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事件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5-01-14 02:43:25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7日发
(作者:中国商标专利)

.

大学生犯罪事件调查报告

在近几年的犯罪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体:大

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

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带着

这些问号,我对本市检察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

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

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

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

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

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

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

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

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

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

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

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

.

.

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

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

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

序。

(六)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

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七)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

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

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

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

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

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

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

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

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

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

.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

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

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

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

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

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

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

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

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

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

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

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

多。外地大学生初来我市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

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

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

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是被害人

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

.

.

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

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

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

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

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

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

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

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

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

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

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办案中忽略

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

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健全规章制度,树

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

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

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

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

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

.

.

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

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

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

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

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

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

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

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出

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

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

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

犯罪预防作用。

.


本文发布于:2022-08-27 15:4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9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学生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