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研究论文建筑类院校法学教
育是建筑教育与法学教育的交叉,其目前存在思想观念认识略有偏差、国内
外法学教育的碰撞、课程体系设置不甚科学合理、教学方法略显单一等不
足,可以通过对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内涵重新进行界定、转变教育观念、强
化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网络教育模式、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等途径予以完
善,使之趋向科学合理。
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是建筑教育与法学教育的交叉,和形式意义上的
建筑法规教育与法学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它是在我国法学教育规模扩张的过
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兴培养模式,这也表明法律职业教育日趋明显。目前,我
国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已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也形成了自身的教育特,
但现阶段它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一、现阶段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认识略有偏差首先,有人认为法律职业就是司法职
业,所以建筑类院校的法律职业教育也就成了培养建筑诉讼领域的司法人员
的教育,并且与此相关的实践活动也被简单的认为是诉讼实践训练。事实
上法律职业并非仅指司法职业,它还包括立法、行政执法、企业法务等工作
人员的培养,所以法律职业教育的内涵要更深、更广;其次,有人认为建筑
类院校法学教育应该培养建筑方面的法律专家,当然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在
其课程安排中有侧重于建筑课程的部分,但是正如多数人认为,法律人应当
是具有多种素质的法律人才。法律人不仅是法律领域里的专材,而且是解决
社会诸多问题的杂家。
法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但是法律专业的职业分布广泛,这决定了法
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法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
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
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
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
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
式改革
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
下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规范的语言表达、一定的实际操
作技术、快速融入社会交往的能力,这就要求法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应当注
意拓展其它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以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
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1]。
(二)国内外法学教育的碰撞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各个领域
的发展与国外进行了全方位的吸收、融合和摩擦。因此,中国建筑类院校的
法学教育同样面临着这种局面,为了更好的与国外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接
轨,中国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需要审时度势,贯穿东西,严谨作出改革。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甚科学合理
我国多数建筑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式。但是目前
我国建筑行业的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投资主体中国家参与的方式
也发生变化,大力推行“业主负责制”。在此种投资模式中,各个投资主体
追逐自身投资效益,因各种矛盾冲突接踵而来,为了解决此种纠纷,国家
也从法律的角度予以规制。近期,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多部法规规章,基本
上形成了我国建筑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一名建筑类院校的法学专业学生,
必须熟练掌握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律法规,因此开设专业的建筑法规课程势在
必行,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筑业走向法制化的今天,在保证法学专业
14门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开设专门的建筑法规课程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略显单一我国建筑类院校在法学教育方法上也存在教
学方法陈旧问题。首先,教学方法刻板传统。目前仍以讲授式授课方式为
主,讨论式授课与案例式授课未能普遍开展,模拟法庭的训练次数有限。
在课堂上通常是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考试时背笔记,此种培养模式已经
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也是社会发展必然。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
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法科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其具有
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谈判能力、诉讼能
力、调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这是一种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素质教
育,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法律职业的要求。
(五)课程设计略显零乱,教材杂乱无章据了解,近些年来,部分建筑
院校的法学院对课程进行调整,如压缩法理学、法史学(中国法制史、中
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外国法制史等课程的统称)等基础理论
课程的门数、学时,大量的开设经济、民商、行政等实用性课程,甚至国家
颁布一部法律法规,就开设一门相应课程,这是应时的法学教育模式。另
外,许多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许多学生盲目选课,由于法学课程具有相
互逻辑关系,因此学生出现听课听不懂现象。这种现象源于学生未能扎实掌
握法律基本理论,未领悟法律精神实质导致。因此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
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以后,再逐渐精通各行各业的法律知
识。
二、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意义鉴于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的不
足,对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进行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意义重大。这种教学
改革对于培养合格的适应司法改革需要的人才,为立法、司法、法律服务等
部门的人才培养提供严格的法学教育,培养应用型法律职业类人才具有重大
意义;这种教学改革适应对于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建筑业领导
干部的法律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建筑院校的法学教学改革对建筑业全面纳入
法治的发展轨道,面向全社会和建筑业培养大批既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又具
有本行业专业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充分发挥建筑类院
校法学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具有重大
意义。
三、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具体改革内容
(一)对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内涵进行界定法学教育是历史上较早的
学科门类之一,法律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因此法学教育的重心是超越
法律之上的系统的概念和原理,经常采用的教学法是注释教学法。而从法学
本质属性看,法学教育各个学科的支持,借助不同学科的哲学、政治学、伦
理学等内容来丰富法学的内涵,从而培养法律人的批判思维和独立人格,
使法律人尊重历史,服从已制定的法律,同时对法律精神变化不断深入研
究,从而形成现实的法律观念。但目前高等法学教育并不是以学术教育为主
要使命,如何平衡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学术性与职业性,这是值得思考的问
题。
我们说研究生阶段的法学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本科阶段尤其
是建筑类院校的本科法学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从事法律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
若以后者为主要目标,则大学本科法学教育应立足于职业教育,首先,社
会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是少数的,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多数,大量建
