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问题浅谈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有关》

更新时间:2024-11-08 22:58:19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9日发
(作者:厂房出租合同书怎么写)

精品文章

《法律知识问题浅谈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

作证的有关》

赖徽棠朱晓霞

证人证言是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证据,在我

国刑事证据体系中也居于十分重要地位。而证人出庭作证是充分发挥

证人证言这种证据作用的关键环节。所以,证人出庭作证已成为各国

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制度,也是当今刑事审判制度发展的必然趋

势。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第48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

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

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凡是知道案

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然而,该项规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受到阻碍,立法精神、立法本意无法得到彻底贯彻的情形,却屡屡可

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率不足被通知出庭人数的

10%,有些地方还不到5%。可以说,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已经成为严

重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大难题。现就刑事证人出庭

作证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证人拒绝出庭作证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现象普遍存在,是由多种因素

造成的,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健全,立法上存在诸多缺陷是其首要

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刑事证人保护的法律保障不健全,证人权益易受侵害。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享受权利的前提

精品文章

是要履行一定义务,履行义务也需要有享受一定的权利作为保障。强

调证人作证的义务,也应保障证人享有相应的权利,证人才能放心而

无后顾之忧地出庭作证。

实践中,证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证人权益易受侵害首先是其因

出庭作证而损失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弥补。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将损

失一定收入,也可能为此产生交通费和住宿费。特别是有的重大刑事

案件的证人,为了作证可能须长时间“隐姓埋名”,造成的经济利益

损失更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对财产案件、行政案件中证人

出庭作证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等费用的补偿作了规定。但对刑

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花费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损失是否得到补偿,

由谁补偿均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无法可

依,无章可循,证人只能由其本人承担车旅费和误工损失。更重要的

是,现实中证人及其近亲属容易受到打击报复,造成人身或经济上的

损害,现行法律对此没有一个完整周密的保障机制。

我国刑诉法也有证人保护条款,其第4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

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进行威

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

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我国刑法第307条第一款

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证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或7年以下有

期徒刑。”该法第308条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3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精品文章

上述规定说明我国已有保护证人的法律规定,但在立法上还存在

许多不足:一是立法侧重于对证人的事后保护,注重对侵害行为人的

惩罚,而未规定事前预防性保护措施,不重视对证人遭受侵害后的补

偿性保护,二是立法只注意保护证人的人身权和名誉权,对证人的财

产权保护则未加规定;三是对证人近亲属的保护不够,如刑法第308

条规定的保护对象仅限于证人;四是立法规定过于原则、不完整、不

系统,缺乏配套的具体措施规定,可操作性差,执行起来很困难,不

能消除证人的后顾之忧,不利于调动其出庭作证的积极性。

(二)。现行法律缺乏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强制性措施和制裁

条款的规定。

趋利避害为人之内在功利主义天性,一个行为的决定过程就是利

益选择的过程,证人在决定作证行为的过程中,会从三个因素中权衡

选择:作证行为对案件当事人的可能影响、案件当事人对其作证行为

的可能反应、法律对作证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析不愿出庭作证的

动机主要有:庇护、营救亲人、友情、报恩、贪利、情面、献媚、安

全需要、报复、同情、利害关系,这些动机包含了作证行为的可能反

应,也就是当事人在决定是否出庭作证和是否作伪证过程中的第一个

利益判断。

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则应承担具体强制性的法律责任,它是法

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威严和效力体现在对违反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违反规定义务而没有落实违反义务的制裁的法律,只能要求义务对象

在道德的层面上自觉地履行,这在实践中往往会成为一纸空文。虽然

精品文章

法律要求证人出庭作证,但没有规定证人不出庭的法律责任,未将证

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的行为视为妨害诉讼的行为而令其承担一定的

法律责任。

(三)。法律认识的偏向对证人出庭作证造成影响。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各国审判阶段普遍适用的原则,如美国联

邦刑事诉讼规则第26条明确规定“在所有审判中,证人应当在公开

法庭以言词方式作证”。直接原则是指法官的审判以在法庭上直接获

取的证据资料为基础。言词原则是指法庭对案件的审理,对证据的调

查采取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未经当庭以言词方式调查的证据材料,

一般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人出庭作证规定为作

证的义务,是直接言词原则的体现。证人出庭作证后,双方当事人通

过对证人的直接询问、质疑,有利于查明证人证言的客观性、合法性

和关联性,查明案件的事实,充分发挥质证的功能。同时,“直接言

词原则使审判人员就法庭上陈述者之真意及感情获得明晰印象,以保

证审判人员对证据的真伪和证明力的大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但当前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认识不足,思想上没有根本转变旧的

观念,仍不自觉地沿用老的做法,主要表现为三种心态:一是认为经

庭审质证的证人证言同证人当庭作证的证言相比,具有同样的证明效

力,证人出庭与否意义不大,满足于宣读证人书面证言。实际上按这

种观点,仅宣读证人书面证言而证人不出庭作证,对证言的质疑由谁

回答﹖这个问题法官就无法解决。当事人不能当面质证,进而会影响

证据的直

精品文章

接可靠性,不利于保证办案质量。二是对强调证人出庭作证信心

不足,顾虑较大,担心证人在法庭上改变原有的证词,使案件的审理

带来难度。三是担心证人出庭作证后遭到打击报复而迁怒于法官,给

自己及亲人带来麻烦。

二、将证人性质的定位对刑事诉讼的意义

根据英美证据法的理念,证人是当事人的证人;而根据大陆法系

的理念,证人是法院的证人,不是当事人的证人。根据我国刑诉法第

151条第4项“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

人和翻译人、传票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的规定,显然,

证人是法院的证人。笔者认为在未来的证据制度改革中,应将证人的

性质定位于当事人的证人,证人的提供和出庭均由当事人向法院申

请,由法院决定和传唤,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证人,以及申请证人出

庭方的当事人提供的证人不出庭的,均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意义

有三:

