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论文-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内容提要:
在当前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有
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进
行保护就显的格外重要。本论文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标准进行分
析,探讨对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尤其是司法保护的方法进而论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
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司法保护含义。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
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由于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发
展,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
理论研究提出崭新的课题。而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有关知识产权立法活动、司法实践
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因此,知识产权不但仍旧是一个动态
发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我们对知识产权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
且随着对它及其他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澄清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指导
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践,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逐步建立和
不断完善起来。
概括地说,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对知识产权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一)、范
围说或列举说。知识产权概念的范围说或列举式说,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
约》第2条(8)款,又被对世界经贸影响力更大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
产权协议(简称TRIPS)的第一部分第一条所重复。上述两个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划
定的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通例,迄今为止,多数国家的法理
专著、法律,乃至国际条约,都是从划定范围出发,来明确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或
给知识产权下定议的。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8)款规定的知识产权定
义,知识产权包括下列权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即版权或著
作权。2、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即邻接权。
3、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的发明有关的权利,即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
用新型和非专利发明的权利)。4、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
有关的权利。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
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
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TRIPS协议第一部分第1条2规定本协议知识产权是指
本协议第二部分第1至7节中所包括所有权利,即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
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
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过的信息权。根据上述国际公约给知识产权下的定
义,知识产权是指发明、发现、作品、商标、商号、反不正当竞争等一切智力创作
活动所产生的权利,"这是各国真正专家们多年讨论的结果"。(二)、概括说。我
国不少学者采用以概括式的方法对知识产权进行定义。如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
《知识产权法教程》所下定义为:"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
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又如《知识产权法详论》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是指知识产权所有
人对其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再如《知识产权侵害赔
偿》中使用的知识产权概念,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享有的对其智力成果的权
利和工商业活动中商业标记所有人对其商业标记的权利的总称,包括工业产权和著
作权。
(三)、无形财产体系说。近几年来,有的学者认为以知识产权名义统领下的各
项权利,并非都是来自知识领域,亦非都是基于智力成果而产生,知识产权的"知
识"一词似乎是名不符实。因此该学者建议,参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民法学研究
中建立一个大于知识产权范围的无形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非物质形态(包
括知识经验形态、商业信誉形态、经营资格形态)所产生的权利。该无形财产权包
括创造性成果权、经营性标记权和经营性资信权等3类权利。
由于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知识
产权法律关系也日益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主体、客体和内容方面都含有大量的涉外
因素。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知识产权法确认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人,包括个人、集体、法人、合伙等,从国际交往来看既有内国人又有外国人。外
国人在内国以及内国人在外国享有知识产权的现象已十分普遍。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的客体是指知识产权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
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商标)。工业产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工商
业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
