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
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
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其
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A.属地原
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
则犯罪同类客体最显著的作用是()。A.区
分此罪与彼罪的根据B.构建刑法分则体系
的根据C.确立具体犯罪构成的依据D.区分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根据甲对某危害结
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
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A.不可能构成犯
罪B.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罪C.可能构
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D.可能构成手段不能
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
8周岁的人犯罪()。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
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
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下列
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A.甲为谋杀刘某而潜入刘某家中隐藏、
守候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以便
杀孙某时使用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
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
10万元雇佣杀手6.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
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
害。对甲的行为应当()。A.以故意杀人罪(未
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B.以过失
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C.以故意杀人罪(未
遂)定罪处罚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
处罚7.甲对一公共住宅放火,起火后即离开,
但火情立即被他人发现并迅速扑灭。甲的行
为属于()。A.放火罪的未遂B.放火罪的既
遂C.放火罪的预备D.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未
遂8.甲教唆15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乙按照甲
的教唆盗窃了一辆价值1万元的摩托车。对
此案的正确处理是()。A.甲与乙共同构成盗
窃罪,甲是主犯,乙是从犯B.甲与乙共同构
成盗窃罪,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C.甲构
成教唆罪,乙构成盗窃罪D.甲单独构成盗窃
罪9.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A.甲
除走私1000克外,还曾与他人共同运输
3000克B.乙非法购买一支手,并
长期私藏在家中C.丙谋杀仇人张某后,发现
张某携有现金1万多元,遂取走该现金D.丁
见李某带有大量现金,将李某毒杀,劫取其所
带全部财物,并将李某尸体剁成碎块后掩埋
10.甲与乙因生活琐事互相斗殴,乙感到不
是甲的对手而逃跑。甲紧追不舍,乙逃出500
米后被甲追上。甲用木棒朝乙劈头盖脸打
来。情急之下,乙抽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甲
刺去,致甲重伤。乙的行为()。A.构成故意
杀人罪(未遂)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寻
衅滋事罪D.不构成犯罪1234
案例分析题:1.甲(女,1984年7月20日
生)因其同居男友乙已另有新欢丙而生恨
意。2004年6月7日,甲得知当晚丙一人
独居于郊外的出租屋,遂叫来好友丁(男,
1986年12月13日生),要其晚上去丙,
并给了500元“报酬”给丁,丁同意。晚9点,
甲领着丁来到丙住处附近,指认了出租屋,并
给了丁一把其从男友处偷来的钥匙。晚10
点左右,丁到出租屋,因房门未锁而顺利
进入房间,正欲时,遭到被害人极力反
抗。黑暗中丁用力反复将被害人头部向墙体
撞去,见被害人不再反抗,于是拉开电灯。丁
准备时发现被害人已没有了气息,遂匆
忙逃走。回家后,丁越想越怕,便告知父母。
其父母反复规劝,并硬拉着丁到公安机关去
交待了罪行。案发后查明:①甲已有三个月
身孕;②甲于2003年1月4日因盗窃罪被
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
500元;③被害女子并非丙,而是丙的另一同
室女友戊,丙当晚因加班未归;④戍因丁的暴
力而死亡。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
问题:(1)甲、丁的犯罪行为构成何罪?构成一
罪还是数罪?并简要说明理由。(2)甲、丁原
想丙,实际上加害了丙的同室女友戊。这
对甲、丁的定罪量刑有无影响?为什么?(3)
对甲能否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为什么?
(4)甲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5)指出
丁具备的法定量刑情节及其处罚原则。【答
案】(1)甲、丁的行为构成了罪一罪,
不构成数罪;甲教唆丁实施行为,并为
丁的行为提供了准备条件的帮助行为,
丁接受教唆并实施行为,符合罪的
构成要件,甲成立教唆犯,丁是实行犯,甲的帮
助行为为教唆行为所吸收,不再独立评价。
两人的行为成立罪共同犯罪;丁在实施
中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不需要单独定
罪,因为刑法明确规定致使被害人死亡
的属于罪的结果加重犯,甲也应对戊的
死亡结果承担责任。(2)这一事实对甲、丁的
定罪量刑没有影响。因为戊虽然不是甲、丁
预期的犯罪对象,但这属于法律性质相同的
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与量刑。(3)不能
对甲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因为死缓只是
死刑的一种执行方法,对怀孕的妇女不能判
处死刑包括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4)
甲不构成累犯。因为甲犯罪是在盗窃罪
的缓刑考验期满以后,并且没有刑法规定的
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根据刑法规定,此种情
形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而不是刑罚执行完
毕,也不符合累犯的成立条件。(5)丁犯
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丁
被其父母硬拉到公安机关交待罪行的行为,
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成立自首。犯罪以后
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2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纸上所选答案的字母
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给分)1.
