起爸爸临走前说的那句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试图缓和

了下此时焦虑的心情。

不一会儿,那个上午来过的护士拿着化验单又走了进来,我看到她心里一揪,

也许是因为受上午影响,我看到她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定有什么不好的事

情要发生,我心里这么想着,迟疑了几秒,慢慢走到她跟前,说:“是我妈妈

的化验单结果出来了么?”那个护士点了点头,随即给了我一个许久没看到的

微笑,然后我从她嘴里清清楚楚的听到了这样两个字“良性”!是的,妈妈的

化验报告显示是良性肿瘤,经过一段时间医治是能够完全康复的!我高兴地蹦

了起来,拿着这张化验单,我喉咙哽咽了……

望着窗外飘过的雪花,似乎那是在为我起舞吧,爸爸呢?雪花有没有落到他

身上告诉他这个喜讯,也许……爸爸早就是知道的,因为他说过“一切都会好

起来的。”

是啊,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点评:

开头使用环境描写,写出一个寒冷凄凉的初冬之景,一股寒意似乎已弥漫于

读者周围,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会使读者潜意识的想到一些悲凉失落的情节。

果不其然,下面的事正印证了上面的景--母亲病了,事随景而生,“承”的很

自然,而且还在此基础上“雪上加霜”,为本来就病痛的妈妈又多加了一个负

担--经济上的短缺,让这个冬天又多了几许寒意,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情节

叙述中,读者的心一次次的在随着文章往下沉,似乎希望变得愈加渺茫,而文

章不过是要写一位承担起家庭重任,宽慰我,又照顾妈妈,还要四处举债的生

活在艰辛中的父亲,作者的心意看似我们在读到一半的时候已了然,不过却在

文章末段突然笔锋一转,“转”出了希望,从一位护士的口述得知母亲的病况

转好!这无疑是这寒冷的冬季里一剂最猛的强心针,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而此时并不影响全文对于父亲的刻画,文章还是要讴歌父亲,因为父亲自始自

终都没放弃希望,父亲在开始说的那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原来是埋在句中

的伏笔,是在预示着希望的降临。父亲面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在文末体现出来,

并真正的感染了我,于是乎有了最后一句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整个行文看似平叙,而其实却在收尾处独具匠心,反转结局,给人以不一样

的阅读体会,当我们想要使文章的结尾出乎意料时,不妨使用这样的手法,先

把读者引入惯性思维,然后再给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你的文章轻松跳出“定

势”的怪圈。

起承转合式作文例析——先转后承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写作当中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

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

是结尾。合理地使用起承转合能够使文章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文章上下一脉

相承。同时有效地突出文章要表达的关键性情节,制造文章的曲折感,调动读

者阅读兴趣。

起笔宜开不益合,或单刀直入,或启发思考,或引起注意,开头变化多端,

但要以自然引出主旨为佳。承接或正承或反承,以顺畅为妙;承后的转折,或

一转,或两转,或三转……迂回曲折,曲折有致,由深入理,才是上品;合即

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发遐想,以有力取胜。

起承转合细细分来,有不同种形式来表现文章情节:包含先转后承式,先承

后转式,起承转转式,起转承转式这样几种。本文主要围绕先转后承式实行分

析。

“先转后承”是指文章开篇后,不是平铺直叙的讲述一件故事,而是在情节

上来了一个“转折”,给出一个别人猜不透的情景,不知为何发生,缘起何故,

于是作者就在开头成功的吊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再按照事情的发展

顺序一步步延伸下去,把这个情景的产生缘由在下文中交代清楚。整篇文章的

激烈矛盾冲突点前移了,这在情节设置上会产生一种平静中忽然迸出波澜的突

发感,抽紧文章的肋骨,使文章更耐读,耐品。

范文赏析

他来了

窗外烈日如火,整个老城如同一个巨大的电烤箱,一切都放到里面炙烤。知

了声嘶力竭的大声抗议。柳树却蜷缩着叶子已无力反抗热的淫威。我无聊地坐

在电脑桌前,风扇呼呼的转着,不过没有用,仅仅吹来阵阵干热的风。烦,还

是烦,真想发泄发泄。

门铃响了,我还以为是妈妈回来了,我高兴得一把拉开了门。哎,怎么是他?

--我爸爸。

“怎么没看是谁就开门呐?!要不是我而是坏人呢?”他瞪着那双鱼眼说。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他用得着吗?”我小声嘟囔着。不知怎的,以前我敬

爱的老爸,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我就是不想和他说话,我转身想躲开他,不过

我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去哪啊,今天学习了没有,你看你看!你成什么样子,我来了你不高兴!”