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
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是国内立法(专利法、
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也有国际条约。从法律的角度看,知识产权具有以三个特
点:1、专有性,专有性亦称独占性或垄断性。2、时间性,它是指法律对知识产权
的保护有一定的保护期,过了有效保护期,这种专有权就终止了,这种智力成果就
变成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国法律而取得的某一专有
权,只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无效,其他国家没有保护的
义务,除非有条约规定。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智力成果具有流动性。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
种方式在国内外流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特别是19世纪以
来,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及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全
球范围内的交流,各种报纸、杂志、国际学术会议、学者访问、国际博览会、电
视、广播、图书资料、卫星技术、计算机的国际互联网等的出现,使得在一个国家
取得的某一知识产权很容易就会传播到外国。这种知识产权的流
动性与地域性是矛盾的,特别是对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来说,严格地域性对其很
不利。因为,一方面他们想把自己拥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专利产品、商标商
品、文艺作品输送到国外,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又惟恐这些智力成果到所在地
国家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以至被无偿使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对
手。所以,他们希望在本国取得的这些权利,同样也能够得到有关外国的法律保
护。这样,就出现了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
产权的国际保护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各国通过国内法对涉外知识产权给予保护外,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还签订和制定了许多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目前,保
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一)、《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
约》),《巴黎公约》并没有给缔约国提供一套统一适用的专利法和商标法,它仅
仅为缔约国规定了相互保护工业产权的几项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1、国民待
遇原则。缔约国必须把它依法给予本国国民在工业产权方面的保护,也同样给予其
他缔约国国民。2、优先权原则。成员国的国民就一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和商标首先在某个成员国提出申请,自该项申请提出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发明、
实用新型为12个月,外观设计和商标为6个月),以同一内容向其他成员国提出申
请,应以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为以后提出申请的日期,在优先权限内,即使有任何第
三者就相同的内容提出申请,专有权仍授予缔约国的申请人。3、强制许可原则。
每一个成员国有权采取立法措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核准强制许可证,以防止
专利权人可能对专利权的滥用,例如,专利权不实施或不充分实施专利。但强制许
可只能在专利权人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4年,或者自批准专利权之日满3年
(取其中较长者)未实施专利时才能采取此措施。4、独立性原则。同一发明在不同
国家所获得的专利权彼此无关。(二)、《专利合作条约》。《专利合作条约》解决
了专利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三)、《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简称《马德
里协定》)它是对《巴黎公约》中关于商标国际保护的补充。(四)、《保护文学艺
术作品伯尔尼条约》简称《伯尔尼条约》基本原则:1、双国籍的国民待遇原则2、
自动保护原则3、最低限度保护原则4、独立保护原则。(五)、《世界版权公
约》,主要原则有:1、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2、有条件的自动保护原则3、独立保
护原则4、最低限度保护原则。(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基本原
则:1、国民待遇原则2、最惠国待遇原则3、权利用尽原则。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在一国所取得的某项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得到有关外
国的法律保护。具体地说包括:1、外国人如何在内国取得知识产权以及对外国人的
知识产权的保护应依据什么法律,是内国法、外国法、还是国际条约;2、内国人的
知识产权如何在外国得到法律保护,如已经在外国取得的某一项专有权如何在内国
也同样得到法律保护。
关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含义,基本偏重于执法方面,一般概括为"中国知识
产权司法保护的双轨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将知识产权法
律保护或称知识产权保护仅仅栓释为执法、查处或审判等是不全面的,甚至此种概
念上的定位会给实践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在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特别是某
些发达国家经济制裁的压力下,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才
力,动用多种机关进行打假冒、盗版的行动,我们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在相
当多的地区和领域侵权活动有增无减,甚至越演越烈。其中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观念上不能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个立体、全面、宏观、深
入的理解,对全社会特别是对产业界以至对知识产权执法机关,以全面、立体的知
识产权保护意识教育、培养、引导上十分薄弱:"公众"意识不强,视侵权为"合法";
某些企业不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还受利益驱动乐于侵害他人权利;在执法机构上
出现部门分立、各成体系、地方保护、存有摩擦的严重现象。在此种环境下,知识
产权焉能获得全面、完满的保护,因而,从知识产权的特点出发,建立正确、全面
的知识产权保护概念,是十分必要的。知识产权,国家通过立法使其地位得到确
认,并且通过知识产权法律的施行而使其取得现实的法律保障。知识产权对法律和
法律的施行依赖程度较其他有形财产的民事权利要高得多。然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决
