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法治理论
材料一: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
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以言代法、
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行为。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
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
民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
来应该具有定纷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
就难以实现。
问:结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谈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
之义)。它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例、有力的法治保障
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严格司法(密切相关),一手抓人人平等,一手抓严格司法,以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来体现严格司法的理念,以严格司法来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严格司法
相辅相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严格司法相得益彰。
联系材料,要实现人人平等,必须严格司法,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
道防线。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
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严格司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严格司法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必由之路。
—————————————————————————————————————————————
材料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
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社会
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
度化方案。
材料二: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有: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
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推诿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
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问:根据以上,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环节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题中之义。
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
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
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国家建设要求在立法上坚持(党的领导),在执法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司法上坚持(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
第1页共6页
中特法治理论
手抓德治。最后,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论和模式。
联系材料,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建设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建设法治国家)。
—————————————————————————————————————————————
材料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
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
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
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我
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
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以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众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众的祈求,努力让人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
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平的审判伤害人民众感情、损害人民众权益。
材料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众的事当作
自己的事,把人民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众不满意的问题
改起,为人民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
发态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问: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执法为民理论的基本含义,谈谈你对构建和完善人民众权利保护体系的理解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新时代我国
民主政治实践创新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内容。执法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动力。它要
求构建以社会成员为主体,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权利保护体系)。
执法为民和人民众权利保护(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执法为民)对(人民众权利保
护)有重大的影响,(人民众权利保护)对执法为民有指导作用。同样,(执法为民)对(人民众权利
保护)有独立的反作用,人民众权利保护对执法为民有促进作用,他们犹如飞机的双翼,缺一不可。
联系材料,执法为民要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
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执法为民在构建和完善人民众权利保护体系上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执法为民在构
建和完善人民众权利保护体系上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
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执法为民在构建和完善人民众权利保护体系上是确保
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
—————————————————————————————————————————————
材料一:(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
快构建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
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
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持有
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问: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学习,谈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
第2页共6页
中特法治理论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
安)。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
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推进依法治国伟大战略的过程中,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构成中国特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
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
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4)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
特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如果脱离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依托,
必将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汲取中华
法律文化精华,借鉴但绝不照搬国外法治理念和经验,是依法治国伟大战略顺利达成的必然要求。
(5)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指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将马克
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理论接近,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我
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法治道路经验的(科学总结)。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的理论,全面深入贯彻(中国
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保障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科学性、系统性的(精神内核)与(不二
要求)。
—————————————————————————————————————————————
材料一: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纷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
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司法公正,所
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材料二: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
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
问:根据材料,结合自己对中华法文化中“天理、国法、人情”的理解,谈谈在现实社会的司法、执法实
践中,一些影响性裁判、处罚决定公布后,有的深获广大公众认同,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有的与社会公共
较普遍的认识有相当距离,甚至截然相反判断的原因和看法。
(1)中化法文化的“天理、国法、人情”的要求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它要去法律与道德,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做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做到人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中华法文化中“天理、国法、人情”三者密切相关,背后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不可分离)。
天理离不开国法,法律无外乎人情。以天理与国法来体现人情与道德的理念,以天理与国法来保障人情与
道德,实现天理、国法和人情、道德相辅相成,天理、国情和人情、道德相得益彰。
(3)联系材料,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小康社会就没有办法实现。现实中,如于欢案等,一些
影响裁判、处罚决定公布后,有的深获广大公众认同,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有的与社会公众较普遍的认识
有相当距离,需要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中华法文化中“天理、国法、人情”组合,实现德法兼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
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
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
材料一: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
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完善立
第3页共6页
中特法治理论
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
系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
