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法律?律师?请上
被害人虚假陈述能否成伪证罪主体
核心内容:伪证罪的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
译人。从刑法规定来看,伪证罪的主体并不包括被害人和作为同案犯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但是在实践中,不乏被害人、同案犯出于某种原因作出虚假陈述、供述,使他人承担不该有
的重刑或轻刑、逃脱刑法追究的情况。以下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讲解对被害人虚假陈述、供
述行为的认定处理。
从侵犯的法益、法律解释、法条关系等角度看,被害人完全可以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具体理由如下。
从侵犯的法益看,伪证罪侵犯的法益是司法的客观公正,被害人虚假陈述,同样会对司
法客观公正造成侵害或威胁。与证人一样,被害人也是向司法机关提供案件情况的人,证人
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见证犯罪事实的某一部分,而被害人则是犯罪行为的经历者,被害人并
不缺乏证人概念所要求的任何要件,甚至被害人陈述对于证明案件的事实更为直接和具体。
同时,被害人与案件关系更为密切,很有可能基于某种原因故意作虚明,意图陷害他人
或者隐匿罪证使他人逃脱刑罚。相比证人而言,被害人虚假陈述对司法客观公正性的侵害与
威胁可能更为明显或严重,不应将被害人的虚假陈述排除在归责范围之外。
从法律规定来看,被害人完全可以归入证人的范畴。刑诉法第60条第1款规定:“凡是
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该条规定并未将被害人排除在证人之外,而是表明
证人的实质条件是“知道案件情况”,就此而言,被害人和证人并无本质区别。诚然,从狭义
的角度,证人与被害人存在区别,但二者的区别仅是与案件处理结果是否存在利害关系,但
这个区别对于伪证罪的“故意作虚明,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要件而言并无
实际影响,被害人属于广义的证人范畴。
从法条协调关系的角度看,也应将被害人归入伪证罪的主体。刑法第247条规定了暴力
取证罪,通说认为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中的证人应当作广义的解释,除刑诉法中规定的证
人以外还应包括作证的被害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
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也明确规定,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以暴力逼取证人证言、被
害人陈述的行为。可见,刑法其他罪名中有将被害人解释为证人的情形,那么也完全有理由
将伪证罪中的被害人解释为证人。另外,刑法第307条规定了妨害作证罪,司法实践认为被
害人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组织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应以妨害作证罪论处。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想学法律?律师?请上
如果认为被害人直接作伪证不构成犯罪,但教唆他人作伪证能够构成犯罪的话,无疑是说实
行犯不可罚,而教唆犯反而可罚,有自相矛盾之嫌。
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也应惩戒被害人的虚假陈述行为。有人主张,被害人本是因犯罪
而遭受损失的人,如果因其不实陈述而面临刑事处罚,将是对被害人的二次侵害,因此从刑
事政策的角度,不宜将被害人列为伪证罪的行为主体。有人认为,该观点值得商榷。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是一项基本原则,一个人只要触犯了刑法,不会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或者才能、
贡献而区别对待,被害人也不例外。被害人如果作虚假陈述,欲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于重
罪或逃脱刑罚,就单独触犯了刑法,理应接受不利评价。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本文发布于:2022-08-18 22:3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80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