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试析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法学院对学生的职业训练中。
1875年,哈佛法学院首任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德尔,明确提出把案
例法应用于法学教育,认为案例能够成为理论法学最为有力的媒介,唯有通过
仔细分析法官在判决重要案件时的推理过程,方能洞悉潜在的法律原理。有学
者认为,“所谓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资
料,将学习者引入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
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方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
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要
求教师和学生的角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i案例教学其实质在于
情境运用和师生互动,这对培养和提高法学学生理解及运用法律的能力,推
动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丰富民法
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
过案例教学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民法概念如民事法律行为、
物权等比较抽象,概括性、逻辑性强,如能运用典型、生动的案例教学,通
过分析讨论,更易使学生融通不同知识之间的层次,提高学生学习的实际效
果。然而,案例教学在民法课堂教学中并不应是频繁运用,亦或不论总论、
分论均有一定课时比例进行案例教学法,而应进行选择性应用。案例教学
选择性运用的缘由源于英美
法系的案例教学法具有判例法的传统,其要点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
分析、讨论和回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重在激发学生独
第1页共18页
立地思考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推理、分析技能和法律实践能
力。而学生也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研
判,提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辩争中寻
求真相。这一模式和通过对不同判决的研究去寻求法律规则并加以运用的传
统,甚至是英美等国的法律、政治制度相适应的。ii在大陆法系国家,有法学
家长期研究法律的传统,存在成文法的立法习惯,在实践中更是援引成文立法
规定进行判决。对法学学生的教育以系统的法学知识讲授为主,侧重于灌输给
学生法律的基本理论,更注重学生对整个法律体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势
必让学生首先掌握学习运用成文法的基本思路,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此
基础上可就民法的部分内容选择性进行案例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
式的组织著名的法学家E•博登海默先生认为,“教授法律知识的院校,除对
学生进行实在法规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基础训练外,还须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
一样去思考问题和掌握法律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案例教学无疑是实现这
一目标的方式之一。在选择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时,应当考量这一内容的难易
程度、重要性和以案例方式进行教学的可行性等。目前大多数院校会在一年级
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民法课程,此时学生对于整个民法体系或不同法
律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不是很清晰,因此应当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进行案例教
学。在期末阶段,则可针对综合性较强或较难理解的内容,设计出案例教学,
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整门课程的理解。同时,由于案例教学以学生已掌握
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案例的探讨和分析,所占的课时比例又不能过多,
所以教师首先应当将民法的重要概念如法律关系、自然人、法律行为、物权行
为等讲解清楚,再就民法中的重要内容如民事行为效力欠缺情形、代理及无权
代理、所有权与共有、担保物权、债的不同类型、特殊侵权责任和遗产的分割
与处理等设计出一定的案例教学课程。而通过分析案例又可以使学生对民法概
第2页共18页
念和相关法律关系进行加深理解,如合同关系、侵权关系、无因管理和不当得
利关系等。以上的部分在民法体系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此设计出案例教学
一般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教学安排。在教学方式的组织方面,可主要分成三
个阶段:
第一为准备阶段,根据课程内容,尽量选择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加
工后提前发给学生,案例的质量对于教学效果十分重要;第二为实施阶段,以
学生为主开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分组对若干案例进行解读,由各组代表进行
发言,也可以相互间发问和回答;第三为总结提升阶段,教师结合案例的实
情,具体解析各种法律关系的原理,让学生领会民法的基本法理,并可以布置
小组撰写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有目的地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概念、原
理的内在规律,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通过现实案例的
实际训练,进行法律思维训练,锻炼学生解释法律和解决法律争议的能力,这
是不断提升民法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辩论式教学法在民法课堂的展开辩论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
式,主张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民法课堂
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民法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话题特别是社
