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理解与适用word精品文档4页

更新时间:2024-11-09 04:37:13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7日发
(作者:女刑)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理解与适用

《刑法修正案(九)》通过之前,学界和实务界虽对虚假诉讼行为进

行刑法规制的必要性争议不大,但对虚假诉讼行为是否需要单独成罪的争

议不断。笔者认为修九已经生效适用,在此前提下再做过多争议,其实质

意义也小于考虑如何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该罪定罪处罚。为更好的理解和适

用该条,笔者认为我们该条第一款中的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关注。

一、对“捏造的事实”建议作扩大解释

“修九”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

即行为人采取伪造证据、捏造事实虚构民事法律关系的方式提起民事诉

讼,从而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可见,该行为方式的规定

充分体现了虚假诉讼行为妨害正常司法秩序的本质。有论者提及如果行为

人主观上准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但客观上却误以“真实的事

实”提起诉讼,就不应作为犯罪处理,因为犯罪的本质是法益侵犯,只有

某一行为侵害到刑法所要保护的法益才能认定为是犯罪,否则就有主观归

罪的嫌疑。笔者也赞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侵害到法益,就不能主观

归罪。

对于“隐瞒真相”是否为虚假诉讼犯罪的行为方式,多数学者认为虚

假诉讼犯罪包括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来提起民事诉讼,也有

学者认为按照法条“捏造的事实”只包括虚构事实的积极作为方式。其

中,持“捏造的事实”不包括“隐瞒真相”行为方式观点的论者理由是

“对于消极的隐瞒行为,行为人并不是积极地利用司法活动,只是隐瞒自

己所知的重要事实造成错误判决,从人性的角度看,民事诉讼中争讼的双

第1页

方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难免扭曲事实真相,提供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

的证据。希冀争讼者都提供完全符合客观真实的证据是不现实的。对于主

动积极挑起诉讼,虚构事实的一方来说苛责性自然较大,但对于被动应诉

一方来说,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向司法机关提供伪造证

据尚不构成犯罪,对于一般的民事争议中被动地隐瞒真相、伪造证据的行

为不适宜认定为犯罪。”笔者认为,该论据看似合理,实则是值得质疑

的。笔者也认同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当事人隐瞒对其不利事实的行为缺

乏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的观点。但该论者的观点,一方面模糊了虚假诉讼

行为发生的时间点,论者所说的是争讼中的“隐瞒真相”不构成犯罪,而

笔者认为法条中“捏造的事实”是虚假诉讼罪的罪状,是提起虚假诉讼的

预备行为。另一方面,论者忽视了虚假诉讼预备行为具有实质上的虚假性,

而正常民事诉讼中,无论行为人主动隐瞒对其不利的事实提起诉讼,抑或

在争讼中隐瞒真实证据缺乏期待可能性的前提都是诉讼请求具有形式上

和实质上的真实性。因此,虚假诉讼中的“隐瞒真相”不同于正常民事诉

讼过程中当事人为胜诉而隐瞒对自己不利事实的行为,即行为人意图通过

掩盖、隐瞒真相的行为方式提起虚假民事诉讼的行为是具有刑法上期待可

能性的。同时,在司法实践中,这种类型的案件也不胜枚举。其中最典型

的案件模式是债务人已经向债权人还款,但因为疏忽而没有收回或者销毁

债权凭证,债权人利用该凭证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虽

然行为人形式上没有捏造事实,只是隐瞒事实真相,利用客观上真实存在

却又与真相不符的债权凭证,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其实质上亦是变相

的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这与行为人积极的虚构法律事实行为产生相同或

第2页

者相似的法益侵害结果。综上,笔者认为,“隐瞒真相”类型的虚假诉讼

犯罪是指当事人隐瞒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或者法律事实,向法院提起民事

诉讼,妨害正常司法秩序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具有刑法上的期

待可能性。因此,建议对“以捏造的事实”作扩大解释,以此来涵盖“隐

瞒真相”的行为方式。

二、对限定在“民事诉讼”领域的理解

修正案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那

么虚假诉讼行为犯罪发生的领域是否也包含行政诉讼领域、刑事诉讼领

域?从应然的角度来讲,虚假诉讼犯罪三大诉讼领域都可能存在,但笔者

认为从实然角度来讲,对虚假诉讼罪的刑法规制并不尽然包括三大诉讼领

域。首先,对于虚假诉讼犯罪不包括刑事诉讼领域是毋容置疑的,故意捏

造犯罪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

事追究的行为,触犯《刑法》第243条诬告陷害罪。其次,有论者认为,

行政诉讼发生的前提是行政主体实施了有损行政相对人的利益的行为,故

行政相对人通过虚构诉讼事实来骗取财产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臆断,

即其不可能发生。笔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尽管公众视野中行政相对

人往往处于弱势体,“民告官”的诉讼案件中发生虚假诉讼的几率较

小,但正如有学者所说,“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玄机和。”从我国

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虽绝对排除行政诉讼领域不会发生虚假诉讼犯罪,

但该种现象在实践中罕有发生。即便公民捏造事实提起行政诉讼,由于举

证责任一般是由行政机关负责提供赖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

据的规范性文件的依据,公民胜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此进行刑法规制

第3页

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大。最后,虚假诉讼罪主要发生在借贷诉讼等侵财

型民事诉讼和人身关系确认之诉、行为给付之诉等非侵财型民事诉讼中。

因此,基于保护司法秩序的正常运行、公民诉权的保障,新增设的虚假诉

讼罪只规制民事诉讼领域是合适的。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

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第4页


本文发布于:2022-08-27 21:0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96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事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