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
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
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
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
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
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相对
分离,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
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也应当看到,在当下中
国,社会转型加快,经济转轨加速,社会矛盾加剧,道德失范、人心浮躁、物欲盛行,社会治
理任务艰巨。
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命题,既解释了在社会稳定时期,法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看
待;又肯认了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其实难以决然剥离。但是,当命题转向治国方略,亦即究竟是“依
法治国”为主,抑或是“以德治国”为要,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前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主
次有序,依法治国是主体,以德治国为辅助,这是由法律与道德自身属性所决定的。现代法律
是高度建制化的制度性事实,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程序性特征,体现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式
理性化和科层化的实践要求。相较而言,道德治理则可能陷入混沌的非技术化、非建制化和非
程序化状态。总体来说,在当代复杂社会形态下,道德治理难以独自构成一种“治式”,无法提升
至治国方略的层次。此外,法律的“自创生”和“自我复制”特性,使得法律移植比道德移植难度
小,因而也更有利于不同国家间互相借鉴。
需要强调的是,“法主德辅”绝非否定道德的作用,而仅仅是指在治国方略的层面上,法治
更适合作为主体,也更应该成为主体,而以德治国是建构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战略。
换句话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互为支撑的结合,也是主次有序的结合。法治是良
法之治,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并不止步于此,而
是为了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形成良法善治的辩证统一体。可见,道德与法律从历史上的浑
然一体,到近现代的相对分立,再到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相辅相成,是一个“正反合”的辩证
发展过程,是在不断扬弃中获得“统一”的升华。
(摘编自戴小明朱政《道德与法律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与道德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可以相互促进与融合。
B.法律不应当被民众畏惧,而应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获得民众的认可,这是法治成
功的内在标志。
C.将道德与法律视为一体,这是国人很容易出现的认识弊端,其原因在于我们民族长期
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
D.道德与法律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分有合,而社会主义法治则在不断扬弃中获得
了一种“统一”的升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社会生活的刺激,法律和道德实现了相对分离,各自
凸显出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
B.法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与道德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在治国时应当以“依法治国”
为主,但也应该积极发挥道德的辅助作用。
C.道德治理的人文彩浓郁,自由度大,缺乏清晰的程序过程,这一点与高度建制化的
现代法律恰好相反。
D.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当然这只是仅限于治国方略上的需要,
更多时候,两者是互相支撑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治的基础是道德,我们不应该一味凸显法律的威慑力,而是要力求让法治深入人心,
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
B.中国古代喜欢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这种模糊两者界限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发展需要。
C.法律和道德各有价值和意义,“法主德辅”是建立两者相对分立的基础上的,强调法治,
离不开道德的辅助和支撑。
D.治国重在法律而不是道德,因为在当代复杂社会形态下,要避免陷入混沌的德治之中,
需要向国际社会看齐。
二、古代史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
忌之,出为陇右佥事。终陕西副使。
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
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
得达登州报命。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
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
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
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
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
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帝是之。给事中邓
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
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
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
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
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
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