会上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较好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加学生的信息输
入量;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
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师来讲,在辩论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方
面,首先应了解辩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辩论规则、辩论技巧、辩论程序等,围
绕法律辩论课的特点,制定具体的规则与方案。并能较早地布置辩题,公布
辩论课的程序和环节以及辩论结果如何运用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
随机请部分同学作为评委,具体参与辩论结果的评定。同时,成功的组织辩论
第3页共18页
式教学值得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是:
第一,选择辩题。辩题是辩论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辩题可选择学生
比较关注或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学生感触较多或很困惑的问题;
同时也是目前还存有争议的,如法律是否应当规定取得时效、侵权责任是否包
括专家责任等,正反双方均有内容可辨,也可以到丰富的资料;最后要根据
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通过辩论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一般应选择在民法课程
中具有重要地位,存在理论探讨价值且学生容易模糊的命题。第
二,组织课堂辩论。作为整个辩论式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一般应由以
下几部分组成:
首先,由正反双方根据己方观点进行阐述,从立论、证明、结论等方面
说明立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有力;其次,双方辩手依次开展一对一攻
辩、自由辩论,这属于辩论的核心程序,能充分体现双方各自的观点、论据,
亦能在观点交锋中使台下的学生感受到该辩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再次,由双
方的最后一名辩手针对辩论中的种种情况和己方的立场作总结陈词,重点为反
驳对方观点,重申己方立场。最后,可在公布结果之前设计5—10分钟的提
问时间,台下学生就辩题内容,论据或双方观点进行提问,辩手作相应解答,
以此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第
三,总结点评。点评是辩论式教学效果的升华,有利于学生理解辩题所
涉法律内容,可分为学生点评和教师点评。在学生评委代表点评后,由教师客
观、公正的针对整个辩论情况、双方的论点及论据、辩论技巧、辩手表现及团
队合作等进行总结。教师不能代表任何一方的观点,一方面肯定双方的优点和
独到之处,另外也指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民法相关教学
内容的意义。也可安排学生对整个辩题的认识及观点进行整理,写成课后作
业,使得论证更趋严密,深化对该辩题的认识和分析,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
第4页共18页
果。当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辩手、辩论赛主席等人员组成及角分配,提
醒学生较好地控制辩论的节奏,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注
重训练学生搜集与筛选资料的能力,从占有的大量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进行归纳和整理。同时,开展辩论式课堂教学不应是经常性的,也需结合
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在结果运用上可考虑占课程考核的30%—40%,以此推
动课堂实践教学在课程学习中的分量。民法的实践教学方式很多,案例教学和
辩论式教学只是其中之一
二,它们改变了教师积极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当
学生能主动参与民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增强学习民法的兴趣,而教师结合
教学实践中涉及的民法概念、原则和制度,对实践活动作深入的讲解,使学生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
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及多向思维能力的同时,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民法原
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民法思维。
摘要:
党的十八大刚刚召开,依法治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当代大学生
的特点、高等教育目标与高等教育内容等方面分别论述了宪法对于高等教育的
意义,提出要建设法治国家应当把宪法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通识课程,让学生在
大学阶段除了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之外也应树立起良好的法治信念,这对于建立
法治国家、实现宪政和民主必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宪法高等教育通识课程12月4号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的日子,也是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日”。每年12月初全国各地就会展开形式各异的法
制宣传活动,向民众宣传法治、宪政、民主、共和的理念。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手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是否具备法治意识,
第5页共18页
是否理解宪政、共和等理念会关系到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故而,笔者主张
宪法不仅应作为法科学生的必修科目,在高等教育领域,宪法也应作为通识课
程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它主要规定国家基本政治制
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种制度与公民基本权利,它调整的就是权力与权
利的关系。而一个“高度富强、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应是怎样的社会,起
