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指引
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应当提交法律意见书。
一、法律意见书内容要求
1、管理人登记需提交法律意见
根据指引,法律意见书应当对下列内容逐项发表法律意见:
(一)申请机构是否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并有效存续。
(二)申请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所记载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申请机构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是否含有“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
资”、“创业投资”等与私募基金管理人业务属性密切相关字样;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中
是否含有“私募”相关字样。
(三)申请机构是否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22条专业化经营原
则,说明申请机构主营业务是否为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申请机构的工商经营范围或实际经
营业务中,是否兼营可能与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与“投资管理”的
买方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其他非金融业务。
(四)申请机构股东的股权结构情况。申请机构是否有直接或间接控股或参股的
股东,若有,请说明穿透后其股东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
规定。
(五)申请机构是否具有实际控制人;若有,请说明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或工商注册信
息,以及实际控制人与申请机构的控制关系,并说明实际控制人能够对机构起到的实际支
配作用。
(六)申请机构是否存在子公司(持股5%以上的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及持股20%
以上的其他企业)、分支机构和其他关联方(受同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金融企业、
资产管理机构或相关服务机构)。若有,请说明情况及其子公司、关联方是否已登记为私
募基金管理人。
(七)申请机构是否按规定具有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所需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
资本金等企业运营基本设施和条件。
(八)申请机构是否已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已经根据其拟申请的私募
基金管理业务类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包括(视具体业务类型而定)运营风险控制
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机构内部交易记录制度、防范内幕交易、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
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合格投资者内部审核流程及相关制度、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
集相关规范制度以及(适用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公平交易制度、从业人员买卖证
券申报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
(九)申请机构是否与其他机构签署基金外包服务协议,并说明其外包服务协议情况,
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十)申请机构的高管人员是否具备基金从业资格,高管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中国基金
业协会的要求。高管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
(如有)和合规风控负责人等。
(十一)申请机构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被采取行政监管措
施;申请机构及其高管人员是否受到行业协会的纪律处分;是否在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中
存在负面信息;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否被列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
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录;是否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
(十二)申请机构最近三年涉诉或仲裁的情况。
(十三)申请机构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十四)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重大变更需提交法律意见
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若申请变更控股股东、变更实际控制人、变更法定代表人
执行事务合伙人等重大事项或中国基金业协会审慎认定的其他重大事项,需向中国基金业
协会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对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
变更的相关事项逐项明确发表结论性意见。《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
书》的要求参见上述《法律意见书》的相关要求。
【附件】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
申请机构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基金业协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
人登记,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聘请中国律师事务所依照
本指引出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以下简称《法律意见书》)。中国基金
业协会将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公示信息中列明出具《法律意见书》的经办执业律师信息
及律师事务所名称。
一、按照本指引,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应当勤勉尽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试
行)》及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相关规定,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对本指引规定的内容发表明确
的法律意见,制作工作底稿并留存,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法律意见书》,保证《法
律意见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
二、《法律意见书》应当由两名执业律师签名,加盖律师事务所印章,并签署日期。
用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法律意见书》的签署日期应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交私募基金
管理人登记申请之日前的一个月内。《法律意见书》报送后,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修改其
提交的私募登记申请材料;若确需补充或更正,经中国基金业协会同意,应由原经办执业
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另行出具《补充法律意见书》。
三、《法律意见书》的结论应当明晰,不得使用“基本符合条件”等含糊措辞。对不符
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事项,或已勤勉尽责仍不能对其法
律性质或其合法性作出准确判断的事项,律师事务所及经办律师应发表保留意见,并说明
相应的理由。
四、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应在充分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就下述内容逐项发表法
律意见,并就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是否符合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相关要求发表整体结
论性意见。不存在下列事项的,也应明确说明。若引用或使用其他中介机构结论性意见的
应当独立对其真实性进行核查。
(一)申请机构是否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并有效存续。
(二)申请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所记载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申请机构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是否含有“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
资”、“创业投资”等与私募基金管理人业务属性密切相关字样;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中
是否含有“私募”相关字样。
(三)申请机构是否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22条专业化经营原
则,说明申请机构主营业务是否为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申请机构的工商经营范围或实际经
营业务中,是否兼营可能与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与“投资管理”的
买方业务存在冲突的业务、是否兼营其他非金融业务。
(四)申请机构股东的股权结构情况。申请机构是否有直接或间接控股或参股的
股东,若有,请说明穿透后其股东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
规定。
(五)申请机构是否具有实际控制人;若有,请说明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或工商注册信
息,以及实际控制人与申请机构的控制关系,并说明实际控制人能够对机构起到的实际支
配作用。
(六)申请机构是否存在子公司(持股5%以上的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及持股20%
以上的其他企业)、分支机构和其他关联方(受同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金融企业、
资产管理机构或相关服务机构)。若有,请说明情况及其子公司、关联方是否已登记为私
募基金管理人。
(七)申请机构是否按规定具有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所需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
资本金等企业运营基本设施和条件。
(八)申请机构是否已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已经根据其拟申请的私募
基金管理业务类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包括(视具体业务类型而定)运营风险控制
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机构内部交易记录制度、防范内幕交易、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
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制度、合格投资者内部审核流程及相关制度、私募基金宣传推介、募
集相关规范制度以及(适用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公平交易制度、从业人员买卖证
券申报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
(九)申请机构是否与其他机构签署基金外包服务协议,并说明其外包服务协议情况,
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十)申请机构的高管人员是否具备基金从业资格,高管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中国基金
业协会的要求。高管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
(如有)和合规风控负责人等。
(十一)申请机构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被采取行政监管措
施;申请机构及其高管人员是否受到行业协会的纪律处分;是否在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中
存在负面信息;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否被列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
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录;是否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
(十二)申请机构最近三年涉诉或仲裁的情况。
(十三)申请机构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十四)经办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五、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若申请变更控股股东、变更实际控制人、变更法定代表
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等重大事项或中国基金业协会审慎认定的其他重大事项,需向中国基
