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考研刑法罪名解析 过失致人死亡罪

更新时间:2025-01-14 14:03:01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6日发
(作者:推油是干什么)

2017法硕考研:刑法罪名解析:过失致

人死亡罪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合理利用时间是每个人的愿望。记忆本身也是建立

在时间的基础上的,合理的利用时间,选择最佳时间记忆,将会大大的提高我们的记忆效率,

增强记忆力。凯程法硕高端辅导班是您成就法硕理想的必要选择。

概念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

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

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

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1]

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

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

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

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

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本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本条规

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

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

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

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

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

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

经抢救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

人重伤,但由于其他人为因素的介入(如医师未予积极抢救或伤口处理不好而感染)致使被害

人死亡的,只应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

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其次,对过失致人

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

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

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本次刑法修订中于第17条将已满14

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中的杀人罪明确界定为故意杀人罪,其意亦

在于此。

过失致人死亡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

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

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

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

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

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

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

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

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轻信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区

别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

罪名认定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过失致人死亡罪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上行为人都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

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

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

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

(二)本罪与本法所规定的涉及过失致人死亡的其他过失犯罪的界限

本法所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包含致人死亡的情况,仅就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结果来

说,完全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条件。但是,由于主体要件的特定性、犯罪环境的特定

性或者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尤其是犯罪所侵犯的其他客体更为突出,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因此,在本法上就分别规定了其他罪名,而把该罪同时也侵犯的他人的生命权规定为一个情

节一并予以惩治。所以本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表明本法对包含致人死亡

结果的某些过失犯罪,采取了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一般原则,有特别规定的从特别规定

治罪。本法另有规定的,如:本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的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

投毒罪中致人死亡的;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中致人死亡的;第119条规定的过失破坏交

通工具等致人死亡的;第136条规矩的危险物品肇事罪中致人死亡的;以及其他法律中规定的

涉及致人死亡的犯罪等。一般言之,本法特别规定的包含致人死亡结果的过失犯罪的社会危

害性,均较普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社会危害性相同或为大,因此,不论从法理上还是从立

法者的立法意图上说,都在法律条文中明确体现出对特殊犯罪的相同的或为重处罚。体现了

我国刑法一贯坚持并于本法第5条所明定的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并且有利于预防犯罪,有效

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三)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

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

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

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

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

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

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

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

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的显着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

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

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

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发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

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中,行为人和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术、经验利及些外

部条件,实施行为时,他人死亡的结果可以避免,即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

了错误认识,在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

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中的行为人虽然

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对他人死亡结果的态度是有明显差别的。

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虽然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对于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持

有反对态度,而是听之任之。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行为人不仅不希望他人死亡结

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这结果发生,而是希望这种结果不要发生,希望避免这种结果发生,

即排斥、反对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结果情况下、行

为人仍然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并因而实施了该种行为,

2、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

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

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

3、不作为致人死亡行为的定性

不作为致人死亡不仅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这两者的

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

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尤其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先前意外地或过失地导致

了他人死亡的危险,行为人能抢救而不抢救,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对行为人不应以过

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认为是意外事件而认定行为人无罪,而应对其以间接故意杀人罪

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再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出于被告人的伤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

亡的危险状态时,被告人就负有防止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但他基于上述心理因素,

不仅不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反而一声不吭甚至一走了之,从而导致了被害人因贻误抢救时

间而死亡。

4、过失致人死亡后,行为人为逃避罪责又将尸体误为活人加以杀害以灭口的行为,传统观

点认为,不应只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一罪,而应对行为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

意杀人罪(对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实行数罪并罚。但是以结果无价值论为立场的张明楷教

授,对此表示异议,受害人基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死以后,对于行为人后面的误以为被害

人没有死亡而继续杀人灭口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以过失致人死亡罪从重处罚即可,

而没有必要并罚,因为尸体根本不可能成为杀人的对象,不是故意杀人罪的法益保护对象。

(四)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结果时的刑事责任的确定

本法第25条第2款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

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因此,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致人死亡的刑事

