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婚姻家庭条文与法律实践差距之实证调查与分析
【内容提要】“妇女婚姻家庭条文与法律实践差距的实证
研究”课题是全国妇联中加妇女法律项目之一。从法律与社会视角作
为切入点研究此问题,在中国研究领域尚属空白。笔者选择这一研究
项目,旨在出一个最佳结合点,使妇女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保障更
具操作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妇女/婚姻家庭/法律实践/实证研究/分析
1999年10月,笔者有幸承担了全国妇联中加妇女法律项目之一,
即关于“妇女婚姻家庭条文与法律实践差距之实证研究”这一研究课
题。从法律与社会视角作为切入点,探讨妇女法律条文与法律实践之
差距在中国尚属空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
的提高,尤其是妇女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地位变迁尤为引人瞩目。但现
实中法律的完美与实践中的差距还是存在的,如何缩小两者间的差距,
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笔者在走访了河北省妇联、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及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及不同职业体的基础上,认为需要通过调
查来论证这一课题。本课题采用了抽样调查、座谈、个案访谈、实地
调查等方法。本文仅限于对河北省区域的调查,其中对农村人口及对
女性的调查比例相对高些。
二、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在河北省区域内发放调查问卷1150份,共回收960份,
回收率为83.47%。有效问卷903份,有效率为78.52%。从性别看,
男性共295人,占32.7%,女性共608人,占67.3%;从区域看,城
市共259人,占28.68%。其中城市男性为88人,占10.26%,城市
女性为166人,占18.38%;农村共649人,占71.87%。其中农村
男性为207人,占22.92%,农村女性为442人,占48.94%;从文化
程度看,男性大专以上的共91人,占10.1%,高中文化共87人,
占9.6%,初中文化共86人,占9.5%,小学文化共20人,占2.2%;
女性大专以上的共118人,占13.06%,高中文化的共244人,占
27.02%,初中文化的共207人,占22.92%,小学文化的共34人,
占37.65%;从职业来看,工人244人,占27%。农民253人,占
28%。职员160人,占17.7%。干部180人,占19.9%;从婚姻状况
看,未婚49人,占5.4%。已婚的831人,占92.02%。离婚的共
14人,占4.7%。丧偶的9人,占1%;从家庭结构看,夫妻独立居
住的共占56.4%,住男方家的占39.5%,住女方家的占4.98%,其它
家庭结构占2.1%。笔者组织了46名调查员,展开调查,主要采取
面访填卷之方式。因问卷涉及到个人隐私、加之有人对调查本身不理
解,问卷的总收回率及有效率尚未达到理想程度。
三、中国妇女婚姻家庭法律之机制
(一)婚姻家庭权益之内涵。
婚姻家庭权益是指婚姻当事人及家庭成员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依
法享有的权益。这些权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方面的权益;
二是财产方面的权益。中国宪法、婚姻法、收养法、民法通则、继承
法对此作了较全面的规定。基于妇女的历史地位、现实状况及妇女的
生理特点等因素,1994年中国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
益保障法》,对妇女在婚姻家庭方面权利作了更加明确具体之规定。
(二)中国妇女婚姻家庭方面权利内涵。
妇女婚姻家庭方面权利主要指女性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婚姻与家
庭方面的权利,其内涵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婚姻自主权。
中国民法通则、中国婚姻法、中国妇女法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所谓婚姻自主权是指妇女在婚姻问题上有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自由,
不允许一方对他方进行强迫或任何第三者进行干涉。
2.人身自由权。
妇女享有独立的姓名权、名誉权;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加工作、
生产、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抚育子女的权利;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实行计划生育之权利与义务。
3.财产方面的权利。
妇女与男子一样享有对共同财产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的权利;妇女继承权与男性平等;妇女在特定情况下有要求丈夫扶养
的权利。
四、研究妇女婚姻家庭条款与实践差距之意义
妇女地位是一个相对概念,妇女地位被定义为妇女在家庭、社会
中取得和控制物质资源包括食物、收入、土地和其他形式的财富和社
会资源包括知识、权利和声望的程度。中国妇女婚姻家庭地位是其社
会地位之缩影,主要是相对于男性而言的。中国现行法律对妇女婚姻
家庭地位从不同视点与程度作了相应规定,这对切实维护妇女在现实
中的婚姻家庭地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笔者认为研究这一论题,旨在缩小妇女法律条文与实践中的地位