(一)。有利于新的刑事审判方式的实现。

从传统的法院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转变,是我国诉讼

模式改革的方向,并已形成共识。当事人主义模式要求法官在案件的

审理过程中保持中立,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处于不偏不倚的中间位置,

与双方当事人保持对等的距离。如将证人界定为法院的证人,提出和

传唤证人均由法院主动提起,容易掺杂进法官个人的情感因素,从而

有可能遗漏重要证人。同时,也容易使法官造成先入为主的偏见,不

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判。当事人及其律师负责举证和庭审调查也是对抗

精品文章

制模式的核心要求,将证人界定为当事人的证人,由当事人提供证人

和申请证人出庭也符合这一要求。

(二)。有利于促使当事人举证。

案件的裁判结果同当事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当事人作为案件

的利害关系人,具有收集并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强大内心愿望。

由当事人负责举证,能够最大限度地收集和提供证据,如果当事人不

能提供证人证言,须承担败诉的责任。当事人从利害关系出发,全心

全力地收集证据和提供证人,可以增加案

件裁判的证据数量。同时,根据直接言词的原则,证人应当出庭

作证,书面证言一般不得作为证据使用。将证人定位于当事人的证人

后,如果当事人没有正当的理由,不能使证人出庭作证,便要承担败

诉的风险。在败诉风险的压力之下,当事人为了保证自己诉讼的成果,

只有促使证人出庭作证。

三、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问题。

解决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不愿出庭、不敢出庭及作伪证问

题,首先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证人的法制观念,树立嫉恶如

仇的正义感,扶正压邪,关心弱者的同情感,克服胆怯顾虑的思想,

逐步养成敢于维护正义的风尚。其次需要法官进一步加强对证人证言

和证人出庭作证重要性的认识,在审判工作中切实贯彻好直接言词原

则。第三,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证人制度的立法:

(一)。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制度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立法完善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精品文章

(1)。尽快制定事前预防性保护措施,积极主动地避免证人被侵害。

借鉴国外立法,主要措施包括严格替证人保密,使其姓名、住址、单

位和相关信息在出庭作证前不被公开;对作证后可能遭到报复的证人

及其住所进行监护;将证人转移到安全地点;为证人更改姓名、更换职

业或迁移住址;依据证人的申请采取其他特别保护措施,等等。。(2)。

完善事后保护措施,首先应使刑诉法和刑法等法律的规定保持协调一

致;其次,强化对侵害证人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打击报复证人构成

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实践中对证人打击报复的现象相当普遍,严

重侵害了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安全,导致公众畏惧作证,造

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应予以严惩;再次,对侵害证人行为的制

裁条款应更具体明确;第四,更注重对证人受侵害后的赔偿规定。。

(3)。加大对证人近亲属的保护力度。刑诉法和刑法等相关法律应明

确规定对证人与其近亲属给予同等保护。。(4)。重视对证人财产的保

护。可规定为:报复证人而损毁其本人或近亲属财产的,侵害人应给

予双倍的赔偿,有关部门还可对其处以、罚金。

(二)。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

《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中规定,当事人进行民事、经济、海

事、行政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案件受理费,其中还规定对财产

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应缴纳证人在人民法院决定日期出庭的交通

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费。建立证人补偿制度,还应当对非

财产案件的证人补偿进行完善,非财产案件的当事人应当缴纳证人在

人民法院决定日期出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费。证

精品文章

人是案件证明材料的来源,证人证言证明的为案件事实,从整个案件

来说,证人不是为某一方当事人服务,而是为查清全案的事实服务,

因此,对证人费用可以按照“谁败诉,谁承担”的原则承担。考虑刑

事案件的特殊性,刑事案件的证人费用可以由国家专项资金承担。

(三)。确立证人出庭作证的强制制度和证人拒证的惩罚制度

既然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那么他就必须履行这一义务。

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就是违反其义务的一种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会产

生较大的社会危害,所以法庭可以采取措施强制其到庭作证,还可以

对其实行法律制裁。

世界各国均规定了对拒证证人可采取强制性措施和进行制裁,如

、罚金、拘传、监禁和其他轻刑等。法国刑诉法第110第规定:

“如果证人没有到庭,预审法官可以对拒绝出庭的证人采取传讯措

施,通过警察强制其到庭,以传讯通知书进行并处以第五级违警罪的

”。

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的有益经验,尽早确立中国式的证人出庭作

证的强制制度和证人拒证的惩罚制度,具体规定证人拒证的强制性措

施和制裁措施。首先,规定其民事责任,证人对因其拒证而造成的费

用和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其次,规定其行政责任和刑事强制性措施,

以妨碍诉讼程序行为而处以警告、训诫、1000元以下、司法拘

留,还可以拘传方式强制其到庭作证。最后,规定其刑事责任,对证

人拒证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以“拒证罪”论处,可以

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精品文章

罚金。这样,才能强化证人的责任,保障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个问题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几(共)刑事诉讼中

证人出庭作证的几个问题

赵永纯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问题已引起理论界和司法界的普遍

关注。那么,如何理解出庭证人的范围,如何把握证人出庭的条件,

如何规范出庭作证的程序,怎样构建行之有效的证人出庭保障制度。

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出庭证人的范围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是证人。

但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

达的人,不能做证人。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着被告人的行

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应否处罚,处以什么样的刑罚进行

的,因此,如果不顾案件情况和客观条件,一味强调所有案件的所有

证人都必须出庭作证,不仅不科学,而且也不可行,甚至还会浪费司

法资源,影响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根据审判实践,下列情形下的证

人才有必要让其出庭作证:

