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青岛中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
件意见20条
0青岛中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意见20条
一、因侵权行为或其他原因致受害人死亡的,未出生的胎儿是否享有赔偿请求权?
答: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问题历来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
定:“公民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这就是说,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既然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作
为未出生的生物体,当然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能力。鉴于我国民事基本法不承认胎儿享有
的民事权利能力,故因侵权行为或其他原因致使受害人死亡的,未出生的胎儿不享有赔偿
请求权。
二、如何理解《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关于数行
为直接结合的规定?
答:《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
释》)第三条,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范畴内合理扩张了我国共同侵权的成立要件,
在肯定共同故意、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构成共同侵权的情况下,将无意思联络的熟人侵权中
侵害行为直接结合产生同一损害结果的情形也规定为共同侵权。所谓共同侵权中加害行为
直接结合就是指数个行为结合程度非常紧密,对加害后果而言,各自的原因力和加害部分
无法区分。其构成要件包括:
(1)各行为人都有积极的加害行为。共同侵权行为被称为共同加害行为,就要求各行
为人都有积极、直接的加害行为,如果有一方加害行为时消极的,往往属于多因一果,不
构成直接结合;
(2)它的损害后果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个行为后果在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中是无法区分
的;
(3)各行为人的加害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所谓直接因果关系就是
原因行为直接引起损害后果,不存在中间媒介的传递。
综合上述条件的,一般应当认定为直接结合。
【相关法条链接】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
一款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
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
担连带责任。
三、如何理解《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关于数行
为间接结合的规定?
答:《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
规定:“对高压电引起的人身损害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按照致害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
的原因力确定各自的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时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承担主要责任。”
这是我国民事司法解释中首次根据原因力的大小,确立了原因与条件的结合为间接结合,
并且规定按照致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力来确定其依法应承担的按份责任。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
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
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间接结合”是指数个行为中
某个或某些行为只是为另一个或者另一些或者原因直接或间接必然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创
造了条件,而其本身并不会也不可能直接或必然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结合”
是一种原因与条件的结合。
四、如何理解《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关于未尽安全保
障义务引起的侵权责任及补充赔偿责任的规定?
答:《解释》第六条针对从事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单位、个人或其他组织,对相
关设施、设备等没有尽到管理、维护的安全保障义务而发生的侵权行为或者第三人在上述
场所介入事实侵权行为这两种情形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人的不同侵权责任,旨在解决安全保障
义务人属于该义务的不作为与损害结果的关系问题。对该条的正确理解,应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引起的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已过错责任为基本原则,对于
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由受害人举证。但是从平衡双方利益出发,这种要求不能过于严
格,只要有“表面证据”就可以,然后反驳的举证责任就转移到安全保障人方。当然,表
面证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确定;
(2)在审判实践中,判断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尽到了“合理限度”的标准有二:一为
义务人的行为标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章程及操作规程的规定,这就是“不法性”原则;
二为义务人对危险的遇见程度,也就是对于损害结果的遇见能力和回避的能力,这种能力
就构成了义务人的注意义务,但是要注意不同的行业对注意义务的要求是不同的。如银行
的安全保障义务应高于一般饭店、商店的安全保障义务;
(3)关于第三人介入侵权纠纷中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过错问题。对于过错问题的判断实
质上是一个控制危险责任的范围问题,也就是判断不同安全保障义务人对其安全保障义务
是否有效履行;
(4)关于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问题。补充责任是侵权法中最基本、最典型的责
任类型,属于法定义务不履行行为与他人的侵权行为发生竞合而产生的责任。具体而言,
安全保障义务人在第三人介入侵权的情形下,事实直接加害行为的第三人可以确定的,有
加害人或者其他负有赔偿义务的人承担责任;只有在侵权人无法确定或者其他义务人承担
责任不足的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才能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
偿责任,而且这种补充赔偿责任也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因此,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
并非必然是全部责任,只是相对于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相对于该范围而言承
担的是全部责任,而不是不考虑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能力和范围,只要加害人无法确定或者
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就让其对受害人承担全部责任,这一做法不符合侵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
(5)关于诉讼主体的问题。第三人介入侵权情况下,受害人只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
根据《解释》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应当将第三人也就是实际侵权人列为被告,因为第三人
是“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终局责任人,应由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在该第三人可以确定的
情形下,不必追加安全保障义务人为共同被告。如果经审理,事实加害行为的第三人确实
没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可以另行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要求其承担未尽安全保障
义务所造成的损害,也就是承担补充责任。
【相关法条链接】《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三条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
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伤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
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
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
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五、如何把握残疾赔偿金的调整?
