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更新时间:2025-04-01 22:46:11 阅读:184 评论:0


2022年7月22日发
(作者:不满孙子被踢伤)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

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教育就是要培育各种各类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

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了一个

人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现代公民所具备的独立精神和法律素质。法律

素质是当代公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

懂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这就要求每个社会

成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才能在行为上做到严格依法办事。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普遍地提

升在今天不论那个层次上,也不论对于个人、人、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显得格外的重要,

格外迫切。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

为迫切,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法律素质的培植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

同关心的问题。虽然我们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

但由于长期“人治”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影响,一直以来,普遍存在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不足,

普法教育形式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影响和正面宣传不到位,法制教育远远落后于社会

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

或者对法律一无所知,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也就再所难免。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注意解

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

育。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体

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

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进取、务实的,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是,由于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大学生们处在一个思

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一、社会上及

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

账。第二、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

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

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第四、教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有的学

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既要肯定大学生思想主流健康的一面,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当代大学生,又要看到他们矛

盾的一面。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削弱,而更应该要得到加强。法制教育

的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它以确认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确认社会运行主要靠法律制度

来规范与调节、培植法律信仰为核心,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治社会

的需要。法制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化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尊敬和崇尚

法律,引导他们对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作为社会的主人应该热爱生活,积极思考,勇

于探索,关注社会的发展。在社会走向法治的过程中,,每个大学生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提

升自己的法律素质,提高自我维权的能力,也是提高整个民族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

制教育必须贯彻“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法律的极大权威性”等法律思想,引导学生进入

“法律评价”的空间,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平”、“公正”、“正义”,追求公平、公正、

正义是人类的理想,正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够公平、公正、正义,我们才更应努力去追求

这种人类的理想。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由道德教育引导入门,通过法律认识、法

律评价两个环节,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既能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又能把学法与育人有机

统一起来。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与人俱进。面对

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不能及时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信息社

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

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

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法制教育

工作者是法制教育活动的主体,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其对学生的影响具有

关键意义,他们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坚定政治信念,提高自身的法律

素质,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1)必须在观念上创新,不能以旧观念看新问题,应

随着法治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社会培育大批具备法律素质的普通公民;(2)必须在教

学内容上创新,法律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地制定、颁布,法律制度在不断地完

善,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反映这种发展和变化;(3)必须在教学手段、方式上创新,呆板

的、强制性的灌输已不能奏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

(4)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引导学生对法律价值的关怀为

主要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使这种思

想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其行为的标准。法制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直接影响学生的行

为。因此,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让法律知识进入学生的头脑,就要改变以下的做法,把课本的

一些内容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下,把案例当故事讲一下,把一些法律条文读一下,最后对学生

考一下,把分数记一下。当然,法律精神的养成不是仅仅靠大学的几年学习时间就能培养

出来的,而是一个人长时间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通过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以及在一个

人人都自觉遵守法律和各种规则、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

影响下,而不断养成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法制教育需要校园法治文化的

支持,还要善于利用社会环境的力量。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

育仍然是培养他们的法律精神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一环。三、以《法律基础》课教学为

主要渠道,灌输法律的有关知识。必须要充分利用高校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法律基

础》,《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

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使学生

理解、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围绕着“法”

为核心,做到学法、知法,使大学生形成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守

法行为习惯,真正懂得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预防违法犯罪、

减少违法犯罪、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要在极少的教学学时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面临的困难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形式、手段与学生实际及需要产生背离,影响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教学学时少与繁多的教学内容形成极大的矛盾,教师在授课时受时间的限制,

难以面面俱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内容,优化组合不同章节的

内容,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并穿插典型案例来讲述,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介绍较多的内

容,具体的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法学基础理论专题:着重介绍法的产生、本质和特

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依法治国的内涵及现实意义。2、宪法专题:着重介绍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部门法专题:给

学生简要介绍我国的行政法、刑法、民法(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等)。4、程序法专题:让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一

些具体的诉讼制度,如“两审终审制”、“公开审判制”、“合议制”、“回避制”、等,

树立正确的司法独立和诉讼公正的观念。在形式上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传统的课堂

讲授教学、学生讨论,利用幻灯片、电视、多媒体等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图文并貌地

向学生介绍更多的法律内容。还可举办法制讲座、旁听法庭的庭审,分析生活中活生生的典

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法律。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这比用单一的灌输手段效果更为理

想。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它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社会

的各个层面,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只有全社会都提高了认识,都重视法制教育,大学生

及所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也就可以大大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


本文发布于:2022-07-22 00:3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287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意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