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墨道法四家法律思想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2000
级
2
班
易柏一
大家都知道,自西周中后期起,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各级宗主贵族的世袭统
治出现全面危机,
以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的古代宗族国家逐步走向瓦解。
春秋战
国是一个剧烈动荡与重大变革的社会时代,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
从经济基础到
上层建筑,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在政治法律
思想方面,
各方纷纷形成自己的学说与学派,
即我们熟知的
“诸子百家”
,
而
“诸
子百家”
中比较突出的是儒、
墨、
道、
法四大家,
这四大家都有各自的法律思想。
但是,
为什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惟有法家的思想倍受推崇,
而其他学派的思
想不受统治者重视呢?这正是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儒家
有哪些重要的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年,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极端鄙视社会变革,极力
推崇“礼治”
、
“德治”
,其法律思想和政治思想一样,基本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
来的“礼治”和“明德慎罚”思想,他一心想恢复西周的宗法等级秩序和传统礼
乐制度。
这种思想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我们知道,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
的第一次大统一,
这一时期各诸侯王都很少去朝拜周天子,
王室的衰微,
诸侯王
势力的膨胀,导致“大国争霸”局面的形成。所谓的“春秋五霸”
、
“战国七雄”
的出现更是体现了传统制度的“礼崩乐坏”
,标志着夏、商、周确定的宗法等级
制度彻底崩溃。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维护“礼治”
。
(一)
、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名分,维护
贵族的利益
。
(二)
、坚持“亲亲为大”
、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反对在犯罪问题
上父子互相告发。
二、
提倡“德治”
,主张“仁政”
。
“幸福校园网杯”参赛作品
2
(一)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反对滥用死刑和族刑,一人犯罪不应该
灭其九族。
(二)
、重教化,反对不教而杀。儒家认为统治者统治人民不能主要靠
刑罚,而应靠教化。
(三)
、重视民众。儒家的民本思想,尤其是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这一主张对君主专制统治是一种挑战。
三、
强调“人治”
。
(一)
、要求执政者本身品行端正,以身作则。
(二)
、主张“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选拔贤能正
直的人从政。
另外,在君臣关系上,儒家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实际上是以
“礼”和“忠”的名义约束下级使之无条件服从上级,决不允许“犯上作乱”
。
这实质上是不许下级贵族侵犯上级贵族,
不许新兴地主阶级去夺贵族的特权,
特
别是不许劳动人民反抗贵族统治,否则就是“乱臣贼子”
。
儒家一套调和阶级矛盾的比较细致的统治方法,不易为人民所识破,有利
于已经占统治地位的既得利益阶级,
有利于奴隶主贵族。
这正是儒家思想在当时
必然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反对的重要原因。
大致地了解了儒家后,再来看看
墨家
。
墨家是反对儒家的,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反对宗法制,反对儒家的宿
命论,主张“兼爱”
、
“非攻”
,主张任人唯贤,这是对世卿世禄制和宗法等级制
的否定。
在此基础上,
他们明确提出:
“赏当贤,
罚当暴,
不杀不辜,
不失有罪”
。
在这一点上,墨家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非攻”的思想是不符合历史潮流
的,因为当时社会趋向于“局部的统一”
,而“非攻”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分裂
割据,而这正是墨家思想不被当时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当然,墨家反对无故杀人,反对铺张浪费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却不
受剥削者欢迎。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
道家
。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旧体制日趋瓦解的严重危机面前感到无可奈何,于
是表现出消极颓废、
失望倒退的情绪。
道家主张以自然界的本来法即客观规律为
准绳,
鄙视人定法,
认为不仅人定法会加剧社会危机,
而且连礼义教化也会引起
社会混乱。老子的弟子庄子更是提出“无为”的政治主张,追求无任何约束的绝
对自由,
从根本上反对建立任何形式的刑名赏罚、
礼乐法度,
否定一切人类文明,
是法律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代表。
道家不与统治者合作,
痛恨
“窃钩
“幸福校园网杯”参赛作品
本文发布于:2022-08-24 18:1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50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