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材料二: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
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
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已经形成,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
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问:根据以上,结合依法治国理论内涵,从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角度谈谈构建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的意义和要求。
(1)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与党的
领导5个方面组成。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必须构建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立法对民主立法有重大影
响,民主立法对科学立法有指导作用。同样,民主立法对科学立法有独立的反作用,(科学立法)对(民
主立法)有促进作用。因此,中国立法的民主水平和科学水平的好坏决定了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好坏。它
们犹如飞机的双翼,缺一不可。
(3)联系材料,要完善立法规划,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
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保障我国立法体系的进一步
完善。
(4)依法治国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依法治国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
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依法治国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
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
引);依法治国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
材料: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深刻影响,面对法院执行中被执行人履行能力下降、
信用降低、执行和解难度增大等新情况,新问题,最高法院在《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当前执行工作
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司法服务,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引
发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保’”方针的贯彻落实提供司法保障,是当前和今
后一段时期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1:2007年8月,同升市法院判决张某偿还同升市外贸公司2亿。近1年时间,张某未按时履行义
务,且下落不明,外贸公司遂向法院申请执行。
法院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张某除一些变现难度大且价值不高的财产外,尚持有股票ZX科技3000万股,
遂进行了查封。当时股票的市价每股仅3元多,如抛售可得9000余万。李法官综合分析市场大势,认为
ZX科技不仅近期会有送股,而且还有上涨可能,主张股票升值后择机出售。李法官想法得到法院及其上级
法院一致支持,也取得了外贸公司的同意。此后1年多实践,ZX科技先后2次送股,被查封的股票数量达
到了4000万股,股值上涨到7元多。李法官请示法院领导后,速与证券公司营业部交涉以当时市场价格
强制卖出股票,所得钱款足以支付被执行人张某所欠本金及利息。
例2:2007年6月,中都市法院陆续受理了湘妃科技发展公司等单位申请执行太平洋公司10余起欠
款纠纷案,标的约2000万元。执行法官张某查明,太平洋公司主业是水族馆,因经营不善已歇业,除剩4
年期的水族馆经营使用权外,已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张法官经对水族馆项目前景谨慎评估后,经请示法院领导,决定在经营使用权上想办法,敦促被执行
人寻求新的投资合作人,盘活资产。张法官主动到最大债权人湘妃公司,经细致工作,使其接受水族馆
资产及其经营使用权,以抵偿该公司的1500余万债权。同时,湘妃公司另行支付部分款项给法院,由法
第4页共6页
中特法治理论
院分配给其他债权人。经张法官努力,还未太平洋公司到一家私营企业注入资金,使太平洋公司重新焕
发了生机。
此外,一些法院在执行中还采取了“债权入股”或“债转股”等灵活执行措施,社会上形象表述为“放
水养鱼让鱼活”。但对执行法官涉入股市,推动企业运作等做法,网上时有质疑,法院内部也不无顾虑。
问:从正确把握案件执行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效统一)的角度,评价法院(法官)在案件执行中的
上述做法。
问:结合法理学、民法、商法、民诉相关原则,对案件执行中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第一问,从“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角度分析,对法院的做法无疑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因为
这符合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方针,也贯彻《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当前执行工作的若
干意见》的必然要求,当然也更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二问,从法院做法的合法性角度,法官介入执行案件的做法看,首先是违反了司法的(被动性)原
则,其次是,违背了民商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
材料:1840年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战争后,中国的封
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
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
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
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指引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
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问:结合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认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
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
法、守法、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5个方面的主要内
容构成。同时,“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
次正式提出“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这是对社会主义(民
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
属性。
(3)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法
治现代化进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重大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有指导作用。
同样,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独立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法制
现代化发展进程有保障作用。因此,中国法治现代化水平的好坏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的好坏。
结合“三个至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有影响,从而影响了“三个至上”的发
展。
(4)联系材料,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
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但,由于没有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的指导,最后并没有取得成功,让中国走向法治、繁荣和富强。而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
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
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地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
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如它提高立
法者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水平,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
它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
如实现“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确保我国司法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
第5页共6页
中特法治理论
如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如推动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发展;它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连接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的重要指导力。
—————————————————————————————————————————————
材料:200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
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
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5个方面。
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
政党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
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问: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1、法与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法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法。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一方面要强调党的领导、
执法为民,强调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强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又必
须包含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涵义和价值,必须强调宪法法律至上。
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
统一;从法和政治的角度看,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的统一。
2、法的作用泛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法不仅具有规范作用,也具有社会作用,其社会作用是由法的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社会主义法是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意志的体现,具有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这种作用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5个方面,即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
务大局、党的领导,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的发挥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
问: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5个方面。
2、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2)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须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三,必须树立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公信力;
(3)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第6页共6页
本文发布于:2022-07-20 15:4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254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