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1613篇)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9:32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5日发
(作者:胁迫)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法律与宗教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由于部分宗教教规与国家法律存在抵触,公民能够以信仰宗教为由,回避国家部分

法律的强行性规定

B、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法律保护公民正常合法的

传教活动

C、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

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D、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实行宗教同国家政治生活及教育相

分离的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5节>法对宗教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律与宗教。A选项错误,公民不能够以信仰宗教为由,回避国家部分法律的强行

性规定。

2.王某参加战友金某婚礼期间,自愿帮忙接待客人。婚礼后王某返程途中遭遇车祸,住院

花去费用1万元。王某认为,参加婚礼并帮忙接待客人属帮工行为,遂将金某诉至法院

要求赔偿损失。法院认为,王某行为属由道德规范的情谊行为,不在法律调整范围内。关

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14题,单选)

A、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可以调整所有社会关系

B、法官审案应区分法与道德问题,但可进行价值判断

C、道德规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

D、一般而言,道德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4节>法与道德的区别

【答案】:B

【解析】:

法律是有限的,不能调整所有社会关系,故A项错误。法与道德是不同的,法官审案

一般应当适用法律,但道德可以作为法律善恶的评价标准,即可以进行价值判断,故B项

正确。在特殊情形下,道德规范可以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故C项错误。道德规范不具有

国家强制性,故D项错误。

3.关于法的对人效力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如果按照属地主义,在驻外领事馆所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领事馆所属国家法律对

案件没有管辖权

B、如果按照属人主义,缅甸公民越境至中国抢劫财物,中国法律对此有管辖权

C、如果按照保护主义,中国人李某盗版美国软件销售并对美国权利人造成侵害,美国

有权追究李某的责任

D、现在中国实行的是属人主义为主,结合属地主义与保护主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5节>法对人的效力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的对人效力原则。A选项错误,领事馆一般被视为本国领土之延伸。因此,按照

属地主义,领事馆设立国有权管辖领事馆所发生案件。B选项错误,按照属人主义,国家对

外国人无管辖权。D选项错误,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属地主义为主,结合属人主义与保护主义,

4.张某到某市公交公司办理公交卡退卡手续时,被告知:根据本公司公布施行的《某市公

交卡使用须知》,退卡时应将卡内200元余额用完,否则不能退卡,张某遂提起诉讼。法院

认为,公交公司依据《某市公交卡使用须知》拒绝张某要求,侵犯了张某自主选择服务方

式的权利,该条款应属无效,遂判决公交公司退还卡中余额。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

正确的?(2015年卷一12题,单选)

A、张某、公交公司之间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于纵向法律关系

B、该案中的诉讼法律关系是主法律关系

C、公交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同时产生和同时消灭的

D、《某市公交卡使用须知》属于地方规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案】:C

【解析】:

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

纵向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横向法律关系,是

指平权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张某与公交公司的地位平等,故A项错。

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主法律关系和从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

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

位的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从法律关系。一切相关的法

律关系均有主次之分,在实体和诉讼法律关系中

5.立法体制包括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机关的设置和立法权的行使等各方面的制度,关于

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和多类结合的立

法体制

B、立宪权和立法律权是最重要的国家立法权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C、低层次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得同高层次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相抵触

D、最高层级的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多种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例如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立法体制

【答案】:D

【解析】:

考查立法体制。D选项错误,不同的享有立法权的主体所制定出来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种

类不同,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等多个种类。

6.法与政策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整手段,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法与政策的区别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

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主要依靠宣传教育和纪律保证实施

C、法律具有较大稳定性,政策则具有较大灵活性

D、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政策广泛得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3节>法与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与政策的区别。一般而言,政党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领域比法律为广。

7.关于法的特征,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

B、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任何人都不可以违反,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普遍约束力

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但不是所有具有国家强制力的都是法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特征

【答案】:C

【解析】:

法具有6个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权利义务性、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可诉性。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看来,法律必须同时具备这6个特征。