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
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B.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
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C.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
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D.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
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阕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
表示哀悼。
B.“庶吉士”,明代选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编修、检
讨等职。
C.“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的人),主管某一事务的人,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D.“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文渊阁
编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鸿训的父亲刘一相是一位性格刚直的人。进士出身,后来担任吏科给事中一职,因
为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被执政者嫉恨。
B.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遭遇国内战乱。神宗、光宗去世后,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但
遇到国内的战乱,就乘坐朝鲜专门为他建造的两艘大船,从海上回国。
C.刘鸿训出任礼部尚书时处在斗争的漩涡当中。此时,魏忠贤虽然失败,但其党羽还比
较兴盛,因为刘鸿训能够主持公道,而遭受杨维垣等人的合谋排斥。
D.刘鸿训因为敢于直言而失去皇上的宠信。刘鸿训被召见时应对敏捷,并推荐自己喜欢
的人担任要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上受到皇上的责难,从此失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5分)
(2)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11题。
秋霖
张维屏
秋霖十日失高秋,独眺江天起暮愁。
正寂寥时惟有雁,极空蒙处并无舟。
蒙蒙路滑征夫骑,漠漠寒生思妇楼。
已若阴霾害禾稼,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①秋霖:秋天的淫雨。②征夫:离家远行的人。
8.全诗塑造一个悲秋之士,请结合诗句分析“悲秋”的原因。(6分)
9.请赏析“正寂寥时惟有雁”中“惟”的表达效果。(5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唐代人,李益的诗友,都名列“大历十才子”。
②临牖:靠近窗户。鼬:窗户。
③“为拂”句: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
④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10.本诗中诗人所有的悠思都是以“风”作为媒介的,诗中是怎样描写“风”的?结合诗句简
析。(5分)
11.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心理?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一句写自己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
来种种痛苦经历,接着用“”一句回到现实,表现自己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里以“,”两句描绘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边塞
景象,为抒写戍边将士的心愿作了有力的烘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永在歌唱
周玉明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周小燕就在欧洲享有“中国之莺”的美名。当年轻的周小燕以典雅、
端庄、清丽的东方淑女形象出现在二战胜利后的巴黎舞台上时,当她用意大利派的圆熟技巧、华
丽音和法国学派的诗意美诠释欧洲经典声乐时,当她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等
原文演唱欧洲主要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歌曲时,她的身上都流淌出西方人从未
感受过的东方气质和东方韵味。周小燕使欧洲乐坛为“中国之莺”所倾倒。
回到祖国以后,周小燕不满足于自己仅仅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之莺”,不愿被自己的父老
乡亲视为“中国籍的西方之莺”,她和祖国的声乐家们一起努力开拓,呕心沥血地探索美声唱法与
中国语言、中国风格及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在频繁的国
内外演出中,坚持不懈地在各种公开演唱中安排中国曲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声乐的独特魅力。
她数次作为国家文化使者被派到苏联、波兰、南斯拉夫、印度、缅甸等国去访问,每到一处都受
到当地的热烈欢迎。
对歌剧艺术精益求精的周小燕更懂得:要培养高雅艺术的知音,必须从学生抓起。新中国
成立以来,周小燕培养了无数声乐人才:鞠秀芳、张建一、高曼华、刘捷、廖昌永、顾欣、魏松、
雷岩、李彩琴、万山红、杨小勇、殷桂兰、李秀英、朱秋玲、王丰、王歌、张峰、方琼、郭森
等。他们以自己的歌声和艺术实力,在国内外的声乐比赛及歌剧演出活动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常人很难想象周小燕为普及高雅音乐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劳。早在1981年,周小燕就热衷
于带学生到外省市巡回演出和讲学。她了解到,全国各地盼望能拜她为师的学生中,有不少素质
相当好的声乐人才,但由于当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好苗子得不到及时施肥,难以茁壮成长。于
是,周小燕带着一批在国内外歌唱比赛中得奖的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进行巡回讲
学并举办“教学音乐会”。每到一地,她便开展活生生的“形象化教学”,同时为当地的声乐演员和
声乐教师上课:现场教学、现场解决问题。遇到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一两次课“喂不饱”
的,就带回上海继续培养。每到一处,周小燕就播下一路种子,她的师品、艺品和人品也在当地
留下了一连串佳话。
1998年岁末,周小燕亲率11个弟子奔赴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举办三场普及歌剧的教
