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众路线
4、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
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
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
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
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
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
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
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
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
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通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
2/14
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
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新民主
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
4、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
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
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
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
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
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
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
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一
化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2、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
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
3/14
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
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
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
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
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
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
重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
造了条件。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
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
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
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
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的阶级力量;
随着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
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
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
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总之,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
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
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A、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
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
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
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
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
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
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
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
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众
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
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
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最主要内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
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4)建设和谐社会P151页
2、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
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
展程度。
B理论意义:
1)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
义。
2)是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
求?
a)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
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的5个新目标:(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2)扩社会主义民
主(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
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方式、消费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1)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2)改革和革
命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都是发展的动力(3)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并不
亚于革命。(4)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
义的伟大探索。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
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充分肯定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
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
基础。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
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
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
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
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
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
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
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
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
要求。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步实
现共同富裕(3)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
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注意区别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
5、考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6、为什么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
展不平衡的现状。(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市场经济
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B: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
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C:外资企业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
与社会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我国社会主义基
本经济制度决定)注意:按劳分配实行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环境下!
8、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2)按资本要素分配(3)按管理和知识
产权要素分配。
9、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后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0、创新型国家:科技史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1、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P207
12、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
得到充分发挥。
13、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1)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2)我国目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
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3)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
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14、5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5、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2)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3)保护生态环境
注意:本章是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的热门考点,知识点多,记忆起来容易混淆。请
同学们牢记以下几个关键词来帮助记忆本章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股份制改革、社
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效率与公平、先富和后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
型国家、自主创新、“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统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的辩证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3)依法治国是党
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
践中,决不能将其分割对立起来。
2、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使命相同)
3、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利益,维
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2)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3)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
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做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
国家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根本不同点:
(1)权力机关性质不一样: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3)人大代表与西方
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6、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回答政党制度优越性亦可)(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是一种政治领导(3)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拥有着共同的根
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共
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5)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
事务管理(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
展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10、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
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万能句)
1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众实行依法治国。(2)依
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3)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1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
本保证。(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
重要保障
1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注意:本章节是政治考试大题的出题热点章节,由于涉及到很多重要知识点,同学们务必要
牢牢掌握。其中依法治国是历年考试的热门,而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3项基本政治制
度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点,亦需要牢牢记住。
第十章
1、为什么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1)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3)为现代化
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就是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反作用)
2、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公民。
3、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指导,双为,双百,三贴近,两立足,两手
抓)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众。(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为什么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2)中国国
情的需要(详见P256)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精神7、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8、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体系。9、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1)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2)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适应(3)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适应(4)必须与
社会主义荣辱观相适应10、为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
要性+重要性书本P267)11、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P267-268)注意:文化方面内容是近几年常考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化创新等方面。本章
的内容基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同学可以按照如下规律识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心环节、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文化章节本身
内容相对简单,基本都是需要记忆的东西,理解性要求较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
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科学内涵?(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是对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是对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
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5、如何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系?(难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当然,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要更高、时间要更长、
任务要更重。这是因为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需要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还是包含各个方面的总体属性;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有什么阶段性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哪些条件等重大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
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它们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
然的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
伟大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针对当前经济
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7、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具体
P281)
(2)基本原则: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E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的关系F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建
(3)目标任务:P283
8、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P282)4点
9、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设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保障人民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团结
注意:和谐社会这个章节是紧扣时政的环节,进而成为近几年的必考环节,题型不固定,但
是一般以小题目出现,或者穿插在其他论述题中。本章知识点杂而多,但是重要知识点比较
集中。很多知识点都是最新的热点词汇和表示,同学在识记时应该不会陌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章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十个方面内容(P303)2、“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的伟大意义:(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
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
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构想
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思路。3、港澳回归的史实(识记)4、香港回归的
意义:(P307)5、新形势下的“一国两制”(识记)注意:本章节一般都只以小题目形式
出现,不是重点考试章节,由于涉及敏感问题,若有大题,作答时务必要按照课本原句答题,
不要自作主张的乱写。一般来说本章内容识记就可以,不要求牢记掌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章1、为什么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1)是基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
必然选择(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
择。2、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3、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
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
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4、如何理解“维护世
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科学内涵?(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
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4)推动建
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本章内容主要涉及是小题型,大题目很少会出现论述,
需要同学掌握的是能够联系热点分析问题。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以及“和平发展道路”是本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十五章内容相对次要,同学们自己按照考纲浏览课本就行。这里不作陈述。
本文发布于:2022-07-20 15:0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254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