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事档案遗失的权利救济-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4-11-06 16:45:55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4日发
(作者:拆除工程)

论人事档案遗失的权利救济

在人才流动过程中,人事档案遗失的情形屡有发生,围绕

对人事档案遗失的法律救济,司法界对此还没有得出统一、明确

的结论。本文从档案被遗失者的权利角度,以我国现行法制

框架下司法机关对人事档案遗失法律救济的司法判决和司法解

释为基础,尝试回答个人对自己的人事档案到底享有何种权利;

属于财产权,还是人格权;在人事档案被遗失时,档案被遗失者到

底应当享有哪些范围内的救济等问题。

一、现行法制框架下人事档案遗失权利救济的困境

(一)白万锦案

在白万锦案中,一审法院认为,被告经济公司未经人事劳动

部门批准,擅自从八七三厂办出原告白万锦的人事关系,违反了

干部管理(流动)制度。被告收到原告档案后又不妥善保管,使其

档案遗失多时,造成原告虽到接收单位但因没有档案而使其调

动落空,给原告精神上、经济上造成一定损失,被告对此应负主要

的民事责任。但是该判决被二审法院以“不属于法院的受理范

围”为由而撤销。1

该判决一经做出即受到不少批评,认为:“这一处理结果从

保护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方面来看确实是值得探讨的。因为换一

角度讲,本案可视为原、被告之间已形成档案保管合同关系。八

七三厂在原、被告协商一致时将原告档案寄给被告,被告收到档

案时就取得了对保管物的占有,原告也完成了其交付保管物的行

为,被告作为保管人就应履行其妥善保管寄存物的义务,而被告

却将原告档案遗失,违反了合同义务,同时也侵犯了原告的经济

利益,故被告应负违约责任”2。

(二)的立场

《关于人事档案被原单位丢失后当事人起诉原

用人单位补办人事档案并赔偿经济损失是否受理的复函》指出,

保存档案的企事业单位,违反关于妥善保存档案的法律规定,丢

失他人档案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档案关系人起诉请求

补办档案、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3

该复函的意义在于:首先,肯定了个人对人事档案合法利益

的可诉性,明确规定档案被遗失者对导致其档案丢失的企事业单

位享有诉权,赋予了档案被遗失者的诉讼当事人资格;其次,规定

了档案保存人应当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特别是明确了只有在档

案保存人具有过错时才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里的过错是

采用客观化的方式予以规定的,即“违反关于妥善保存档案的法

律规定”;第三,明确了档案被遗失者与档案保存人之间的法律

关系为民事法律关系,非劳动争议,不适用劳动争议的强制仲裁

程序。但是仍然没有解决以下问题:第一,个人对人事档案到底享

有何种权利?第二,档案被遗失者要求档案保存人承担的民事责

任究竟是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

余地?