①本题AB选项考核的是法的普遍性。法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主权范围内普遍有效;

其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三,法律不能强人所难,规定人们做不到的事情。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主要是机会的平等,在法律适用上的平等,而不是绝对平均。为了保证机会上的平

等,我们在立法时应当作出合理区别,如对弱者应当重点保护。故,A选项正确。意外事件

是人们凭借心智难以预见的事情,如果法律规定人们对意

8.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选项?()

A、张三因为违章停车被交警200元,张三与交警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

关系

B、法律关系必须是合法的社会关系,违法的不属于法律关系

C、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D、保护性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国家,另一方主体是违法行为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律关系。A选项错误,调整法律关系基于合法行为产生,保护法律关系基于违法

行为产生。所以,张三与交警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法律关系。

9.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张某与李某有仇,一直想要杀死李某,但是看到刑法关于故意杀人应判处死刑的规

定之后,打消了杀死李某的念头。这主要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B、王某多次利用所画人民币刻制印版制造,并在自己使用的同时,将人民币散发

给其他村民盖房修路,村民们对王某十分感激。其后,王某制造一案被侦破。虽然村民

屡次请愿,但王某依然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全部财产。这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C、赵某欠孙某人民币100万元,并以某处房产作为抵押,到登记机关登记抵押权。一

年后,赵某经营生意亏损。孙某经咨询律师,发现自己可以就抵押房产之价值优先受偿,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的规范作用。D选项错误,吴某因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

当性,并积极表现,这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10.关于法律事实,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小敏的奶奶寿终正寝是法律事件

B、小红前往商店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是法律行为

C、某地发生海啸是法律事件

D、张三因打架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属于法律事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律事实。D选项错误,此为法律行为,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11.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1年卷一9题,单选)

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

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

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

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

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

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

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

D、《婚姻法》第二十二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B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按照法律规则内容规定不同,可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所谓授

权性规则,是指规定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

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规定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反垄断法》第37条中

的“不得”字眼表明,它属于义务性规则,故选项A说法正确。

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

或规范。《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3款是关于执法人员

12.有关法与科技的说法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人们的法律意识常常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

B、法律可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商品成果化

C、科技促进了人们法律观念的更新

D、目前我国没有有关科技的法律法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法与科学技术

【答案】:D

【解析】:

D选项错误,科技法日趋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3.秦某以虚构言论、合成图片的手段在网上传播多条“警察打人”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县公安局对其处以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秦某认为自己是在行使言论自由权,遂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原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不属于言论自由,为法律所明文禁止,应承担

法律责任。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8题,单选)

A、相对于自由价值,秩序价值处于法的价值的顶端

B、法官在该案中运用了个案平衡原则解决法的价值冲突

C、“原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不属于言论自由”仅是对案件客观事实的陈述

D、言论自由作为人权,既是道德权利又是法律权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

【答案】:D

【解析】:

相对于自由价值,秩序价值低于自由价值,故A项错误。所谓个案平衡原则,是指在

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

益,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该案中,法官认定秦某的行为不涉及言论

自由。换言之,本案中不存在自由与秩序价值的冲突,自然没有“运用个案平衡原则解决法

的价值冲突”。故B项错误。“原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不属于言论自由”是根据法律

规定对案件事实所进行的判断,而非“仅是对案件客观事实的陈述”,故C项错误。言论自

由属于人权之一。人权首先是一种道德

14.卡尔·马克思说:“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对于这句

话,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2015年卷一14题,单选)

A、法官的法律世界与其他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没有关系

B、法官的裁判权不受制约

C、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但必须是法律的奴仆

D、在法律世界中(包括在立法领域),法官永远是其他一切法律主体(或机构)的上司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2节>司法

【答案】:C

【解析】:

社会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

会领域以及法律、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之间乃是有着密切联系

的统一体,法律作为社会中的一种制度形态、一种规范体系,是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可分割的。

