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法律》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法治的发展进程,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
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本课作为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
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我们一生。随
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人类开始了迈向法治社会的
步伐。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
现。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难点:法治的发展进程。
三、学情分析
未成年人作为21世纪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关系着
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限制,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
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有必
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四、教学过程
导入:“身边法律大家谈”经验分享
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请你来分享:
1.你知道哪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
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
何而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
环节一:走近法治
1.法律与生活
播放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事儿,你一个都躲不开”
民法总则被视为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
本经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每个公民来说,相当于有了一份权利保障书。2017年十
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
提问: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通过说明了什么?
结论: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
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在身边
出示图片及情境,并思考回答:(1)这些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
这一观点吗?
结论: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
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权利与义务
播放视频“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根据视频内容完成教材第86页“探究与分享”内容并回答问题。
说说上述内容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结论: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
发展的空间。
环节二:追寻足迹
刚才视频结尾提到目前我国法律还有待完善的地方,下面一起追随法治的脚步,探究法
律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出示材料
材料一:夏代法律在古文献中称“禹刑”。《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西汉的《尚书大传》中有“夏刑三千条”的说法。东汉郑玄为《周礼》作注解时也说夏代的
刑法有死刑200条,宮刑500条,膑刑(凿去膝盖骨)300条,劓刑(割掉鼻子)1000条,
墨刑(在犯人面上或额上刺刻并涂墨)1000条,加起来共3000条。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
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
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
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
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
定。
提问:材料对你有何启发?
结论:法律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法律是统治阶级
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
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出示图片并思考:有了法律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结论:法律不能贯彻落实,就等于一纸空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自成体系
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的法典就已比较完备,但在封建专制的历史中,法律成为统治者治理
被统治者的依据,这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其实质还是人治。
环节三:探究力量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结论: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
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
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法治进程流程图
材料二: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00多件,行政法规700多件,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近9000件,形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可以设想,没有物权法,公民维护私产权利的盾牌是否能够硬气;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7天无理由退货”会有多少商家响应;没有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和取消劳动教养制度,
还会有多少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得不到纠正。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体会?
结论:法治助推中国梦。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
必由之路。
本课小结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我们一生。随着社会的发
展,法治不仅成为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
的实现。
拓展空间:
法律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与同学分
享中华民族法治文明史上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并谈谈你的体会。
五、板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2-07-31 09:1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486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