第一,被告人不供或就案件的基本事实翻供,相关证人应当出庭

作证。因为在此情形下,案件证据链均显脆弱,证人证言具有很强的

证明作用,出庭证人不论是作有罪证明,还是作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明,

都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第二,证人或证人之间就其证明的案件事实在关键情节上存在出

精品文章

入,或含糊不清,或与其他证据相矛盾,该相关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关键情节是指足以影响定罪或量刑的情节。如果证人对此证明的不够

确切或自相矛盾、相互矛盾,就应当让其出庭接受调查。因为在此情

形下,仅靠法庭上出示、宣读证言,对证

言作书面质证,是解决不了证言矛盾的。而只有通过证人出庭接

受诉讼各方的询问、对质,才能使证据间的矛盾得到合理有效解决。

第三,鉴定人对其作出的鉴定结论如与案件其他证据存在明显矛

盾,应当出庭对鉴定依据、鉴定方法、鉴定过程等作出说明,并接受

诉讼各方的询问。从广义上讲,鉴定人也是证人,鉴定结论也属于言

词证据的范畴;从证据价值讲,鉴定结论对定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决定着刑事被告人的生命。因此,鉴定人对其作出的鉴定结论负

有出庭作出说明的义务。例如,黄某故意杀人一案,被告人黄某始终

承认其当晚与女友刘某在一起居住,直到次日上午八点半左右才分

手,但不承认其杀害女友。而公安机关鉴定刘某的死亡时间为当夜1

时左右,以此证明黄某杀害了刘某。鉴定人出庭对刘某死亡时间的鉴

定依据作出了说明,即根据尸体温度、胃溶物推出的死亡时间。辩护

律师对此提出质疑,并根据勘验尸体的时间(次日13时)、勘验笔录

中记载的尸斑、瞳孔等特征,按照《法医学辞典》上的计算公式,得

出了刘某应为次日上午九点左右死亡的结论,而此时黄某已离开现

场。由于鉴定人的说明未能合理回答辩护律师提出的质疑,导致该鉴

定结论未被法庭采纳,被告人黄某被法院判决无罪。可想,如没有鉴

定人的出庭,就不会有辩护律师与鉴定人之间的庭上交锋,从而也就

精品文章

难以达到析疑目的。

第四,侦查人员对于侦破报告中有关被告人归案过程记述不明,

辩方对此提出质疑的,该侦查人员应当出庭作证。因为这种情形下通

常涉及被告人是否构成自首的问题,自首是否成立直接关系着对被告

人的量刑。因此,侦查人员有义务出庭对被告人的归案情况作出说明。

二、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

鉴于证人出庭作证被认为是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真伪的一种直接

有效形式,那么,对之进行规范无异是必要的。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

规定和审判实践看,目前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规范,应当重视解决

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出庭作证申请的提出问题。法庭受其“中立”地位的决定,

不是也不应是证人出庭作证的提出者。证人出庭作证的提出者应是控

辩双方。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控方提出的出庭证人应在其提

供的证人名单范围之内,如在范围之外,这对辩方来说就是“突袭证

据”,法庭不应准许。二是辩方提出的出庭证人,不论是否为控方知

悉,法庭均应及时通知控方,以便控方在法庭上有针对性地询问出庭

证人。当然,对辩方提出的出庭证人,特别是控方未曾获悉的证人,

控方能否在开庭前进行询问,我国法律尚未作限制性规定,但从诉讼

平衡理论出发,同时也为了减轻辩方证人的出庭压力,确保出庭作证

效果。笔者认为对此应进行限制,即控方在开庭前不能接触辩方证人,

庭前接触辩方证人所取得的材料不能成为法庭质证依据,更不能成为

定案根据。这一限制性要求与行政诉讼法关于对被告行政机关的取证

精品文章

时限限制有着相似相同之处,很值得刑事诉讼法借鉴。

二是对出庭作证申请的审查与处理问题。以上也涉及对出庭作证

申请的审查与处理。但在此我们强调的是,对于控辩双方提出的出庭

作证申请,法庭应着重审查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经审查确有出庭

作证必要而且也有出庭可能的,特别是辩方提出的有利于被告人的出

庭作证申请,应予准许,并及时办理有关出庭手续;对于被告人认罪,

证人证言稳定,证据之间无明显矛盾,或证人出庭已无可能,或出庭

作证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则不予准许。对于不予准许的,应书

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有权提请复议。三是出庭证人的宣誓问题。古

今中外就有证人宣誓做法与制度。遗憾的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对此

作出规定,实践中的通行做法是让证人在保证书上签字,这大大弱化

了证人出庭作证的责任感,对防止法庭

上作伪证极其不利。因此,为规范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使证人

加深其责任感,增强法庭审理的严肃性和判决的权威性,确立出庭证

人宣誓制度是完全必要的。通过证人在庄严法庭上的宣誓,强化其作

证责任,确保其如实作证。

四是对出庭证人的询问顺序问题。证人证言的证明作用不外乎两

种:一则不利于被告人;二则有利于被告人。控辩双方对出庭证人的

选择都离不开这一证明法则。基于此,对出庭证人应按照“谁申请谁

先询问”的顺序进行,并可轮流交替询问。最后再由法庭作补充性询

问。实践中,有些法官对出庭证人首先询问,并“一问到底”,这种

“纠问式”的质证方法,势必给人以先入为主之嫌,必须坚决予以克

精品文章

服和纠正。

三、关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目前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审判人员怕麻

