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3.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5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一、教与学目标
1、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3、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增强识别非法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能力。
4、掌握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方法,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
二、教与学重点:
三、教与学难点:
学习重点: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习难点: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设计:(1)采用情境教学法。(2)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3)亲身体验教学法等。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五、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设置情境,以案说法
王某与刘某都是东平县东平镇某村的妇女,前几日因为生活琐事两人在街上吵了几句,被众劝开就各自回家了。2010年7月22日,王某感觉自己吃气了,
便到刘某家门外提着刘某的名字大骂,而且骂的话不堪入耳,邻居相劝王某也不听,骂了大约20分钟后,刘某再也受不了了,端了一盆粪便用扫帚涂到
王某脸上,两人继而相互抓打,被众拉开并报了警。
思考:阅读以上事例,谈谈你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环节1、情景体验
教师出示下面的材料:
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
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设问:在上述事件中,你认为“乞丐有尊严吗?”
(设计意图: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
氛围。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引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同时让学生进行评论,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行为: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即①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
大小;②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③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教师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
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环节2、合作与交流
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环节3、法律链接
大屏幕出示《宪法》第38条、民法通则第99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设计意图:挖掘故事与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
德课的理性魅力。)
教师行为:引导讨论,指导阅读,学习法律,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内容及与人格权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道理。
小结
⒈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⒉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等。
环节4、以案说法
案例一:南京一位年近6旬的老汉近日被一桩飞来的麻烦缠身,他的照片上了一个高档楼盘的广告,鼓楼广场的巨型广告牌上,楼盘销售资料上,都有老
人的形象。一不留神成了“广告明星”,可这“明星”真不是好当的,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乱,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都跑来问他收了多少广告费„„
案例二:记者小陶用相机拍下某妇女晾衣服把小树都快压断的照片,并向报社反映,呼吁公民要保护树木花草。该妇女却说小陶侵犯了她的肖像权。
请大家分析一下,两个案例中到底哪一例是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可操作的思辩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产生似懂非懂的“饥渴”状态,揭示学生认知的矛盾,从而刺激学生的欲望,勾起学生
解疑的渴求,激发他们去寻微探幽,调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辨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种
种行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他人人格尊严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明确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
共鸣。
出示漫画,请你判断,下列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什么权利?他们应该如何来为自己的权利?
1、为什么某同学诬告我考试作弊?
2、我的艺术照片怎么在照相馆的橱窗里?
3、为了报复班长,我捏造事实说他有偷盗行文。
(设计意图:展示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不尊重他人的事例,设置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真实感受,入情入理的分析其危害,既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
的能力,又能结合自身行为进行对照,及时修正不足,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体现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师生不断建构意义的生成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青少年应怎样维护人格尊严?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
2、要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3、要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学习任务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环节1、“隐私知多少”
小隐和思思是好朋友。一天,小隐看到思思在写什么,就好奇地问:“你在写什么啊?”思思犹豫了一下,说:“你看吧!”„„原来上面写的是思思
的一个好朋友盼盼的事情。盼盼的爸爸妈妈昨晚又吵架了,还吵得很凶,盼盼只好躲到思思家做作业。思思正在考虑这件事要不要告诉老师。小隐说,
这事一定要告诉老师。思思同意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去老师,老师听了之后,问思思:“盼盼家住哪里?家里的电话是多少?我马上和她父母联系”„„
设问:①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隐、思思和老师的做法?
②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发生的类似事件中,激发学生寻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
教师行为:描述故事,组织讨论,引导学习什么是隐私,哪些属于隐私等,并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小结(略)
环节2.“600明星电话曝光”
小隐最近上网看到以下一则消息:某一黑客黑了一家经纪公司的电脑,并把600名明星的电话号码公布在了网络论坛中,造成众多明星纷纷接到不明电话
的骚扰。而自称是“黑客高手”的人士说,这一切不过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游戏。
设问:①该黑客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了明星的什么权利?
②什么是隐私权?
设计意图:连接社会热点,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谈,在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认识、了解隐私权,并体会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教师行为:教师首先通过案例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隐私权;然后可以让学生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思考,自己尝试界定。最后再重点点明隐私权的内涵,
隐私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这样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环节3课堂辩论——“是爱?是侵权?”
生活中常常有老师或者父母拆开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他们强调这是因为他们有教育、保护我们的责任。你是如何看的呢?未成年人有隐私权吗?
青少年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设计意图:生活中教师、父母处于各种目的而拆看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学生一方面心理很不愿意、甚至愤愤不平,
但另一方面又迫于学校、家长的威力而陷于无奈,所以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来引导学生明确两难选择中应如何更理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学
会正确对待并解决,懂得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引导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并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围绕“是爱?是侵权?”的辩论,教师可以呈现两种观点
给学生提示,如:A.父母、老师的保护是第一位的,他们做得对;B.我们的隐私是第一位的,父母没权利干涉。围绕这两种观点进行辩论,可使得辩
论更具体明确,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父母、老师的行为,学会正确对待并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师小结
1、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
2、青少年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1)、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
(2)、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根据教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所整理的知识网络应当到知识点层次。整理本节课的本节课所学,结合板书,在课本上整理
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
(2)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主要观点或理论模块。
(3)整理课堂笔记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201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真题】观察漫画,简要回答。
(1)现实生活中,类似漫画中的个人信息还有哪些?出售这些个人信息有什么危害?
(2)如何使这些个人信息得到更好地保护?
设计意图:连接社会热点,通过观察漫画,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谈,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认识、了解隐私权,并体会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
护以及侵犯公民隐私权所带来的危害。
答题思路引导:
(1)家庭住址、通讯地址、银行卡号(电子银行帐户)、、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等。
①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侵扰公民私人生活的安宁和安全。②破坏社会的和谐与。
(2)①公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②公民要树立隐私意识,要保护和尊重他人的隐私。③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
法保护。④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⑤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综合能力训练》P单项选择1——,P阅读分析。
(六)总结升华指导践行
让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思想上有哪些提高。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请你设计一份有关个人人格尊严、隐私是否遭侵权的问卷调查表。
【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2-08-16 22:5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76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