责任的确定应把握以下几点:分清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大小。由于不存在共同过失犯罪,

因此,也就无所谓主犯、从犯,对于几个过失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

应查明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确定确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各自的责任。确定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其一,部分责任则。因为各过

失行为人的行为相互作用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因此,不能要求某个过失行为人承担全部

责任。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每个过失行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之和,必须同所造成的他人死

亡结果的刑事责任相对应,因此每个过失行为人只能承担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部分责任。其

二,作用分担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各过失行为人在对他人死亡结果所起的作用上,不会

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必然存在对危害结果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的问题,这也是罪刑相适应

原则的要求。由于过失犯罪中不存在主犯、从犯问题,所以,认定各过失行为人作用谁大谁

小就成了正确确定其刑事责任的关键。司法人员必须根拥有关案件事实,客观地加以认定,

才能做到罪责自负,罚当其罪。

(五)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向故意杀人行为转化的问题

1、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客观上被害人已经达到无法救治、必然死亡的程度,由于行为人

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为逃避罪责而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

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

态和客观行为均发生了由过失致人死亡罪向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转化,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定

罪处罚。

2、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已经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其自己只认为被害人受了重伤并因

怕被害人事后揭露其罪行,而故意实施杀害已经死亡的被害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

人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其后面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对其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量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

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本罪与他罪的界限

【过失致人重伤罪】医疗事故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335条规定,医疗事故罪是指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它与因医疗事故致人死亡的犯罪存

在共同点,即两者在主观方面都存在过失,结果都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因医疗事故致人死

亡的行为同时触犯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医疗事故罪,在这种情形下,应按刑法理论关于法条

竞合的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处理,即因医疗事故致人死亡的一律按医疗事故罪论处。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医疗事故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

界限和上述医疗事故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基本相同。[2]

案例分析

2006年9月2日晚,被告人梁旭池用石块将梁某某出租给清水村小学做临时教室的房屋瓦

面掷烂时,碰巧被梁某某见到,梁某某当即到梁旭池家中论理,未果。第二天上午7时许,

梁某某手持木棍再次到被告人梁旭池家中论理时,被告人梁旭池为避免与梁某某发生正面冲

突而跑上家中的二楼阳台,并用弃置的自制红砖头投掷梁某某,想将其赶走。但其中一块砖

头正好击中前来劝阻而与梁某某纠缠在一起的自己父亲的头部,致使其父经抢救无效死亡。

本案中,被告人梁旭池在用砖头投掷他人时,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他

是已经预见的,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被告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

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但他还是用砖头投掷他人,从而

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被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在本案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

责任,因此,被告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构成过失

致人死亡罪,而不是意外事件或间接故意杀人。

根据情绪在记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两极性,我们应该因势向导,在进行学习和记忆时,排斥

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良好的情绪。而当我们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时,首先不是勉强去记,

而是要力争尽快调节它。更多学习内容请点击凯程2017法律硕士辅导,希望同学们能够掌

握学习的重点。

凯程法硕优势:

凯程法硕辅导经验丰富,每年都有大量学员考取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贸大、中

财、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社科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在凯程有他们

的经验谈视频,同学们可以查看,相信他们的经验对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法硕参

考书、就业、择校、分数线、备考指导等不清楚的同学,可以查看凯程的,可以

联系咨询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解答。

凯程法硕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

很多机构说自己考了多少人,亮出来多少经验谈,但是几乎没有机构把自己学员的经验谈

视频亮出来,凯程有实力把凯程学员部分学员视频经验谈亮出来,体现凯程的绝对优势。

详细请查看凯程法硕栏目。

凯程简介: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

龙服务"的特,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1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

助下顺利考取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中传等全国着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凯

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

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索玉柱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

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

方位的考研服务。


本文发布于:2022-08-26 09:1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74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考研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