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55条

更新时间:2025-01-12 05:53:40 阅读: 评论:0


2022年8月2日发
(作者:商品房预售制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55条

篇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解读

浅谈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一款的理解与适用

2013年修订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

第55条:“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

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

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

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一规定将过去

的“1+1”惩罚性赔偿制度修改为“1+3”,增加了小额损害的最低赔偿标准,

并进一步明确了与《食品安全法》十倍惩罚性赔偿的关系,对审判实务

具有重大意义。笔者拟对此进行浅显分析。

一、1994《消法》第49条与2013《消法》第55条第一款的区别

1994《消法》第49条明确规定了商品、服务欺诈的二倍赔偿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

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

服务的费用的一倍。】。2013《消法》与之相比存在一定的不同,首先,

商品、服务欺诈的惩罚性赔偿力度有所加大。最为直观的体现从过去的

“1+1”(退一赔一)修改为“1+3”(退一赔三)。自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

以来的20年,虽然1994年的“1+1”赔偿模式对预防和减少经营交易中的

欺诈行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并未出现大量的惩罚性赔偿索赔案

件,人们对小额的违法行为依旧倾向于息讼厌讼,忍气吞声,不愿维权。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通过提高违法成木来遏制商家为恶,以致维护

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显得额外重要。只要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收益,

违法预防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落实。其次,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有所扩

大。

2013《消法》建立起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1994《消法》仅仅规定二

倍的违约欺诈赔偿,新《消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现有第55条第二款侵

权致害的惩罚性赔偿。最后,惩罚性赔偿规范更加细化、明确。新《消

法》不仅延续了惩罚性赔偿数额的上限,还针对小额损害明确了最低赔

偿标准为500元。笔者认为这是立法机关结合国情,针对消费者因经营

者的违法行为遭受了小额损害制定,有利于调动受损消费者主张索赔的

积极性。

二、对新《消法》第55条第一款的法律适用理解

(1)赔偿的法律关系及适用条件。

《消法》是以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买卖、服务等)合同作为赔

偿的基础法律关系。《消法》第55条第一款以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

作为其唯一的适用条件。关于第55条的“欺诈”该如何定义,有人采用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

的意见(试行)>》第68条之规定欺诈“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

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的,可

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也有人认为:“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的行为。”(即《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2条,后被国家工商行

政管理总局颁布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5、6条所吸收)。

杨立新教授认为,商品欺诈,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时有欺诈行为,经营者

向消费者提供的是假冒伪劣的商品,包括假货、冒牌货、伪装真货的商

品以及质量低劣的的商品;服务欺诈,是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

以偷工减料、以假充真、欺骗糊弄、多收费、名不副实等手段,使消费

者陷入错误而做出接受服务的意思表示的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参见中

国民法典立案研究课题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

中国民商法律网]笔者赞同杨立新教授的观点,《消法》中的欺诈应包

括:

1、主观上,经营者有欺诈之故意;2、客观上,经营者实施了欺诈行

为;3、消费者陷入错误作出了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因消费者处于对商品

或者服务拥有的信息量较少的地位,要求其提供确信证据证实经营者存

在欺诈故意,其可行性有所困难。对此困境,杨立新教授认为应从客观

标准来判断经营者的主观状态。经营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都有客

观标准,只要消费者举证证明了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明显违背了客

观标准,则应认定经营者存在欺诈故意。消费者应如何举证证明客观标

准又将是一大难题。

第55条的适用条件是否要求考虑消费者的主观状态(知假买假者是

否有权主张“1+3”赔偿?)。有人认为“知假买假”者不是消费者,或者

经营者对故意购买的消费者不构成欺诈;也有人认为“知假买假”不应

适用“1+3”赔偿,2013《消法》并未改变1994《消法》对消费者的定义,

《消法》的调整范围是指“消费者+消费行为”,知假买假为非消费行为

的消费者,不属于《消法》的调整范围。[参见税兵:《惩罚性赔偿的

规范构造》一以第23号指导性案例为中心,《法律实务》

2015年第4期。]