烦,对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控辩双方提出的作证申

请漠然处之。但主要是证人有思想顾虑,怕承担责任。如当庭作出不

利于被告人的证言,害怕事后遭到报复;如当庭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

证言,害怕被害人、甚至公诉机关麻烦;如当庭作出的证言与庭前

证言不一致,还怕承担伪证罪的责任。还有的证人因为是名人、富人

或位高权重,担心出庭作证会影响名声等等。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目

前情况下,构建证人出庭保障制度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确立“出庭作证证言不受追究”制度。即出庭作证证言虽不

被法庭采信,甚至被推定为虚假,也不能因此以伪证罪追究出庭证人

的刑事责任。这是因为,首先,证人是应法庭通知出庭作证的,其作

证活动具有被动性,并且还要接受“控、辩、审”各方的轮翻交替询

问,这几乎排除了他有意作伪证的可能;其次,证人是靠自己对案件

事实的感知、记忆、理解作证的,其前后的表述误差是正常的,也是

应当允许的;再次,证人出庭作证本已承担着较大的精神压力,我们

不能再给其增添新的更大的压力。总之,确立

这一原则,对于缓解出庭证人的精神压力,鼓励证人大胆出庭如

实作证,改变证人普遍不愿出庭作证的现状具有直接意义。当然,确

立这一制度,也可能会给故意作伪证者以可乘之机,甚或导致对极个

别伪证者的轻纵,但这如同“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一样,它同样体

精品文章

现着我国刑事诉讼的文明与进步。

二是建立对拒不到庭作证行为的惩戒制度。即对于必须到庭也能

够到庭而拒不到庭的证人,人民法院有权强制其到庭接受法庭调查,

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拘留等处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现行刑法对采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手段抗拒出庭作证行

为,规定有相应罪名,如妨害公务罪、妨害司法罪等,对情节严重的

拒证行为,可依此定罪处罚。

三是建立健全其他保障机制。例如对关键性证人在诉讼期间的限

制离境制度和强制到庭制度,对出庭证人的经费保障和安全保障机制

等。

第三篇: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探究[模版]刑事证人出庭作证

制度的探究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原则上要求证人必须出庭作证,但由于种

种原因,司法实践中多数证人却不出庭作证,证人不愿出庭作证是困

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

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在各级法院几乎没有超过10%的,有

的法院证人出庭作证的比例只有1%。且都是一审案件,二审案件证

人出庭作证比例更低。如下列举几个地区的证人出庭作证率:

北京市一中院统计,该院辖区xx年度审结的刑事案共5500件,

证人出庭案件只有29件,所占比例不到1%。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法院在xx年1-12月间审理的刑事案件222

件,实际出庭作证的只有10人,证人出庭作证率仅有6.2%,受贿案

精品文章

件无一证人到庭。

上海,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为5%左右。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自xx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证人出庭率

一直在2%到8%之间。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证人

出庭率低于1%;

以上列举的都是经济程度较高,司法条件程度较好的发达城市,

那些司法落后的边缘小城县就更不可想象了。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证

人出庭作证率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

证人不出庭作证的严重后果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诉讼法上一项重要制度,它不仅影响程序上

的公正性,更最终作用于实体结果。

程序上,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

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

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首先,如果证人不

出庭质证,刑事诉讼法第47条的规定就不可能实现。在证人的书面

证言中法官的审查审判只是流于形式。这种书面审理方式违背了直接

言词原则,不利于法官查明案件事实形成正确认识。

我国刑事诉讼法xx年经过一次较大的修改,改变了传统的纠问

式审判模式,引进了控辩式庭审模式,并加强了诉讼中的人权保障。

因此,我国的证人出庭质证制度还关联到其他制度,如交叉盘问制度:

证人不到庭法官如何对证人盘问。被告人和辩护律师的辩护权:被告

如何对证人的证言向证人本人提出疑问辩解。由此可以看出,刑事诉

精品文章

讼法条文仍然是只注重打击犯罪,缺乏和被告人的人权保护。

证人证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容易受证人主观因素影响。证人不

出庭而仅仅提供书面证言,则可能会轻率地,不负责任地提供情况。

而证人出庭,能够为当事人充分质证提供有效的法定场所和条件。而

且在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况下进行质证,会使证人证言的客观性真实性

大大提高。

程序公正才能保证实体公正,法官能够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证

人的质询,对证人证言形成较为全面的看法,对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作

出科学的正确的判断,必然会使最终判决更加公正。

证人出庭作证困难的原因

我国法律把证人出庭作证作为公民对国家承担的一项义务予以

明确规定,确定了以“证人作证为原则,不到场作证为例外”的证人

作证模式。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已经

成为诉讼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一、立法不科学

我国刑事诉讼法上规定了证人的出庭义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

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

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而刑事诉

讼法第157条又规定,“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

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8条进一步规定,“未出庭证人

的证言宣读后经当庭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事实上刑

精品文章

诉法157条和最高院司法解释确立了未当庭质证的证人证言的合法

性可采性。这实际上就赋予了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权利。

二、未规定证人拒绝出庭强制措施

刑诉157条和最高院刑诉司法解释58条确立了未当庭质证的证

人证言的合法性可采性,因此立法上对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是否可以

采取强制措施也就未作明确规定。法院在实践中有诸多阻碍,也就难

以确保。

三、证人出庭补偿制度不完善

关于证人出庭问题《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十一条做了笼统

的规定,“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

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由人民法院按照国

家规定标准代为收取。”证人在出庭期间的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

误工费等费用由谁补偿、补偿的标准、如何补偿,我国诉讼法及相关

司法解释都没有具体的规定。实践中这些往往也被忽略,证人的损失

常常得不到补偿。

四、法律对证人缺少有效保护规定

我国现有的证人保护制度多是宣示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

实践中实施的效果也不甚理想。比如,由于事前没有及时保护证人的

人身安全,使证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身体受到伤害甚至家人遭到打击

报复;由于没有做好严格的保密措施,泄露了证人的姓名、身份,使

证人受到歧视;由于没有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使证人因作证而影响

工作和人事关系;对证人近亲属的保护不够,如刑法第308条规定的

精品文章

保护对象仅限于证人等等时有发生。我国刑法305条规定了伪证罪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

