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题库
法理学题库
一、填空题
1、法的主要调整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法的主要内容是由
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2、法的规范作用包括:告示作用、指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作用、教育
作用和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二要素说认为,法律规则的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4
5
、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和法律行为。
、法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法律规则和_______________。6、法律部门的
划分标准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包括:、、法的编纂。
约束力的总称,包括时间、和三方面效力。
9、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
8、法的效力,即各种法的
和。
10、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包括责任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损害结果和
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11、立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形式推理,就是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推理、
13、关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二要素说认为,法律规则的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14、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和法律行为。
15、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6、在法的本体范畴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是中心范畴。17、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包括:、、法的编纂。
18、法的效力,即各种法的约束力的总称,包括时间、和三方面效力。
19、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将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20、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
1、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是()。
A.法律规范B.部门法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条文
2、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你的”“我的”之类的概念B.最早出现的
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
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D.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
3、依照我国法律,下列不可以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活人的身体C.行为D.有体物
4、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是()。
A.处于相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法律移植B.落后的国家移植先进国家法律制度
C•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
制度。
5、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实际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在法理学上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
6、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A.它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浑
然一体B.它的适用范围是在氏族内部C.它不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达的
D.它不是依靠法院、警察、监狱等机关来保证实施的
7、含有“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的法律规范,为()。
A•禁止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强行性规范
D•殖民地国家移植宗主国的法律
)。A.精神产品B.整个
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党的政策9、有关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存在
具备权利能力C•公民具备权利能力一定具有行为能力
全之分
10、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
大宪章C•教会法D•罗马法
1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B.国家意志C.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
12、法学可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是从()。A•法律部门这一角度所进行的划分
B•法律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所进行的划分
行的划分D.认识论角度所进行的划分
13、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
素中的()。
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C.法律技术性规定D.法律规范
14、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是()。
A.处于相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法律移植
家法律制度
C•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
制度。
15、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理学上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
16、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意味着()。A•国家强制力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唯一力
量B•任何违法行为都必定会受到国家制裁C•国家强制力是法的最后一道防线D.只有法具有强制
性
17、含有“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的法律规范,为()。
A•禁止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强行性规范
D•殖民地国家移植宗主国的法律
B.落后的国家移植先进国
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一角度所进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自由
B•公民具备行为能力不一定
D•法人的行为能力有完全和不完
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党的政策19、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的分类的
根据是()。A•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地位
系的存在形态D•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联系
20、在法律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相结合
三、判断题
1、法对行为的调整表现为一种个别调整。
活动就是法的制定。()
4、所有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都要求责任主体具有主观过错。
5、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6、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7、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无需考虑被统治阶级的意愿。
法行为。()
9、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10、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
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1、没有保证手段的社会规范是不存在的。
()
12、法律有时候也是被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产物。()13、立法活动就是法的制定。
()
14、法始终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相一致。()15、法律关系包括合法关系和非法关系。()
16、法是社会的公共意志的体现。()
17、法有时反映被统治阶级的要求和愿望。()18、法的最本质的价值是自由。()19、属地
主义是法对空间的效力。()
()8、法律行为只包括合
()
()2、法律体系简称法系。()3、立法
D•保护主义
B•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C•法律关
20、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四、名词解释1、法律事实2、法律部门3、法律义务4、法的溯及力5、法律关系6、法
律权利7、法系8、行为能力9、法律继承10、司法11、法
12、法律部门13、法律权利14、法的溯及力15、法律关系16、法理学17、法律义务18、
法律事实19、权利能力20、法律概念
五、简答题
1、简述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2、简述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的原则3、简述法的起源的
5、简述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意
义
6、简述法律移植的原因7、简述正当程序的
8、简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法
