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8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解
析——单项选择题来源:
(2003年)
6.《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
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
是不准确的?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
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的思想
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
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典
答案:D
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
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故D不准确。它是战
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
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故A是准确的。《法
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
法》,《捕法》,《杂法》,《具法》。其
1/36
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
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李
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
两篇列为法典之首。故B准确。《法经》的体
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
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C准确。
7.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
《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
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
的起草工作
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
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
答案:D
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
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故A正确。其
2/36
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
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
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
和原则。故B正确。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
订法律馆会同保守的礼学馆起草,其制度、
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彩,保留了许多封建
法律的精神。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
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
局。故C正确。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
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
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因此,这部民律草
案并未正式颁布与施行。故D错误,选D.
(2004年)
1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
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A.一夫一妻制
B.同姓不婚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七出”、“三不去”
答案:D
3/36
解析:本题考点为西周的婚姻制度。西
周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是:一夫一妻、同姓
不婚、父母之命。本题的命制为考生设了一
个陷阱,即D项,D项虽是西周婚姻制度的
内容之一,但却是婚姻的解除制度。因此,
本题既是送分题,又是绊脚石。
16.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
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
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
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
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
了初步基础
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
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
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
实行审检分立
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
用制度
4/36
答案:C
解析:A、B、D均正确表达了清末变法修
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内容,C项错在清末在
司法机关的改革方面,改刑部为法部,掌管
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
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2005年)
15.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
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
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
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
如何处理?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B.按包庇罪论处
C.与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答案:A
解析:汉宣帝时,正式确立“亲亲得相
首匿”原则。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
5/36
告发和作证;亲属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
负刑事责任。据此,选项A正确。
16.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
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
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
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
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
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
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
别勘”制度的规定?
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
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
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
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
答案:B
解析:“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否认其
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
则改由平级的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审
理。本案原由州府审理,因此选项B正确。
6/36
17.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
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
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
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
B.汉文帝废除肉刑
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
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答案:B
解析:选项B明显正确。另外,确立“官
当”制度是北魏律和南朝陈律,选项C本身错
误;八议制定由曹魏律首次入律,选项D本身
错误。
(2006年)
15.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
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
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
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
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
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
7/36
A.死刑
B.迁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
答案:A
解析:秦律规定,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
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诬告者实行反坐
原则,即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
裁诬告者。本题案例中甲被乙诬告而被定为
死罪,根据秦代诬告反坐的刑罚适用原则,
对乙应以甲被判处的刑罚加以制裁,即乙应
当被判处死刑。故本题选A.
16.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
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
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
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
领域的运用
8/36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
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
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
件的随意性
答案:C
解析: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
化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其特点是根据儒家的
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
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春秋》决
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其要旨是必须根
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如犯罪人
主观动机符合“忠”、“孝”精神,即使其
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
相反,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
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要认
定犯罪给予严惩。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
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
补充。但如果仅以主观动机的善、恶判断有
罪无罪或者罪行轻重,也会为司法官吏主观
9/36
判断提供依据。综上可知,本题选C.
17.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
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
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
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
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
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
D.适用唐朝的法律
答案:D
解析:《唐律·明例律》规定:“诸化
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
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
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
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
国犯罪的,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
则。故本题答案为D.
18.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
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依据清代的会
10/36
审制度,对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下列哪
一项程序?
A.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
B.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
C.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
D.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
答案:B
解析:清代会审制度包括秋审、朝审和
热审。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
每年秋天(农历八月)举行得名。秋审审理
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朝审是
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的斩、绞监候
案件进行的复审,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
热审是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
的制度,于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举
行而得名。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大理寺、
都察院组成的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称为三
司)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共同会审。故本题答
案为B.
(2007年)
11/36
8.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
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
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
的伦理基础
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
互告发奸谋
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
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答案:D
解析: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二
是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
三是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四是全
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
主张,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强调“以法治
国”。要求全体臣民特别是国家官吏学法、
“明法”,百姓学习者,“以吏为师”;其
二,“轻罪重刑”。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
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反对赦宥,
12/36
主张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其四,鼓励告奸。
其五,实行连坐。A项,商鞅建立了郡县制,
而在西汉时取消了郡县制,实行分封制。B
项,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的内容。强
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
归于一”的功能。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进一
步。强调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是西周的法制
思想。C项,在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实行”了
连坐制度而不是“推行”了连坐制度,要注
意“实行”与“推行”的区别。
9.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
确的?
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
刑
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答案:C
解析:唐律中的五刑包括:笞刑、杖
刑、徒刑、流刑、死刑。因此正确答案是C.