码应该是权利得到尊重、权力得到制约、法律是制定良好、实行良好的社会。我
国自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来,一直强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围绕这一主题,先后颁布了400多部法律,上万个规范性文件。虽然在期
间发生了政策的断层,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工
作目标的重中之重。从一五普法到现今的六五普法,国家向普通民众宣传法律
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止。但作为执法者的机关干部们,对于法律的理解并不都
如想象中那么到位。我作为绵阳市四五普法、五五普法、六五普法讲师团成员,
也屡次面对不同的受众作过各种类型的法律讲座,在宣传法律的过程中不得不
看到,很多人甚至执法者本身对于法律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在高等教育体系之内,把宪法作为一门通识课程确立下来是最有效、最
直接的办法。
一、从当代大学生特点来看,大学阶段开设宪法课程是最明智的梁启超
早在1900年的中即已写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少
年崇尚法治和宪政则中国崇尚法治和宪政。法治和宪政并不是一个摆件。作为
中学生的少年,因为缺乏社会常识和相应人文知识的积淀,也受到高考升学的
压力,他们并不具备完全理解法治之于国家的意义。而大学生作为接受高中以
上学历教育的人,在经过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后,就将进入到工作
第6页共18页
岗位,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如果他们不懂得宪法,那宪政将
无从谈起;如果他们不懂得宪法,那法治也只是一个笑话。大学生在大学进行
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同时,其心智与体能的发展也到达人生的巅峰状态,世界
观、人生观逐步形成,在大学期间关于人性、社会的认知会直接影响该生漫长
人生路上的价值取向。这个时候如果引导他们对社会客观评价、认真思考,引
导他们从法治、理性的角度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既不美化也不丑化,那在当代
大学生中的浮躁、厌世、激进、偏激的消极思想会得到彻底改变。但问问我们
现在在读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们,除了法科学生熟悉宪法与法治,其它学科
的学生相关法律常识几乎为零,更何况是与理念相关的宪政与法治了。我们没
有办法想象这样的人毕业若干年后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会把未来的中国带向何
方。这些人中一定会有一些成为公务员或执法者,因为大学时期只注重专业技
能培训,缺乏法治理念的熏陶,单靠每年为数不多的法律讲座他们无法真正
理解法律、理解宪政。可能有人会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当他们的权益受
到威胁时,他们总会学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刑法甚至是行政法的知
识,大不了他们还可以去查阅法条。但有关宪政、有关人权的理念如果没有大
量的法理知识储备,他们是无法理解国家基本政策的。所以从大学生本身的
特点来说,应该在大学时期开设宪法这样的通识课程,使大学生毕业以后无论
从事任一行业都可以做到如鱼得水。
二、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来看,宪法应作为高等教育通识课程我国《高
等教育法》第四条、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使命是:
“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X年3月21日由教育部发布我国《高等教
第7页共18页
育专题规划》。《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大学
文化建设等从以上文件中不难看出,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不再单独追求学生对
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我们还希望把大学生培养成“人才”。对于什么是人才这
一问题,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人才标准,但如果要与高等教育使命相符合,以具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判断高级专门人才标准的话。那么这个人才一定是
懂法律、懂民生、懂专业的人才。法律作为现代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生存技
能,如果不懂得那一定与高等教育目标相去甚远。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随时代
发展不停修正,以前我们比较注重一个人的专业技能不注重“德、智、体等方
面的全面发展”。而本世纪以来频频发生的高校恶性事件,让人们从新思考高
校培养目标。我们不是要培养一大马加爵这样不尊重人权、不尊重法治的所
谓“人才”,也不是要培养发出“我爸是李刚”这样不尊重平等、不尊重秩序
的所谓“人才”,同样我们也不培养像药家鑫这样视生命如儿戏、不懂得责任
的所谓“人才”。如果在马加爵、药家鑫大一刚入校就给他们开设宪法课程,
引导他们树立平等、法治的理念,让他们懂得人权、懂得法治、懂得共和、懂
得宪政,那这样视法律和规则如无物的行为或许会少一些。
三、宪法内容符合高等教育的内容有人说中国的宪法是被误读的一部法
律,当我们谈及民法、刑法的时候,人们会知道民法、刑法的目的,但当提及
宪法之时,很多人会露出困惑的表情:
宪法还要学吗,宪法不就是政治吗?翻看当下的宪法学教材,有三分之
二的内容都是讲国家基本制度,包括国家性质、政体、行政区划、国家机构体
系,而这些内容在中学时期的政治中我们已经学过,到了大学也有政治、形式
与政策等课程与国体、政体相关。包括法学专业的同学也会提出“宪法无用”
的说法。宪法被误读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充斥着“功利主义”
第8页共18页
的彩,一门课程如果能对学生的就业有助益,那它就是一门值得的课程,如
果该课程对学生的就业没有功用,那就该靠边让步。我国在高等教育规划中已
然提及,法学教育应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因为我国国情的原因,中国的
宪法不存在适诉性,它是一部“悬法”,所以宪法才被“政治化”解读。所
以,在十八大把“依法治国”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今天,我们必须给宪法正
名,让宪法回归法的本质。宪法是调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法律,而且权力是手
段、权利是目的。宪法在强调国家基本制度的同时亦要注重对“民生”的关
注,我们要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这已我国高等
