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联合贷变局观察:探讨法律、金融监管新规对相关业务的影响及不良贷款的诉讼应对

更新时间:2025-01-12 16:14:00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7日发
(作者:老公出轨要离婚怎么挽回)

眼下,商业银行的联合贷款业务正在经历变局。2020年7月17日,银保

监会颁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互联网新规》);

11月2日,银保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

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网贷新规》);11月3日,网传“蚂蚁集团在A

股科创板以及港交所上市双双暂缓”;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

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12月26日,监管部门二次约谈蚂

蚁集团;2021年1月26日,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被问及“蚂蚁

集团何时恢复IPO”一事,他回复说:“遵循法律会有好的结果”……新规层层

加码,预示着国家对联合贷等互联网贷款加强监管的决心。那么,法律及金

融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联合贷等业务产生的影响究竟几何?商业银行是否

应在具体业务中加快联合贷不良贷款诉讼进程?

联合贷等网络小贷规模将理性回归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各网贷平台通过视

频、网页植入广告等方式进行线上贷款推广及提额推送。以蚂蚁联合贷为例,合

作银行有数家,若联合贷原放款行未通过提额审批,则推送至其他通过审批的合

作银行进行提额发放,一时间联合贷等网贷规模增长迅速。然而,一系列法律法

规及监管新政的出台,要求涉及网贷的互联网平台都要对照自查、整改。网贷整

改及同质化产品竞争等因素,将使联合贷等网络小贷规模下滑。具体而言,取决

于以下原因:

受限于网贷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比例等问题。《网贷新规》对从事网络小贷业务

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做了限制性规定。据悉,全国已核批经营网络小贷业务

的公司有200余家,规模较小的网贷公司中,能完成50亿注册资本的恐怕寥寥

无几,若注册资金仅有10亿,不得跨省经营。笔者预测,可能会有数家网络小

贷公司因为新规无法落实而被调销营业执照或转为经营无风险的科技型助贷业

务,当然这取决于其网络平台的质量、科技和场景实力。

受限于网贷业务审批发放等规定。据笔者了解,蚂蚁借呗、花呗等联合贷贷前不

查询央行征信,网商贷少量查询征信,对应的风控系统是其征信产品,如“芝麻

信用”等,依据的是消费和交易行为等数据。《网贷新规》正式执行后,网贷公

司不能简单地再以线上数据为基础进行信用评价和额度审批,需了解借款人总体

资产、负债、收入,按照《网贷新规》第十三条规定理解,应当认定为单个借款

人名下所有网贷之和不超过30万且不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网

贷每期还款额需要综合考量借款人总体负债。如此一来,各家小贷公司的存量业

务都将面临调整,网贷业务规模势必下滑。

受到信用卡业务的冲击。央行近期下发“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

知,取消信用卡透支额度上限和下降管理(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

信用卡利率市场化后,部分用户可能会从网贷转而改用信用卡,使得网贷规模受

到冲击。联合贷等互联网信用贷款违约率将上升为做大联合贷款规模,收取更多

的技术服务费,很多互联网平台采用了激进的客户下沉策略,客户体收入水平

普遍低,比如有超前消费的学生等,资产及还款能力弱。尽管商业银行在联合贷

业务中出资比例达90%以上,但大型互联网公司往往在合作中有绝对话语权,其

对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率有一定要求,这种不对称的合作模式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

风险,当不确定因素发生时,可能造成商业银行联合贷业务大范围逾期,引发系

统性风险。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就引起网络贷款、信用卡资产质量急剧恶

化。比如,蚂蚁集团IPO召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末,其消费信用贷款逾期及不

良率分别为1.56%、1.05%;经营性信用贷款逾期及不良率分别为2.03%、1.57%。

但到2020年7月末,消费信用贷款逾期及不良率上升至2.97%、2.15%;经营性

信用贷款逾期及不良率上升至2.65%、2.02%(不良率均扣除已核销贷款)。其中

消费信用贷款逾期率更是增长近一倍,这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次级贷危机、系统性

风险前兆。而国家显然注意到这个缺乏监管的真空地带,才在2020年5月份后

相继出台法律新规以及监管新政,就是为了遏制我国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网

络小贷市场体量如此庞大,如果整改期限过短过快,恐怕仍有可能成为系统性风

险的,所以监管部门才会在《网贷新规》中规定,网络小贷公司在3年过

渡期内将存量业务整改到位。但笔者预测,联合贷及其他线上信用贷款违约率将

持续上升,具体原因如下:

