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构建(全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04:53:57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7日发
(作者:特许经营管理)

法学本科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构建

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目标实现

的重要衡量标准,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

格和目标。然而,“抄袭”“拼凑”“走过场”等词依旧是描述当

前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将学生毕业设

计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的毕业实习结合起来,

围绕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经典案例,采纳案例选择、文书设计、模

拟审判、案例分析“四步走”模式。相比传统毕业论文模式,实

践性是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灵魂。一方面,强调整个设计以具

体案例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原告、被告、法官等多种角的视野

去阅读案例,并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发现的问题,

目的性强,有效地幸免了脱离实际的倾向,真正起到了强化学生

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把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

突破往常的“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在法院(或检察院、律师事

务所)实习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毕

业实习质量,也加强了“法律人”素养的培养。

一、案例选择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强调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考核。按照

这一模式,不仅对学生实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的指

导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案例选择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所选案例

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将直接决定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比法

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中案例选择注重专业性、典型性、

1

现实性、熟悉性,以达到紧扣专业课程教学具体内容,解决教学

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的目的,案例型毕业设计

模式下的案例选择考虑综合性、疑难性、不确定性三个因素,这

样才有助于对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

其一,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法学专业学生四年法

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整体考核。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

认为,法律人才需具备三个要件:一是法律的学问;二是法律的

道德;三是社会的常识。所选择的案例涉及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

跨越度,可以学科之间有跨越,也可以部门法之间跨越。通过这

种知识领域的跨越,即考核学生对法学思维、知识掌握应用的能

力,又考核了学生将各类知识整合运用的综合素养能力。其二,

疑难性。过分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生毕业设

计的兴趣,也容易导致整个设计模式“走过场”;但是太难,又

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整个模式停滞不前。所以指导教师在指

导学生案例选择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

能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

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去触类旁

通地整合运用其他的相关知识。其三,不确定性。案例的选择必

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要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正

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我们能够做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

正确,相反,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是因为我们有终审权”。案

例的不确定性能为学生多重视角、多角度分析案例埋下伏笔,便

1

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进行考核。

二、文书设计

法律文书被称作“看得见的正义”,以其为载体所体现的司

法直接体现法律的权威。法律文书写作形式上的格式化包含着远

远超过形式主义的法律内容,它是法律专业知识的积存、复制与

生殖,是文书制XX按照逻辑规则整合和实际运用法学知识的能

力,是文书制XX在司法实践中的品行和制造性思维,其根本目

的是通过建立法律语言的话语权威实现GJ法治。在当代,法律

文书作为一种重要的周密的司法技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故对

这一技术能力的掌握,将直接体现法学专业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质量。对法学专业学生文书设计能力考核时,笔者以为应该强

调文书设计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其一,完整性。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文书设计阶段要求学生

对整个案例所涉及的诉讼文书进行设计,因此对学生设计文书进

行考核的第一个要素就应该是其所设计文书是否完整。而一个案

例所设计的文书是否完整,又直接取决于案例的性质与案情需要。

指导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把握好,也为指导教师对法律实务能力的

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规范性。文书设计的规范性一方

面体现在格式规范性,不同种类的法律文书有不同的格式要求,

此点较易把握;另一方面体现在文书语言规范性,此点更难把握,

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像原

最高RM法院院长郑天翔曾指出的那样:“现在有些司法文书,

1

包括最高法院的一些司法文书,水平不高。有的语句不通,甚至

有错别字;对事实的叙述逻辑性不强,层次不明;对使用法律的

理由表达不充分,有的不准,有的甚至出现严峻差错。”具体而

言,文书用词规范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核:表意准确、质朴庄

重、言简意赅、逻辑严谨。

三、模拟审判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审判一直是高校法学专业提高学生

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重要

一环节。模拟法庭被定性为高校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训练场”,

从“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梁”。但是相比模拟法庭,除了在角分

配、开庭程序等相同外,毕业设计模式下模拟审判有两点重要的

不同:其一,案例的二次选择性。毕业设计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

要根据自己实习的单位进行案例选择、文书设计,但对模拟审判

案例的选择时,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二次选择,

依据指导的人数在本组指导学生提供的案例中选出一两个更典

型、更能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能力考核的案例进行角分配和审

判。其二,审判的“实战性”。相比传统模拟法庭教学,更多是

围绕教学需要(尤其是诉讼法教学),重视附着在“法庭审理”

的“程序性”上面的“表演性”,设计模式下的模拟审判,不仅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庭审程序,还更强调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

应用、应变能力的考核,故应该重视过程的“实战性”或“对抗

性”,而毕业设计案例选择环节要求案例的不确定性也为“实战”

1

预留了空间。

四、案例分析

模拟审判的结束并非意味整个毕业设计的结束,还要求学生

根据选择或参与的案例选择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考核学生

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

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代法律人素养。而根据

选取的角度不同,案例分析可以包括评述型、分析型。

其一,评述型。这种类型要求学生从案例选择到模拟审判的

整个过程自行评述总结,如案例的选择是否具有综合性、不确定

性、疑难性,文书的写作是否规范、案例审判时证据是否确实充

分、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得当等。肯定成果,指出

不足,启发以后更深入的学习,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法律实践技

能。其二,分析型。学生在围绕案例进行毕业设计时对其中的某

一个问题感兴趣,然后把问题挖掘出来,结合专业深度讨论,提

出观点。这一类型不仅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

核,还强调观点创新,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分析型一方面适应

了对法学专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需要,部分学生经过四年法

学知识学习后具备一定理论创新能力,甚至考了研究生,马上跨

入“研究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型案例分析为这部分学生

毕业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幸免了对传统毕业论文

模式进行改革,追求“一元化”“一刀切”带来的弊端。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性、多类型性、

1

专业差异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形式,也应“因校制宜”

“因业制宜”。法学专业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和构建,为

高校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建议性的尝试。

1


本文发布于:2022-08-17 08:0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77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法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