他又张着嘴说到。

哎!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不说话有不行,一说话准没完,沉默啊沉没,不在

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还是选择了沉默……

“这孩子,越来越没样子了,大人说话你听到了吗……”父亲絮絮叨叨的走

进了里屋,只听他在屋内翻腾了一阵,不一会儿走了出来。“砰”,门又重重

的关上了。

他来了,又走了。就在他摔门而去的时候,我没有回头看他,而是一直傻呆

呆的看着电脑,眼睛里似乎目空了一切,但是心里却被团团乱麻塞满了,满的

我透不过气来,似乎在酝酿着一场火山爆发。

门铃响了,妈妈回来了。

我依然坐在电脑前,机械地敲打着文字,她走进里屋,只听“砰!啪!”一

阵翻箱倒柜的声音过后,从那边传来不耐烦的吼叫:“谁拿走了柜子里的钥匙?”

“是不是,他来了?”妈妈大声地质问着,“说啊,是不是他来过?”妈妈

有些歇斯底里了。

先是一个放弃承担家庭责任的人对我的无休止的唠叨,接着是一个被家庭重

担压着喘不过气的人对我的肆意发泄,让我心中这座积蓄已久的火山再也按耐

不住,我选择在沉默中爆发……

“是!他来了,可他又走了!你们还有完没完了,还要不要这个家了!”我

大声哭喊着。

“怎么是我不要这个家的?是他,只要他的牌桌,不要这个家的!”

“是啊,你每天除了唠叨他赚钱少,没出息,就是对他又打又骂,他在家只

能受你唠叨,他只能出去,不管你,不管我,也不管家!”

妈妈怔在那里了,久久没有说话,我看到她眼里的泪水线一样的流了出来,

我知道我说重了,我也知道爸爸的很多不对,我更知道妈妈心中的无奈与苦衷。

可在那一刻,我好像已经被逼的无路可走,我想要的不是责怪每一个人,而是

一个完整的家!

我走过去,抱住妈妈,紧紧的抱住她,嘶哑着声音说:“下次,他来了,别

让他再走,好吗?”

点评:

文章开有没有开门见山直抒主题,而是给了一段环境描写:一幅夏日炎炎下

的慵懒,烦躁的图景。以门铃响了作为过渡,将镜头转入到去开门的那个人--

“我”的身上,却给进门的那个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个词叫做“不速

之客”,这里用在爸爸身上本来不太合适,但放在这篇文章里却再适宜不过。

由此在文章的开头产生了“转”,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什么一对父女会

有如此大的隔阂,作者在沉默中的“沉默”是否会引出下文什么不可测的事情,

读者被情节牵引着继续往下读,果然后面的沉默变成了爆发,最后在文章结尾

处才求得真相--原来母亲因父亲在家无用经常责骂,导致父亲外出嗜赌成性,

最终破坏了这个本来圆满温馨的家庭。作者在最后没有直抒胸臆家庭之不幸,

而是以对话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心声--“他来了,别再让他走”来抒发自己内心

深处的渴求--一个完整温馨的家!

该篇文章在此使用先转后承,使得文章情节的跌宕与情感的起伏融会贯通,

读起来感人真切,值得大家学习。

写作文,会起承转合是重点

什么叫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即文章

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我们一般写作文,也应该做到这样的起承转合。

下面以2005年上海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来说明“起承转合”。

2005年上海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这样的: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

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

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

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即时装表演,等等。所以,需

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

响……

请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有一篇优秀作文,作者自拟的题目是《性灵之光的乍现》,文章开头写道:

性灵之光埋藏于人性深处,我们将守护着它,让它永远灿烂,永远光明。

这就是破题,这就是“起”。

接着作者写道:

曾几何时,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响彻历史长河的名字将《天鹅湖》《命运交响曲》带

入我们的生命,那高雅的古典音乐旋律时如清凉的溪涧之风带着维也纳的气息拂面而来,

时如炎炎的火山燃起生命的热情和愿望。

这是“承”。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当古典音

乐的优雅俨然成为不登大雅之堂,当名曲在青少年心中已和商品、市场紧紧联系,当如

莺啼燕语般的旋律已然成为广告的附庸而被商业化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那性灵之光毫无

保护地被雨打风吹,风雨飘摇。

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风靡说明了什么?它们何以吸引青少年读者而让《红楼梦》《聊

斋志异》静坐墙角?浅薄易懂也许是法宝之一,主人公冲动鲁莽似乎更攻下青少年的软

肋,但是一时的欢愉并不能解精神之饿,只能助长对俗文化之瘾。眼见虚度时间阅读的

浑浊之浪浩然袭来,青少年本身抵御之力又弱,不难想见其巨大的危害。

这即是文章的“转”了。

最后是“合”:

