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征纳双方主体在税收法律中地位的平等性

更新时间:2025-01-13 15:27:34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18日发
(作者:居委会选举)

浅析征纳双方主体在税收法律中地位的平等性

内容摘要:

税务机关是以国家的名义,以管理工作者的身份出现的;纳税人

则是以被管理者的身份参加的。因此,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来说处于优

越的地位。

对税务机关来说,它既是税收管理者,又是提供服务者、接受监督制

约者;而纳税人既是接受管理者,也是享受服务者、实行监督制约者。

从而使税务机关成为“权力主体”,纳税人则成为“义务主体”。在

税务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纳税人处于相对优越的地位,税务机关负

有较多的义务。

从法学意义上讲,义务是和权利相对应的,社会成员既然有权享受国

家举办的公共事业的利益,相应地就必须要承担向国家缴纳公共费用

的义务,即纳税的义务。

因此,在法学理论中,必须把平等观念贯穿于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

双方的法律地位不应有谁居主、谁居从以及权势实力大小之分,二者

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诚信的基础上。税务机关行使其

职权的范围,不得超过双方的“约定”,滥用权力等的法律责任。

改进宣传,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注重在税收方面的权利;在想方设

法赚钱、消费、享受的同时,对于纳税也颇能接受,常为自己是纳税

人而自豪。要注意表彰那些一贯诚实守法的优秀纳税人,提高他们在

社会上的名誉和地位,以其形象影响广大纳税人,倡导良好的纳税道

德和社会风尚。使全社会都能伴随法制观念的增强而对纳税人的地位

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办事公正,礼貌周

到,高效廉洁

通过一整套健全的制度、办法及严密的执行程序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将

其充分落实。对落实不够或抵触不落实的,应允许纳税人通过正常渠

道反映、申诉,以得到公正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关键词:纳税人、税法执行者

;

;一、“征纳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若干理论的从新认识

;目前为止,税收理论和教科书普遍认为:税法的主体,即代表国

家行使税权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征税主体

享有单方面的征收权利,其义务不过是正确地行使征税权利,权利大

于义务;而纳税主体则只负有单方面的缴纳税款的义务,其享有的权

利也只是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义务大于权利。”这种理论无疑有助

于强化税务机关的法律地位,增强税法的刚性和征管力度,但它却给

一些税务机关和办税人员以“税法执行者”自居,无视纳税人的法律地

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认为,“征纳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理论观点的认识主要在于:

;1.把税收法律关系当作税务行政关系的简单描述,混淆了社会地位

与法律地位的区别。所谓税务行政关系,是指税务机关在行使其职权

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在税务行政关系中,税务机关是以国家

的名义,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纳税人则是以被管理者的身份参加

的,因此,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来说处于优越的地位。这种优越性具体

表现为:其一,税务机关处于固定不变的主动地位,享有许多税收管

理权。其二,税务机关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其行使职权、依法作

出税收征管行为时,具有自主决断的权限,无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其

三,税务机关处于决定地位,税务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则具有不可置

否的执行效力,即使在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也不能停止执行。

;税收法律关系,则是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依照税收法律法规

产生的税收权义关系。它的实质在于:其一,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

纳双方具有各自意志存在基础上的一致。其二,纳税人在一般情况下

是被支配者,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又可能转化为支配者。如对税收方面

不明白的问题,纳税人可要求税务机关给予解答;有关生产经营的情

况,可要求税务机关负责保密。由此可见,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

双方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具有双向性,即允许角相互换位。其三,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动和被动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绝对的主动者和

被动者。对税务机关来说,它既是税收征管者,又是提供服务者、接

受监督制约者;而纳税人既是接受管理者,也是享受服务者、实行监

督制约者。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可以主动要求纳税人如此这

般,纳税人也可以主动要求税务机关如此这般。当纳税人遇到不可抗

力,符合税法减免税规定时,可主动要求减免。此外,税务机关在税

务执法过程中可能是主动的,到了税务行政诉讼程序中又可能是被动

的。

;由上所述,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把税收法律关系仅仅解释为或使

之成为税务行政关系的法律化,那是不合理的。纵观现代行政法产生

的原因、背景及历史发展,其根本宗旨和意义是要把税务行政关系民

主化。

;2.以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作为衡量税收

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的尺度,忽略了两种法律关系的不同性

质。如前所述,税务机关在税务行政关系中处于“优越”的地位,法律

赋予它税务执法权,从而使税务机关成为“权力主体”,纳税人则成为

“义务主体”。换言之,当纳税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义务时,税务机

关可以径行行使以下权力:(1)推定有效权;(2)获得社会协助权;

(3)自由裁量权;(4)自行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权;(5)自行强制执

行权。相反,当税务机关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义务,甚至出现违法行

为给纳税人造成损害时,纳税人也不能自行否定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

效力,不能加以抵制,更没有强制变更权,而只能通过行政复议或行

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不对等性,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税务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也是