落差,并为达到这一目的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一)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完善中国妇女法律的突破口。
(二)从立法上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是提高妇女整体地位的重
要步骤。
(三)缩小妇女婚姻家庭条文与法律实践之差距,有助于消除封
建夫权思想、男尊女卑思想及资产阶级思潮对婚姻家庭的侵蚀,对弘
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有着重要作用。
(四)缩小妇女法律条文与实践中的差距有助于建立民主、和睦、
平等、幸福的婚姻家庭关系。
(五)现实社会呼唤立法充分切实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目前
中国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岐视、虐待甚至残害妇女之现象。在农村及
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拐卖妇女、包办婚姻、买卖婚姻、遗弃女婴等
现象仍十分突出。现实告诉我们法律与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法律对
妇女权益保障的操作性尚显微弱,尤其是家庭暴力方面、离婚妇女的
体中,这种差距尤其明显。如何缩小这种差距,使妇女权益得到切
实地维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笔者认为法律对妇女保护的视
角应进一步拓展。
五、关于妇女婚姻家庭地位之调查分析
(一)妇女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自主权。
1.中国婚姻状态的基本分析。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国1990年15岁—19岁人口
的有配偶的比例男性为1.78,几乎等于1982年0.91%的2倍;15岁
—19岁组女性有配偶的比例尽管比1990年高(4.63%),但与1987
年和1982年的相差不很明显。1990年20岁—24岁男性有配偶比例
与1982年比明显超过女性,全部早婚人口占同龄人口的5.78%,占
已婚人口之和的1.37;其中女性早婚人口占同龄人口的4.68%,占女
性已婚人口的0.87%;男性早婚人口中同龄男性人口的6.5%,占男
性无婚人口的1.9%(注:参见总顾问巫昌祯、程深、郑小川编著:
《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288
页。)。
2.15岁以上有配偶人口比重总的呈下降趋势。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所导致的15岁以上丧
偶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1982年—1990年15岁以上丧偶比例呈下降
趋势(注:参见总顾问巫昌祯、程深、郑小川编著:《妇女权益的法
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288—289页。)。这
既是人口健康水平提高的一种标志,亦是家庭健全程度提高的反映。
3.离婚比例的绝对数依然较低,其增长呈定势。
根据普查资料,34岁以前各组的离婚人口比例,无论男女,1990
年平均已超过1982年的相应水平,女性增幅较大。以25岁—29岁
组起,1990年男性各年龄组的离婚比例低于1982年,但女性1990
年40—59岁离婚比例却明显高于1982年。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1995年与1999年的统计看,1995年调解离婚与判决离婚的对数共计
35012对,1999年调解离婚与判决离婚的对数达37566对。1999年
比1995年离婚对数多2554对(注:数据由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
究室提供。)。河北省婚姻登记机关准予登记离婚的对数1990年为
10010,1995年为11163,1996年为12445,1997年为13681,1998
年为15344。1998年准予离婚登记的对数比1990年多5334对(注: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河北经济统计年鉴》
(1999年卷)。)。这说明河北省的婚姻状况基本上是平稳的,但离婚
率仍呈上升之趋向。
4.关于妇女婚姻家庭自主权状况之调查。
所谓自主权利是指实现个人目标之能力,即个人有权决定自身行
为的权利。婚姻自主权则是指在婚姻关系中,男女两性个人有支配、
决定感情与器官的权利,即有权决定结婚、与谁结婚、结婚方式、性、
生育及选择离婚、离婚方式等方面的权利。一般而言,包括初婚决定
权、夫妻性生活自主权、生育决策权和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婚姻家
庭自主权是衡量妇女自主权及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一个重要测量指
标。在传统婚姻家庭制度中,结婚宗旨主要是为传宗接代,是基于以
经济利益之考虑,婚姻与爱是分离的,男女没有自由选择伴侣及解除
婚姻关系的机会与权利。
(1)妇女婚姻自主权之调查。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妇女婚姻自主权的比例较高,表明
当代妇女与男子结婚决定权基本平衡,但仍存在着城乡与性别间的差
别。城市男性决定权较城市女性比例高。农村男性结婚决定权的比例
较农村妇女高。城市男性婚姻自主权的比例高于农村男性。中国妇女
婚姻自主权,很多是在父母、家人及他人的认同下实现的。
(2)中国妇女的择偶模式。
择偶是建立婚姻的前提,择偶方式从一个微观视角可反映出婚姻