学活动。在教学演出的晚会上,时年82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亲自主持,她用通俗、生动、诙谐
的言语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外歌剧和歌曲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演唱风格。周小燕
朴实、高雅的讲授风格感染了观众,经她点拨,高校师生们品味到了高雅音乐的醉人之处。
在两次公开教学中,有二十多位宁波大学的教师上台接受周小燕的指导。周小燕善于抓住
每个歌唱者最关键的问题,手把手地教他们运气、换气、发声。在她的指导下,在短短几分钟里,
演唱者就由紧张到放松,原本干涩的声音变得干净漂亮起来。目睹此景,台上台下顿时喧哗了。
“作为一个歌手,演唱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需要的是用心。用心歌唱的声音才是世界
上最美的声音。”周小燕充满活力的声音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使对歌剧一直抱着“敬
而远之”态度的学生,终于明白了自己过去为什么难以领会到歌剧之美。娇小瘦弱的大师用她的
真诚、热忱,奋力拉近了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周小燕永远是一脸乐天的灿烂笑容,她爱说一句话:“我是幸运的。我是经得起折腾的幸
运者!”周小燕的幸运在于,她执着追求的艺术理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她创造出了人们普遍
认可的文化业绩,先后荣获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
勋章”等。在创造高贵的同时,她也拥有了高贵的人格——人们之所以用“德艺双馨”这个词评价
艺术家,就是敬仰他们这种高贵的人格。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世纪30年代,周小燕到法国留学,凭借其出的花腔女高音在欧洲备受关注。但她
拒绝了法国的挽留,于1947年回国。“用美妙的歌声唱破了黎明前最黑暗夜”
周小燕的一句话曾引起满堂喝彩:“虽然现在我已经90多岁了,但就像踢世界杯足球赛,
我才刚踢完上半场,还要努力踢好下半场!”(《中国青年报》)
②“我是幸运的。”周小燕先生经常说这句话。尤其是当各种名誉降临时,她从不觉得自己
有多么了不起,而认为只是自己这一生比较幸运而已。(赵兰英《幸福跟随着周小燕》)
③十年是周小燕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在这十年里她不能开口歌唱,也不能进行正常
的教学工作,但是对声乐事业的热爱却支撑着她一直坚持和抵抗,著名男高音歌喝家魏松就是她
期间培养的学生。《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年轻的周小燕之所以被赞誉为“中国之莺”,就是因为她能用英、法等多国原文演唱欧
洲经典歌曲,她的典雅、端庄、清丽深深打动了观众。
B.周小燕回国以后,努力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特点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坚持演唱中国曲
目,就是希望成为西方人眼中更美的“中国之莺”。
C.周小燕演技精湛,对艺术精益求精,致力于声乐人才的培养和高雅艺术的普及。在声
乐艺术道路上,她用心歌唱,幸福歌唱,永在歌唱。
D.周小燕十分爱才,常利用假期带领优秀学生到外地演出和讲学。在浙江的演出中,她
学生的演唱,拉近了当地高校学子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E.“我是幸运的。我是经得起折腾的幸运者!”周小燕爱说的这句话不仅表现了她的谦虚、
乐观、豁达,也折射出她对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
(2)周小燕在歌唱艺术上取得了哪些成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一位音乐教育家,周小燕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末说“在创造高贵的同时,她也拥有了高贵的人格”。周小燕能创造“高贵”有哪些方
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6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元代山水画家王蒙的画作,画面空白不多,书法力能扛鼎,题咏有时兼用篆隶行楷,其
独具一格的绘画题咏方法对明清画家影响较大。
②“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如果不加强党性的修养,那么官居离位
者,必将马齿徒增,害党误国。
③一些名中医介绍在神道穴针刺并温针,一经针刺,患者自感一如雨过天晴,阴霾消散,
胸中顿感舒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这种方案要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屡试不爽,非常痛苦,不能
缓解任何症状。
④我国渐渐进入老年化时代,很多家庭有足够的条件为家中生病的父母出国求医,但医疗
中介机构难免泥沙俱下,广大老年病患一定要识别其中的陷阱
⑤我们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来自一些特殊的人:目光如炬者,革新了教育制度;行动如
剑者,改造了整个国家;既聪慧又锲而不舍的人,发明了战胜疾病的各种疫苗。
⑥很多剖腹藏珠的贪官到之后也没有弄清楚钱财与前途之间的关系,假离婚,送子出
国,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想尽一切办法转移非法资产。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B.②④⑥D.②③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拿政府的科技经费来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
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B.学校这次面向全国的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各级学校的中高层管理岗位,
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C.“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
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等手段层出不穷。
D.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为公务
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我们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格把关,择优录用。
1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遥想那些时候,南来北往的客商牵着沉沉的马队迤逦而来,疲惫交加间,忽然看到前方翠
意盎然一片,①,虽是异乡,但这种不作防备的姿态却给人一种友邻的温情,颇有几分
“②”的热切。而当他们一番忙碌离开这里时,也许相送的友人又会顺手折下一枝细柳
送别。③怎么顺着丝绸之路的延伸,在敦煌出土的古代民间曲子抄本上就有折柳的深情
与不舍呢?
