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x

更新时间:2024-12-27 16:54:07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14日发
(作者:易胜华)

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法治”成为各界关注的主题词,构

建“法治中国”成为改革的下一个发力点。10月28日晚,《中共中

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得到了正式公布。这

个“升级版”的依法治国纲领,不仅确立了中国法治建设新的战略方

向,而且也包含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决策。

依法治国是中国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是几十年来对国家治理方

式进行的曲折探索所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1997年,“依法治国”被

明确写入xx大报告;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了宪法;XX年的十

八大报告提出,要更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

用。中国长期探索所获得的一个基本经验是,国家治理不能只依赖领

导人的个人权威,不能只依赖一时的政策,而必须依赖依据严格的程

序制定的、反映了公众意志和公共利益的、具有普遍约束性的法律;

不如此,就不足以构建起现代的国家治理秩序。在需要建设的法治社

会中,政府的权力要受到限制,正如xx指出的,要“把权力关进制

度的笼子里”,同时,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要得到宪法与法律的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

一体化建设。

而且,法治不仅意味着所有社会各方,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公

民等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则办事,遵守法律所确立的程序,严守法律

1/4

规定的行为边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法治同时也意味着,法律应该

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正义观的内部有序、自洽的体系,意味着应该通过

“良法”来实现“善治”。不过,法律是一个实践性的事物,中国社

会又处在变化非常迅速的转型期,法律体系本身也在经历着剧烈的调

整。为此,就需要在法律体系内部构建一种自洽的调整机制,确保法

律是“良法”。而要判断法律法规是否合理,是否“良法”,唯一的依

据只能是所有法律的基础和根本大法——宪法。以宪法这

个更高的法律来统合整个法律体系,让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

法定程序而得到规范和清理,“良法”和“善治”才会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次的《决定》强调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

的权威”,要求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就具有非常大的意

义。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力也有责任监

督各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是不是符合宪法,这才能保证法律体

系内部的统一性。改革的目标把宪法监督制度实质化,就是要让宪法

不再只是高高在上,乃至被束之高阁、被人遗忘,而是要让宪法发挥

出威力,细化宪法监督机制;未来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

以及具体的宪法监督程序,明确哪些主体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到

宪法监督中来。

“良法”的另一个保障是科学合理的立法程序。《决定》要求健

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

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

2/4

独表决。这都有利于改变“部门立法”的现状,减少既得利益对法律

制定过程的影响,从最初的源头上就确保法律的公正性、有效性。

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是进一步走向法治的重要抓手。当前司法改革

正在进入关键期,顺应社会各界的呼声,司法系统的独立性必须提升,

必须在各种主体之间建立起相互监督与制衡的关系。《决定》要求建

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构建起包括律师在内的专业有公信力

法律人职业体,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有诉必

理,让老百姓打官司变得更容易。通过这些方面的司法改革,可以让

民众树立起对法律、对司法机关的信任,让“权大于法”既不再是现

实,也不再是人们的意识,从而发挥法律对于缓和、疏导社会矛盾的

独特效果。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存在着“人

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现象,政治人物“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现在中央强调法治,就是要走出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以客

观存在具有内在稳定性、不以特定人物意志为转移的法律秩序,为社

会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石。当然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应该坚持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不能陷入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也不能陷入

道德虚无主义的陷阱。依法治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容忍“礼崩乐坏”、

道德沦丧的状况,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必须强调对于官员的道

德约束,也培育起民众的公德精神,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统一,让法律

为道德建立底线。通过依法治国,重现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实

现文化复兴。

3/4

当然,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密不可分。法治为市场经济提供

了基础性的制度,提供了发展市场经济所必不可少的明晰规则;法治

约束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绝对权力,限制权力的放恣,从而提供确定性

的预期。法治的实质是遵照确立的规则来治理,这是基于信任、信用

的成熟、可持续的市场经济所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法治建设必将为

经济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中国的依法治国战略既是基于现实需要,又反映未来国家发展愿

景,应当通过依法治国的方式,进一步构建起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与

体系。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是实现依法治国所必需

的,在此基础上,要让法治长期化、稳定化,让社会各方都形成规则

思维和规则意识,让法治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可以长久维系的

“制度”,让从政府到公民的各方主体都极为自觉地一切依法行事、

依法解决纠纷。就如孟子所说的“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

让守法成为习惯,让法律成为信仰,让中国社会走出治乱循环怪圈,

实现历史性转型。

4/4


本文发布于:2022-08-14 23:1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744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