人类历经艰险,趟过历史长河,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灿烂文化,亦在希冀性灵之光在大

地上坚定地照亮,照亮我们自己,照亮整个未来。天边,我已看到那性灵之光的乍现……

起承转合实际上是我们思维的逻辑规律,符合这样的逻辑规律,我们写的文章便自然

会做到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了。

光明中学高级教师李新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起承转合

摘要:

这是一篇相关高考议论文写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论文,研究者是一位在高

考前沿阵地辛勤耕耘了近20年的老教师,他使用中国诗歌创作中的“起承转合”

的基本理论,结合多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高考优秀作文的分析、归纳,得

出了高考考生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即:开头怎样“起”开全篇提出中心论

点;主题部分怎样“承”和“转”,使行文摇曳多姿,变化有致;结尾怎样“合”

拢,照应。他的理论对于考生在议论文写作上布局谋篇,经营结构具有一定的

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写作程式起承转合

应试作文的写作和平时学生的自由写作是有很大区别的,考生要想在短短

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创作一篇高水平的文章,实属不易,所以,在考场应试写

作训练中,老师们总是给学生总结出一些列的“套路”或“程式”。

“程式”这个东西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中国人在书法、绘

画、京剧、诗歌等艺术领域都有其独有的程式。这种程式化的东西自然也影响

了中国的考试,所以,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考生的作文要求严格按照“八股”

来实行创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为了“淘分”

而人为地设置一些写作的框框条条,让学生生搬硬套,不越雷池,这样不但限

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考场应试中,能够协

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经营好自己的写作架构,提升应试效率,还是非

常有必要的。

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文的写作,是很多考生热衷的体裁。主要在于,这种

文体,应试者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能方便灵活地使用自己的知识积

累,同时能有效地表达考生的逻辑思辨水平。那么,如何在考场应试中,使学

生能快速把握议论文的写作维度,迅速落笔成文,取得优异的成绩呢?作者认

为,中国传统写作中的“起承转合”,能够有效地借鉴于高考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中。

“起承转合”最初出自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

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此外,中国传统民乐的曲式结构也使用它来

经营曲式结构:“起”,是主题最初陈述,即呈示;“承”是通过重复或变化重复

来巩固主题,即巩固;“转”是发展主题,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表达,即发展;

“合”是全部音乐的终结,即结束。以上两说,虽然谈的是诗格和曲式,但无

论是艺术还是文学,从创作的经营结构来说,却是异曲同工的,如果考生能从

传统的诗法结构和乐法结构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就能有条不紊地把握考场写作

的时空。

那么,怎样经营考场应试议论文的“起承转合”呢?

一、“起”要平直

何谓“平直”?从高考议论文写作来说,平直就是要开篇破题,从文题生

发开来,为后文进一步展开做好导引和铺垫。

古人写文章开篇是非常讲究破题的,就作诗来说,首联破题,然后顺势写

来,一气呵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即

将题意写足,然后颔联、颈联顺势描写,展示一幅幅美妙的田园境界,尾联收

结明志,画龙点睛。

高考议论文开篇也要破题。要求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尽量避免拐弯抹角,

曲折隐晦。那么,如何破题呢?所谓破题,就是要求考生开篇要明确地揭示论

题,提出中心论点。如:2011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至诚,至成》的开篇是

这样写的:

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

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它对大海永恒的约定;

山川不会因为一点龟裂的伤痕而收回它对草木坚守的承诺;

它们尚且如此,作为"天、地、人"三才之首的人,又该如何呢?

是的,诚信是这个世界拥有的最珍贵的品格,它给了世界一个稳定的依赖,

给了人心一方安稳的净土。

作者首先使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赞扬了“松柏”、“江河”、“山川”以诚

信为本的自然境界,字里行间渗透着人文精神,扣住题目,将作者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盘托出,然后顺理成章,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此段开篇直接点题,

表明观点,文笔富有气势,俨如“凤头”高高扬起,令观者怦然心动,啧啧赞

叹。

再如:2009年河北高考满分作文《准位置,发扬自我》的开篇: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万类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

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准自己的位置,出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