不仅仅是行政执法和打"官司",而是一项系统工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含含义起
码包含五个方面:首先是立法保护,即指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民事主体对其知识财产
和相关的精神利益享有知识产权,并予以法律拘束力的一种保护。没有知识产权立
法,就没有知识财产的法权形态,就没有其创造者和其他权利人的法律地位。其他
财物(产)还可以通过储藏、占有等手段进行保护,但知识财产的特性决定如果其脱
离、失去国家法律的保障,其创造者或其他所有人就会一无所有、丧失一切。即使
他保有了知识财产的物质载体,但其知识财产并未因此获得保护。假冒、盗版、未
经许可使用等将会成为不受法律追究的行为,权利人的知识财产被彻底剥夺。有学
者将知识产权称为"诉讼上的权利",意指知识产权通常要通过诉讼等执法活动才能
得以实现和保护。而实现诉讼上的权利,前提就要有立法对其进行保护。一个科
学、先进、完备的知识产权立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基础,是知识产权执法的
前提和准绳。因此,建立和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首要任务。
其次,是行政保护,即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某些比较严重违反知识产权法
律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以及对某些知识产权向权利人予以授权等的行政行为。对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特的"双轨制"的体现。从发达国
家来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通过司法途径保护。他们的行政执法职能主要指
海关的边境措施,以及贸易委员会对他国和地区的盗版、假冒严重的,在双边贸易
中的经济制裁等。一般没有类似我国各个行政机关对侵权行为的等行政处罚的
情况。不论今后我国行政执法的趋向如何,对我国当前严重的盗版、假冒等侵犯知
识产权的行为,利用行政处罚手段,对知识产权给予保护仍不失有效措施之一。从
几年的情况看,在某些知识产权领域如商标,行政执法占据重要的地位
再次,是司法保护,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心和关键的一
环,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活动。我国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我国
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在人民法院深入进行司法改革,强调严肃、公正和公平
执法,为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司法保障的背景下开
展的。也是在我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按照世界贸易组织
Trips协议规定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的情况下开展的。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指
对知识产权通过司法途径进行保护,即由享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或国家公诉人向法
院对侵权人提起刑事、民事诉讼,以追究侵权人的刑
事、民事法律责任,以及通过不服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处罚的当事人向法院提起
行政诉讼,进行对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以支持正确的行政处罚或纠正错误的处
罚,使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得到切实的保护。
第四,是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集体管理组织是知识产权创造者或其他
权利人自身权利予以保护的社会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的历史中,较弱小
的知识产权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势力往往强大的使用者如出版商、广播电视公司等
相抗衡,为保护权利起到很大作用。各国法律一般赋予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应有
的法律地位,我国的音乐著作权协会就是类似的组织。曾经发函承认
其与成员间的信托法律关系,该组织可以其名义作为原告为其成员进行诉讼。知识
产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协助政府作很多的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事情,可以自行处理
涉及维护他们自身权益的事务以及发挥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性作用,如完成收转作品
等权利使用费、授权许可和转让、进行侵权交涉等许多事务。
第五,是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知识产权人与其他利害关
系人对知识产权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侵权、盗版往往有切肤之痛。他们本身的知
识产权及其法律意识有无或高低,对知识产权保护意义重大。发达国家的公司、企
业等都十分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设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部门,并
制定了一系列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在开展业务中避免对他人侵权等的具体措施
和手段,以完善地保护自己的权利。我国的企业相对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不懂得利用多种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知识财产,对屡屡发生权益被侵犯、域
名被强注、误将公知技术当"专有技术"受让当"冤大头"等,有的将发明专利的专利
号等仅起到包装装潢作用等。知识产权人的自我救济范围很广,在主张权利阶段,
就包括向侵权人提出警告、交涉,各类请求权的行使等等。
上述五个方面的保护互相渗透、互相配合,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立体防线,才
能有效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才能及时制止、制裁侵权行为,才能为人类智慧之
火,添加知识产权保护之油,才能保障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得以实现。此外,最为
基础、最为重要、最为迫切、难度也最大的,是树立和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知识
产权意识,有了此种意识才能实现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实现社会的真正文明。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范围包括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邻接权以及
防止不正当竞争权等涉及人类智力成果的一切无形财产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
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范围和水平基本与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规定的范围和水平相同,