系的情节,故意作虚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

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据这条,为被告作证的证人,被检察院直接

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在我国的某些地方时有发生。

五、司法部门的不积极

部分办案机关怕证人出庭翻供,影响公诉效果,不愿意证人出庭。

某些法院也不愿证人出庭怕麻烦,拖延诉讼时间,影响审判效率。没

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一直是中国司法的弊病。

六、历史观念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耻诉”,认为一跟“官司”沾上边就显得不

太光彩。这也是许多人不愿,而选择提交书面证言的原因。

七、人口流动

中国xx年有2.11亿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左右,大量人口外乡

工作和学习在成为了证人出庭作证的障碍,客观上降低了证人出庭

率。

解决办法

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急需完善,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立法

1、明确规定证人出庭作证义务

近一步明确规定证人的出庭义务,把证人不须出庭的情况作为例

精品文章

外明确列举。但须经过严格的程序。证人不出庭须向法院提交书面申

请,法院查明情况,对申请作出答复。对未经批准拒绝出庭的证人,

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出庭参加质证。并明确规定出在什么情况下,

证人不出庭其证言无效。这样就在立法上保证了证人出庭作证的制

度。外国立法上多有这样的规定。如xx年修正的《美国联邦地区法

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条规定:“在一切审理中,证人证言应于公开

法庭上以口头提供,但国会通过的法律或本规则、《联邦证据规则》

或最高法院通过的其它规则另有规定者除外。”英国刑诉法规定,具

有证人适格性的人,将被迫在诉讼程序中作证。法国刑诉法第109条

规定:“任何被传唤到庭作证的人,均应当出庭、宣誓并作证。”德国、

日本等国也有类似规定。

2、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制度

尽快制定事前预防性保护措施,积极主动地避免证人被侵害。包

括严格替证人保密,使其姓名、住址、单位和相关信息在出庭作证前

不被公开;对作证后可能遭到报复的证人及其住所进行监护;将证人转

移到安全地点;为证人更改姓名、更换职业或迁移住址;依据证人的申

请采取其他特别保护措施,等等。(2)强化对侵害证人行为的惩罚力

度,对于打击报复证人构成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3)加大对证人

近亲属的保护力度。刑诉法和刑法等相关法律应明确规定对证人与其

近亲属给予同等保护。(4)重视对证人财产的保护。可规定为,报复

证人而损毁其本人或近亲属财产的,侵害人应给予双倍的赔偿,有关

部门还可对其处以、罚金。(5)严格对伪证罪的适用,加强对公

精品文章

检法的监督,防止司法部门权力的滥用。

3、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

出庭作证不求对证人给予奖励,但证人的开销必须要填平。为此

立法上应专门将证人补偿最为证人出庭作证的原则,而且国家应设立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专项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专款专用。让

证人觉得出庭作证不是一种损失和负担。

二完善司法部门的监督机制

实践中的证人缺席和司法部门有很大关系。公检法在司法实践中

的违反程序甚至实体法的案例时有发生。如今,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

公权谋利时代,办案的效率影响到司法部门的业绩,有些部门为了节

约时间,提高效率。对一些“可有可无的”的诉讼程序能省则省。证

人作证就像一更没肉的骨头被扔在一边。

司法部门的日常监督现今依然主要依靠内部监督,而这种跛脚的

监督收效甚微。因此要引入外部监督,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和公民的

权利与自由,让外部监督本身畅通与公正进行,给证人作证制度的推

行得到请有力的保证。

中国有问题的法律制度还有很多,都需要慢慢地加以完善,相信

未来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刑事诉讼法》第三版陈光中主编、《证据法学》第三

版何家弘刘新品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讼法》、《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北大法律信息网:

///fzdt/。id=19100、百度百科:证人保护

精品文章

第四篇: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问题研究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问题

研究

摘要:

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刑事诉讼的重要

组成部分。证据是证明案件的依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运用证

据认定案件事实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尤其是证据

制度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在立法上对我

国证人出庭作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与保障,相信随之在司法实

践中也将有长远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

的证人出庭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理念性和制度性的缺陷,现有的刑

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和明确性,难以

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这些问题仍亟待解决。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证人出庭作证

近年来,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司法实践活动中一

大难题,证人出庭作证微乎其微,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国的证人出庭

作证制度,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还存在许多问题,随着《刑

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我国在证人出庭作证这一问题上做了更为

细致的规定,例如将第四十七条改为第五十九条,修改为:“证人证

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

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

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且增加了二条,作为第六十二条、第

六十三条,以保证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的安全保障及经济保障。

精品文章

我国在立法领域对刑事审判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必将有利于司

法实践中刑事审判工作的开展。

一、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现状分析

我们都知道,我国现行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况微乎其

微,在百件刑事案件中,能出庭作证的证人不足十人,一下有意证人

出庭作证的现状数据:

数据1。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法院在xx年1-12月间审理的刑事案

件222件,实际出庭作证的只有10人,证人出庭作证率仅有6.2%,

受贿案件无一证人到庭。

数据2。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法院在xx年1-12月间审理的各类民

商事案件2511件中,实际出庭作证的只有51人,证人出庭作证率仅

有8.6%。

数据3。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法院在xx年1-12月间审理的行政诉

讼案件17件中,实际出庭作证的只有2人,证人出庭作证率仅有5.4%。

数据4。全国三大诉讼中90%的案件证人是不出庭的,只是宣读

证人证言。

比如上海,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为5%左右。

上述数据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三大诉讼法中证人出庭作

证率低,其中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最低,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

