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宪法概述
1、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利的国家根
本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因素: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要求有严
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宪法是公利的保障书
我国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规定,是人XX权原那么的体现,
它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皆来自人民,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人民。我国《宪法》第二章,
用17个条文列举了公民的26项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并限制了国家的权力。
4、宪法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所体现的也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宪法所表现的各种
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是全面的。宪法和一般法律相比,具有全面地、集中地表现各种政治力量
对比关系的特点。
5、宪法保障
宪法保障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宪法解释、宪法监督、违宪审
查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现行宪法保障制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宣告本身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最高法律地位。
(2)宪法明确规定,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
使宪法解释权。(3)现行宪法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协助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
权。(4)宪法规定了严密完整的法律监督的体系。(5)宪法规定对规X性文件监督是采取事
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6)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XX失职
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第二节我国的基本制度介绍
1、国体与政体
所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和利益集团在国家中的地位。这种地位体现着两种
关系,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我国现行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所谓政体,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那么和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
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组织政权机关,特别是组织中央政权机关的原那么和方式,显示着特
定国家的国家形式。
2、人民XX专政制度
人民XX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我国的人民XX专政是具有中国特的无产阶
级专政,是大多数人的XX,是XX和专政的结合。
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多党合作必
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XX党派合作的
政治基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共产党与XX党派合作的方
针。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该制度包含四个方面:(1)国家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是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全体。(2)人民在XX普选的基础上选派
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3)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责。(4)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
5、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核心。所谓选举制度,是指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
人员的制度总和,它包括选举的组织、程序和方法等。选举原那么是选举制度的精髓,其内
容包括:(1)选举权的普遍性。(2)选举权的平等性。(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4)
秘密投票。(5)差额选举
6、国家结构形式和我国单一制下的地方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原那么和方法划分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
间的关系。
世界各国主要形成了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国家结构形式。
在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有三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模式,即中央与普通地方(省、
市、县、乡镇)的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和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7、我国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在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上层建筑赖
以建立的基础。我国《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众集体所有制。”
8、我国的四种经济形式
我国的四种经济形式包括:(1)全民所有制经济;(2)劳动众集体所有制经济;(3)劳动者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9、我国文化制度
我国文化制度,集中体现在《宪法》第19条至第24条有关道德建设两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规定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上可以分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方面。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所谓国籍就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
份,即属于某一国家的公民资格。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以下内容:(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
自由;(3)XX信仰自由权;(4)人身自由权;(5)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
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8)国家保护妇女的权益;(9)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10)华侨、归侨的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
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依法服兵
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劳动和受教育的义务。7.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
务。8.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1)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2)权
利和义务的平等性;(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4)权利和义务一致性。
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是指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
2、我国国家机构概况
依据宪法,我国国家机构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中央国家机关又分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5年。
(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经常行使国家权力
的机关,是国家立法机关,与结合起来行使元首职权。
(3)全国人大代表,是人民集体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
宪法和代表法赋予了代表特定的权利:1提出议案的权利。2言论免责权。3人身受特别保
护权等。
本文发布于:2022-08-19 08:3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04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