A
B
C
D
①
这飘拂的绿慢慢柔软了他们的眼神和心灵
软了下来
②③
举臂广迎四海客,张袖包纳八方宾那么
他们的眼神和心灵也跟着这飘拂的绿慢慢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要不
他们的眼神和心灵也跟着这飘拂的绿慢慢柔举臂广迎四海客,张袖包纳八方宾要不
软了下来
这飘拂的绿慢慢柔软了他们的眼神和心灵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难么
五、写作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5月3日中午,在从达州到成都东的D5185次动车上,四川达州石桥八
旬老人李某,预备到华中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到南充
后,被刚上车的年轻貌美女大先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老人挽扶着往后
走,后面两排年轻人也没有起身让座。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本人地位。
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本人地位错了吗?!”双方争执
起来,后来大学生感觉委屈,留下了眼泪,大学生该不该拒绝这对母女的请求,老人女儿后来
该不该说这样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有的网友认为“老人有病,而且不是有意不买票,年轻人
应该让座或者跟老人挤着坐”;有的网友认为“座位主人没做错,愿不愿挤着坐由他自己决定”;
有的网友认为“老人女儿不该那样说话,有点道德”。
请根据材料,针对网友的评论,选择其中一位网友的看法,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D(获得升华的不是“社会主义法治”而是“道德与法律”)
2.A(将“法律和道德实现了相对分离”的原因归结为时代的发展和工商业社会生活的刺激,理解
有误)
3.D(“要向国际社会看齐”说法不正确)
4.C
5.B(“选拔举人”错误,应是选“进士”中优秀者担任。)
6.D(“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受到皇帝责难”错误。)
7.(1)沿途收留难民,船超重而毁坏。刘鸿训跳入水不太深的沙滩,坐小船,漂泊三天三夜,
才得以到达登州回复命令。(得分点:“收”“仅”“报”各1分,大意2分)
(2)刘鸿训身居要职,处理朝廷政务意志坚定。皇帝有做的不妥的地方,退朝后说“皇帝到底是
年幼的君主。”(得分点:“政府”“不可”“冲主”各1分,大意2分。)
8.原因:①眼中景生愁,没有秋高气爽,只有茫茫的江面和寂寥的天空中南飞的大雁,这种空
阔寂寥的秋景生发了诗人的愁绪。(2分)
②(2分)心中景生愁。诗人想到颠簸漂泊的征夫、凄凉孤独的思妇和被秋雨伤害的农人,心
中生出愁绪。③(2分)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而伤心,秋雨催白了头发,想到岁月飞逝,催生了暮
愁。
9.效果:“惟”是“只”的意思(1分),描写了诗人正在内心孤寂渴望得到慰藉的时候天空飞过
了几只大雁的情景(1分)。一个“惟”字,表现了不仅不能慰藉自己的孤独无聊(1分),反而
因为大雁的出现增添了新的一层伤心(1分)的失望苦闷的心理感受(1分)。
10.描写:①直接描写,通过“微”描写了风的轻柔微弱。(2分)
②间接描写,通过写开门、竹动、露滴枝上,侧面写出了风的细微。(2分)
③间接描写,通过写诗人的惊坐“思悠哉”“疑是故人来”的动作和情态,表现了风的微弱细柔。(1
分)
④间接描写,通过诗人想象风掀开门帘,吹拂绿琴上久积的尘埃,表现了分的细微。(1分)
11.心理:既埋怨友人未来又渴望友人能够尽快到来的心理。(2分)
表现:①借对风的诉说来传达了对友人的心里话。借希望风吹落我绿琴上的尘埃,表达希望友人
早日到来,我自己拂掉绿琴上的尘埃,为友人演奏,传达了诗人的渴望心理。
②双关。表面上说风何时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实际上是故人何时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
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藉知音,其中更多传达了老友到来的渴盼。(2分①②分别从内
容和技巧上答的,答到任何一点都给2分,两点都答到的,只能给2分)
③用典。化用俞钟典故,表明就是因为老朋友没在,我才没有弹琴的意绪,让绿琴蒙上厚厚的尘
埃,一方面有盼望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有埋怨的心理。(2分)
12.(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3.(1)CE(C项恰当全面,得3分,E分析正确但是局部的,2分,A原因分析不全面,1
分,B周小燕这样做的目的不符合材料意思,D“学生的演唱,拉近了……距离”与材料信息不符。)
(2)①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周小燕就在欧洲享有了“中国之莺”的美名。
②她数次作为国家文化使者被派到苏联、波兰等国去访问,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
③先后荣获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一点
2分)
(3)①她培养了无数声乐人才,他们在国内外的比赛及演出中为国争得了荣誉。
②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巡回讲学,普及高雅艺术,培养音乐人才。