(三)周玉富案与刘甲湘案

在周玉富案中,两审法院均认可了原告与档案保存人达成的

经济补偿协议,但拒绝原告提出补办档案的诉讼请求4。

在刘甲湘案中,原审法院认为:“对于刘甲湘在其档案丢失

之后的相关损失,应由香山饭店予以赔偿。……这种赔偿是对刘

甲湘因此受到的可预见损失的一次性赔偿,具体赔偿数额,法院

将酌情予以判定”。二审法院明确表示:“有关个人的人事档案

是证明个人客观经历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职工的

依据,也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档案保存时间相对职工个人来

说是终身的,一切单位都有义务妥善保护档案”,“香山饭店作

为刘甲湘人事档案的保管单位,未尽到妥善保管刘甲湘人事档案

的义务,造成刘甲湘的人事档案丢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刘甲湘

办理退休手续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手续,原审法院判决香山

饭店赔偿刘甲湘在其档案丢失之后的相关损失正确。”5

综上,从案由的角度看,这三个判决的案由各不相同,白万锦

案以人事档案遗失造成不能正常调动工作的独立案由进行立案,

而周玉富案是按照一般劳动争议案由进行立案,刘甲湘案则是按

照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进行立案;从判决的内容看,与在白万锦案

一审判决中法院承认在人事档案丢失时会给当事人造成精神上

和经济上的损失从而判决赔偿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不同,较晚的

司法实践不但没有明确个人对自己的人事档案到底享有何种权

利,而且也没有明确是否有承担精神损害的可能性,更倾向于将

该权利模糊地归于财产损害的范围,仅仅给予经济损失的赔偿。

毫无疑问,必须首先回答个人对人事档案享有何种权利,才

能为人事档案遗失的权利救济奠定一般的权利基础。追问该问题

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档案丢失的救济方面,还在于在档案记载

不真实、被非法转递(出售、提供使用)、被非法获取时的救济问

题。

二、个人对人事档案合法利益的权利化:个人信息权的阐释

(一)人事档案的本质

有论者认为,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为

人力所支配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体,个人的人事档案完全

符合这些特征,因而是个人享有的物权的客体,可适用物权的保

护方法加以保护。6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第一,它不能纳入我国法中

“物”的范畴。我国《物权法》上物的概念,在立法上和在学说

上都是依循德国法的观点限定为有体物,主要是指不动产和动产,

仅在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才依照其规定7。从档案的

内容上,档案的内容仅仅是记载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无体的,不能

归入有体的范畴。第二,它不能为个人所支配。人事档案是由专

人负责管理的,提供使用和转递制度严格地限制了其他人的使用,

而对档案当事人本身而言,无论档案记载的内容为何、档案记载

是否有错误、被提供给何人查阅,本人是无法知悉的8,更遑论

支配的问题。所以在现行法律制度下个人对人事档案无法行使物

权所能包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第三,它的载体不

是档案当事人的私有财产。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或被授权的企事

业单位依法建立和管理的人事信息资料,其纸质载体并非由当事

人提供,当事人没有取得对人事档案的纸质载体的合法依据,确

切地说,人事档案的载体应该是档案制作和管理机关所管理和处

置的公共财产。因此,不能将人事档案视为个人的物权客体。

笔者认为,这些信息是个人信息。从人事档案的内容看,人事

档案是由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个人情况的材料构成,包括履历

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

职务材料、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

及民主党派的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录用、任免、聘用、

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

表登记表等材料、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9即得以直接或

间接方式识别个人的信息。根据独联体《个人信息示范法》10

第4条第5款,自个人信息主体死亡时起,个人信息法律制度替换

为档案保管制度或本国立法规定的其他法律制度。即个人信息与

人事档案并不相同,在当事人活着的时候为个人信息,在当事人

死亡后才转变为档案,个人信息制度向档案制度转变的关键性法

律事实就是当事人死亡。

(二)个人对人事档案的权利:作为隐私权重要内容的个人信

息权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自主日益重要而成为法律规范的重点

11。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日益发展,电子档案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虽然每个公民必须对社会公益作出让步,但个人隐私权和社会需

要两者之间的平衡必须保持12,个人信息权制度可以平衡个人与

人事档案管理者之间在个人信息上的紧张关系。

在我国,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隐私权制度13,但欠缺个人信

息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款引入了

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这是我国立法首次提出对个人信息的保

护。据此,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及

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

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窃取或以其

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或将承担刑事责任。该规定仅限于对

公共机构或具有公共机构性质的单位在获取、提供个人信息方面

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转递、国际交换、

信息准确、信息安全等内容无法也无能力进行规定,亟需专门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笔者认为,在现行法制,特别是民法没有明

确规定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现实下,应将人事档案作为“其他人

格利益”纳入一般人格权的范畴,予以保护,逐步在此范畴内形

成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判决。

针对我国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尚需研究:在人事档

案的内容正确性方面,应当允许依照当事人的请求适时更正或补

充;在人事档案的个人参与方面,应当承认个人有权确认人事档

案的内容,并有权请求进行更正和阅读的权利;在人事档案的个

人知情方面,应当承认个人有权要求档案管理者告知自己的人事

档案被提供给何人查阅,在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更正或补充时,

应向以前的档案查阅人提供新的档案材料等。简而言之,在保障

个人信息权的视角下人事档案制度应当进行哪些修改和变更,以

应社会经济发展,是档案学和法律学亟待共同研究的问题。

三、人事档案遗失权利救济的实现

人事档案遗失时的立案案由,应当统一为“隐私权纠纷”或

“一般人格权纠纷”14。在发生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时,由

当事人选择。在选择违约责任时,不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只能获

得物质损害赔偿,而选择侵权责任时,既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也可以获得物质损害赔偿。在档案遗失事实明确的前提下,笔者

认为,受害人选择侵权责任的救济是最为有利的。

当事人可能寻求的救济途径主要是赔偿损失。前述案例看,

在人事档案遗失时受害人可能获得的损害赔偿的范围并不明确,

要么是对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一起判赔,要么是仅仅赔偿经济损

失。笔者认为,在将个人对人事档案的权利定位于人格权的背景

下,人事档案保管单位遗失个人的人事档案,意味着对当事人人

格权的侵犯,可以被判定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对于可能给当事人

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应当给予赔偿。但是比较困难的是如何界定

经济损失的范围。

第一,由于档案遗失不能办理正常工作调动的机会损失。对

于此类损失,我国侵权法学者研究的比较少,但是从司法实务来

看,也没有统一的意见。在白万锦案中一审法院是支持了受害人

提出的机会损失的,但是没有指出机会损失的赔偿范围和赔偿数

额的确定方法,二审法院则完全否定了赔偿机会损失的可能性。

在此情况下应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形行使自由裁量权酌定赔偿数

额。

第二,由于档案遗失不能办理退休与养老、医疗保险的经济

损失,应当根据不能办理相应手续所造成的实际损失进行全额赔

偿。

综上,在人事档案遗失时,对于当事人的损害赔偿应当包括

精神损害赔偿和物质损害赔偿,后者包括由于档案遗失不能办理

正常工作调动的机会损失和不能办理退休与养老、医疗保险的经

济损失。

此外,在人事档案遗失时,其中的部分材料可否补办,应从保

护受害人的权利和保障受害人未来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出发,由档

案管理人出具档案遗失证明并承担费用向其他单位重新办理相

应的证明材料,对确实无法重新补办的原始材料,可以用经办人

或当事人的书面证明替代。

注释:

1、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白万锦诉海南经济技术开发(集

团)公司遗失其人事档案致其无法调动工作赔偿案”判决书》。

2、《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冯芳撰写的对“白万锦案”的

评析》,vip.

chinalawinfo/newlaw2002/slc/?db=fnl&gid=11746338

8,访问日期:2009年3月7日。

3、《关于人事档案被原单位丢失后当事人起

诉原用人单位补办人事档案并赔偿经济损失是否受理的复函》

([2004]民立他字第47号)。

4、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周玉富与成都纸浆厂破产清算

组一般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判决书》,((2008)成民终字第2739

号)。

5、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首都旅游国际酒店集

团XX公司香山饭店与刘甲湘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判决

书》((2008)一中民终字第537号)。

6、同注释2。

7、物权法研究小组编著:《条文理解与适用》,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8、中共中央XX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

规定》(人发[1996]118号)。

9、《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组通字(1991)13号)。

10、См:《МодельныйзаконО

персональныхданных》СНГ.

11、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中)》,

《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第10页。

12、[澳]维拉曼特:《法律导引》,张智仁、周伟文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页。

13、《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

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

14、《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8]11号)。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2-08-24 23:2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5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息 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