故A项错误。

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因此法官的裁

判权受到法律的制约,故B项错。

“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表明:法官必须服从法律,是法律的奴仆,故C项正确。法

官必须服从法律,即必须依据立法者的法律裁判案件,故法官不可能是

15.全兆公司利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便利,在搜索引擎讯集的搜索结果页面上

强行增加广告,被讯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全兆公司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

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9题,单选)

A、诚实信用原则一般不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

B、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

D、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C

【解析】:

原则也是通过“法律语句”表达出来的,比如“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也是使

用规范语句。故A项“一般不”说法错误。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是法律

规则,而非法律原则,故B项错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的是法律规则,

而非法律原则,故D项错误。

16.关于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家的产生

B、封建社会的产生

C、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

D、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产生的主要标志,B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17.下列有关权利义务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知识产权属于绝对权

B、在所有时代权利都是第一性的

C、权利和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

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权利与义务

【答案】:B

【解析】:

考查权利与义务。B选项错误,不是所有时代权利都是第一性的。

18.有关法的产生的说法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是与生俱来的,且是永恒存在的

B、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C、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

D、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的产生。A选项错误,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19.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我国,公民的权利能力是有限的

B、法律规范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并无不同

C、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志

D、法律关系具有合法性,因此,违法行为不会产生法律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答案】:C

【解析】: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能力是无限的,法人的权利能力是有限的。故A选项错误。

②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其实质是将法律规范中针对不特定主体反复适用的权利义务

在社会生活中转变为特定主体一次性适用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

实现的状态。法律规范上的权利义务可以针对不特定主体反复适用,而基于法律规范产生的

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则是特定主体之间一次性有效的权利和义务。故B选项错误。

③一般地,三大社会规范中,道德和宗教往往只重义务,而法律则是既讲权利,又讲义务。

法律规则具有明确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

20.《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

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第一百

六十四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

痨所苦。”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

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坚持苦行,

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结合材料,判断

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

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特征

【答案】:B

【解析】:

①A.C.D选项均正确。作为一种东方奴隶制法,古印度法具有东方法和奴隶制法的共性,

比如维护君权、夫权、父权,维护奴隶主的特权,诸法合体,缺乏抽象概念和规则等。又独

树一帜,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宗教密不可分;严格维护种姓制度;是法律、宗教、伦理等各

种规范的混合体。注意,法律的产生过程,就是从早期的与道德、宗教浑然一体,到近现代

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因此,古代法学家一般强调法律和道德相互融合,而近现代法学家

则更注意两者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界限,一般通说认为,法律史最低限度的道德。②选项B

错误。只要是法律,就必须具有国

21.关于法的适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5年卷一15题,单选)

A、在法治社会,获得具有可预测性的法律决定是法的适用的唯一目标

B、法律人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过程是一个与规范认定无关的过程

C、法的适用过程是一个为法律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法律证成过程

D、法的适用过程仅仅是运用演绎推理的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

【答案】:C

【解析】:

法律人适用法律的最直接目标是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在法治社会,所谓合理的法

律决定,是指法律决定具有可预测性(确定性)和可接受性(正当性)。故A项错。

在实际的法律活动中,法律人适用法律规范解决个案纠纷的三个步骤不是各自独立且严格区

分的单个行为,他们之间界限模糊并且可以相互转换。比如,法律人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

过程就是一个在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循环认定过程。故B项错。

所谓“证成”,是指给一个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或者过程。在“法律证成”中,无论是依据

一定的法律解释方法所获得的法律规范即大前提,还是根

22.王甲经法定程序将名字改为与知名作家相同的“王乙”,并在其创作的小说上署名“王

乙”以增加销量。作家王乙将王甲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公民虽享有姓名权,但被告署名

的方式误导了读者,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

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10题,单选)

A、姓名权属于应然权利,而非法定权利

B、诚实信用原则可以填补规则漏洞

C、姓名权是相对权

D、若法院判决王甲承担赔偿责任,则体现了确定法与道德界限的“冒犯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