③赴外地亲自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地区的声乐演员和教师上课。
④年逾八旬,亲自主持晚会,用出的讲解、真诚和热忱,拉近了观众与高雅艺术的距离。
⑤善于抓住最关键问题,指导学生有方。
(4)(1)对祖国的情怀方面,对祖国饱含深沉的爱,将自己的声乐艺术实践植根于国家民族
艺术的沃土之中。(2)对音乐的追求方面,①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永不停息。②对艺术精益求
精,用心歌唱,付出的心血和辛苦高于常人。③开拓创新,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歌唱美学
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3)自身特点方面,①音华丽,气质高雅,演技圆熟。②乐观豁达,淡泊名利,逆境不屈,
师品高尚。
(4)教育培养人才方面,注重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高雅艺术的普及。
14.C(“力能扛鼎”比喻笔力雄健。“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这里适用对象和
感情彩都不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这里望文生义了。“泥沙俱下”,比喻好坏
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剖腹藏珠”,为外物所伤,轻重倒
置。)
15.A(B项搭配不当。“担任各级学校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担任……
职务”,或改为“在……岗位任职”。C项,“网络”与“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之间是包
含关系,不可并列。D项句式杂糅,“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准”是“以德才兼备、以德为
先为标准”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的杂糅。)
16.B(①处,前几句陈述对象都是客商,应该站在客商的角度陈述,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
选“他们的眼神和心灵也跟着这飘拂的绿慢慢柔软了下来”。②处“举臂广迎四海客,张袖包纳
八方宾”传达的主要是对所有宾客的热情和接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今
始”,传达了对特定对象的热切期盼,与后文的“热切”相应和。)
译文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亲刘一相,由进士任南京吏科给事中。追究以前的宰相张居正之事,
执政的人忌恨他,离开京城爲陇右佥事。以陕西副使而终。
万历四十一年,刘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去世,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
令。刚一入境,辽阳陷落。朝鲜爲他建造两艘大船,从海路而回。沿途收留难民,船超重而毁坏。
刘鸿训跳入水不深的沙滩,坐小船,漂泊叁天叁夜,绕得以到达登州回覆命令。遭遇母亲的丧
事,服丧期满,晋升右中允,转任左谕德。父亲去世而回。天啓六年冬,起任少詹事,违抗魏忠
贤,被贬斥爲民。
庄烈帝即位,官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密事务,派使者去召他。刘鸿训叁次推辞,
皇上不许。崇祯元年四月回朝。在那时,魏忠贤虽失败,其党羽仍兴盛,刚晋升的谏官起抨击
他。各执政者曾与魏忠贤共事,不敢明显地爲他辩白。刘鸿训到来,毅然主持公道,贬斥杨维
垣等,人们感到非常痛快。而御史袁弘勛本来是由杨维垣这些人推举,想合谋攻击排斥刘鸿训,
党人就可以安心了。袁弘勛又诋毁刘鸿训出使朝鲜,满载貂皮、人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濬也
诬陷攻击刘鸿训,刘鸿训上奏章辩白。给事中颜继袓説:“鸿训在先朝时被削夺官职。朝鲜一役,
船坏,仅以身免。请求诏令刘鸿训入宫值班,共同谋划兴邦安国攘除祸乱之策。至于袁弘勛藉
题害人,张道濬越位乱政,不重重惩罚他们不会有停止的时候。”皇帝认爲说得对。给事中邓英
就全部告发袁弘勛接受贜物,并説袁弘勛送千金给杨维垣,得以做御史。皇帝发怒,免去袁弘勛
官职等候审讯。不久高捷上疏説刘鸿训斥责攻击奸臣杨维垣,错误地主张焚毁《要典》,皇帝
以妄言责备他,停止了他的俸禄。
七月,因四川贼寇平定,加授刘鸿训爲太子太保,进升文渊阁。皇帝屡次召见廷臣。惟独刘鸿
训应对敏捷,説人民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请求皇帝长久任用专人完成任务。以尚书毕自严善于
治理赋税,王在晋善于治兵,请求皇帝倚重信任。皇帝起初很器重他。关门之兵因缺饷而起哄,
皇帝心意贵怪户部。而刘鸿训请求调发钱裕
叁十万,以示皇恩浩荡,由此失去皇帝旨意。没多久,御史田时震弹劾刘鸿训,刘鸿训数次被弹
劾,连续上奏章爲自己辩白。皇帝不听,发到廷臣之中议罪。
第二年正月,刘鸿训被谪官戍守代州。刘鸿训身居官府,决心进取。皇帝有所不妥,煺朝后説:
“皇上到底是年幼的君主。”皇帝听説后,十分恨他,想置其于死地。依靠诸大臣极力援救,纔得
以稍微从轻处罚。七年五月在戍所去世。逼玉时,恢復他的官职。
本文发布于:2022-08-19 07:0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03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