教育的内容是相符的。
四、从大学生就业前景来看,也应在大学阶段开设宪法课程大学生虽是
天之骄子,但如过去一样一入大学校门就等于端上铁饭碗的好时代已经一去不
复返了。在就业择业的压力下,很多学生把公务员作为就业的主要方向来考
虑。另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每年进行的公务员考试中,大学毕业也成为公务
员招考的首要条件。但如果该学生并不是学法律出身,在考上公务员之后短短
两三个月的任前培训就让这些毫无法律基础的人成为执法者,这对于讲究民
生、讲究法治的中国无异于是饮鸩止渴。但如若我们在大学阶段为所有学生开
设宪法这一通识课程,让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知道宪法不仅止是规定国家基本
制度的内容,更加重要的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那我们谈起法治所面临
的垗战应该就会小一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应把
宪法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通识课程。让更多的天之骄子接受宪政、法治的洗礼,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法治的那一天必将不会遥远。参考文献:
1、郑显华:
“论我国宪法中的平衡论”,载《湘潮》201X年第8期
第9页共18页
2、杨斌:“高等职业法律专业宪法课程之教学行动研究”,载《山西煤
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X年第8期
3、《高等教育法》
4、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
内容简介:电影的性质决定了其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规模
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远远超出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体的范围和速度,下面是我
搜集的一篇关于跨界导演创作与传播中的优劣分析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
鉴。跨界导演并不是一个新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电影的性质决定了其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
象而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远远超出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体的范围和速
度,下面是我搜集的一篇关于跨界导演创作与传播中的优劣分析的论文范文,
供大家阅读借鉴。跨界导演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
猛发展,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们都已或多或少地登上了大众媒体平台,面对更为
广泛的受众。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中,通常站在幕后的导演一职,悄然
走向台前,与许多社会名人产生对接。除却早已完成这一身份对接的大牌明星,
如成龙、周星驰等,在当下的一些新生代导演当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熟悉的
面孔,如大陆一线女演员赵薇、台湾网络作家九把刀、着名流行歌手周杰伦、
80后代表作家韩寒等。他们所执导的影视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卖座率和收视
率,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然而,这些作品在叫座的同时,口碑却并不令人乐
观。201X年暑期档,国内院线上映了一系列新生代跨界导演执导的国产影片,
如邓超导演的《分手大师》、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韩寒导演的《后会
无期》等。着名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肖鹰甚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些影片:
小丑当家,烂片走红。他表示,
这些电影一个是从本质来说是烂片,另外,它是故意炒作绯闻的话题电影以及
第10页共18
粉丝电影。大刷人情卡,利用人脉打造拟态效应。拟态环
境是指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
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人们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
事物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
3.对象跨界影片的受众体富有特。显而易见地,这些影片的忠实观
众大部分是由这些名人导演的崇拜者构成,而这些崇拜者,或称粉丝,听从性
往往较强,决定听从性大小的是对自我的主观评价,而对自我评价较低的人更
易产生盲目崇拜的情绪。与此同时,长久以来明星们的正面形象也产生了定型
化效应.受众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形成刻板印象,对他们所执导的影片产生了
自然而然的喜爱。由此不难推断,这些受众更易受到光环的影响,从而使得影
片大获成功。当然,我们无法忽视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因素,须注意扬长避
短。明星导演们的形象既已定型,人们在观影时往往容易以固有印象评判电影
的好坏,在被给予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这正是我们常说的
有眼镜.如香港演艺界大哥成龙只拍功夫片,无厘头之王周星驰自导自演大
话式影片《西游降魔篇》,大陆演员导演徐峥则脱不开一贯的小人物喜剧执导
囧系列;演员徐静蕾、赵薇的电影,虽个人风格有极大不同,舆论仍习惯将她
们的作品归为女演员拍的同类电影。基于此,跨界导演们执导的影片往往是类
型化的,转变风格较为困难;但与此同时,强烈的个人风格也易于培养起一批
忠实观众。互动模式的多样化激发传播对象的积极性,受众体犹如滚雪球般
越滚越大。大众传播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那便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不是说大众传播没有互动性,只是互动性很弱,受众只能通过写影评等方式进
行信息反馈,传达到创作者手中困难重重,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这种性质导
致了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是传播渠道,其传播内容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接收