度在司法实践中远未得到真正落实,有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作是我国作

证制度的三大怪现状之一。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证人(包括被害

人、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证人出庭作证比例相当

精品文章

低,反而是有证人出庭陈述的案件凤毛麟角,这只要翻开各个法院的

刑事案卷宗便一目了然了。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缓解,控辩双方当庭

的交叉询问,当庭的认证、质证将难以实现,刑事案件的审判将会面

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司法公正和查明真相也只能成为口号。在司法实

践中,证人逃避作证义务,不出庭或虚伪陈述的情况比较普遍。究其

原因,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出台前,法律并没有对证人不出庭作

证的后果和对证人权益的保护措施进行明确规定。证人不出庭作证不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使得证人不出庭作证在刑事审判中有很大的随

意性,也使法庭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以书面证言代替证人口头陈述,

使“当庭质证”成为一纸空文。义务与制裁是一个完整法律范围的必

须要素,因为“如果没有规定制裁的命令,那就不会有任何法律义务”。

只有义务而没有制裁措施,司法机关对于拒绝作证的人也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刑事诉讼并没有规定证人出庭作证的补偿,这就导致很多

证人不愿意浪费时间、精力作证。并且,由于刑事案件本身有一定的

危险性,由于法律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缺乏相应的保障机

制,尤其是当证人申请保护时,司法机关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

此外法律忽视了对证人的事前保护,缺乏预防性措施,不能消除证人

的后顾之忧。因此因为害怕打击报复,证人也不愿意出庭作证。

二、美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美国宪法增修条文第六条规定:“所有刑事被告有强制对己有利

证人作证的权利。”此权利,我们称之为“强制取证权”,强制取证权

使被告实际上享有和检察官同等的权利,同时也防止检察官滥用传闻

精品文章

证据。在司法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都有证人保护措施的法律规定,

有的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证人保。美国1971年出台了《证人安全方

案》,xx年又制定了《证人安全改革法案》,美国的法律规定了联邦总

检察长的七种保护措施:(1)为证人建立新的身份文件;(2)为证人

提供住房;(3)负责将证人的家庭财产转移到证人的新住所;(4)为

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5)帮助证人获得工作;(6)为帮助证人

自立提供其他必要条件;(7)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决定披露或者拒绝

披露证人的身份、住所和其他有关证人保护计划的信息;各国在建立

强制证人出庭制度的同时,也赋予了证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予作证

的权利,即证人作证的例外。证人的免证权有二种类型:一是基于任

何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的个人特权;二是基于证人的特殊身份

和当事人的特殊关系形成的公务、职业及亲属特权。《美国联邦

宪法修正案》第4条规定:“证人享有不受强迫证其罪的特权”。对于

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贴,美国《纽约州刑事诉讼法》第610节50

条规定:“刑事诉讼中被传唤的证人有权得到和民事诉讼证人同样的

酬金和旅费,根据法院或其官员发的证人证书及标明的证人实际出庭

日数和路程里数,由县政府财务官付给证人费用。”

三、英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英国《xx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规定了八项特殊措施向被告人隐

蔽证人。隐蔽作证制度通过对证人隐名、蒙面、变声等特定的隐蔽手

段,消除证人出庭作证的恐惧心理,促使和激励证人作证,接受询问

和质证,最大程度地实现被告和证人权利保护的平衡。通过隐蔽作证,

精品文章

对证人的相关情况都进行了改变,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早在18xx,

针对遭受证人恐吓现象严重的问题,英国就制定了《证人保》,但20

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英国的证人保护问题并未受到普遍重视。应

该说,二十世纪英国的证人保护制度的重构比美国要晚,并且在证人

保护立法方面借鉴了美国的经验,其中也有自己的创新。xx年英国工

党执政后开始全面调查刑事司法系统中易受伤害和恐吓的证人处境。

并且此后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了防止证人遭到的打击报复,英国还

建立了证人身份暴露后的补救机制。《证人保》中也规定,对一些协

助警方侦破、恐怖犯罪案件的证人提供如改变姓名、身份、住址

甚至改变相貌等保护措施。英国有证人酬金制度也保障了证人出庭作

证的经济补偿。英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中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注意

的。一是保护对象:一类是基于年龄或无行为能力而需要保护的证人,

另一类是基于作证的恐惧和忧虑而需要保护的证人。二是保护机构:

英国证人保护的官方机构是警察机关,证人保护的民间组织由被害人

组成。英国还创立了一种“官民结合”的部门间组织来实施证人保护

计划。三是保护措施:英国对不同种类的证人做出了不同的保护措施

四、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证人的人身保护制度。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六十二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

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精品文章

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1、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2、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3、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4、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5、他必要的保护措施。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

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

机关

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也就是说我们

应该做到司法机关在庭审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防危害结果的发

生。(1)健全预防性保护措施。包括:庭审前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身份

保密;出庭作证阶段的特殊保护(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安

全的保护);证人作证后,根据情况应及时采取使证人免受打击报复

的保护措施(如允许证人迁移、给另行安排工作等)。(2)对侵害证

人权益的行为视其情节,应给予必要的制裁,使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

任。

(二)保证证人作证的经济补偿权。

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既要花费时间,又要耽误工作,还

可能受到打击报复。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证人出

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六十三条规定“证

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

精品文章

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

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根据法律条文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