网贷小贷授信额度下降。根据央行于2021年1月15日发布的消息,蚂蚁集团已

成立整改工作组,正在抓紧制定整改时间表,对照监管要求进行整改。已有用户

发现,其花呗额度被降到了2000元以下,预计其他网贷公司额度调整也会紧随

其后。这对在多家网贷公司“薅羊毛”的用户来讲,则似乎是一个“噩耗”,

其过度授信必定会有小贷公司优先退出或压降,导致其资金断裂。

联合贷及其他互联网信用贷款相互拖累。除联合贷款外,互联网信用贷款还包括

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及商业银行自行发放的线上贷款等。在贷前审批或

贷后管理中查询个人征信可以发现,用户在上述机构“薅羊毛”的情况较为常见,

客户使用网络小贷少则两家,多则四、五家。在商业银行对照《互联网新规》、

小贷公司对照《网贷新规》、消金公司对照《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进行

整改时,若这类客的联合贷逾期,必然会波及其在商业银行或消金公司的信用

贷款,反之亦然。

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策略影响违约程度。2007年、2008年国际次贷危机、金融危

机后几年,我国施行的是从宽松到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期间商业银行竞相发放联

保、互保等信用类贷款,后央行连续上调数次存款准备金,再遇经济下行,这些

弱担保贷款经不起市场考验,导致了严重的担保链风险后瞬间清算。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2020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全球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我国也不例外,要

求银行业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比如,蚂蚁集团也响应国家号召,对

逾期的联合贷客户实施贷款重组方案。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财政部等领导人

提出“中国到了研究宽松货币政策有序退出的时候”,即发生了永煤债违约等事

件,央行意识到货币政策调控尚不到时候,债市信用崩塌会将资金链问题传导至

各个层面,故在违约事件爆发一周内就开展了8000亿MLF操作,重振市场信心。

公开数据显示,银行业2020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816亿,而不良率

却比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不良额增加而不良率却下降,究其原因,与2020

年货币政策宽松、银行业普惠小微企业政策密切相关。2021年,央行定调实施稳

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的精准滴灌作用。对

此,笔者认为,2020年发放的普惠贷款以及实施延期支付的贷款风险将在2021

年逐渐暴露,而疫情反复的控制情况及货币政策何时回归正常化、回归的速度,

决定着贷款违约释放的程度,联合贷款在调整中更无法幸免于难。联合贷不良贷

款诉讼进程需加快商业银行联合贷款大多采取委外催收的方式,比如,蚂蚁集团

专门建立了催收模型,将逾期客户进行分层,不同分层匹配不同的催收方式,包

括短信、自动语音呼叫、人工外呼、属地电话催收等,并根据客户评分变化动态

调整催收策略,同时将完整的催收记录上传其服务平台供合作的商业银行查询及

下载。按蚂蚁1.8万亿的联合贷余额以及2%的不良率和户均2万元测算,不良

户数至少达百万以上,现阶段主要通过报送征信、芝麻扣分、关闭阿里体系内经

营平台、冻结支付宝账户等方式进行惩罚。对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联合贷用户

来讲,只要不再贷款,上述惩罚手段不产生影响,这样极易形成“联合贷不用还”

的信用怪圈,影响我国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经了解,除蚂蚁集团向杭州互联网法

院诉讼过几笔联合贷款(已判决)外,商业银行目前尚未主动对联合贷款开展诉

讼,原因是金额小、户数多,再加上执行难,法官人数有限,无法承载如此海量

的诉讼案件。近期,最高院发布《在线办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人民法院应当建设电子诉讼平台,通过互联网在线完成案件的起诉、受理、执行

等全部或部分诉讼环节,确保公正高效审理案件,这预示着互联网诉讼的普及。

笔者认为,蚂蚁联合贷约从2018年开始发放,部分商业银行联合贷不良已临近

诉讼时效期满规定,需根据联合贷金额和恶意违约客户情况选择性开展诉讼;尽

快完成与人民法院诉讼平台的对接系统建设,将电子数据直接提交至诉讼平台,

实现线上贷款智能化判决;通过限高、上黑等方式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

力度,提高联合贷不良贷款的追偿比率。总体来看,法律新规出台、金融监管新

规变化都预示着联合贷业务将迎来专项整治,预计2021年联合贷业务规模将下

降。央行货币政策退出速度、疫情反复后的控制情况都决定着联合贷风险是否会

加速暴露、是否会重现2020年上半年联合贷业务逾期、不良率飙升的局面……

为此,商业银行对联合贷业应加强风控模型、监测模型优化和升级改造,在源头

上掐住风险客户进入并对存量高风险客户适时退出。同时应加快联合贷不良贷款

的诉讼进程,并探索打包转让等不良贷款处置形式。


本文发布于:2022-08-27 11:1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8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金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