并且将会受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国际公约的积极影响。此外,人民
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还将有关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各类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作为
自己的收案范围。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于1982年颁布了《商标法》,
2001年10月进行修订;1984年颁布了《专利法》,2000年8月进行了第二次修
订;1990年颁布了《著作权法》,2001年10月进行了修订。国务院有关部门
还制定了实施上述法律的条例、细则,确定了我国对涉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原则。
上述法律、法规均属于实体法,没有冲突法条款。
一、对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关于外国人在我国依法取得专利权问题,我国《专利法》规定了有条件的国民
待遇原则。我国《专利法》第18条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
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依照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
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根据本法办理。”可见,外国人在
我国申请专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国与我国有条约关系;二是该国与我国有互
惠原则。外国人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必须委托国务院指定的专利
代理机构办理。目前,国务院指定的涉外专利代理机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
会(即中国国际商会)专利代理部、上海专利事务所、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等。外
国人必须向专利代理机构提供下列文件:(1)国籍证明;(2)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
织总部所在地证明文件;(3)外国人、外国企业、外国其他组织的所属国,承认中国
公民或者单位可以按照该国国民的同等条件,在该国享有专利权和其他与专利有关
权利的证明文件。关于外国人在我国申请专利所享受的优先权问题,根据我国参
加的《巴黎公约》规定,成员国的国民或在成员国有住所的人就同一项发明或者实
用新型在其他成员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外观设计6个月内,
又在中国提出申请的,可以凭在其他成员国第一次申请的证明文件,在我国享有优
先权,即依第一次申请之日为申请日。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将其在国内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首先向中国
专利局申请,并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委托国务院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
理。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机密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
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关于外国人在我国的商标注册问题,依照我国《商标法》第17条规定:“外国
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的,应当按其所属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
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按照对等原则办理。”第18条规定:“外国
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可的
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组织代理。”这就是说,我国对外国人的商标注册采取了有条
件的国民待遇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万件商标
在我国注册获得了商标专用权。外国人在我国注册商标,以及办理其他商标事宜,
应当委托国家指定的中国国际商会代理。委托代理,必须正式办理经过公证认证的
委托书和有关证明文件。
关于外国人在我国注册商标所享受的优先权问题,按照我国参加的《巴黎公
约》的原则,我国国务院规定,从1985年3月19日起,凡是公约成员国国民,已
向《巴黎公约》的任何一个成员国提出了商标注册申请,其后又在中国就同一商
标,在相同的商品上提出注册申请的,可以从第一次申请后6个月内要求享有优先
权。凡要求享有优先权的,应当提出书面声明,以及在其他成员国第一次申请的副
本和其他有关文件。
我国出口商品需在国外注册的,应依照我国参加的《巴黎公约》和《马德里协
定》或根据对等原则,以及对方国家规定的无条件国民待遇原则,首先在我国工商
管理机关注册,并委托中国国际商会代理,在外国申请注册。三、对著作权的法
律保护
我国《著作权法》的国际保护也采取了“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即中国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其在境内还是在是否发表,均作为中国作
品,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如果外国人的作品在中国首先出版,30天内
在中国境内也出版的,视为在中国境内首先出版,也作为中国作品受法律保护。
外国人已在我国出版的作品,应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
参加的国际条约,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上述外国人的作品不论是否在中国境
内首次出版,只要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都在我国境内像中国公民的作品一
样,自动受到法律保护。
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品,如要在外国受到法律保护,可以根据我国
已经参加的国际公约的规定,在公约某一成员国首次出版,在其他成员国也同时等
到法律保护,或者首次在我国出版后的30天内也在《伯尔尼公约》某个成员国中
出版,将被视为同时出版,则可以受到所有成员国的法律保护。总上所述,在当
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一套完善
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
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并且能更好的利用国外的知识产权使之更好的服务
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1、《国际司法》涉外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第166页---190页)
2、《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与展望》,《中国知识产权二十年》第235页
3、《专利法》第18条。
本文发布于:2022-08-17 19:1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78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