13/36
10.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
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
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
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
权益
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
C.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
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
妻改嫁或离婚
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
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
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的“三不去”规定的
是: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
能离异休弃。“三不去”是对妻子权利的保
护。所以A项正确。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形
成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
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
14/36
次。在本题B项中,“财产的继承是诸子平分
制”是错误的,西周时期的财产继承仍然实
行嫡长子继承制,只不过这是次要的。在离
婚方面,宋仍然实行唐制“七出”与“三不
去”制度,但是也有少许变通。例如《宋刑
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
妻改嫁或离婚。所以C项正确。宋代法律在继
承关系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除沿袭以往遗
产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继承
财产权。所以D项正确。
11.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哪一选项可
以成立?
A.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作为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B.《十九信条》取消了皇权至上,大大
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与内阁总理
的权力
C.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
国家议会
D.清末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
15/36
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
预决算等
答案:D
解析: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其实质是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
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
力。所以A项《钦定宪法大纲》确立了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是错误的,不能
选;《十九信条》其内容,在形式上被迫缩
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
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所以B项错误,不
能选;清末的资政院其性质是承旨办事的御
用机构,与近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根本性的
不同。所以C项错误。清末的谘议局是清政府
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各省督抚控制的
地方咨询机关。其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
宜、决算预算、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
院或本省督抚的咨询等。所以D项是正确的。
(2008年)
8.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
16/36
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
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
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
A.傅别
B.质剂
C.券书
D.书券
答案:B
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
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
一份。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
“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
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
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
由“质人”专门管理。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
项。
9.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
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
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
17/36
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
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
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
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
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
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
答案:C
解析:《法经》共六篇:《盗法》、
《贼法》、《网法》、《捕法》、《杂
法》、《具法》。“具法”是放在最后一
篇,故A正确。《魏律》共18篇,《法经》中
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B项正确。
《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
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
而《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
律”。故C错误。D项说法正确。
10.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
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
活动。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
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
18/36
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
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
矣。”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
选项是正确的?
A.不制定法律
B.不规定刑罚种类
C.不需要判例法
D.不公布成文法
答案:D
解析: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
“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所以本
题应选D.
13.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
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A.《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案:B
19/36
解析:清廷宪政编查馆于1908年8月颁布
了《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宪法性文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02-2008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解
析——多项选择题
(2003年)
35.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
《中华民国宪法》。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
的正确表述?
A.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等制度
B.该法的基本精神沿袭《训政时期约
法》和“五五宪草”
C.该法体现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
款》的立法原则
D.该法确立的政权体制既不是内阁制,
也不是总统制
答案:ABD
解析:1947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20/36
共14章,依次是总则、人民之权利义务、国
民大会、总统、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监察、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选
举、罢免、创制、复决、基本国策和宪法之
施行及修改。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
和“五五宪草”一脉相承。故A、B项正确。
其内容特点为:
①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
际上的个人独裁。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1948年颁布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
这一特点法律化。故C错误。
②政权体制不伦不类。既非国会制、内
阁制,又非总统制。故D正确。
36.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
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下
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
议建立的
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
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
21/36
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
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
答案:BCD
解析: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
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
关。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
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
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
之间的诉讼也由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
美国并非欧洲国家,如果A项的表述是“欧美
列强”,则A就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
选项是B、C、D项。
38.《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
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
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
确的?
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
法律注释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
的理论依据
22/36
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
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答案:BC
解析:A错误,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
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
行逐条逐句的解释,继承汉晋以来,特别是
晋代张斐、杜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历时
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
编在一起,称为《永徽律疏》,又称为《唐
律疏议》。B正确,《永徽律疏》不仅对主要
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
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
据。C正确,《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
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
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D错误,《武德律》
在先,《永徽律疏》在后。
39.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
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
人的方式有哪些?
23/36
A.“立继”
B.“祖继”
C.“嗣继”
D.“命继”
答案:AD
解析:户绝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
“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
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
“命继”。故选A、D项。
(2004年)
59.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
些是正确的?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
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
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
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
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
24/36
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
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
判职权
答案:ABCD
解析:《永徽律疏》总结了汉魏晋以来
立法和注律的经验,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
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
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永徽
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
最高水平。故A项正确。宋太祖建隆四年(公
元963年),在工部尚书判大理寺卿窦仪等人
的奏请下,开始修订宋朝新的法典,同年7月
完成,由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
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
典。据此B项正确。C项表述正确;唐代沿袭
隋制,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三大司法机构,执行各自的司法职能。宋沿
唐制,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所以D项也正确。
60.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
25/36
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些
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
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
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
“官当”制度
答案:ABD
解析:C项错在“重罪十条”首次规定
在《北齐律》中,而不是《北周律》。北齐
为维护封建国家根本利益,在《北齐律》中
首次规定“重罪十条”,是对危害统治阶级
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把“重罪十
条”置于律首,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增加
了法律的威慑力量。ABD均是正确的表述。
(2005年)
6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
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26/36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
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
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
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
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
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答案:ABC
解析: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
法规的出现,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传统格局
开始被打破,不仅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
被抛弃,而且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
刑”的特点也受到极大的冲击。选项D错误。
至于选项ABC正确,不赘述。
64.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27/36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
服制罪”制度
答案:ACD
解析:法律儒家化自西汉开始,至《永
徽律疏》完全结束。汉朝的“上请”、“恤
刑”、“亲亲得相首匿”、“春秋决狱”、
“八议”、“宫当”、“准五服制罪”、
“重罪十条”等都是法律儒家化的体现。至
于选项B“九卿会审”并非直接受儒家思想的
影响而形成的,而是封建社会后期君主专制
加强的表现。
65.司法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下列有关各国司法制度的表述哪些是
正确的?