9、简述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10、简述
的规范作用
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12、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3、简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14、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5、简述法律移植
的原因
1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17、法的基本特征
一般规律4、简述法的局限性
18、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19、简述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20、简述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应遵循的原则
六、论述题
1、论述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
2、试述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3、试述法的规范作用、社会作用及其局限性4、试述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
一、填空题
1、权利、义务、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2、评价作用、强制作用
3、行为模式;法律后果4、法律事件
5、法律概念、法律原则
6、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7、法的清理;法的汇编8、空间;对象
9、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10、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主观过错
11、立法准备阶段、由法到法案的阶段、立法完善阶段。12、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13、行为模式;法律后果14、法律事件
1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16、权利;义务
17、法的清理;法的汇编18、空间;对象19、根本法和普通法20、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二、单项选择题
1、B;2、B;3、B;4、C;5、D;6、D;7、B;8、A;9、A;10、B;11、C;12、D;
13、B;14、C;15、C;16、A;17、B;18、A;19、D;20、C三、判断题1、X2、X3、X4、X5、
“6、“7、X8、X9、X10、“11、V12、X13、X14、X
15、X
17、“18、“19、X20、“
四、名词解释
1、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2、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
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3、法律义务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
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4
5
6
、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加以适用的效力。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
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7、法系,是依据法律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存在样式和运作方式,而对现存的
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8、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9、法律继
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
制度对新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新法律制度对旧法律制度的承接和继受。10、司法(法的适
用),是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11、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
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
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12、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
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13、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
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14、法的溯及
力是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加以适用的效力。
15、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6、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17、法律义务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
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18、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19、
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20、法律概念,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
法律术语。
五、简答题
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2分);契约自由原则(2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
2、责任法定原则(1.5分);因果联系原则(1.5分);责任自负原则(1.5分);责罚相当
原则(1.5分)。3、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法的起源经历了从氏族习
惯到习惯法,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2分);法的起源过程受到宗教规范和道德规
范的深刻影响(
的一种(1分);
(2)法律并不能有效地干预或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1分);(3)法具有保守性、
2分)4、(1)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
僵化性和限制性(2分);(4)法的运作成本巨大(1分);
(5)法律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一系列社会条件(1分)。
5、首先,要注意国外法(供体)与本国法(受体)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1.5分)其次,要
注意外来法律的本土化,即用本国法去同化和整合国外法。(1.5分)再次,要注意法律移植的优选
性。(1.5分)最后,要注意法律移植的超前性。(1.5分)6、
(1)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2分)
2分)
(3)法律移植是法律方面的对外开放,这是整个社会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
(4)法律移植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
1分)
1分)7、(1)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平等
1分)
的前提。(2分)(2)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力制衡的机制。(1分)(3)正当的法律程序是解纷
效率的保证。(1分)(4)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实现的手段。(
(5)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法律权威的保障。(
分)
(4)当原则与原则冲突时,常常对原则所代表的利益做出权衡;当规则与规则相互冲突时,要么
无效,要么有效。(3分)
9、(1)权利和义务实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1分)8、(1)法律原则有更大的宏观指导
性;(1分)(2)法律原则有较强的稳定性;(1分)(3)原则较为模糊,规则较为明确;(1
(1.5分)(2)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1.5分)
(3)权利和义务贯穿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
面的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1.5分)
10、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告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六种。(各1分)
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
领导五个方面。(1分)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1分)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本质要求;(1分)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1分)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
使命;(1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分)12、(1)责任主体:是指因违反
法律、违约或法律规定的事由而承担法律责任的人。(2分)(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此为法律
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1分)
1.5分)(4)权利和义务全
(3)损害结果:是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侵犯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包
括实际损害、丧失所得利益及与预期可得利益。
为或违约行为是的主观心理状态。(1分)
(1分)(4)因果关系:
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1分)(5)主观过错: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
2)法律原则有较强的稳定性;(1分)(3)原则较为模糊,规则较为明确;(1
分)
