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被执行人财产的途径与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5 05:53:58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24日发
(作者:商品房契税征收标准)

查被执行人财产的途径与方法

进入执行程序后,案件能不能得到执行,关键在于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认定

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的依据就在于能否查到被执行人财产。当前,在执行实务中,

被执行人并不主动配合法院的执行,千方百计地转移、隐匿财产,给法院查明其财产状

况增加了难度,在执行中,如何查被执行人财产是执行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依

照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自己多年的执行工作实践经验,就调

查被执行人财产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点滴归纳,为法院执行工作抛砖引玉,并赐教于各位

同仁。

一、由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

若干规定》)第28条第1款规定:“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执行

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以

下简称《执行期限规定》)第五条规定:“承办人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后3日内通知申请

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在执行法院立案之时就应书面通知申请执

行人,有义务向人民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申请执行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应当尽力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虽然申请执行人自行调查被执

行人的财产有诸多不便,但申请执行人在与被执行人进行民事交往活动中或多或少地掌

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申请执行人比执行人员更能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

况。笔者对已经执行的案件进行统计,有70%以上案件的执行,都是申请执行人向人民

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后才予以执行。在司法实践中,一

些申请执行人对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法院判决生效了,

下一步就依靠法院执行;有的申请执行人还认为,执行立案可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执行启动后就和自己无关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申请执行人不是积极配合法院去收

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而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都不利于申请执行人保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所以,法院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时,强调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

其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而不是“可以”,将有利于申请执行人保

护自己的权利,有利于法院对案件的执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申请执行人不向人民法

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就不予执行,根据《执行期限规定》第六条第二

款的规定,对于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或者提供财产状况

或财产线索确有困难,需人民法院进行调查的,法院应当进行调查。

二、责令被执行人向法院申报财产

《执行若干规定》第28条规定:“被执行人必须如实向人民法院报告其财产状况。”

案件一旦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院应书面通知被执行人如实向人民法院申报其财产状

况,该通知在法院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时一并送达。被执行人向法院申报财产时,

法院应责令其“如实”申报财产,不得隐瞒或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申报财产的内容包

括:收入、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动产、不动产、车辆、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对外投

资权益及收益、到期债权等资产。对被执行人的自行申报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申

报的完整性、时效性。(2)要注意对各种动产、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的申报。执行实践中

最容易忽视的是被执行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及其他生产经营性所得

的申报。

在执行实践中,被执行人一般都未如实申报财产,消极对抗执行,通常称之为“软

抗拒”,有一些人是基于对生效法律文书的错误认识而产生消极对抗行为,也有的是受

当前社会上不正常现象的影响,什么“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占国家便

宜欠银行的钱顺理成章,认为“不占白不占”。执行人员要切实掌握被执行人的这种错

误认识,积极化解和减少对抗,争取被执行人的合作,防止被执行人心理发生逆转。同

时要对被执行人严厉讲明转移、藏匿财产或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的后果。

三、法院依职权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和审查、判断证据

《执行若干规定》第28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有权向有关机关、社会

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个人,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执行期限规定》第

六条规定:“承办人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后5日内进行查证核实,

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予以核查。”“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

或者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确有困难,需人民法院进行调查的,承办人应当

在申请执行人提出调查申请后10日内启动调查程序。”承办人根据财产的性质,可分别

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或核查。具体包括:

1.向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

2.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被执行人的房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情况;

3.向车船管理部门查询被执行人车辆船舶情况;

4.向工商登记部门查询公司、企业注册登记情况;

5.向证券公司查询被执行人的股权情况;

6.向公安户籍部门了解被执行人的家庭关系、履历情况;

7.向被执行人的工作单位了解其收入情况;

8.向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机构了解被执行人的收入、生活来源等情况;

9.向国家专利局、商标局了解被执行人的知识产权;

10.向其他有关单位、知情人员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社交活动、经营状况、人员

出入规律。特别是查询被执行人的手机和电话的通话情况,有时能获取很有价值的线索。

《执行期限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承办人一般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对被执行

人收入、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车辆、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对外投资权益及

收益、到期债权等资产状况的调查。”该规定进一步强调了人民法院应依职权调查,并

限定了1个月的时间,加大了执行人员的责任。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财产特别是个人

存款难寻是个老大难问题。云阳法院充分利用银行存款实名制提供的方便条件,对有关

个人存款采取有针对性或拉网式查询,用足用活查询、冻结、划拨等强制措施,收到了

良好执行效果。具体作法是:一是通过公安机关查实被执行个人及其家属的身份,为

查询个人存款提供扎实的依据。二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线索进行查询。充分调动申请执

行人提供查询线索的积极性,对其能够提供具体银行或储蓄所的,执行人员做出快速反

应,直接前往查询、冻结及划拨。三是依职权广泛查询被执行个人存款。申请执行人不

能提供财产线索,但执行人员根据对掌握情况的判断,认为有必要查询被执行个人存款

的,大致界定被执行人的活动范围后,对该范围内各个储蓄点进行拉网式查询,若被执

行人确有存款及时予以执行。四是依法查询被执行人家属名下存款。对被执行人虽为个

人,但可执行其家庭共同财产的,为防止被执行人将现款存在家属名下逃避执行,依法

主动查询其家属的存款情况。在执行工作中,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定期在一定范围内开展