金业协会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对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
事项变更的相关事项逐项明确发表结论性意见。《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
意见书》的要求参见上述《法律意见书》的相关要求。
2015年年末,基金业协会制定了3个办法、一个规范、7个指引征求意见。其中,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系统的对私募基金募集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则系统的对管理人内部制度建设做了规范要求,构
建了私募基金的核心自律规则体系。
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中国
基金业协会理事会表决通过,现正式对外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
本指引自2016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特此通知。
中国基金业协会
二○一六年二月一日
附件: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合法合规、诚信经营,提高风
险防范能力,推动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
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各项
业务的合法合规运作,实现经营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经营过程中的
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
第三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内
部控制机制,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
控制评价和监督。
私募基金管理人最高权力机构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维持其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经
营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第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
(一)保证遵守私募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
(二)防范经营风险,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
(三)保障私募基金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确保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五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包括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并涵盖
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运营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环节。
(二)相互制约原则。组织结构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约。
(三)执行有效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维护内控
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独立性原则。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财产、管理人固有财
产、其他财产的运作应当分离。
(五)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与私募
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和员工人数等方面相匹配,契合自身实际情况。
(六)适时性原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随着有关法
律法规的调整和经营战略、方针、理念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步适时修改或完善。
第三章基本要求
第六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包括经营理念和内控文化、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和
员工道德素质等,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
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
围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内
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周期性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或因业务变化导致内控需求有变化的,应当及时加以改进、更
新。
第七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牢固树立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和风险控制优先的意识,
培养从业人员的合规与风险意识,营造合规经营的制度文化环境,保证管理人及其从业人
员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
第八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遵循专业化运营原则,主营业务清晰,不得兼营与私募
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
第九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健全治理结构,防范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内部
人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组织结构应当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必要的
防火墙制度与业务隔离制度,各部门有合理及明确的授权分工,操作相互独立。
第十一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具备至少2名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设置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合规风控的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独立地履行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报告和建议的职能,对因
失职渎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的,应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三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
评估和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第十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科学严谨的业务操作流程,利用部门分设、岗位
分设、外包、托管等方式实现业务流程的控制。
第十五条授权控制应当贯穿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运
营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环节的始终。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授权标准和程序,确
保授权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十六条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募集私募基金的,应设置有效机制,切实保障募集结
算资金安全;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合格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第十七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募集的,应当委托获得中国证监会基金销售业务资格
且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募集私募基金,
并制定募集机构遴选制度,切实保障募集结算资金安全;确保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资者募集
以及不变相进行公募。
第十八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完善的财产分离制度,私募基金财产与私募基金
管理人固有财产之间、不同私募基金财产之间、私募基金财产和其他财产之间要实行独立
运作,分别核算。
第十九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防范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之间的利益
输送和利益冲突,公平对待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二十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投资业务控制,保证投资决策严格按照法律
法规规定,符合基金合同所规定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投资组合和投资限制
等要求。
第二十一条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私募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私募基金管
理人应建立健全私募基金托管人遴选制度,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
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十二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业务外包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及制度。私募
基金管理人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制定其业务外包实施规划,确定与其经营水平相适宜的外包
活动范围。
第二十三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健全外包业务控制,并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的
外包业务风险评估。在开展业务外包的各个阶段,关注外包机构是否存在与外包服务相冲
突的业务,以及外包机构是否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第二十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承担信息技术和会计核算等职能的,应建立相应的
信息系统和会计系统,保证信息技术和会计核算等的顺利运行。
第二十五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控制,维护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保证向投资者、监管机构及中国基金业协会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
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第二十六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保存私募基金内部控制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及相关资
料,确保信息的完整、连续、准确和可追溯,保存期限自私募基金清算终止之日起不得少
于10年。
第二十七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监督及评价,排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及实施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改进,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四章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九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中国
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填报及上传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十条中国基金业协会按照相关自律规则,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人员、内部控制、
业务活动及信息披露等合规情况进行业务检查,业务检查可通过现场或非现场方式进行,
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相关人员应予以配合。
第三十一条私募基金管理人未按本指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
陷,导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可以视情节轻重对私募基金管
理人及主要负责人采取书面警示、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措施。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指引由中国基金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指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本文发布于:2022-08-08 21:3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647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