不对等的,作为被告的税务机关,其义务多一些,即法律对税务机关

的限制性规定多一些。这些规定主要有:(1)税务机关只能以被告

身份出现,税务行政纠纷的另一方当事人则只能以原告身份出现,而

且税务机关不享有起诉权和反诉权;(2)税务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它

如果举不出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合适的法律依据来支持其具体行政行

为,就只能败诉。

;可以看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税务机关享有许多特权,较纳税

人处于“优越”的地位”;而在税务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纳税人处于

相对优越的地位,税务机关负有较多的义务。这样就保证了税务机关

与纳税人之间实际上的法律平等地位。由此笔者认为:在社会生活中,

客观上存在着不对等性,法律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设立也就不同,从

而形成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但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

情况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在法律地位上也必然是不平等的。

;3.用税收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作为“征纳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

是税收法律关系特征的理论根据,未免乏力。(1)不少教科书都这样

认为,国家权力和法律制度“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中

外合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强制性的财政分配……所以就形成了国家

和国家代表机关享有决定性的权利,可以单方面决定产生、变更、停

止征纳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主体的

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实行的是等价交换”,而“税收是国家无偿地向自

然人和法人征收实物或货币,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国家或代

表国家的税务机关有按税法规定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的权利,而

没有相应的义务;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另一方——纳税人则只有按时

足额地向税务机关履行纳税义务,而不能取得相应的权利”。〔3〕其

它类似上述的观点,尽管在表述上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也不外乎是

说,税收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赋予了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

律地位不平等这一特征。

;其实,我们只要略作分析就会发现,税收的强制性至少包括两方

面的含义:其一,国家征税是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

这里所说的税收的强制性,只是说明国家征税是以什么身份来进行的,

即国家征税不是以财产所有者的身份凭借财产所有权进行的,而是以

超财产所有权的政治权力进行的。税务机关作为国家的一个执法机关,

在执法即征税过程中当然具有强制性。但所执行的“法”,是人民意志

的产物,是人民权力的体现,税务机关并不能随意决定产生、变更、

停止征纳的权利义务关系。我们更不能对强制性作歪曲或庸俗的解释,

即不能以纳税人向国家纳税是出于被迫来解释税收的强制性特征,并

以此作为“征纳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的根据。其二,国家征税和纳税

人纳税必须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和制约。征税人要依法征税,纳税人

要依法纳税,违背税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制

性就是法律的制约性。这是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集中体现,建立在这

一原则基础上的税收法律关系,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4〕但对具体纳税人来说,税收偿还是非直接的,主要表现为纳税

人纳税和享受公共需要在量上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这就容易使纳税

人产生误解,把纳税看成额外负担,以至出现逃避税行为,从而使传

统理论要把纳税人置于不平等的地位。实际上,从法学意义上讲,义

务是和权利相对应的,社会成员既然有权享受国家举办的公共事业的

利益,相应地就必须要承担向国家缴纳公共费用的义务,即纳税的义

务。〔5〕因此,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讲是

对等的,其法律地位也应该与税务机关相平等。

;二、确立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法律地位平等性的几点建议

;在“征纳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观念的影响下,一些税务机关和办税

人员无视纳税人的法律地位,损害了他们在纳税人心中的形象,引起

了纳税人的不满。特别是当纳税人的权益受到损失又得不到正确处理

时,纳税人便失去了对国家税收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封闭办税”给税

收蒙上了神秘彩,纳税人无从知道税收政策法规及自己的合法权益,

无从知道所缴税款的去向用途。在没能正确理解税收意义的情况下,

纳税被视为强加的负担,一些纳税人“谈税变”,这种逆反心理不能

不说是导致偷逃税收的一个原因。

;由此可见,纳税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亟待解决,但就我国现实来看,

尊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进而提高其法律地位并非易事,当务之急是

要更新理论,改进宣传,强化法制。

;1.更新理论,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在我国法学界,探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法律地位的平等性问

题,一直被视为畏途。分析其社会历史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长

期以来,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在财税管理方面实行的是高度集

中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企业同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表现在税收关系

上就是:征什么税,怎样征,征多少,税款的去向用途,均无条件地

听命于国家及税务机关,纳税人只有缴纳税款的义务。第二,在旧中

国漫长的历史上,封建专制的君主统治从未受到过有力的挑战。时至

今日,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税务行政管理当然也不例外),仍保留

了专制制度下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管制方式。如“长官意志”命令主义,

高高在上、无视民主,以言代法、以政策代法等等。人们对这种管理

方式似乎已习以为常。基于以上原因,对客观存在于税务机关与纳税

人之间的不平等身份、地位,加以消极被动认可,似乎是税收法律关

系所能做的唯一选择。于是乎,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

地位不平等”便被固定化和模式化。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一般生产经营者成为享有充分自主自

由的市场主体,参与社会的各项经济政治活动,税法已成为国家实现

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因此,在法学理论中,必须把平等

观念贯穿于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不应有谁居主、谁

居从以及权势实力大小之分,二者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

诚信的基础上。这就是说,当事人双方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形成的对价

关系,并不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专利。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税务机关享

有并行使职权的前提也是纳税人的同意,包括通过税收立法来具体分

配双方在税收征纳过程中的权利义务。税务机关行使其职权的范围,

不得超过双方的“约定”,即国家宪法和税法所规定的范围。税务职权

行使的条件是提供服务并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承担“违约”诸

如不履行义务、滥用权力等的法律责任。


本文发布于:2022-07-18 20:3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21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