到;二是灵活的反馈机制,受众在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反馈机制的情况下,对
第11页共18
于媒介组织的传播活动,缺乏较为直接的反作用力。而这些局限,在跨界影片
的传播过程中被一定程度地打破。首先,影片上映之前,相比一般影片由电影
公司策划宣传,明星导演们频频现身说法,影片相关的信息得到了极大的传
播。观众不再局限于看着一段短短的预告片去猜测电影情节,而是对影片的
人物、传达的思想都有较为立体的初步了解,观影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
次,在反馈机制上而言,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导演,身份亦悄然转变,明星导演
们成名已久,其舆论阵地包括了微博、论坛、杂志等,观众观影后的评论不再
是自言自语式的,而是激烈碰撞,甚至直面作者的。影片上映后,瞬间引发
种种讨论声,有真诚的观众也有者,有亦有无脑黑,声音驳
杂,蔚为壮观。这些讨论声又引发了还未观影的大众前去观看。作用与反作用
环环相扣,影片走红程度迅速飙升。结语跨界导演的走红让一些人看到了国
产电影的曙光,也引发了一些人对国产电影的反思。无论是启迪抑或反思,
这些影片的成功性毋庸置疑。也许会有人说,一部好电影作品的作用,远远大
于一部流行的电影作品,笔者却认为不尽然。首先,电影的商业化特性,使
得任何一部影片都背负着票房的压力。我国电影业仍旧处于起步阶段,良好健
康的商业模式尚未正式形成,相比国外,电影行业的光和热还远远没有充分地
发挥出来。无论是拍摄影片本身还是培植、鼓励新锐导演的创作,都需要庞大
的资金支持。通过话题电影粉丝电影获利的行为无可指摘。其次,同情与移情
能力是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很容易被那些涉及
悲喜哀乐的事件或者艺术作品所吸引和打动,韩剧在亚洲地区的流行便可见一
斑。电影作品作为一种推行迅速、受众广泛的大众传播模式,非常适宜于传播
和培养这种精神。《人再囧途之泰囧》《后会无期》等片中涉及到了社会的弱
势体与时下的社会弊端,在各类评论中可以看到有许多受众自然而然地引发
了对这些弱势体的同情、对社会弊端的反思。可以说,越是走红的影片,越
第12页共18
能够触及广泛的受众,激发人们同情和移情的精神,从而对社会产生正面的效
用。而着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也表明一部受众广泛的影片在舆论界能够激起的
力量是无穷的。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处于多数或优势意见的
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处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
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体压力
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只要在文化审查的过程
中,确保影片传播的思想是正面积极的、对社会的作用力是向上的,那么这样
一部电影能够起到的作用便不仅仅局限于好看了。最后,多种传播途径的结
合,亦有利于其他市场的繁荣和国际话语权的增长。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纸
质图书市场的没落是大势所趋,而文学创作者进入公众视野、进入电影界,可
说是给图书市场反打了一剂强心针.不仅如此,银幕上越来越多的东方面孔,
也充分展现了我国国民的生存现状、思想现状,令西方国家对我国国情的误读
日渐消失。任何传播都有着文化背景,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有利于多元文
化传播,传播行为本身和传播内容都可以逐步影响大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
应。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跨界导演执导的影片将足以承担起这一重任。
第13页共18
关键词:
教学改革,高职,金融
关键词:
民法典,立法,体例
关键词:
课堂,初中,数学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摘要】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作用,而
且也能促使教师的教学思想的提升。首先指出了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意
义。然后,提出了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的四点具体措施,分别是构建
附送:
试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试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电力企业因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而致使财务管理具有规模大、筹
资风险咼、资金流量大等特点,这就使得财务管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存在
诸多风险因素,如若管理工作实施不当,将引发财务风险,致使电力企业遭
受重创,这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加强财务管理中风险因素防范是电
力企业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之一。对此,笔者将在下文中重点分析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探究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第15页共18页
经营风险
电力企业所生产的经营活动比较特殊,需要加强经营活动控制,确保
经营活动在企业治理、融资、投资、营销等方面支持下,规范、合理、有效
的开展,如此才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电力良好发
展。但事实上则不然。一些电力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融资效果不佳、投资
不合理、营销手段不科学,这将会导致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在风险因
素,威胁企业的发展。
政策性风险
所谓政策性的发展,则是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会给电力企业生产经营
活动产生一定的风险。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相活动息息相关的国家政策有农
村电网改造工程、财政税收、汇率变动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下达,可能
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发展,亦能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例如,农村电网改造工
程的相关政策落实,这就会增加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攀升,给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带来严重负担,这不利于电力企业良好发展。所以,政策性风险也是