【答案】:B

【解析】:

《民法总则》第110条第1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

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据此,姓名权是应然权利,也是

法定权利。故A项错误。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

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现代法理学一般都认为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

补法律漏洞,保证个案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

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故B项正确。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

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

23.“当法律人在选择法律规范时,他必须以该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为基础,也就是说,他必

须对该国的法律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他要选择一个与他确定的案件事

实相切合的法律规范,他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字面含义,还要了解和掌握法律背后的

意义。”关于该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2017年卷一12题,单选)

A、适用法律必须面对规范与事实问题

B、当法律的字面含义不清晰时,可透过法律体系理解其含义

C、法律体系由一国现行法和历史上曾经有效的法构成

D、法律的字面含义有时与法律背后的意义不一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6节>法律体系

【答案】:C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

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

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它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

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还没有生效的法律。故C项错误。

24.尹老汉因女儿很少前来看望,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女儿每周前来看望1次。法院认为,根

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

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而且,关爱老

人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法院遂判决被告每月看望老人1次。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

的?(2014年卷一11题,单选)

A、被告看望老人次数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法官自由裁量

B、《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中没有规定法律后果

C、法院判决所依据的法条中规定了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D、法院判决主要是依据道德作出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权利与义务

【答案】:D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仅规定“经常”看望,至于何谓“经常”,该

法未作明确规定,故A项正确。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

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

度。《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仅规定了“不得”的消极义务和“应当”的积极义务,确实没

有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故B、C项正确。法院是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作出

判决的,故D项说法错误。

25.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一10题,单选)

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C、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

值的作用

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300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这里,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A

项“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的应是法的指引作用,故A项不选。评价作

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这里,行

为的对象是他人。B项“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的应是法的评价作用,故B项不

选。

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

作用和示范作用。法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

用。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56条规定:“本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该

条,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该条是一条非规范性条文

B、该条表述了一条法律规则

C、该条体现了法的时间效力

D、非规范性法律条文独立存在没有意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B

【解析】:

①条文和规范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条文是表达规范的形式,规范是条文表达的内容。

条文分为规范性条文与非规范性条文。规范性条文主要是表达规范,包括规则与原则。而非

规范性条文主要是表达技术性规定,例如表达法律的生效日期、事实概念等。本条表达了生

效日期,属于非规范性条文。故A选项正确。

②该条文表达的是生效日期,属于技术性规定。故B选项错误。

③法的时间效力包括生效、失效、法的溯及力。此处表达了法的生效时间。C选项正确。

④非规范性法律条文主要表达法律的技术性规定,包括制定机关、生效日期、特定的法律术

语等。这

27.下列有关法的移植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法的移植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

B、法的移植只能移植外国的法律

C、法的移植要避免不加选择地盲目移植

D、法的移植要注意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的移植。B选项错误,法的移植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

28.下列关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律受宗教的影响较大

B、强调个体的地位和价值

C、公法文化更加发达

D、以正义为法律的价值取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法律文化

【答案】:C

【解析】:

考查西方传统法律文化。C选项错误,从法的文化属性比较出发,如果说传统中国法属

于公法文化,那么西方法在传统上则是一种私法文化。”说西方法属于私法文化,并不意味

着西方法中没有公法的内容,而是说就整个西方法律体系而言,私法文化的传承与发达确实

是它的一个基本特。无论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国法大全》,还是19世纪以来欧洲

各国的宪法典、民法典,都呈现出浓郁的私法气息。

29.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法的社会作用是由法的内容、目的决定的

B、法对人的指引分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C、法律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D、通过法律的预测作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的作用。虽然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

所有的社会问题。

30.关于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继承更强调不同时间法律的承接和继受即纵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

B、法律移植则更偏向于同时代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即横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

继受

C、在法律内容方面,法律继承不可能全盘接受,法律移植则有可能

D、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完全不存在重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法律继承强调的是较后历史类型的法律对较前历史类型的法