笔者认为“知假买假”者应当适用于《消法》的惩罚性赔偿。理由有

三:一是消费者使与经营者、生产者相对应的概念,如果承认购买者在

市场中不是消费者,那么在逻辑上其对应的身份地位为经营者、生产者,

这明显是违背了常理。故知假买假者为消费者。二是即便购买者存在“明

知”,只能说明购买者对虚假商品或服务存在常理的推断可能性,但须

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鉴定后方能认定商品之真假;三、《消法》的

目的是为了鼓励市场主体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因此应当侧重考虑的是经

营者的主观恶意。经营者商品、服务欺诈行为本身属于扰乱正常的市场

秩序,与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在利益上属于对立面。如果不支持知假买假

的消费者则意味着法律保护了经营者利益,显然违背了法律上的利益平

衡。此外,《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题的规定》第3条经营者、生产者不得以知假买假作为食品、药品纠纷的

抗辩理由,可见消费者知假买假不影响对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

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可主张“1+3”赔偿,这将是立法趋势。

(2)责任性质的认定及赔偿数额的计算

有人认为《消法》第55条第一款属于缔约过失责任,根据《合同法》

第52条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若损害国家利益,直接认定

合同无效;否则应认定为可撤销或可变更的合同。

[参见李国庆:《“有欺诈行为”经营者赔偿责任的体系化思考--

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为视角》,《天津法学》2014第3期]

经营者违背先合同义务以欺诈手段,致使消费者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消费者可行使撤销权,追究对方的缔约过失责任;也有人认定既是缔约

过失责任,也是违约责任,需根据经营者在欺诈的主观方而来认定。根

据《合同法》第42条、第52条、第54条之规定,合同因欺诈导致无效,

受损害方主张缔约过失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03条、第107条之规

定,一方在履行合同时有欺诈可追究违约责任。关键在于经营者对其欺

诈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参见王心语:《《消保法》第55条中“欺诈”

的理解与适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可与版)第14卷(第4期)。]

笔者认为《消法》第55条第一款系违约责任并无争议。首先,《合同法》

第113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

任。”,第113条规定的是违约

责任赔偿,第113条下的第二款对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

欺诈行为的赔偿问题加以明确规定,与此同时所指向的是《消法》第七

章法律责任,包含了《消法》第55条。由此可知,《消法》第55条第

一款的惩罚性赔偿指的是违约惩罚性赔偿,经营者承担的是违约责任。

其次,如果从主观状态来认定欺诈行为,那么将有故意欺诈、重大过失

欺诈、过失欺诈。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成立的。“欺诈”字而含义

是指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这本身就是具有目的的故意行为,若从主

观状态来认定欺诈行为,显然有逐末到木之意。第55条第一款的商品、

服务欺诈惩罚性赔偿是增加赔偿,即在赔偿实际损失后,增加三倍赔偿。

简言之,可将第55条的三倍赔偿解释为:退还已经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

格或接受服务的费用+赔偿3倍价款或费用(增加部分)”。增加部分数

额不满500元,消费者可以请求按照500元赔偿。需要注意两点:一是

增加部分的赔偿虽有法律规定,但应以消费者诉请,法官不可主动裁判;

二是增加部分低于500元,消费者诉请超过500元,对于超过500元的

部分,应不予支持。500元数额的限定,法官对此没有自由裁量权。

三、《消法》第55条第一款“三倍赔偿”与《食品安全法》第96条

“十倍赔偿”的关联性

《消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了“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这里的另有规定指的是《食品安全法》第96“十倍赔偿”即

【第九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

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

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

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这里的损失不同于第55条第一款

的损失。第55条第一款的损失指的是商品价款或者服务费用,包括合同

预期利益损失;第96条的损失实际上是涵盖在《合同法》第113条之规

定的违约责任之内。《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一款直接明确了损害赔偿

的适用前提是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因此这里的损失是包

括了固有的实际损失,也包括了合同预期利益损失。《食品安全法》与

《消法》属于同一位阶的法律,但在适用上应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的原则,因此经营者因食品违约欺诈造成消费者损失,且符合第96条适