答:《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
规定:“受害人因伤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执业妨害严重影响其
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残疾赔偿金的确定是以“劳动能力丧失”说
为其理论基础,根据因伤致残的受害人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客观计算其未来收
入的损失,同时又考虑到执业因素对受害人未来收入的影响,予以平衡,是一种财产损害
性质的赔偿。实地采取与伤残等级对应的赔偿比例数来确定劳动能力丧失基数,如只要伤
残等级为10级,就承担10%的赔偿责任,而是要综合考虑受害人是否因伤残而导致实际收
入减少等情况,参照伤残等级来综合确定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赔偿基数。
六、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损害赔偿标准应如何掌握?
答:根据《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
赔偿费用的复函》【(2005)民他字第25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伤残赔偿金、死亡赔
偿金和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
“被抚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有无其他
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虽然国家确定退休年龄要考虑许多因素,但一个重要因素应当是
劳动能力丧失与否。因此,原则上应当参照劳动部门的规定的工人退休年龄,作为成年的
被抚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界限。有的被抚养人虽然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却身体有病或者有
残疾,当事人若对其劳动能力丧失与否存在争议,应当通过鉴定部门的鉴定予以确认。
十二、受害人受伤致残以后,在起诉追索残疾赔偿金的过程中死亡,是否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
答:受害人受伤致残,在起诉追索残疾赔偿金的过程中死亡,若其死亡与加害行为之
间具有相当的因果关系,则加害人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如果二者之间没有相当的因果关
系,故赔偿义务人无需赔偿死亡赔偿金。”
十三、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如何去诶那个被帮工人的赔偿责任?
答:《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为他人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
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赔偿权利人请
求帮工人和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被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的收益
是有限的,被帮工人在收益范围内承担责任还是全部承担赔偿责任,历来存在争议。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采取了折衷的办法,规定的
基本原则为替代责任原则即由被帮工人对侵权后果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有故意或者重大
过失的,帮工人、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十四、如何掌握残疾器具的赔偿方式及赔偿标准?
答:残疾辅助器具配置费是残疾人为增加生活上的需要而产生的现有财产的减少,与
侵害行为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对于残疾器具费用的赔偿原则采取一次性赔偿的方式。根据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规定,法
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请求、结合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赔偿,
但应严格限制使用定期金给付的赔偿方式。
关于残疾器具的赔偿标准问题,应当按照普通适用的原则确定。应注意的是,“普通适
用”本身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标准,而是法院在确定什么是“合理费用”标准时的一项指
导原则。对于“普通”,我们认为配置的器具应当排斥奢侈型和豪华型;“适用”则应满足
两个要求:意识确实能够起到功能补偿的作用,包括有助于恢复生活自理、有助于从事生
产劳动等;二是要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从形式发展看,是否为“国产”已经不是
一个限制性标准,至于具体标准可参照鉴定机构的意见或由法官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裁量。
对于更换周期或赔偿期限,可参照鉴定机构或国家正规配置机构的意见。上述标准所指的
鉴定机构一般是指我国民政部门的假肢与矫形机构。
【相关法条链接】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三条赔偿义务人请求定期金方
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
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一审法庭辩论终结
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应当一次性支付。
第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中确定定期金的给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
标准。执行期间有关统计数据发生变化的,给付金额应当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定期金按照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给付,不受本解释有关赔偿期限的限制。
十五、死亡赔偿金应如何分配?
答: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为死者的近亲属,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损
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死亡赔偿金是基于死者死亡对
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不能依据《继承法》第十三条确定的遗产
分配原则进行分割,应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合理分配。
十六、如何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及权利主体?
答: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是限于受害人因伤致残或死亡以及其他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情
形,在损害结果不是很严重的情形下,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原则上不予支持。精神损
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可参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
问题的意见》(2001年2月22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中规定
的标准,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即侵害人是自然人的,一般性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为一千元至三千元;严重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三千元至五千元;侵害人是法人或者其他
社会组织的,一般按照公民赔偿标准的五十倍予以赔偿。侵害人侵害行为特别恶劣,受害
人的伤害程度特别严重或者社会影响特别大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上述标准。
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的主体为残疾受害人本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其他人不能行使或
继承。
十七、见义勇为者遭受人身损害,受益人承担补偿义务的条件有哪些?
答:《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为维护
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伤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
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法院应
予支持。”据此,受益人义务必须符合如下几个条件:
(1)一方为见义勇为的受害人。所谓见义勇为的受害人指为了国家、集体、他人的财
产、人身免受损害而积极同侵害行为或者危险原因作斗争,并因此而蒙受人身财产上的损
害的人。
(2)他方为受益方;
(3)受害人不能从侵权人那里获得才充足赔偿。这里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本文发布于:2022-08-08 16:3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63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