拉网式查询,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云阳县法院从2006年推行此方法以来,在

已结案件中有5%的案件得到了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执行人员必须在继续收集有关执

行的证据材料基础上,组织、指挥、引导当事人举证,从而把握好执行的时机,避免执

行工作盲目、无序进行,保证执行案件的质量,提高执行效率。同时,执行人员必须围

绕执行依据、执行对象、执行标的进行审查、判断,准确、及时地查明被执行人履行能

力的状况,从而对案件作出正确、合法、及时的处理,以取得最佳的执行效果。执行中,

可尝试采用“开庭式”的执行方式,将出示证据和当事人相互质证作为执行中审查、判

断证据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出示证据,对有关证据互相质询和辩论,确定证据的证明

效力,为全案证据的综合认证打下基础。然后对全案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辨明真伪。

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及人民法院依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都必须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准确确定其证据效力。在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结

合,一是要将权利人提供的证据同被执行人提供的证据以及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相

结合,予以综合分析判断;二是要注意将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的经济、财产状况同其

在审判阶段的经济、财产状况相结合,分析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发生变化的原因,抓住问

题的实质,作出准确无误的结论。

四、传唤被执行人询问

传唤是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为了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传唤被执行人或其法定

代表人、负责人到法院接受询问或质证的一种强制方法。《执行若干规定》第29条规定:

“为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可以传唤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

代表人或负责人到法院接受询问。”传唤被执行人到法院接受询问,这是当事人报告方

法的一种补充,与被执行人申报相比,具有国家强制彩。执行人员在询问中,被执行

人处于心理弱势,比较易于让其如实陈述其财产状况,但应讲究询问方法和艺术,力求

让其说清其财产状况,并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其漏洞,以便真正查清财产的名称、数量、

存放地点及其价值。此种方法是法院在执行中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若被执行人

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对被

传唤人实施拘传,强制调查询问,查明其财产。在询问被执行人时,一定要注意核对被

执行人向法院申报的财产与法院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是否相同,如有

转移、藏匿财产行为,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给予处罚;在执行过

程中遇有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妨害执行情节严重,需要追究刑

事责任的,将有关材料移交有关机关处理。

五、强制搜查被执行人财产

强制措施中对财产的搜查,是指被执行人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转移、隐匿

财产,拒绝按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供有关财产状况的证据材料的,人民法院发出搜查令,

对其住所或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的行为。其特点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民事诉讼

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

题的意见》第285条、第286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可采取搜查措施,以及搜查

的条件和程序。由于搜查措施行之有效,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实际

执行中,由于被执行人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未能如实的申报其财产和提供财产状况的

证据材料,法院通过对被执行人的住所、企业的财务室、负责人的办公室进行搜查,能

直接获取被执行人财产的有关证据材料。搜查时,首先责令被执行人对可能隐匿财产和

有关财产证据材料的处所、箱柜自行开启,如不配合开启的,法院强制开启。由于搜查

活动的场所在被执行人住处、办公处以及财产隐匿地,无法形成法庭上庄重威严的气氛,

加之被执行人的抵触情绪,极易发生抗法事件。因此,开展搜查活动要严格程序、周密

安排、细心全面,做到万无一失。在执行工作中,有40%以上的案件都采取了这一强制

执行措施,运用广泛,有时能获得意外的收获,使案件得到及时执行。

六、对被执行人的全部资产审计执行

审计执行是指法院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被执行人的全部资产、负债、所有权益等

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这一方法,通常在被执行人不申报财产状况,

或者申报的财产不能清偿债务或不足以清偿债务,申请人提出质疑;或者申请执行人提

出证据线索证明被执行人有隐匿、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及其他逃避债务嫌疑的情况下

所采用。审计机构应是具备审计资质的社会审计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此种方法仅适用

于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案件,不适用于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案件。此办法已在

其他法院得到运用。

七、案外人举报或悬赏公告执行

采取公告奖励的办法,鼓励案外人及公众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举报。对案外人举报

提供的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法院应立即调查核实,一旦查证属实,根据被执行人财产的

价值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物质奖励,但对举报人要采取保密措施,并严格程序。此办法虽

无法律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工作中已得到认可,并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公告被执行

人名单,对被执行人形成威慑,也能促进案件的执行。

八、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扩大查被执行财产的范围

当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时,就要考虑有无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主体的条件。被执行

主体有直接主体、连带主体、代位主体三种。直接主体是据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中确定的

被执行主体。连带主体、代位主体则是在执行程序中,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或是出现

了在审判程序中未曾发现的情节,依照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应变更和追加的新的被执

行主体。

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主体,从形式上扩大了对申请执行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增加

了查被执行财产的线索和可能性。从本质上看,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过程,也是

查被执行财产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执行若干规定》第76条至第83条规定了变更、

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十种情况。在连带主体、代位主体确定后,就可以按照前述的查被

执行人财产的方法,查他们的财产,然后决定执行方法和应适用的执行措施。

笔者点滴归纳的以上几种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的途径与方法,并非穷尽执行财产调查

的全部方法。上述方法中,有的是现行法律明确规定的方法,有的是各地法院在司法实

践中探索出来的新方法。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是一项十分艰难

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法院执行人员不断地开辟新思路,

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2-07-24 09:0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32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查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