用条件时,消费者可依据《食品安全法》除要求赔偿实际损失外,还可

以主张十倍赔偿,即赔实际损失+赔偿

十倍价款。倘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造成消费者死亡或

者健康严重损害的,消费者除有权索求实际损失外,还可要求依据《消

法》第55条第二款主张所受损失的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但具体采取

几倍计算赔偿数额以法官综合考量经营者故意欺诈程度、消费者受损程

度等等因素进行自由裁量。

篇二:解读《新消法》第55条惩罚性赔偿条款

解读《新消法》第55条惩罚性赔偿条款

[郑志峰]——(2013-11-4)/己阅80次

2013年10月25日通过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

《新消法》)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其中“网购七天无条件退货”、

“电器产品举证责任的倒置”等都是消法历史上的首次规定,而其中第

55条惩罚性赔偿条款同样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

容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形式上,《新消法》第55条是继《侵权责

任法》第47条之后,第二个明确使用“惩罚性赔偿”词眼的条文,这进

一步确认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侵权责任体系中的地位;其二、从内

容上说,《新消法》第55条包括2款规定,第1款规定是对《旧消法》

第49条双倍赔偿的扬弃,变双倍赔偿为三倍,并以五百元为兜底赔偿,

加重了对经营者欺诈情形的惩罚力度,而第2款则是对《侵权责任法》

第47条的确认和进一步解释,有利于明确后者的适用。

惩罚性赔偿制度无疑是现代侵权责任法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尽管早

在罗马法时代,就有惩罚性赔偿的影子,《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18-22

条分别就利息超过一分的放者、不忠实的受寄人、侵吞被监护人

财产的监护人、虚报土地面积的出卖人等,分别作出了予以4倍罚金、

加倍罚金等规定。但近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起源于英国,其后在

美国法中得以完善发展起来。我国很早就规定了惩罚性赔偿,1993年的

《旧消法》第49条的双倍赔偿第一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而随后的

《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

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9条和第14条第2款

都相继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2010年《侵权责任法》第47条更是第一

次使用了“惩罚性赔偿”词眼,宣告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此次《新消法》出台,第55条则延续了《侵权责任法》第47

