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更新时间:2024-11-08 08:55:38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7日发
(作者:2019元旦高速免费吗)

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均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是推进

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程

度。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主要从大学生目前主流法治意识、

大学生对现行法治的认同和信任、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主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

的归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为了调查大学生目前法治意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河南省范围内选择了郑州航空工

业管理学院、郑州广播电视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进

行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主流法治意识

1、对于提高法治意识培育问题,65.30%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3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

要;5.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2、在对我国社会法治现实环境信任问题上,只有7.7%的大学生认为满意;62.1%的大学生

认为基本满意;30.20%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

3、对于在你日常生活中会不会主动去了解法治知识的问题,23.40%的大学生表示会、经

常了解;14.84%的大学生表示会、偶尔去;有7.88%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太无聊,与自己无

关。

(二)大学生学习法律的途径

本课题调查问卷的第14题为:“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好方法?”如图1

所示,在多项选择中,大学生体了解法律的途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74%的大学生表示

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60%的大学生表示学校课程,56%大学生表示网络。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手机、报纸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了解法

律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目前是信息化时代,网络、手机来传递信息已经成为法律传授的途

径之一。二是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大部分来源于高

校教师的法律知识传授。三是很少一部分学生是坐在学校图书馆内翻阅法律相关书籍。四

是法律课题,法律项目要求法律知识较专业,在校学生很少人去触及这些。因此,法律类

相关项目、课题不是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

(三)大学生对当前法律的认同和看法

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看法将会影响和主导人们的外在行为方式。本课题调查问卷第13题

为:“您认为我们目前的法律怎样?”调查显示,66%的大学生对法律有坚定的信心,相信

法律能够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做到人人平等,此时要正确认识法律正反两方面的优势与

不足,能够一分为二的看待法律的成效。这些正面评价代表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和看法,

但存在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不满意。有14%的大学生对法律完全持否定

态度,认为目前我国法律不能充分保护底层人民的合法利益,从内心不相信法律能给自己

带来好处。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目前的法律氛围不认同,他们认为现行法律执行中存在人情

关系、熟人关系、金钱关系这种现象,导致法律案件缺乏公正性,进而导致大学生对我国

现行法律环境的不认同。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很多消极层面的灌输。所以,我国要进一步

完善法律相关设施,让法律在“干净”的环境中运作。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主要表现

(一)法律知识不全面,法治意识不高

针对调查问卷第6题:“今日说法是中国人的法律午餐,你感觉这个栏目与你生活的关系

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大学生选择“关系非常密切”;44%的大学生选择“关系

不很大”;52%的大学生选择“没什么关系”。由此可见,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同度

不高,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较粗糙浅显。例如,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杀死室友

黄洋一案,林森浩曾说:“我知道这样做违法,我在大学是学医学专业也不是学法律专业,

但没能想到我做的事后果会这么严重。

(二)有意愿学习法律知识,但对高校法治课程教育不感兴趣

如,问卷调查第七题,“你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看法?”这一

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3%的大学生选择“认真学习,作为保护自己的法律武器”;45%的大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4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离我很远,就不去学习了。所以,通过调查可

知,思修和法律基础在高校的开展效果不理想。

三、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归因分析

(一)目前社会亚健康的法治环境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亚健康的法治环境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影响较大,打击大了学生主动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的信仰。我国法治历史较西方国家晚,目前正处于社会法治

转型时期,各社会法治体系不完备,立法程序存在法治与法律相互不融合的现象;执法时

存在感情用事,不依法办事,比如,个别城管人员对小摊贩态度恶劣,非打即骂,然后把

摊主的东西装上执法车。法律上并未规定执法过程时可以采用粗暴手段对待摊主,这种做

法是对摊主人格的侮辱,侵犯了摊主的人身权利。司法过程中个别存在不依事实为依据,

办感情案、关系案。比如,在和同事讨论某个违法案件时同事关心最多的是问:被害人要

是走法律途径要花多少钱关系、拖人情,有些更可怜的是他们有些人拿着钱也不到关

系户啊。诸如上述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法治信仰。通过本课题调查问卷第11

题(调查结果见图2),58%的学生表示目前是关系社会,熟人社会,遇到违法事件还是要

花钱拖关系,熟人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这种对法律信仰的缺失体现在对司法公正缺乏

信心。

(二)传统德治文化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影响

据本课题调查问卷第11题:“你认为大多数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是(有哪些?可以

是多选),”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长时间德治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德治文化对学

生的影响较深。历史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居于核心地位,儒家思想强调自由、秩序、正义

的法治规则是现代社会法治的主要来源。但是,儒家德治思想中“和为贵、忍为尚”的传

统习俗,对官宦衙门的惧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代法治的进程。古语言:“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在人们心目中走上法庭是坏事、是天大的事、是不光彩的事,所以,人们

遇事大多会采用私了的方式解决。深挖人们这种对法律、对法庭的害怕与我国传统的儒家

法治理论是一致的。这种害怕法律心理与现代法治所要求的诉讼意识是存在冲突的,已成

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障碍。

(三)学校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我国很久以来都是应试教育,老师和学生都注重分数的高低,不在意其能力的高低。在中

小学阶段他们不开设法律课程,此时注重学校教师的引导,其实孩子从三岁开始对事物都

有了自己的看法、认知,他们都能理解一定的知识。首先,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非法律专

业的学生,他们很少去主动学习法律,上课教师对他们传授的法律知识较少。在学生的日

常生活中教师对学生持宽容态度,比如,考试作弊、传递纸条、偷看其他同学试卷、与其

他同学调换试卷,教师对诸如此类的事件微笑对待;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对学生说:“考试时

作弊不要太明显啊,要避开巡考教师、要抄袭的有眼。”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其次,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大学环境不

像高中那样事事都有教师安排好,大学时期自由的时间较多。因此一部分大学生突然不知

道要干什么,不到自己的方向,生活中没有了目标。他们不是把这些业余时间用来学习

法律知识,而是用来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后,我国多年的应试教

育模式与社会的现实诉求存在一定矛盾。因此,我国倡导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

适应社会需要。

(四)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影响

家庭环境中包括父母的处事方式、方法,其影响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进程。大学生法

治意识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从小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幼儿时期

的思想、认识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幼儿时期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对孩子承诺的事情不兑

现往往造成孩子心理的迷茫。父母的行为与孩子心理本能的认识有出入会造成孩子对别人

的不信赖感。事实证明,父母离异的孩子性格孤僻、冷漠、自私;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开

朗、活泼、友善、善解人意。这些区别都是在他们潜意识中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表

现出来的。


本文发布于:2022-08-27 15:4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93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学生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