(4)当原则与原则冲突时,常常对原则所代表的利益做出权衡;当规则与规则相互冲突时,要么
无效,要么有效。(3分)
14、(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1.5分)(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1.5分)(3)功能
上的互补关系。(1.5分)(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5分)
15、(1)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2分)
1分)
2分)(2)
(3)法律移植是法律方面的对外开放,这是整个社会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
(4)法律移植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1分)
1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
领导五个方面。(1分)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1分)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本质要求;(1分)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1分)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
使命;(1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分)17、(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
规范。(1.5分)(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1.5分)(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
范。(1.5分)(4)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1.5分)
18、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特别
行政区法、国际条约。(2分)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法的形式体系中分别居于核心地
位和重要的地位。(2分)不成文法在中国法的形式中居于次要和从属地位,是作为中国法的补充形
式存在的,主要是政策、习惯、判例。(2分)19、
(1)权利和义务实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1.5分)
(2)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1.5分)(3)权利和义务贯穿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
整个过程。(1.5分)(4)权利和义务全面的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1.5分)20、(1)责任法
定原则:①法律责任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②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
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违约者或相关人的责任。
(1分)
(2)因果联系原则: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人的行为与损
害结果或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二是,人的心理等主观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1分)
(3)责罚相当原则,包括三个“适应”:第一,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性质相
适应;第二,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第三,法律责任的种
类和轻重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2分)
(4)责任自负原则,实施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负责,必
须独立承担法律责任。(1分)
六、论述题
(一)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3分)
原始习惯:人们在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从必然和无数偶然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逐渐的、自然
而然的自发形成,并世代相传和演变下来的;
法:国家有意识的制定或认可的,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基于自己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
并处于维护和发展这种利益的目的而有意识的对原始习惯加以选择、确认或自觉创制的。(二)两者
体现的意志不同(3分)
原始习惯:体现氏族成员的共同意志,反映人们利益的一致性和平等关系法:反映社会统治集团
的意志,维护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三)二者调整的内容不同(2分)
原始习惯:原始人依习惯行事,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法:法律对行为的调整
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分离为条件的(四)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2分)原始习惯:维系氏族的血缘关
系
法:确立和维护有利于社会统治集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五)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2分)
原始习惯:由血缘关系所结成的本氏族、部落范围内生效,与地域无关,属人主义原
则。法:按地域划分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而与血缘无关,属地主义原则。
(六)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3分)
原始习惯:通过社会舆论、氏族首领的威信、传统力量、人们的自觉和内心趋势等因素保证实施。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注:只简单列举而不作论述最多得5分
3、1、(1)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看,法具有规范作
用,规范作用是法作用于社会的特殊形式;从法的本质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会作用,社会作用
是法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3分)
(2)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告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六种。(10分)
第一,告示作用:法代表国家关于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意见和态度。这种意见和态度以赞成和许可或
反对和禁止的形式昭示于天下,向整个社会传达人们可能或必须如何行为的信息,起到告示的作用。
第二,指引作用:法是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来指
引人们的行为的。
第三,评价作用: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第四,预测
作用:根据法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将如何对待人们的行为,进而根据这种预知来作出行动安排和计划。第五,教育作用:通过把国
家或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凝结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法律符号而向人们灌输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
态,使之渗透于或内化在人们的心中,并借助人们的行为进一步广泛传播。
第六,强制作用:法的强制作用在于制裁违法行为,它是其它作用的重要保障。通过制裁可以加
强法的权威性,保护人们的正当权利,增强人们的安全感。
(3)法的社会作用(2分)
法的社会作用通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促进作用中体现出来。
(4)法的局限性(5分)
第一,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第二,法律并不能有效地干预或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第三,法律具有保守性、僵化性和限制性。
第四,法的运作成本巨大。
第五,法律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一系列社会条件。
4、(1)宪法原则(5分)
宪法是万法之法,也是其他所有法律法规直接或间接的立法基础。背离宪法原则,立法必然紊乱。
因此,立法必须以宪法为根据或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立法的法治原则(5分)
第一,一切立法权的存在和形式都有法的根据,立法主体进行活动,应以法为规范,行使法定职
权,履行法定职责;
第二,规范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的法,应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有利于立法发展和社会进步,有
利于保障人类的各种基本权利;
第三,关于立法方面的法,在立法活动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权威。
(3)立法的民主原则(5分)
第一,立法主体具有广泛性。人民是立法的主人,立法权在根本上属于人民。立法主体多元化,
建立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政府机关合理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和监督体制。
第二,立法内容具有人民性,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宗旨。
第三,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在立法过程中贯彻众路线。
(4)立法的科学原则5分)
第一,需要实现立法观念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二,需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建立科学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立法主体设置体制、
制。第三,更具直接意义的是要解决方法策略和其他技术问题。
立法运行体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21:3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49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