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
是: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B、不法侵害人
自动中止侵害C、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D、
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答
案】ABC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
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正当防卫的时间
条件,是指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时间。理论上
认为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处
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阶段。法律
基于正当防卫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
侵害、防止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故对防卫时间
加以严格限定。不法侵害尚未结束,是指不法
侵害行为或其导致的危害状态尚在继续中,
防卫人可以用防卫手段予以制止或排除。在
实践中,不法侵害已经完结、不法侵害人自动
中止侵害、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不法侵害
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被认为是不法
侵害已经终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CD。【考生注意】不法侵害的尚未结束,可以
是不法侵害行为本身正在进行中,例如杀人
犯挥刀向受害者连续砍击;也可以是行为已
经结束但危险状态尚未结束,例如抢劫犯已
打昏物主抢得财物,但尚未离开现场。上述两
种情况,防卫人的防卫行为均可有效地制止
不法侵害行为,或排除不法侵害行为所致的
危险状态。有些情况下,虽然不法侵害所导
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正当防卫行为
并不能将其排除,则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
束。例如,纵火犯向目标物纵火后逃跑,已
经造成了可能失火的危险状态,就无法通过
杀死或伤害纵火犯的防卫手段来排除,对之
采取防卫则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2.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A、
目的相同B、行为的对象相同C、前提相同
D、危害相同【答案】AC【考点分析】本
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
异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在于:
(1)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
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2)前提
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
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两者超过法定
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都应当负刑事
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和紧
急避险的区别在于:(1)危险不同。紧急避
险的危险多种多样,除了人的不法侵害外,还
包括自然的力量,动物的侵袭,以及人的生
理、病理过程;而正当防卫的危险只限于人
的不法侵害。(2)行为对象不同。紧急避
险是损害与造成危险无关第三者的合法权
益;而正当防卫则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
益。(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无
其他方法排险危险的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
能实施;而正当防卫则无此限制,公民只要面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就可以实施,而不论
他是否有条件采取逃跑、报警、劝阻等方法
制止不法侵害。(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
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不能
等于甚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而正当防卫的
必要限度,则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只要所
造成的损害不明显超过不法侵害造成的损
害即可。(5)存在禁止条件与否。紧急避险
存在禁止条件,即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
任的人,不适用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正当防
卫无禁止条件,任何主体在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面临不
法侵害时都有权实施正当防卫。在本题的选
项中,选项AC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
相同点,而选项BD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
险的区别,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有权
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A、公安部
B、最高人民检察院C、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答案】
BC【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司
法解释的主体。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对刑法
规范含义进行的阐明。在我国,有权作出司
法解释的机关只有和最高人
民检察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考
生注意】在司法解释主体的问题上,经常有
考生误认为公安部也是司法解释的主体,这
是错误的。司法解释只是司法机关对法律作
出的解释,而公安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所以,
公安机关不能作出司法解释。根据我国刑法
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
十六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
故意杀人罪B、抢劫罪C、贩卖罪D、
放火罪【答案】ABCD【考点分析】本题考
查的知识点是: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的未
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司法解释的主
体。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
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
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
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考生注意】刑法第17条第2款
规定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
担刑事责任的范围,是法律硕士入学考试最
常考到的知识点,几乎年年试题都会考到,对
此,考生应当准确记忆刑法第17条第2款
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对事物的
认识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表现出来A、有认识
B、无认识C、推定认识D、认识错误【答
案】ABC【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
是:行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形式。我国刑法第
14条“明知自已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的规定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