司法活动中我们可以讲证人出庭制度建立的更为人性化,可以设立证

人出庭专项补偿基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并统一划拨,由法院统一掌

管,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当然。证人的工资、奖金损失费,

凭司法机关的作证通知书向所在单位申请免扣;而且证人作证期间因

生病所需的医疗费用,凭司法机关的作证通知书,到所在单位报销,

差额部分由司法机关补偿;证人因作证所支出的交通费、食宿费,以

及无固定工资者的劳动收益费,由通知去作证的司法机关按照当地的

平均工资标准予以补偿。证人因作证、或其家属因证人作证而受到打

击报复的,其人身、财产和精神上受到的损失补偿,法律也应做出明

确的规定。

(三)建立证人拒绝作证权。

同时,我国司法制度中讲求人权的保障,那么建议有关立法机关

可以再我国现行法律中明确规定,在特殊情况下,证人有拒绝作证权,

例如:证人与、被告人具有法律规定的某种近亲关系,有权拒绝提供

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执行职务中了解的当

事人的秘密事项,不得作为证据,但经委托人同意的,不在此限;在

从事职务中所知秘密,有拒绝作证权。当然对于证人的拒绝作证权,

并不能成为证人拒绝出庭的一个工具,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法律也应

该规定当事人不得拒绝作证。

精品文章

结语

一个国家公民权利的保障,与该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有着密切

的联系。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与证据制度发生某种联系,因

为至少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作为证人,这与我们自身的权益密切相

关。证据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据制度的完善

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义。中国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我们期待并相信,

在立法、司法机关以及法学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刑事诉讼法再

修改,中国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必将更加符合民主、法治和现代化的

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根菊.刑事司法创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

[2]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xx.

[3]刘广三、刑事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

[4]曹建明.诉讼证据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xx.

[5]陈光中、严瑞.论对非法证据的排除[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

报.xx(5)

[6]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

[7]张桂勇.论对非法证据的排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xx(6).

[8]崔敏.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xx.

精品文章

[9]王峥房.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的完善[n].检察日报,xx-08-26.

[10]王兆鹏.美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

[11]林辉煌.论证据排除——美国法之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xx.

[12]李颖.试论现行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法律科

学.xx(1)

[13]陶卫东.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欠缺与完善[j].山东理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3)

[14]潘崇义.刑事证据原理与适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xx.

[15]沈德咏.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xx.

第五篇:浅析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与分

析浅析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成因及对策

刘明辉

一、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国诉讼程序中,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查清事实,及时准确地

审理案件,但审判实践中,证人不作证,特别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

证人拒不出庭作证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长期困扰我国诉讼活动正

常进行的一个难题,而且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重要证人,能否出庭

作证,既是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准确查清事实、正确定案,又是关系

到我国刑事诉讼审判方式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同时是能否有效

利用司法资源的关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由于新的证

精品文章

人没有到庭作证,需要延期审理,这样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同时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情

况,笔者分析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及对策提出以下观点。

二、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证人只考虑到自身利益,认为出庭作证对自己没有好处,有

一种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想法,有的证人还会考虑,如果出庭作证

将会破坏邻里关系,这种想法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是相

为背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

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由此可见,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凡是知

道案件有关情况的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作证。同时证人具有不可

替代性和只能是自然人的两大特征,证人不可以让他人来替代,否则

无法查清案件的事实。在审判实践中有时还会

出现妨碍作证的行为,有利害关系当事人和其他亲友采用暴力、

威胁、贿买、要胁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这也是证人拒绝作证的原

因。

2、证人认为我国司法机关对证人保护的具体措施不到位,证人

认为自己出庭作证,被告人或受害人的亲属将会对证人及其亲属进行

打击报复。证人的人身及其财产得不到保护,我国在关于证人保护方

面有没有颁布关于证人特别保护的法律、法规。

3、诉讼程序中没有解决好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问题。刑事

诉讼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两大类,这两类的案件的举证责任是不

精品文章

同的,关于公诉案件的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由谁承担,自诉案件

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又由谁承担,经济补偿的数额是多少,我

国的现行法律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也无

法操作。

4、审判实践中部分审判人员自身的法律素质较低,在证人不出

庭作证的情况下认为当庭宣读证人证言即可,任意扩大证人不出庭作

证的范围。根据,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仅规定了

四种列外情形,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1)未成年人;(2)庭审期间

身患严重疾病或者行动极为不便的;(3)其证言对案件的审判不起直

接决定作用

的;(4)有其他原因的。可见证人出庭作证是原则的,不出庭作

证是列外的,在审判实践中审判人员没有严格按此司法解释执行。

5、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条款存在缺陷,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第一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

证的义务,既然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没有法定理由的情况下拒绝作

证,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证人有作

证的义务但没有规定证人不履行作证的义务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这

是条文不完善造成的。从法律规范的构成来看,也是不完善的,因为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应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刑事诉讼

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仅规定了行为模式而没有规定法律后果,因而是

不完整的。司法实践中:“对证人不能采取拘传等强制措施,强迫其

精品文章

到公安,检察,

法院机关作证,因为这样不仅违背了法律规定,而且难以使其提

供真实的证言。”也就是说,在审判过程中,不能对证人采用司法强

制措施,这也是导致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重要原因。

三、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我国刑事诉程序中,证人不出庭

庭作证,可采取以下对策。

1、全面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法制素质,增强全

民的法律意识,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加

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对证

人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使证人意识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要靠大

家的共同遵守,今天的对其确实没有利害关系,如因证人不出庭作证,

就很可能逍遥法外,明天的受害人很可能就是证人本人,还要让证人

知道证人出庭作证是法定义务,如果不出庭作证不但承担道德还要承

担法律责任。

2、加大保护证人及其亲属的人身安全力度,特别在刑事侦查阶

段要为证人保密。严格执行xx年5月份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作出关

于保护举报权利的规定,严格按照该规定采用保密的具体措施。该规

定还明确指出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案件要认真处理。(1)对国家工作

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举报人实施报复陷害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立