条这种形式理性,明确使用“惩罚性赔偿”词眼。

传统的侵权责任法建立在主体人格平等的理论基础之上,以过错来限

制侵权责任法的适用,个人行为自由和矫正正义成为其价值中心,填补

性损害赔偿自然就成为主要的责任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抽

象人格平等受到猛烈批评,人们开始关注具体人格的差别,注重实质正

义的实现。而实现中,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大规模侵权事件的普遍发

生,使得侵权责任法不得不对其价值定位进行重视审视,以填补性赔偿

为主的责任方式己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侵权责任法的诉求,惩罚性赔偿制

度渐渐成为侵权责任法责任方式的中一员。

惩罚性赔偿制度相比传统的填补性损害赔偿,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一、

补偿功能,传统的损害赔偿以填补损害为目的,但却并不能真正实现补

偿受害人的目的,在损害发生之时,法官在判决赔偿数额之时,“往往

会打上折扣,又考虑赔偿金支付的时间折旧问题”,受害人拿到手的赔

偿金与损害差距甚大。而在受害人死亡或健康严重受损之时,受害人的

损失更是传统的损害赔偿制度难以填补的,比较而言,惩罚性赔偿制度

则能更好实现这一功能,给予受害人以充分的补偿,填补受害人的损害。

其二、惩罚功能,这是惩罚性赔偿制度相比填

补性赔偿制度最大的特点。在适用惩罚性赔偿之时,侵权人付出的往

往是一般侵权赔偿数额的几倍甚至更多,这使得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威慑

功能巨大,当然惩罚性赔偿适用也仅仅是针对侵权人恶意侵权造成严重

后果才适用,但这种惩罚性力度是必须的。如在2003年11月14日,美

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陪审团,在阿拉巴马州诉艾佛森石油公司欺诈案中,

裁决被告支付6800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金,外加118亿美元的惩罚性赔

偿金。陪审团做出如此天价赔偿的理由也很简单,认为像艾佛森石油公

司这样的大集团,如果不如此判决根木不能起到惩罚的作用。其三、预

防功能,尽管传统的损害赔偿也有一定的预防功能,但是其效果并不明

显,特别是在产品质量、环境侵权频频出现的今天,侵权者所获利益与

付出的侵权成本不成正比,两者之间巨大的剪刀差成为侵权者不断出现

的内在利益动力,不剥夺此剪刀差难以达到真正预防之目的,惩罚性赔偿

正好能达此目的。

从这个角度看,《新消法》第55条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

解读条文就变得非常重要。第55条包括两款规定,第1款实质上是《旧

消法》第49条双倍赔偿的升级版本,主要变化体现在惩罚力度的加强。

该款可以从两个层而理解,其一,变双倍赔偿为三倍赔偿,如果经营者

有欺诈行为,消费者要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的力度为购买商品和接受服

务费用的三倍;其二,五百元垫底,如果按照前半句三倍赔偿所获赔偿

不足五百的,以五百计算,这种兜底性规定无疑是对《旧消法》第49条

双倍赔偿不足的弥补。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者出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

单价很低,双倍赔偿或者三倍赔偿根木对其没有威慑力度,而此次五百

元兜底性规定,能够很好的威慑经营者的行为。当然,经营者有欺诈行

为之时,消费者首先要主动提出三倍赔偿,如果三倍赔偿数额不足五百,

提请增加至五百。

第55第2款的适用则需要做到内外兼顾。从第2款本身来说,既有

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也有普通侵权赔偿的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

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

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49条、

第51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规定的就是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

第49条、第51条分别规定的是侵权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条都是

传统的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而在依据第49条、第51条提前损害赔偿

之外,还可以“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即有权要求惩

罚性赔偿。而从条文外部适用看,第2款必须要与《侵权责任法》第47

条协调,从某种程度上说《新消法》第55条第2款是对《侵权责任法》

第47条的延续和进一步规定,体现在两个方而。其一、扩大了适用的客

体,《侵权责任法》第47条是在第五章产品责任中,其适用的客体是产

品,具体到第47条,适用的客体是有缺陷的产品,而《新消法》第55

条第2款适用的客体不仅仅是有缺陷的产品,还包括有缺陷的服务,扩

大了适用的客体范围;其二、明确了惩罚性赔偿数额的限度,《侵权责

任法》第47条仅仅规定“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并无具体的确定方法,

而《新消法》第55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为“损失的二倍”以内,按照新

法优于旧法的法理,在缺陷产品致人死亡或健康严重受损之时,惩罚性

赔偿的力度为所受损失的两倍以内,而所受损失则应依据《新消法》第

49条、第51条来计算。

总之,《新消法》第55条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既包括对过去双倍赔偿

的升级,也包含对《侵权责任法》第47条的进一步确定,两款条文的规

定有利于遏制经营者不诚信之行为,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产权益。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南岸区法院)

篇三: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六大亮点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六大亮点

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消法》),

自2014年3月15日起实施。该法此次修改内容涉及而广,对网络购物、

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而的热点问题作了明确

规定。笔者试从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角度,通过案例的形式对该法进行解

读,认为其具有以下六大亮点:亮点1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案例:张先生在某商场促销活动中购买了一台迷你小冰箱,可使用两

个月后,小冰箱内壁便出现了裂痕。张先生拿着发票到商场,但商场认

为小冰箱系张先生人为损坏,不同意帮张先生免费修理。张先生无奈将

商场告上了法庭,但最终因拿不出证据证明所购小冰箱存在质量问题而

被判败诉。

亮点2赋子消费者反悔权

《消法》第25条第1款、第2款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

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

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费者订做的;(二)鲜活

易腐的;(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

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

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案例:“双十一”购物节时,王小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看到一双高

跟鞋,款式新颖,价格也很便宜,王小毫不犹豫点击了购买,并支付了

货款。收到货后,王小觉得这双高跟鞋虽然新颖,但颜跟网页上的

图片出入很大,于是便联系上网店店主,要求退货,并愿意承担来往的

运费,但遭到店主的拒绝。解读:近年来,网络等远程购物方式逐渐成

为人们购物的主流方式之一。远程购物的

“非现场性”导致消费者和商家的信息极不对称,因为商家可能隐瞒了

商品的负而信息,但由于无法直接接触商品,消费者可能被蒙在鼓里而

遭受损失。此次修改的《消法》针对网络等远程购物方式赋予了消费者

七天的反悔权,旨在促进买卖双方的平等地位。根据修改后的《消法》,

上述案例中的王小有权要求退货。

反悔权仅适用网络等远程购物方式,消费者直接到商店购买的物品,

不适用该条规定。另外,反悔权的期限是七日内,且根据商品性质不宜

退货的商品,不在此列。

亮点3明确个人信息保护

《消法》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

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

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

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

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案例:吴先生在某大酒店预订了婚宴,并留了电话。可是不久,婚庆、