电力企业落实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控制的风险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风险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自然灾害风险因素的存在主要是电力设备、输电
线路在自然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暴风、大雨、冰雹、降
雪等影响,这很可能给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致使电力
系统故障或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如此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防范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风
险因素,一担风险因素转化为风险而发生,这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程
度的重创,这对于电力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
第15页共18页
理中风险因素防范至关重要。
1、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是推动财务管理人员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过程注意
加强风险管理,做好风险防范,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促进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有效展开创造条件。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树立,主要是通过培训
和教育手段来实现,即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理财知识培训、风险管理知识教
授、专业技能训练等,以此来增强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树
立较高的风险意识。
2、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完善电力企业治理结构是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
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为了促进电力企业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治理结
构完善非常必要。也就是根据当前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明确当前融资情况、
投资情况、营销情况,探究当前企业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综
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制定权责分明的治理结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
保企业每位员工都按规定、按职责办事,科学、合理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有效地防范风险。
3、构建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
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的落实,可以对企业财务活动予以有效的监督和
控制,辅助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落实,降低财务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
使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合力开展和落实创造
条件。可以说,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的构建是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坚持
基础,加强财务监督体制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4、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第16页共18页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电力企业财务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科学
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有效手段。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对电力企业财务工
作进行监督,收集与财务相关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制定行之有
效的财务决策来对财务工作予以调整和控制,促使财务工作高质高效的完
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决策创造条件。所以,在现代化今天,加强
财务信息化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化发展,合理的
规划财务工作,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已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来监督
和控制财务工作,为推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落实创造条件。但诸多企业财务
管理并未充分发挥作用,致使政策性风险、经营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等存
在,给企业带来一定威胁。对此笔者建议通过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完善企业
治理结构、构建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防范风
险因素,可以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促使其发挥作
用,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
第17页共18页
本文发布于:2022-08-17 07:4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772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