案侦察,追究其刑事责任。(2)以各种形式打击报复举报人不构成犯

罪的,应向其所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严肃处理。同时严

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办案的,该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

精品文章

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

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根据刑法第三百零八条的规

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时修改新刑

法,提高对打击报复证人有期徒刑的刑期,增强对报复证人的打击力

度,同时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尽快制定证人特别

保,该法应规定证人怎样做到如实作证、司法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证

人保护机构、保证证人的费用应列入国家专门的拨款预算、证人出庭

作证、证人或其家属人身或者财产受到侵犯时、应当及时办理、打击

报复证人的人及时受到法律的惩处、证人的财产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地

得到合理赔偿、及时保护证人的合法权益。

3、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的负担和支付方式,怎样支付,

由谁来支付,支付额是多少,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证人出庭作证支付的交通费,食宿费等费用且其正常收入受到影

响,这种经济因素也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证

人拒不出庭作证问题,必须解决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问题。关于

证人是否享有经济补偿权,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争论观点,一种观

点认为,证人出庭作证是证人应尽的义务,证人不享有经济补偿权,

另一种观点认为,证人应享有经济补偿权。笔者认为,按照权利与义

务一致的原则,赞成后一种观点,因为证人履行了作证的义务应享有

经济补偿的权利,证人作证时,如果作伪证应当剥夺其经济补偿权,

精品文章

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范

围,应以证人出庭作证的直接损失为依据,即以证人应出庭作证的差

旅费、食宿费及误工费的总和作为补偿依据,差旅费应以车票为依据,

误工费补偿可参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不因证人从事不同的

职业而作出不同的规定,因规定同一标准便于在司法实践中操作,对

证人的间接损不给予经济补偿,以防证人作伪证。至于经济补偿的费

用承担问题,应根据刑事诉讼的性质不同,让不同的主体来承担经济

补偿责任,在刑事公诉案件中,举证责任应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

来承担,建议国家财政部门应向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拨出专款用于

支付证人的出庭费用,具体经济补偿数额为多少应由人民法院审核同

意后,再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向证人支付。在自诉案件中,因为

自诉人承担举证责任,证人的经济补偿应由自诉人先向人民法院预交

证人出庭经济补偿费用,如果自诉人控诉的罪名成立,应由被告人承

担经济补偿费,如果控诉罪名不成立,或应自诉人撤诉的应由自诉人

承担证人出庭经济补偿费。证人出庭作证后,凭有关票据到人民法院

领取经济补偿费,严禁自诉人直接向证人支付经济补偿费,以防止自

诉人利用金钱来收买证人作伪证的情况发生。

4、提高审判人员有法律素质,严格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

七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进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

护人双方询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证言,并且经查证属实后,才能

作为定案的依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

依法处理,根据此条规定要求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以证人出庭作证

精品文章

为原则,除特殊情况列外,必须严格控制证人不出庭作证的范围,因

为我国刑

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证人证言必须当庭质证,查实后才能作为证据

使用,人民法院才能采信。如果证人不出庭作证,当庭质证制度就形

同虚设,庭审就不能顺利进行,在审判实践中,证人特别是重要证人

必须出庭作证,不能只宣读证人证言,这是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四十七条的规定,在刑事审判中,审判人员必须转变审判观念,要求

证人出庭作证。

5、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况下,不能对证人

采用强制措施,是导致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重要原因。为使证人能够出

庭作证,笔者采取以下对策:

(1)建议移植国外有关证人出庭作证的刑事法律制度,证人应

当出庭作证是世界各国法律的一般规定,对经过合法传唤的证人,证

人无正当理由可以强制证人到庭作证。英国法律规定:皇家法院审理

刑事案件,签发证人令和证人传票,强制证人出庭,如拒不出庭,则

以蔑视法庭罪论处。法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凡作为证人

传唤的应到庭宣誓作证,如证人不到庭作证,预审法官可依据检察官

的要求将其押来,并判四百至一千法郎的。德国刑事诉讼法第九

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证人无法定理由却拒绝作证宣誓的要承担应拒绝

而造成的费用对他同时还可科处,如不交纳的,时则处

以一定期限的羁押。

(2)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尽快修改新《刑法典》,增加证人拒

精品文章

不出庭作证的罪名,促使证人出庭作证,否则将会受到刑罚处罚。证

人拒不出庭作证罪可规定为:证人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后,要求到庭

作证,证人拒不到庭作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管制,拘役,单处

或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六个月以上两年以下的有期徒

刑。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罪的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

人民法院的正常审判活动。客观方面,人民法院已经签发证人令或证

人传票,要求证人按时出庭作证,证人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证

人拒不出庭作证并导致严重后果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证人经

人民法院依法传唤到庭作证,证人已明知自己不出庭作证的情况下,

人民法院无法查明案件事实。主体要件,特殊主体,指在刑事诉讼程

序中直接感受到有关案件重要事实的证人。这里的证人是指人民法院

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已经签发证人令或证人传票,要求出庭作证的证

人。本罪犯罪主体,要求应为直接了解案件主要事实的公诉案件中的

证人,如犯罪行为的目击者。

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必须出庭作证。

为了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需给证人更多的权利,对证人加大

保护力度,保护证人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证人支付的合理的差旅费、

食宿费、误工费给予补偿,同时我国也应移植国外的刑事法律制度,

尽快修定新《刑法典》,增加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罪名,完善我国刑

事法律制度。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2-08-09 19:4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667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