A.19世纪后期司法改革后,英国取消了
普通法和衡平法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别,统一
了法院组织体系
B.“马布里诉麦迪逊”案对美国违宪审
查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28/36
C.日本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和德国
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系统
D.中国清末的司法制度改革与废除领事
裁判权有直接关系
答案:ABCD
解析:略。
(2006年)
63.《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
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
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
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
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
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鞠之,妻乃伏
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
立的?
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
来作为证据
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
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
的程序
29/36
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
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
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
答案:ABC
解析:唐律确认了刑讯逼供的合法性,
但是对刑讯手段的使用却作了严格限定。
《断狱律》规定,审判时“必先以情,审察
辞理,反复参验,尤未能决,事需拷问者,
立案同判,然后拷问,违者杖六十。”也就
是要求承审官员在拷问之前,必须先审核证
据的真实性,然后反复查验证据。证据确
凿,仍狡辩否认的,经过主审官与参审官共
同决定,可以使用刑讯;未依法定程序拷讯
的,承审官要负刑事责任。同时规定对那些
人赃俱获,经拷讯仍不认罪的,也可以“据
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由此可知,本
题答案为ABC.
(2007年)
30/36
57.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
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
《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作何处
置?
A.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
B.应被判处死刑
C.可以赦免
D.不适用自首
答案:BD
解析:唐律将十恶罪规定在名例律之
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
罪严厉的刑罚。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
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唐律规
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
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因为房遗爱犯的是谋
反之罪,所以对房遗爱不可以适用八议免于
死刑,应判处死刑,不可以赦免,并且不适
用自首。
58.关于历史上法学家法律解释、法学著
作的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西晋及唐朝,律学家、官员对法
31/36
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法律效
力
B.古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法
学家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C.美国有许多著名的法学家同时为杰出
法官,他们的法学作品具有立法的意义
D.在现代德国,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官
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答案:ABD
解析:在中国古代,律学家、官员对法
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法律效
力,比如著名的张杜律和唐律疏议。而在古
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法学家的解
释具有法律效力,其中著名的是当时的五大
法学家(盖尤斯、乌尔比安、伯比尼安、保
罗、莫迪斯蒂努斯)。在现代德国,其法律
体系属于大陆法系。在德国根据“有法律依
法律,无法律依习惯,无习惯依法理”的法
律适用原则,因此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官适
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美国法学家
的法学作品对法律发展具有影响,但不能说
32/36
具有立法的意义,因为法学家没有立法权。
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2008年)
57.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
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
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
度
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
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
制度
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
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
民众的体恤
答案:ABD
解析: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
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
立这一制度。所以A是正确的。在死刑的执行
上,唐代沿用了隋朝的死刑复奏制度,在地
33/36
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唐朝初
年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怒杀了大理寺丞张蕴古
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因为错杀后悔不
已,他认为实行三复奏用处不大,“比来决
囚,虽三复奏,须臾之间,三奏便讫,都未
得思,三奏何益?”遂决定改三复奏为五复
奏,即处死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
三复奏的制度,死刑应在复奏皇帝批准下达
后执行,并且必须依法定方法执行,判决应
斩而绞,或者应绞而斩,徒一年。因此,B项
说法是正确的。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始于明
天顺三年(1459年),明英宗命每年霜降之
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
(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
行政制度。可见朝审制度只是对重案囚犯的
一次审理,并不涉及到死刑的执行问题,所
以C是错误的。D项所述“死刑复奏制度的建
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
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明显是
正确的,不赘述。
58.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
34/36
错误的?
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
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
“重罪十条”制度
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
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
为根据
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
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答案:ABD
解析:《唐律疏议》(《永徽律疏》)
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完成的,并非在唐太
宗在位时制定,所以A是错误的,当选。《北
齐律》首次确立了“重罪十条”制度,隋
《开皇律》确定了“十恶”制度,所以B也是
错误的,当选。C项“《永徽律疏》对主要的
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
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明显是正确的,不再
赘述。《永徽律疏》是针对高宗永徽二年修
订的《永徽律》进行的逐条逐句的解释,而
35/36
不是对《贞观律》进行解释。《贞观律》确
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但是历史地位
上是不如《永徽律疏》的,因为《永徽律
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
水平。所以D是错误的,当选。
36/36
本文发布于:2022-08-27 17:0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94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