家庭关系的层次。尽管影响交往的各种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变化,
但择偶方式对婚姻自主的程度与质量仍是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中,自由恋爱的共占20%,父母包办的占3.89%,别
人介绍的占45.5%,通过征婚的占1.62%,其他方式占0.97%。这说
明我国的自主婚占相当比例,是主流,但是自主婚的充分实现还受到
诸多方面的限制。从自主婚实现的质量来看还有待提高,一些包办婚
还存在。调查显示经人介绍成婚的占比例最大,说明择偶途径的狭窄。
要真正地提高婚姻质量,拓宽择偶途径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3)关于结婚动机之调查。
笔者设计的问题依次是:经济、感情、习惯、逃避孤独、其他。
其中选择“感情”的共514人,占56.92%,其比例最高。以年龄界分
选择“感情”的,25岁以下占4.8%,25岁—30岁占16.1%,40岁—45
岁占16.9%,45岁以上占8.19%。说明中青年人对婚姻中的感情要
求很高。在婚姻中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感情、重视感情,说明感情因素在婚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
也不能忽视少数婚姻,是基于经济、习惯等因素建立的。调查说明女
性较男性更注重感情在婚姻中的位置,这与社会及男性对女性的价值
定位有一定的关联。男性选择感情的占男性总数的54.92%,女性选
择感情的占女性总数的57.82%,比男性高出3.10百分点;城市选择
感情的较农村的比例高。城市居民选择感情的占城市总人数的
61.02%;农村为55.32%;选择感情为结婚动机的城市比农村高出5.7
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结婚的动机方面尚有性别之间及城乡间的差别,
结婚动机不纯或有瑕疵也是影响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主要障碍
之一。
5.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比例。
抽样问卷调查表明,在903名被调查者中,遭受家庭暴力的妇
女共266人,占调查总数的29.45%,占妇女总数的43.7%;其中城
市女性为77人,占8.52%,占城市妇女总数的46.39%;农村妇女为
189人,占20.9%,占农村妇女总数的42.3%。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
情况显然高于男性。调查还表明文化层次较高的女性也受到家庭暴力
之侵犯。遭受家庭暴力大专以上的女性占16.92%;高中以上的女性
占34.59%;初中文化的女性占45.86%;小学文化的女性占6.36%。
本次调查说明尽管家庭暴力与受虐者的文化程度及区域有一定关联,
即文化程度越高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越低,城市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
比例低于农村妇女。但本次调查同时说明,城市妇女与文化素质较高
的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不容忽略。
从河北省各级妇联受理的来信来访看,尽管维护妇女权益之工作
取得很大成就,但夫权思想、男尊女卑等封建观念在某些人头脑中根
深蒂固。例如:1999年度河北省妇联统计县以上来信来访中婚姻家
庭类的占了信访总数的54.22%,反映家庭暴力的占婚姻家庭类的
9.32%。家庭暴力不仅是家庭解体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社会稳定
的不利因素。
6.妇女家庭结构变迁之调查。
(1)家庭结构模式之调查。
1990年中国各种家庭类型模式日趋多样,单身家庭与四代同堂
家庭并存。在中国单人户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32%,与发展中国家的
单人户家庭水平接近。如印度1990年为5.5%,但低于发达国家。如
美国1980年为22%,加拿大1986年为21.5,法国1982年为24.6%,
瑞典1980年为32.8%(注:参见总顾问巫昌祯、程深、郑小川编著:
《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288
页。)。本次调查显示核心家庭占56.4%,与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结果相
吻合。中国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7.31%,其中父母与未成年人子
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占57.81%,这是中国家庭之主体。在核心家庭中,
不完全核心家庭的比重低,如单亲父亲与子女占1.83%,单亲母亲与
子女占3.18%。反映出中国离婚率较低,及男性再婚率高于女性之现
实,也反映出在中国夫妻离婚后,子女多随母亲生活的现实。本次抽
样调查住所状况:夫妻独立居住的共509人,占56.43%;住女方家
的共45人,占4.98%;住男方家的共357人,占39.58%。反映中国
家庭日趋小型化、独立化,家庭关系简单化,也说明中国传统的男娶
女嫁的婚嫁模式仍占有相当的市场。住所决定权以夫妻共同商量的占
绝大多数,说明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但仍可看出男性
在住房问题上的决定权处于优势位置的倾向。
(2)男女平等的家庭模式成为重多人的选择。
家庭模式是妇女婚姻家庭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本次调查选择“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模式的共232人,占25.69%。