自已的行为及行为所引发的危害社会的结
果是有认识的;我国刑法第15条“应当预见
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规
定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自已的行为
及行为所引发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没有认
识的;我国刑法第219条第2款“明知或者应
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
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的规定表
明,在“应知”的情况下,推定行为人对自已的
行为及行为所引发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是认
识的,所以,行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形式包括有
认识、无认识、推定认识三种,本题的正确答
案是ABC。6.处断的一罪包括A、结果加
重犯B、吸收犯C、牵连犯D、连续犯【答
案】BC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
是:处断的一罪的具体形态。处断的一罪,是
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
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处断
的一罪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三种,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考生注意】
初学刑法的考生经常将连续犯和继续犯相
混淆,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同,前者属于处断
的一罪,后者属于实质的一罪。7.我国刑罚
的目的包括A、惩罚犯罪B、特殊预防C、
一般预防D、罪刑等价【答案】BC【考点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刑罚目的。刑
法理论认为,我国刑罚目的是预防犯罪。预防
犯罪包括两个方面: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针对对象是不同的,
前者的预防对象是已经犯罪者,后者的预防
对象是尚未犯罪者。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相
结合,构成我国刑罚完整的目的,所以,本题
的正确答案是BC。8.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
制度包括A、累犯B、立功C、减刑D、自
首【答案】AB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
知识点是:量刑制度的具体种类。根据我国
刑法的规定,我国刑法中具体的量刑制度包
括五种: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缓
刑,减刑和假释属于刑罚执行制度,所以,本
题的正确答案是ABD。9.在下列犯罪中,主
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的是A、徇私枉法罪B、
枉法裁判罪C、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D、玩忽职守罪【答案】ABC【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具体个罪的主观方
面。根据刑法第397条、第399条、第4
04条的规定,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
裁判罪以及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主
观方面是故意,而玩忽职守罪的主观方面则
是过失,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考生注意】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刑法第399
条第2款规定的犯罪,其罪名已经由枉法裁
判罪改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而刑法第
404条规定的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根
据目前的,已经不在考试的范围内。10.贪污
罪的犯罪对象包括A、国有财产B、劳动
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
事业的社会损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D、在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
民团体管理、使用、运输的私人财产【答案】
ABC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刑法》第382条第1
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
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根据这一规定,贪
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刑法》第9
1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共财产,是指下列财
产:(一)国有财产;(二)劳动众集体所有
的财产;(三)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
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
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
论。”根据上述两条规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2
1.乙准备伤害甲,跳入甲的房间后举刀
欲砍,不料,外面有人敲门,乙急忙从后窗逃
跑,试问乙的行为属于()。A.犯罪未遂B.犯
罪预备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2.数罪并
罚时,如果有数个同种附加刑的,对数个同种
附加刑应采用()。A.并科原则B.吸收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D.分别不同的情况采取
不同的并罚原则3.《刑法》第115条第2
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
证罪状4.张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在
审问中,张某又交代出曾犯罪。张某的
行为属于()。A.自首B.坦白C.立功D.揭
发5.保卫科干部李某与张某开玩笑,拿起
桌上的手向张某打一,不料中有子弹,
张某被打死。李某的行为是()。A.间接故意
B.意外事件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
自信的过失6.赵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李某
后,将李某关在家中,数次强行与李某发生性
关系。赵某的行为构成()。A.吸收犯,按强
奸罪论处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罪,
进行二罪并罚C.非法拘禁罪和罪,进
行二罪并罚D.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罪
和非法拘禁罪,进行数罪并罚7.刘某坐火车
外出,发现同车厢旅客王某是某单位业务员,
就在饮料中加入麻醉药,骗王某喝下,然后趁
王某昏迷时偷偷拿走王某装有2万元现款的
保险箱。则刘某构成()。A.罪B.盗
窃罪C.抢劫罪D.侵占罪8.李某在市场上
趁汪某低头买东西之机,将汪某放在自行车
架上的皮包拿走,内有500余元钱和BP
机等物。汪某发现后追赶李某,眼看要追上,
李某抽出匕首,指着汪某说:”你过来,我就捅
了你!”汪某不敢再追,眼睁睁看着李某跑掉。
则对李某应如何处理()。A.抢夺罪B.盗窃
罪C.抢劫罪D.数罪并罚9.对于单位犯罪,
()。A.以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B.以
单罚制为原则,双罚制为例外C.一律实行
双罚制D.一律实行单罚制10.生产、销售伪
劣产品罪的构成,在客观上要求()达到5万元
以上。A.违法所得数额B.非法经营数额
C.销售金额D.生产金额参考答案:1.A2.D
3.D4.A5.C6.D7.C8.C9.A10.C2
本文发布于:2022-08-03 17:3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54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