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职业市场,成为职业人员,而非继续深造。
“帕累托最优”规则20:80要求,教育的20%资源用于发展基础教育,
80%的资源用于发展应用型教育,其显示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法学教育
应尽快把握这个市场。其次法律职业具有很强技术性,其职业技术在经过
长期实践、锻炼后才能掌握,法学本科毕业后走向职场的毕业生相较于其他
学科毕业生,必须更加注重职业技术的培养。所以建筑类院校本科法学教
育的价值选择或培养目标应该以培养精英型职业教育为基本定位。(二)
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面临着与国外建筑院校法学教育的冲突选择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逐步由国内本位向兼顾国际发展。由于全球经
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通讯和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球村正逐步形成,
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应该在和国外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相互吸收、相互摩
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因此,中国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须应社会全球化的
需求,加强与具有各种法律文化传统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外,借鉴先进的
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模式,促进中国建筑院校的法学教育能在发扬本土特
的基础上其体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强化职业教育。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对于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
越大,而中国专业法律人才较少,与国外优秀法律人才竞争激烈。当然目
前我国法学教育已意识到这点,但仍需强化,如加强讨论式教学、案例教
学、诊所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等。另外,应加强有关经济学教育,
并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建筑类院校的法学教育也应适合此种发展形势,加
强经济法、行政法课程建设,并可采用外国的相关原版教材,与此同时,加
大双语教学比重,不断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这也是强化职业教育的必然选
择。
最后,建立和完善网络教育模式,促进法学教育多元化。网络教育是
新兴的教育模式,建筑类院校法学教育应采取此种教学模式并
不断完善和发展。因为它可以使不同国家或者具有不同文化传统法律人员进
行沟通与交流,促进建筑院校法学教育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网络教育模
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案例分析、法学研究、法学评论、精品课程、学术动态
等大量的法律信息,还可以对社会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这是建筑类院校
的法学精英教育的必然要求。另外由于建筑类院校的法学人才培养与普通院
校法学人才培养相比有其特之处,因此更需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
以达到建筑类院校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最优化的同时实现效果最佳控制
[2]。
(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律法规
在14门法学核心课程之外,开设专门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是建筑类院校法学专业教育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法律、懂建
筑的专门人才。建筑法律法规是一个复杂的法律体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操作实践性。每部建筑法律法规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科学的教学内容
编制具有必要性。一般来说,建筑法律法规可划分为3个体系:城乡建设法
规,这一体系包括《城市规划法》以及《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内
容;工程建设与建筑业法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建设
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规定》《中外合作设计工
程项目暂行规定》《工程监督管理办法》《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等;房地产法规,这一体系包括《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规。所以建筑院
校可以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讲授合适的课程内容,使建筑院校的法学专
业的学生在建筑行业发挥较强自身优势,这也是职业精英教育的目的[3]。
(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建筑类院校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
建立教师特殊的人事机制。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必须将书本的法
律知识与法律实践结合。因此,法学教师自身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在课堂讲
授中能够将这些经验与学生分享。因此加强法学教师的实践经验的之一就是
对法学专业老师的人事机制作以下改革,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教
师之间职业互换的渠道使富有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或律师可以到法学院
系中在一定时间内担任专职教师或者兼职教师。同时,法学教师在掌握较为
丰富的理论知识后,在法官、检察官的工作岗位挂职锻炼或兼职锻炼,或者
建立稳定的校外兼职律师制度,具有一定规模的院系建立自己的律师事务
所,当然建筑院校法学专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凸现自己的专业特。
其次,讲授式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相结合,建立和
完善专家讲座制度。讲授式教学法是我国法学教育一直沿用的教学方法,它
是根据法学理论、原理参考有关教科书,并围绕教科书相关章节内容进行系
统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法主要是课堂讲授。案例式教学法是教师选择有代
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案例式教学的基本方式是讨论式。案
例式教学法与讲授式教学法相比较,优势明显: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二是使学生毕业时能尽快适应实际法律部
门的环境;三是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诊所式教育是20世纪
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普遍兴起的一种法律实践性课程,其特点通过教师指
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中应该具备的独立分析问
题的观念。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在资金运作上欠缺,再加上外部环境的限制,所以
在现阶段可以考虑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我
校模拟法庭的现有条件来发展我校的法学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将3种教
学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使三者充分融合。并在我院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
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尽情体验各种不同的角,学会如何打官司,如何分
析案情,如何写各种诉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使之趋向科学合理首先,课程结构要适应社
会发展的要求,设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在保持传统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的
基础上增加建筑领域中的课程,凸显建筑类院校的特;其次,学生加强理
论知识的学习,重视相关的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具有深厚法律理
论功底,以期能与法律职业、法律技术密切结合;再次,课程结构改革从学
生需求出发,减少必修课科目,扩大选修课的范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
的兴趣自由的选择各类选修课;最后,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增加其他社会学
科、自然学科知识,使交叉学科及建筑特化课程数量不断扩大。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以期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国际化、网络化
的专业法律人才,使其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中坚力量,同时为中国的民主
法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2-08-05 15:4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581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