其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反映出男女两性之间在此问题上的统一与
对立;选择“女主外、男主内”共38人,占4.20%;选择“男女平等”
家庭模式的共408人,占45.18%;从区域上看,城市居民选择男女
平等的家庭模式较农村高出6.4个百分点。家庭模式对男女两性在
家庭中的位序有直接的影响。调查说明男女平等的意识在城市有更深
刻的渗透。
7.中国妇女生育动机及生育行为上的决定权。
据1998年千分之二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中国农村妇女在
一生中生育3个和2个孩子的比例从1979年的76%下降到1987年
的52%。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年三孩以上的出生数占总出生
数的19.32%,生育率达到2.3。经过20年的生育转变,中国的生育
率,从整体上而言,已降到更替水平。这次抽样调查,反映出人们
的生育观的变化,也反映出男女两性对待生育问题之差异。
(1)本次问卷调查:已婚者共831人,占调查的92%;未育
的共123人,占13.62%;一个子女的共467人,占56.71%;两个
子女的共218人,占24.14%;三个以上子女共59人,占6.53%。
(2)生育目的以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居多。选择传宗接代、养
儿防老的共378人,占调查总数的41.86%。由于中国无固定的养老
金,养儿防老仍是很多农民的普遍心理。本次调查显示在城市这种生
育目的也是较突出的。本次调查农村男性持这一生育目的的共89人,
占调查总数的9.85%,占农村男性总数的42.99%。农村女性共195
人,占调查总数的21.59%,占农村女性总数的44.11%;城市男性共
31人,占调查总数的3.43%,占城市男性总数的35.22%。城市女性
共63人,占调查总数的6.98%,占城市女性总数的37.95%。由此
可以看出在生育目的上性别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与传
统的观念、文化构成及家庭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3)实施计划生育措施之调查。调查显示,在生育决策权上,妇
女的决定意识在增强。就总体而言,丈夫的决策权高于妻子,妻子并
未完全享有与丈夫平等的决策权。因此笔者认为妻子完全决定自己是
否生育的时代尚未到来。
从采取措施而言,妻子采取节育措施的共576人,占已婚者的
69.31%;丈夫采取措施的仅75人,占已婚者的9.02%。由此可以看
出妻子采取措施的比例比丈夫高出60.09个百分点,远远高于丈夫。
这说明在此问题上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此现实出发,笔者认为
立法上强调中国家庭生育意愿之问题,必须考虑夫妻双方之因素,要
深化计划生育之政策,不只是要提倡晚婚,更要坚决落实晚育措施。
此外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生育上的性别平等更趋于现实,对生育问
题的社会综合治理也是不容轻视的。其一,生育上的性别平等是女性
家庭及社会上的地位与男性平等的重要前提;其二,转变人们的重男
轻女、多子多福的生育观。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8.关于对婚外恋的态度的调查。
本次调查问题的设计是:对婚外恋态度依次是反对、无所谓、理
解、正常、说不清。女性持反对态度的共230人,占女性总数的37.8%;
男性持反对态度的共156人,占男性总数的52.9%。本次调查说明
男性对此问题的反映从绝对比值而言高于女性,这表明男性对女性贞
洁的要求仍是很高的。
9.关于妇女财产权利之调查。
(1)本次调查显示在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方面,双方共同决策
的比例,在城市为77.72%,高于以妻子6.7%或丈夫15.54%为主的
比例;在农村双方共同决策的比例为71.30%,高于以妻子6.38%或
丈夫22.32%为主的比例。家庭存款等经济的决定权上,夫妻双方共
同协商的比例在城市是83.85%,高于妻子16.15%或丈夫12.5%的单
方面的决定权;在农村夫妻共同协商的比例64.66%,高于妻子18.26%
或丈夫17.06%的单方决定权。
(2)在买衣服和其他非生活必需的消费上在农村家庭中子女的
消费占36.87%,妻子的消费占28.12%,丈夫的消费占18.04%,说
不清的占16.98%;在城市家庭中子女的消费占45.93%,妻子的消费
占46.67%,丈夫的消费占4.81%,说不清的2.60%。
(3)对女性财产权利重视程度的评估。
调查显示,在农村选择女性的财产权利很受重视的占16.21%,
受重视占57.89%,不受重视的17.29%,不太重视的占15.79%;在
城市选择女性财产权利在家中很受重视的占16.18%受重视的占
65.20%,不重视的11.27%,不太重视的占7.35%;大专以上文化
选择妻子的财产权利在家中很受重视的占24.29%,受重视的占
62.71%,不重视的6.21%,不太重视的占6.78%;高中文化选择妻
子的财产权利在家中很受重视的占20.16%,受重视的占56.98%,不
重视的占9.35%,不太重视的占13.57%;初中文化选择妻子的财产
权利在家中很受重视的占14.15%,受重视的占58.04%,不重视的
12.19%,不太重视的占15.61%;小学文化选择妻子的财产权利在
家中很受重视的占6.52%,受重视的占43.48%,不重视的占15.22%,
不太重视的占34.78%。妇女的财产权利在家庭中的重视程度与区域
及文化水平有密切的关联。城市中的妇女及文化程度高的妇女在家庭
中的财产权利受重视的程度相对要高。
本文发布于:2022-08-11 11:0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693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