律的承接和继受;法律移植强调的是对同一时代其他国家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这就可能存

在重合。

31.中学生小张课间打篮球时被同学小黄撞断锁骨,小张诉请中学和小黄赔偿1.4万余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二被告对原告受伤均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原告毕竟为

小黄所撞伤,该校的不当行为也是伤害事故发生的诱因,且原告花费1.3万余元后尚

未完全康复,依据公平原则,法院酌定被告各补偿3000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

确的?(2012年卷一12题,单选)

A、法院对被告实施了法律制裁

B、法院对被告采取了不诉免责和协议免责的措施

C、法院做出对被告有利的判决,在于对案件事实与规范间关系进行了证成

D、被告承担法律责任主要不是因为行为与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步骤

【答案】:C

【解析】:

法律制裁,是指特定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针

对的是违法者。法院认为“2被告对原告受伤均没有过错”,即2被告均非违法者,故A项错

误。本案发生诉讼了,故不存在“不诉免责”;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也无“协议”,故也不存在“协

议免责”,故B项错误。

法律人适用法律解决个案纠纷的过程:首先,要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其次,要选择和确定

与上述案件事实相符合的法律规范;最后,以整个法律体系的目的为标准,从两个前提中推

导出法律决定或法律裁决。“对案件事实与规范间关系进行了证成”,其实就是上述法律适

32.关于法律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法律意识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连续性

B、法律意识可能先于法律制度存在,也可能滞后于法律制度的发展

C、法律心理是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

D、法律意识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得以延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律意识的内容。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属于法律

意识的初级形式和初级阶段,而法律思想则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它以理论化、知识化

和体系化为特征,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理性认识的产物,一般以著作、论文等方式呈现出来。

C选项错误。

33.在一起案件中,主审法官认为,生产假化肥案件中的“假化肥”不属于《刑法》第一百

四十条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

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中的“产品”范畴,因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对“生产假农药、

假兽药、假化肥”有专门规定。关于该案,法官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

A、比较解释

B、历史解释

C、体系解释

D、目的解释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法的解释的方法与位阶

【答案】:C

【解析】:

该法官结合《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和一百四十七条进行法律解释,属于典型的“联系法

律体系内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解释法律,故属于体系解释。故C选项正确。注意,

比较解释的关键是根据外国的立法例和判例学说解释法律。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3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

九条的解释》中规定:“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只适用于依法实

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13题,

单选)

A、效力低于《刑法》

B、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就《刑法》作法律解释

C、对法律条文进行了限制解释

D、是学理解释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立法法》第50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故A项错

误。根据该法第45条第1款,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据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对

包括刑法在内的所有法律均有解释权,故B项错误。该解释对《刑法》第158条、第159

条的适用范围作了严格限制,故C项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的解释属于正式解释,

不是学理解释,故D项错误。

35.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A、成文法国家采取演绎推理,因此,演绎推理不能以习惯作为大前提

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C、法律推理离不开适用者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实际上,法官的

价值判断是不受约束的

D、类比推理扩张了某个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属于“积极推理”;而反向推理则是限制

了某个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属于“消极推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5节>法律推理种类

【答案】:D

【解析】:

①演绎推理作为三段论推理,以法律作为大前提,案件事实作为小前提,推导出结论。

演绎推理的特点是严格依据现行法律规范,能够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因此,成文法国家的法

律适用多采用演绎推理。但是,即使在成文法国家,习惯、道德、公序良俗等非正式的法的

渊源,在满足特定条件后,也可能成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故A选项错误。

②法律适用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彼此之间都不是完全独立截然分开,相反,这些步骤彼此之间

是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的关系也是如此。法律推理的前提之一便是

法律规范,而法律规范的适用,不可避免的需要法

36.赵某与陈女订婚,付其5000元彩礼,赵母另付其1000元“见面礼”。双方后因性格不合

解除婚约,赵某诉请陈女返还该6000元费用。法官根据《婚姻法》和最高法院《关于适用

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相关规定,认定该现金属彩礼范畴,按照习俗要求返还不

违反法律规定,遂判决陈女返还。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年卷一12题,单选)