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扬自我。

开篇短短几十言,以虎、鱼、驼、雁起兴,紧扣文题,挑开论题,表明观

点,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二、“承”要春容

何谓“春容”?“春容”者,春之容颜也。春开万象,大地滋荣,她表现

出来的是万紫千红,百花竞放,气象万千的景象。春的元素是丰富,是多姿,

是变化,是鲜活。

用在高考议论文的写作上,就是紧承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论据的选择要

丰富多彩,变化多姿,五彩缤纷,要将事实摆明,要将道理说清。

我们还是来看看上文《准位置,发扬自我》是怎样承开篇展开论述的。

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之后,随即使用拟人手法,通过“小草说”、“乌龟

说”、“小河说”阐述“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盲目随从别的东西”这样

观点,从而得出“我们人类也应该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优点,

准自己的优点……”这个结论。接着,作者列举了屈原、司马迁准自己的

位置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巧想象,引名言,借实例使

人产生“春花烂漫,气象万千”之感。

当然,“承”的方式有多种,能够直接紧扣绕中心论点,层层展开论述;也

可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两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至于如何使用,考生可灵活

掌握。

三、“转”要变化

何谓“变化”?这是相对于“承”来说的。“承”要求紧承中心论点,顺势

而下,借助大量的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而“转”,则是在此基础上,从材料的选

择上,行文的方式上体现变化。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议论文也是如此,

要克服平淡无奇,就要在行文上寻求变化。

那么,怎样使行为富于变化呢?

其一,转换角度,充实例证。在《准位置,发扬自我》一文中,作者在

列举屈原、司马迁的例证之后,笔调一转,由古到今,又列举了任长霞、刘翔、

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以及中国女排等一些列鲜活的例子,博古通今,变化

多姿,论据充分有力,详略得当。详实的材料,变化的笔戳,让人耳目一新。

其二,正反论证,巧用对比。为了更增强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围绕

中心论点作正面层层论证之后,还可巧用对比,从反面展开论述。正反对比结

合,不但使论证的方法富有变化,还能够使论证的逻辑更加严密,作者所要表

达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古人非常善于经营这样的论证结构。如苏洵的《六国论》

作者在开篇破题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然后承接开头先从正面承接阐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个观点,随后,

作者笔锋一转,从反面着笔,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的道理,最后点题收结。全文“起、承、转、合”一气呵成,结构之严谨是为

后学典范。

其三,借古鉴今,有的放矢。“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虽然是应试而

文,但作者切不可为了应试而应试,而应该在内心建立“因时而文”的写作观

点。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引用一些古代的经典例子,来论证自己

的观点,但“借古”的目的在于“鉴今”,所以,在围绕中心论点实行层层论述

之后,应进一步结合现实,将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与现实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以使文章富有针对性,达到警示作用。这样,就能使文章的思想更加深刻,更

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承”和“转”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即本论部分,也就是古人所

说的“猪肚”。本部分,要求借助大量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围绕中心论点展

开论证;要求使用灵活多变的论证方法,将观点讲明,将道理说透。既要丰富

充实,也要有所变化。

四、“合”要渊水

何谓“渊水”?渊者,深潭也,《说文》有言:“渊,回水也。”“合要渊水”

道出了议论文写作的道理,文章的结尾要画龙点睛,有深度;要回扣前文,有

照应。具体行文时可借鉴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总结照应,点题归纳。好的文章,要求结构完整,行文错落有致。开

篇破题,主题扣题,结尾点题,是使文章结构完整的最简洁也是最明了的行文

方式。2011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天道酬诚信》是这样结尾的:

所以,传承民族的美好品质,将诚信贯穿在身心中,用诚信指导我们为人

处事,则人生得以绚烂,事业得以辉煌!

谨记,天道酬诚信,诚信伴我一路前行。

作者在前文层层论述之后,得出结论,直接照应文题,画龙点睛,收结简

洁有力。道出了诚信在为人处世,人上道路上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让诚信伴

随自己同行的道理。

二是抛出问题,启人深思。好的文章要以理服人,发人深省。议论文

的收结可在前文深入论述之后,提出问题,启迪人们去思考,以达到虚实结合,

余音未尽的艺术效果。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主

体部分分析庄宗得失天下的事例之后,是这样收结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

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者结尾使用反问句,以问题收结,发人深思,含蓄深刻,告诫北宋

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三是联系现实,发人深省。怎样使文章落地有声,发人深省,这是创

作者在构思之前就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创作者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做无病之呻

吟”,必须要使自己的文章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像《过秦论》、

《阿房宫赋》、《伶官传序》等古人的佳作,借古讽今,含蓄蕴藉,值得广大考

生借鉴。

高考议论文的“起承转合”,是布局谋篇的问题,也是材料的处理问题。

把握好“起”,开篇呈示中心论点;顺势而“承”,通过反复论证来巩固中心论

点;巧妙地“转”,进一步发展,使立意得到进一步的表达和强化;强有力地“合”

让全文落地生根,余音绕梁。如此,方能得高考写作“个中三昧”,从而倍受观

文者青睐了。


本文发布于:2022-08-28 16:1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90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作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