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AGJSIHGYAUYUZ案例与赏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融入本土特资源的实践
——以《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为例
□南宁市第二十中学廖姣宁
【摘要】本文基于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共筑生
命家园》一课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论述在初中道德
与法治课中融入本土特资源的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过程中
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
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理念。
【关键词】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人与自然绿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91-03
新时代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指出,初中阶段重在打牢
学生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感
知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法律常识、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要达成这些教学目标,要
求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各类特资源,结合日常生
活举例并分析,将抽象的理论表述、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本土
化、具体化、情境化。本文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一课教学设计为例,论述融入南宁市隆安县本
地生态环境资源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题内容、地位
《共筑生命家园》是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中第二框的内容,它是
第六课的落脚点,也是上一框题《正视发展挑战》的延伸。学生
从第一框的学习中已了解到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
及现状,知道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
因素。因此,本框的教学应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
绿发展道路”两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环境现状,努力
探寻解决途径,为下一单元《和谐与梦想》教学做铺垫,为认识中
国梦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
本框题在内容上对应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
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是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
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教学目标
的基本国策,认同绿发展理念,增强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
的政治认同。
1.政治认同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绿发展道路的现实意
义,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2.科学精神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
3.法治意识目标: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尊
4.公共参与目标:增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
保护环境的义务,共建美丽中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践行绿发展道路的意义,培养学生政治
认同和科学精神。
1.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让学生深刻理解
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
二、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绿发展道路的全貌进行思考,培
本框题的教学方法主要依学情而定。首先,根据学生思想
认识状况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在之前的
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及现
状,制约我国发展因素等相关常识,但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存在困惑,本框题的教学设计由此展开。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本
地资源、设置情境、选取典型案例、提出思考主题等方式,促进学
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深
度探究,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整个课程的设计贴近学生
的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有梯度的问题也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
的深度。其次,根据学生行为特点采用角扮演法。针对部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生态意识淡薄、环保行为缺少等表现,可以设
计戏剧表演、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角、体
验生活,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牢固树立环境
保护的理念。
91
广西教育2021.9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案例与赏析
(二)学习方法
GVAGJSIHGYAUYUZ
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总之,我们要努力权衡各方需求,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银山的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布泉乡造纸厂要不要建立”问题情
境,开展“各有说法”情景表演活动,帮助学生在角表演和情
境体验过程中,逐渐明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
这一探究环节,能凸显“以绿发展理念为指引、处理好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教学主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
科学精神。
探究活动4:通过分析以上模拟情景,让学生先思考“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现实生活的具体体现以及自己对其现实意
义的理解,然后提出自己对现实的环保问题存在的困惑,最后结
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生态旅游现象以及绿发展道路的现实
意义。
材料一:龙尧村地处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大石山区。从
2019年开始,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探索
发展“观鸟产业经济”,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
致富“双赢”路。目前龙尧村共建成12个观鸟点共150个机位,
已接待游客400多人次,带动解决当地就业20人,通过提供观鸟
服务每年户均增收0.6万元。龙尧村的绿水青山成为未来当地
发展的金山银山。
材料二:隆安县文体旅游局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5月底隆
安县共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同比增长29%,实现旅游消费收入
17亿元,同比增长37%,旅游行业发展喜人。
教师总结:绿可富国,绿可惠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隆安县绿发展的巨大变化中感受
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通过实例论证绿可富国、绿
可惠民的结论,再次加深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环节三:绿之美,始于你我(13分钟,突破难点)
观看视频(视频介绍布泉乡的美好风光),然后教师提问:建
设“绿布泉”我们该怎么做?请学生分别从国家、企业、公民角
度给出建议。
教师总结:于国家,可以从理念、方针、法律(特别点出《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作用)方面提出建议;于企业,可以从
转变生产方式、绿生产、守法生产等方面提出建议;于公民,则
可以从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低碳行动,
让绿发展理念渗透到生活细节中,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主题升华:人人共建美丽布泉,不管今后的我们走到哪里,
都要以同样强烈的责任感保护环境、共筑生命家园,把我们的祖
国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设计意图:带着上一环节学习到的绿发展理念,思考走
绿发展道路不同主体的责任和作为,特别强调“法”和“爱
国”,以促使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和产生爱国爱家乡情感,鼓励学
生从细微处着手建设美丽布泉、美丽中国,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