A、法官所提及的“习俗”在我国可作为法的正式渊源

B、在本案中,法官主要运用了归纳推理技术

C、从法理上看,该判决不符合《婚姻法》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

得的财产”之规定

D、《婚姻法》和《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均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4节>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答案】:D

【解析】:

“习俗”在我国仅可作为法的非正式渊源,故A项错误。在本案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

绎推理,故B项错误。赵某与陈女并未结婚,仅仅订婚而已,故本案不能适用《婚姻法》

第19条规定,故C项错误。《婚姻法》属于法律,《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属于司法解释,均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故D项正确。

37.下列有关中华法系特点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礼法结合、德主刑辅

B、等级有序、家族本位

C、以刑为主、民刑不分

D、诉讼爆炸、重视调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系的概念和标准

【答案】:D

【解析】:

考查中华法系的特点。D选项错误,重视调解、无讼是求。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

也,必也使无讼乎。”在传统中国,基于熟人社会的背景,基于儒家“和为贵”的价值准则,“厌

讼”是普遍情形。

38.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

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

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

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1节>法以社会为基础

【答案】:B

【解析】:

紧急时无法律也可以为“必要时无法律”。这句格言产生于中世纪教会法,其基本含义是,

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实施法律在通常情况下所禁止实施的某种行为,以避免紧急状态所带来

的危险。这句格言是法律中紧急避险规定的来源,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为

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

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①A选项错误,紧急状态下不是不存在法律,而是说人们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伤害,可以采

取一般情形下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并且不受法律的惩罚。

39.《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5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实施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决定与收缴分离;收缴的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关于

该条文,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8题,单选)

A、表达的是禁止性规则

B、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C、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B

【解析】:

禁止性规则规定的是“不得”、“禁止”某种行为,而该条文规定的是“应当”作出某种行为,

故表达的是命令性规则,而非禁止性规则,A项错误。行为人对强行性规则必须遵守,该条

表达的是义务,公安机关必须履行,故B项正确。该条规定的是实体性义务,而非程序性

的,故C项错误。该条未表达法律后果。D项错误。

40.下列有关法的本质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B、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

C、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D、政治、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等都是影响法的要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概念的学说

【答案】:C

【解析】:

考察法的本质。统治阶级的意志只有经过国家机关被上升为国家意志、被客观化正式化

为具体规定才可能成为法。选项C错误。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释自己制定的法律被称为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包含审判解释与检察解释

C、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有关具体法律应用问题的解释发生原则分歧,需

要报请国务院解释或决定

D、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答案】:B,D

【解析】:

考查法律解释。A选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被称为立法解释。C选项错误,最

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有关具体法律应用问题的解释发生原则分歧,需要报请全国

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

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12年卷

一52题,多选)

A、规定的是法的溯及力

B、规定的是法对人的效力

C、体现的是保护主义原则

D、体现的是属人主义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5节>法的效力的范围

【答案】:B,C

【解析】:

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若

适用,就具有溯及力;若不适用,就不具有溯及力。《刑法》第8条与此无关,故A项错误。

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刑法》第8条规定刑法也适用于外国

人,故B项正确。保护主义,是指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适用本国法的依据;属人主义,是

指法只适用于本国人,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刑法》第8条规定刑法也适用于外国人,

D项显然错误。刑法适用于中国领域外的外国人,其条件是该外国人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

显然是保护主义原则的体现,故C

3.关于执法和司法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司法是由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适用法律的活动,而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

职人员来执行法律的活动

B、司法的内容远比执法广泛

C、执法活动程序性规定没有司法活动那样严格和细致

D、执法活动比司法活动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2节>司法

【答案】:A,B,C,D

【解析】:

