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改
革方案设计
作者:樊亚蓉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期
樊亚蓉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学时效
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自主研发
性学习小组等多种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要求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也要随之变化,否则,
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大打折扣,失去了它的创新性和吸引力。本文主要在原有的理论实践一体
化教学模式相配合的考试方式的基础上,探索性地设计了过程化考核考评体系这一方案。也正
是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组织合组学习小组、自主研发性学习小组这种教学模式相
呼应,从而达到此门课程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改革;思路;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58-02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配合
这种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大体形成了这样一个考核模式:口语表达沟通能力与参与课堂表演
能力50%箑书面表达能力(课后作业和心得体会)30%箑课堂提问10%箑上课出勤与课堂纪律
10%。这种考核模式从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思想政治
内化过程的完成,有一定的好处和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弊端是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
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老师已确定的知识。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仅仅沿用
原来“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确定的知识”已很难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的能力。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思路
新的考试方案是建立考评体系,制定合理的考评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在内容上以
“能力考核”为主,在时间上以“过程考核”为主,在方法上以“项目作业”为主,在方式上
以“小组自评为参考”、“教师评定为主导”;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主要采用过程考核,
其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参与课堂应用知识的过程表现、
结果讲解、PPT展示两个方面。一部分是书面表达能力考核。这部分成绩的核定设定为策划书
的制作、课后作业的完成,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由于该课程在理论内容学习上表现为:理论
知识较浅,通俗易懂,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怎样把道德规范应用于生活实践并有效有机
结合,难度较大。本课程最大的难点在于知行合一。而要突破这一点必须在行上下功夫。必须
将课程的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在“应用”上下功夫,特别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高职学生的思
想实际情况,做好“本土化”工作。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方案传统的笔试考试方法主要是对名词解
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背诵和理解。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没
有达到思想教育应该达到的教育目的。笔者一改传统的笔试考试方法,在教中采取由学生自由
分组组合、自由选题、自己评分,自评方法与老师评价相结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做法
有以下几点。
1.组织合作性学习小组。第一阶段,老师根据课本学习任务出辩论和讨论题目两组,10~15
个题目,由小组自己选择辩题或讨论题目。小组也可以自己根据课本知识模块拟题,但必须上
报老师审核。第二阶段,由学生自由分组,5~8人的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自选题目(从老
师给出的题目选或自拟题),在3~4周内,课余时间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学习委员要到场检
查。组长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讨论内容,对小组成员预先考核打分,交学习委员检查,全班
集中后交老师。同时小组根据发言讨论的表现,选出本小组的代表人到课堂讨论发言立论。第
三阶段,课堂发言讨论,老师、同学根据发言的观点可以提问,老师根据课堂表现对小组成员
打分,作为过程化考核的一个参数。
2.自主研发性学习。第一阶段,在开课后老师对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全面解说,分章节和模
块进行总结性讲解。第二阶段,要求班级学生自愿组合成5~8人的研发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
分组名单交由老师。第三阶段,依据课本选题制作节目,内容、表现形式、角分配、人员分
工等都由小组成员自定。先做出节目策划书(包括选题依据的章节内容,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剧本,组织活动的意义,制作PPT对表演的讲解总结),交由老师审定,定稿后,确定表演时
间,小组成员课余排练。第四阶段,学生课堂表演,PPT解说,每组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
老师点评,根据小组节目的立意、表演等情况,给小组总体评分,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人的个人
表现再给个人打分。作为过程化考核的一个参数。本次改革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过程
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书面表达能力占总成绩的10%,考勤占总成绩的10%。过程性
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考核实践任务本身占80分,课堂讨论表现占10分。讨论的10分由
教师评阅掌握,该部分成绩的高低要以讨论记录为依据。该考核方式的基本要求:按照课本内
容将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题目设定在思想教育部分、道德教育部分、法律基础常识教育部分
三个模块。知识点的展示和理解应用可以以辩论、演讲、朗诵、小品、PPT、快板、情景剧、案
例、辩论、模拟法庭等形式在课堂表演。整体的流程根据本班教学计划确定。学生应在充分讨
论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学生应体现人人参与,共同学习。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意义
过程考核的考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明显的冲击力,也带来动力。学生既有紧迫感,又
有陌生感。学生普遍感到,以往的考试要求学生练的只是“背功”,有时即使不懂,只要会背,
也能拿分。而改革后的考试方法要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和节目,自己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要调动多种手段将他们的设计展现给同学和老师。从考试的结果
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投入,认真参与,并结合PPT、视频、自演小品等形式完成考试内
容,达到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考核目的。把过去注重“对知识点记忆”的考试转变为
“考核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能力”的考试,形成新的教学导向。由原来
理论知识考核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考核。在合作研讨式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评价考核
时,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参与合作性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研究报告撰
写情况,都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增强了对学生平时过程学习的管理和督促,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立军,张艳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湖北第一师范学
院学报,2008,(5).
[2]李征,金林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实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201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院级基金项目论文,项目题目: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合作研究型学习教学方案初探(JY2013-17)。
作者简介:樊亚蓉(1978-),女,甘肃正宁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政
治理论部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理论及法律教学和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2-08-10 09:2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67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