旅游等公司的电话便接踵而至,吴先生不堪其扰。吴先生发觉,在婚礼

操办过程中,唯一留号码的就是在订酒席环节。于是他到酒店,但酒

店告诉他,打电话的婚庆公司都是酒店的合作方,这是酒店为方便新人

而免费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新人在这些公司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折扣优

惠。吴先生听了后非常气愤,但却“走投无门”。

解读:个人信息被随意泄露或买卖,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谁都知道是商家“出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但却没人管也没地方去

投诉。修改后

的《消法》首次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消费者权益确认下来,是消费者

权益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虽然《消法》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确认下来,但这一规定目前仅停

留在文件上,具体操作性不强。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消费者如何取证、

维权?相关经营者将获怎样的处罚,有待进一步规定。

亮点4消协可提公益诉讼

《消法》第37条第1款规定:消费者应履行以下公益性责任:??

(七)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

者依照木法提起诉讼。案例:杜先生请朋友到某餐馆吃饭,结账时,发现

餐馆多收了24元钱。杜先生询问得知,这24元系杜先生和朋友就餐时

使用的一次性餐具费用,所有顾客都收了。杜先生认为餐馆这种强制性

消费违法,向当地消协投诉。但经调解后,消协也表示爱莫能助,让杜

先生到法院起诉。为了24元钱到法院打官司太划不来了,于是杜先生只

得作罢。

解读: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体性消费事件,对

于消费纠纷数额较小的事件,相当多的消费者衡量维权成本后,出于各

种原因不愿意维权。在诸如三鹿奶粉、问题胶囊等体性消费事件中,

消费者往往势单力薄,举证困难,消费维权常常陷入尴尬境地。修改后

的《消法》明确了消协的诉讼主体地位,对于体性消费事件,消费者

可以请求消协提起公益诉讼。上述案例中,根据修改后的《消法》,杜

先生可以请求当地的消协提起公益诉讼。亮点5定位网购平台责任

《消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

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

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

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解读:网上购物方式同普通的购物方式不同,对于商家是否具经营资

质、信誉等情况,买家无从查证,这就需要网络平台加强审查和监管。

但另一方面,由于卖家众多,网购平台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买卖自

由,双方自愿,要求网购平台进行直接监管也是不现实的。为此,此次

修改后的《消法》对网购平台的责任进行了清晰定位,即网购平台不能

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的,承担赔偿

责任。上述案例中,根据修改后的《消法》,吴女士有权要求网购平台

承担赔偿责任。

亮点6加码消费欺诈赔偿

《消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

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

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

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案例:孙小在某超市购物时,看到一款促销的泰国大米,原价10.5

元/公斤,促销价6.2元/公斤。孙小觉得挺便宜,便买了1公斤。后孙

小又买了1公斤苹果,苹果原价15.5元/公斤,促销价10.1元/公斤。

结账回家后,孙小发现超市在结账时,均是按大米和苹果的原价进行

结算的,于是她到超市要求赔偿。

解读:修改后的《消法》不仅将惩罚性赔偿的倍数由“退一赔二”变

为“退一赔三”,而且还对赔偿的最低数额进行确定。上述案例中,超

市的行为明显构成价格欺诈,根据修改前《消法》,孙小只能要求获

得双倍赔偿即52元;而根据修改后的《消法》,孙小可能获得3倍赔

偿即78元,由于该数额低于500元,因此孙小可以获得500元的赔偿。

此赔偿原则仅针对经营者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所谓欺诈消费者的

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

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解读浅谈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一款的理解与适用2013年修订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简称《消法》)第55条:“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


本文发布于:2022-08-02 15:0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52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