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1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
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
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
地位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最后确立
A.②③④
C.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沙皇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农奴主对农奴的权利,表明农奴受奴役、作为农奴
主私有财产的地位得到法律的确认。
2.史学界认为,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因为该制度()
A.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沙皇推进封建专制的基础
C.不利于俄国同英法等国竞争
D.严重损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主流,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
3.赫尔岑曾说:“彼斯特尔及其同志们的死刑终于唤醒了我童年的精神睡梦。”“彼斯特尔
及其同志们”最有可能是指()
A.十二月党人B.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军人
D.发动的农奴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布尔什维克党
答案A
解析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和废除农奴制的起义。虽然这次起
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促进了俄国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觉醒,赫尔岑就是他们的杰
出代表。
4.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
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1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答案B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其改革客观上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5.“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是指()
A.封建主与资产阶级的妥协
B.封建主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
C.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
D.资产阶级和广大农奴的妥协
答案C
解析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通过自上而下改革的方式废除了农奴制
度,这实际上是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
6.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政治改革。这一改革对
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
①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②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③推动着俄国向资产
阶级君主制转变④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涉及许多领域,自然有利于西方思想传入俄国,推动俄国政体
演变及资本主义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西方国家差距的加大,俄国人近代化变革的愿望也就
日益强烈。
7.观察右下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沙皇政府国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留。图中所示
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8.“……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
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2
B.①②③
D.①②④
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部分的土地是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从而促
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本题易错选D项,当时俄国相对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
落后许多,并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说法错误。
9.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的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俄国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大
B.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成分迅速增长
C.俄国农奴制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俄国农村出现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答案B
解析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更加贫困,富农购买土地,
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③逐渐完成了从
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A
解析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
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俄国
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之势。因此,④的说法不正确。故排除选项B、C、D项。
此类选择题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即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
错误的答案为基点。
1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但在俄国的农村仍保留
了“治安官”,他们是从贵族中挑选出来的,按照习惯方式断案。对这种现象认识不正确的
是()
A.俄国的司法改革不彻底
B.俄国的司法改革进程不均衡
C.俄国司法改革仅是形式
D.司法改革对农民来说不公平
答案C
3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提供的材料,只是涉及农村司法改革,并没有说明城市和其他地区的改革,所以
不能根据这一点就简单地得出俄国司法改革仅是形式的结论。
12.基督复活大教堂是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建造的著名建筑。当年刺杀亚历山大
二世的民粹派代表()
A.农民的利益B.资产阶级的利益
D.工人的利益C.部分封建主的利益
答案A
解析1861年改革之后,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
成了民粹派,并在1881年3月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
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各18分,第15题1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
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
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
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6分)
(3)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结
合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8分)
答案(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通过改革,农民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获得一块份地。俄国的农奴
制被废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使俄国资
本主义发展缓慢。
解析本题以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能力。第(1)
问“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即可。第(3)问先提出观点,再结合改革的影响进行回答。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
图一克里米亚战争
图二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图三地主“解放”农奴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
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
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材料三一位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
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四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6分)
(2)导致材料三农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又说明了什么?(4分)
(3)史学界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有下列两种观点:
观点一: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观点二: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8分)
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危机,图二反映的是农奴
制的存在导致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落后。它们引发了图三以“二一九法
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2)原因:“二一九法令”颁布后,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还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
5
说明: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民为了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且受到村社的束缚。
(3)①同意观点一,理由: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
场和资金,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②同意观点二,理由: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
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
质的改革。
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克里米亚战争与1861年改革的关系;回答第(2)问关键是从材料中获
取信息;第(3)问实际考查1861年改革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0年前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亚历山大二世遭到了多次暗杀。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
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民粹派投掷的炸死。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
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
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
(指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
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美)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却又被代表农
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自强”运动。两国都在19世纪60
年代开始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材料二认为中国“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6分)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中国“自强”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6分)
答案(1)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没有彻底解放农奴,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
政治变革缓慢,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
(2)共同原因:对外战争的惨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理由:引进西方技术维
6
护封建制度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
(3)不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根本原因:改革前,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尚未产生。
7
本文发布于:2022-08-27 14:4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9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