B选项错误,司法活动的对象是案件,主要内容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

有关案件进行处理,而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行政管理的事务涉及社会

生活方方面面,执法的内容远比司法广泛。

4.关于我国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2014年卷一54题.多选)

A、林某认为某司法解释违背相关法律,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这属于社

会监督的一种形式

B、司法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司法解释仅指最高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的解释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司法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

可以直接撤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答案】:B,C,D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A项监督是林某进行的,故属于社会

监督,A项不应选。司法解释的对象仅仅是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故B项

错误。司法解释包括最高法院的审判解释,还包括最高检察院的检察解释,故C项错误。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33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

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

法律规定相抵触,而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提出要求

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予以

5.美国18世纪,在一个继承人杀死被继承人的案件审理中,法官开始适用“凡遗嘱为被继

承人真实意思表示者,得按其意思为之”判定被告享有继承权,后来该法官适用“人不能

从自己的过错行为中获益”的公序良俗判决剥夺了被告的继承权。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

的?

A、法律解释具有实践性和目的性,是价值判断的过程

B、该法官在本案中采取了文义解释和客观目的解释

C、法律解释方法的适用是有位阶的,但是这个位阶也不是固定的,其重要性如何往往

取决于结果

D、法官对该案的解释中存在着解释学循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法的解释的方法与位阶

【答案】:A,B,C,D

【解析】:

①法律解释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案件,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案件进行,具有实践性和

目的性。故A选项正确。

②文义解释严格依据条文的表面意思“抠字眼”,丝毫不顾及结果的公正性。客观目的解释的

关键点有三,其一,道德、公序良俗的角度;其二,立法者也不能改变的客观目的;其三,

法伦理原则。法官一开始严格依照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抠字眼”,得出了不公正的判决,属

于典型的文义解释。后来,法官从公序良俗的角度对法律作出解释,作出了公正的判决。公

序良俗的角度正是客观目的解释的内涵之一。故B选项正确。

③法律解释一般采取如下位阶

6.关于法的概念争议,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分析实证法学认为法律和道德没有什么联系,权威性制定是法的概念的唯一要素

B、非实证主义法学在定义法的概念时并不必然排除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

C、古代立法者倾向于混同法律与道德,而近现代立法者则均持分析实证法学派的立场

D、法的实效是法社会学和分析法学都认可的法的概念的定义要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概念的学说

【答案】:A,C

【解析】:

法的概念的争议围绕三个定义要素展开,即内容的正确性、权威性制定、法的社会实效。

内容的正确性强调法律应当符合道德,权威性制定强调法律应当由国家制定,法的社会实效

强调法律应当具有社会效果。三个要素中,最核心的争议是内容的正确性,即法和道德的关

系。围绕法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主要区分出两大法学流派: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

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和道德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因此,法实证主义在定义法的概念时强调剩

余两个要素,权威性制定和法的社会实效。

以权威性制定作为首要要素的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以法的社会实效作为首要要

7.依《刑法》第180条第4款之规定,证券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

节严重的,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该条第1款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

个量刑档次。在审理史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一案时,法院认为,尽管第4款中只有“情节

严重”的表述,但仍应将其理解为包含“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

并认为史某的行为属“情节特别严重”。其理由是《刑法》其他条款中仅有“情节严重”

的规定时,相关司法解释仍规定按照“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两档量刑。对此,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7年卷

A、第4款中表达的是准用性规则

B、法院运用了体系解释方法

C、第4款的规定可以避免法条重复表述

D、法院的解释将焦点集中在语言上,并未考虑解释的结果是否公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法的解释概论

【答案】:A,B,C

【解析】:

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

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故A项正确。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系统解释。这是指将被

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

解释法律。法院认为,《刑法》其他条款中仅有“情节严重”的规定时,相关司法解释仍规定

按照“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两档量刑。显然是结合《刑法》其他条款来解释相关问题,

