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九今起施行网络传谣
最高可判七年
2015年11月01日00:57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张浩漫画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8月底获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下述简称为“刑
九”)将于今天起正式实施,医闹、袭警、、虐童等一系列曾引发舆论关注
的违法行为,被正式纳入刑法制裁的范畴。新法规正式实施,一些与民众生活息
息相关的法律条文,备受关注。
校车客车超员、超速入刑
【原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
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
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
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背景】在2011年获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危险驾驶罪入刑,提
高了对该种行为的处罚力度,评论认为此举有利于打击“马路杀手”。在《刑
八》的基础之上,《刑九》将校车、旅客运输等超速、超载的行为纳入处罚范围,
同时,还将对为该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法处罚。
有媒体统计,2010年至2014年的近5年间,全国至少发生43起校车事
故,多数涉及超载现象,约8成均有致死情况,死亡人数达153人,校车事故
频发成近年来的突出问题。
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7年
【原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
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
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背景】近年来,民众的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被推销、电话骚扰的经
历,却不知个人信息是如何遭到泄露的。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是此次修
正案的亮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指出,这次修订扩大
了犯罪主体和侵权行为的范围,体现了对个人信息更大边界的保护。
办最重判7年用冒名顶替也将受罚
【原文】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
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
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
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
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背景】轰动全国的陕西“房”龚爱爱即是通过多个身份证件从事民事活
动。有分析称,刑九将使用伪造变造证件情节严重的行为入罪,提高打击准确性,
掐断使用伪造变造证件的源头,有利于维护安全、诚信的社会秩序。
国家考试作弊最高可判7年打击
【原文】“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罚金。
【背景】除上述行为外,修正案还对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相关试题和答
案、等行为进行处罚。至于,或让他人替自己考试的行为,将被处以拘
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诚信,也侵害了其他考生的权益。此前针对行
为尚无明确规定,使得不少学生铤而走险。专家指出,打击考试作弊行为,惩
处方法从以前的取消成绩到禁考,现在甚至有了入刑的相关规定,国家打击考试
作弊的力度越来越大。
职业医闹遇“杀威棒”
【原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
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背景】近年来,医疗纠纷中,患者及其家属通过雇佣“医闹”向医院方面
施加压力,借机闹事的现象称为舆论热点话题。这类活动经常采取毁坏财物、扰
乱正常医疗秩序、殴打医务人员或在医疗场所滞留等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
有些人看中其中“商机”,使“医闹”成为一类特殊的“职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中,“医疗”是较原先条款新增的领域,这也意味
着“医闹”通过此次修正案正式入刑。分析认为,将“医闹”行为明确纳入聚众
扰乱社会秩序罪,会对不法分子起到威慑作用。
暴力袭警将从重处罚
【原文】“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
从重处罚。”
【背景】近年来,“暴力袭警”事件频发,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根据公安
部今年4月透露的数据,2010年至2014年,公安民警因同犯罪分子作斗争而
遭受暴力袭击负伤8880人,占负伤民警总数的42.8%,连续5年总体上升,其
中2014年2417人,比2013年上升24.1%。
“不少警察在执法时往往不希望惹事,小事大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出大
事才采取手段,客观上纵容了‘袭警’现象发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教授皮艺军认为,惩治率不高、追究不严,也是导致袭警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
冲击法庭打骂法官最高可判3年
【原文】有下列扰乱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管制或者罚金:(一)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二)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
与人的;(三)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
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四)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
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
【背景】近年来,报复法官、暴力抗法等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当事人不尊重
法官,甚至辱骂法官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法官遭到侮辱、诽谤和威胁,最后不
了了之,有的案件经过各级复查,没有任何问题,还不得不去接访。
将相关行为入刑,有声音指出,此举不仅有利于维护法官的人格最严,也有
利于其专心办案,毕竟法官的职能不是充当“矛盾救火员”或“社会工作者”。
贪官或将把牢底坐穿
【原文】刑九对重特大贪污贿赂犯罪人新增了可以终身监禁的规定:“人民
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
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背景】根据最高法出台的司法解释,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实施
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
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
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可以罚当其罪的,
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
执行足以罚当其罪的,不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
“刑法中明确写入‘终身监禁’,这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北京大学廉
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规定“不得减刑、假释”,是终身监禁落到
实处的双保险,一方面可以加大对腐败分子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内
死刑的负面压力,更好地开展国际追逃。
朋友圈传谣最高可判7年
【原文】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
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
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
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背景】当前,诸如微博、、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屡见不
鲜,其中不乏一些“贫困求捐款”、“帮忙孩子”等看似传递正能量的文章,
却有可能暗藏电话。然而,网友跟风、盲目转发则容易进一步扩大虚假信息
的传播。此次修订案出台,“网络造谣”等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这也是对“互联
网不是法外之地”的最好诠释。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运营经理尹雪赓表示,在以往因谣言获刑的案件中,
大多是“非法经营罪”“扰乱公共秩序罪”等罪名,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传播虚
假信息行为的法条。此次调整,既让相关判决更有依据,也可以减少判决上的争
议。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表示,如若在网络这种公共场合散布虚假信
息,可能涉及多种罪名,包括即将生效的刑法修正案九,利用信息网络散布虚假
警情等信息,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而不仅仅是行政责任或者简单民事赔偿责任。
虐老、虐童最高可判3年
【原文】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
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背景】针对现行刑法只针对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作出规定的情况下,修正
案增加了上述规定。对于虐待老人儿童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曲新久表示,
养老院、幼儿园等非家庭成员的组织机构或人员,实际上承担着一个监护人、“准
母亲”的责任,因为被别人付了钱,或政府给了钱。这次增加了一个类似于针对
家庭监护人的条款,如果今后学校、养老院再虐待这种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这种
情节是可以定罪的。
10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增加了包括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等在内的新罪名共20个。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介绍说,《刑法修正案(九)》通过后,
对一些新增的刑法分则条文,需要确定罪名;对一些犯罪构成要件有重大修改
的分则条文,有必要对原罪名作出相应调整。罪名,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
体犯罪的名称。办理刑事案件,首先需要准确适用罪名,这是严格区分罪与非罪、
此罪与彼罪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检法机关统一执法、规范执法的必然要求。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也将被处罚
【原文】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
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背景】此前,在打拐案件中,对于收买妇女儿童者的处罚颇受争议。“没
有买卖哪有杀害?”刑法修正案九就把利剑指向了买方市场。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不阻碍其返回居住地的,
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责任。而《刑
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则表述为:对不阻碍解救儿童的改为“可以从轻处罚”,
对不阻碍被买妇女返回居住地的改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嫖宿幼女罪被废除猥亵罪客体扩大到男性
【原文】原刑法第三百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嫖宿不满十四岁的幼女的,处五
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新修订后,废除了“嫖宿幼女罪”对应条款。今后
相关行为将依据罪的对应条款处理,且从重处罚。
【背景】对于这一罪名的删除,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焦扬9月22
日在北京表示,考虑到近年来这些方面的违法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执法环
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充分调查研究,听取有关部门、专
家学者和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认为取消嫖宿幼女罪有利于对幼女的统一保护,
也能充分体现对幼女特殊保护的立法精神。同时,废除嫖宿幼女罪也对预防此类
违法犯罪行为具有教育和法律震慑作用。
其实,除了嫖宿幼女罪被删除,同时,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也修改为:以暴
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这意味着,强制猥亵违法行为的对象不再仅仅限定为女性,而是包括了男性。(完)
本文发布于:2022-07-30 23:5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482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