故B项正确。C项显然正确,不赘。法院采用的解释方法不是文义解释,而是体系解释。

文义解释的特点是将解释的焦点集

8.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试点“小额速裁”,对法律关系单一、事

实清楚、争议标的额不足1万元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关于该审判方式改革体现

出的价值取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卷一54题,多选)

A、节约司法成本

B、促进司法民主

C、提高司法效率

D、推行司法公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答案】:A,C

【解析】:

“小额速裁”是在司法改革背景下,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司法审判实践,能动适用现有法

律规定,完善简易程序的产物,是对法律关系单一、事实清楚的案件快速审理的一种机制,

是在“繁简分流、速裁速决”的基础上,对民事简易程序再简化的一种探索实践。小额速裁的

优势是:自愿、便民、快捷、经济。该审判方式改革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最直接的就是节约司

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故选项A、C应选。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和保障人

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体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个方面:

(1)司法主体民主又体现为

9.关于法系的划分标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法的历史来源

B、主导性的法学思想方法

C、法的表现形式及其解释方法

D、特定的法律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系的概念和标准

【答案】:A,B,C,D

【解析】:

考查法系的划分标准。

10.有关法的发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由奴隶制法到资本主义法

B、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法律

C、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

D、法的移植是对外开放应有的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历史类型

【答案】:B,C,D

【解析】:

考查法的发展。A选项错误,并非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法都一定经过这四种历史类型。

11.周某在单位工作时,因其他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被重物砸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

目前其家人正在进行索赔、继承等事宜。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对周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行为

B、周某被重物砸伤致死这一事件导致其婚姻关系、劳动关系的消灭

C、按照法律规定,周某的直系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

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D、整个案例中,既存在法律事件,也存在法律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案】:B,C,D

【解析】:

考查法律事实。对周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事件,而非法律行为,A选项错误。

12.关于司法与执法,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的法律是“狭义的法律”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的事实指“客观事实”

C、执法是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进行管理,而司法活动以案件的发生为前提

D、行政只有主动性,司法只有被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2节>司法

【答案】:A,B,D

【解析】:

①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而广义的法律则泛指宪法、

狭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以法律为准绳,这里的

法律应当做广义的理解。故A选项错误。

②以事实为依据,这里的事实应当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故B选项错误。

③行政权属于执行权。行政执法是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进行管理,维护的是公共利益,所以具

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司法权属于判断权,等待案件的发生,依法裁决。为保证司法权的公

正性,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故C选项正确。

④尽管行政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

13.关于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下列说法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确认和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基础

B、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法律规制

C、社会主义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主义法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1节>法对社会的调整

【答案】:A,B,C

【解析】:

考查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

促进作用,而非限制作用。

14.关于我国的立法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一个代表团或者1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

B、宪法的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在“中国人大网”上刊载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立法程序

【答案】:A,C,D

【解析】:

考查立法的程序。A选项错误,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向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C选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委会

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D选项错误,我国公布法律的报刊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中国人大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

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合理的法律决定以合法性为前提,同时还必须追求合理性

B、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它的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C、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与正当性之间可能存在紧张关系,但是,法律决定的正当性具

有初始的优先性

D、法律人适用有效的法律规范解决具体案件的过程在形式上属于一个三段论的演绎推

理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目标

【答案】:A,B,D

【解析】:

①有机统一最关键,合理的法律决定是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一切法律决定的一

个基本前提就是合法性,但是,合法性只是法律决定的最低要求,我们还必须要在合法性的

基础之上追求法律决定的合理性,使得二者有机统一。故A选项正确。

②所谓形式法治即可预测性的问题,即类似事情类似处理,可预测性能够让我们有效安排自

己的生活。而实质法治则是可接受性的问题,可接受性意味着法律决定具有合目的性,满足

道德的要求。可接受性能够让我们安排自己满意的生活。合理的法律决定必须兼顾法的可预

测性与可接受性。B选项正确。

③法律决定的可预


本文发布于:2022-08-15 11:2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75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