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5-01-14 04:09:00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18日发
(作者:新交规 车牌架)

法律常识教学大纲

法律常识教学大纲

一、教学总目标

《新农村法律常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丛书》之一,是推动农民众提高科

学文化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普及法律常识的生动读本,也是农村成人中专设

置的一门重要的文化课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新农村法律常识的基本理论、原则、方

法,能够结合实际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确保法律的公正与

公平。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要求

第一编基本权利与义务

1.▲掌握“公民”的概念,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1.识记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龄。

2.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享有”与“履行”的含义。

第二编村民自治

1.▲理解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理解“自治性组织“的含义。

2.了解村民委员会的任务及村务公开的内容要求。

3.了解村民委员会应有的职能及村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4.▲掌握村务公开的内容

5.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产生的一些条款以及村民在其中的作用。第三编土

地承包

1.▲了解土地承包的原则及程序,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2.理解土地流转应遵循的原则。

3.▲应用学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合同格式是重点。

4.了解土地承包的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

第四编征地补偿与房屋宅基地

1.▲掌握征收耕地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2.理解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建房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3.了解擅自转让或买卖宅基地、集体所有地方面的法律责任。

第五编生产经营

1.▲掌握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应承担的责任及处罚标准。

2.▲掌握生产、经营假劣农药应承担的责任及处罚标准。

3.了解国家对使用农药的规定。

第六编进城务工

1.▲识记劳动合同包括的内容。合同内容是重点。

2.掌握用人单位农民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况。

3.了解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工伤以及相互的法律责任。

4.▲运用国家对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特殊规定适时为自己

维权。

5.了解劳动仲裁有关的一些法律常识。

第七编婚姻家庭

1.识记男女法定结婚年龄。

2.了解禁止结婚的情形,什么是无效婚姻,什么是重婚,▲遗产继承的

顺序。

3.理解夫妻的共同财产,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保护义务及子女对3

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规定。

4.▲面对家庭暴-力,如何运用《婚姻法》保护自己。

第八编农民维权

1.▲掌握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

2.了解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概念,哪些案件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

辖。

3.了解证据的种类,刑事赔偿的范围。

4.▲应用申请法律援助的方法。

第九编农民信访

1.▲了解信访的概念及可以信访的事项、方式。

2.▲了解信访人在信访中应当遵守的规定。

3.侵犯信访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

第十编刑事法律

1.了解正当防卫及其应具备的条件,刑事犯罪的一般内容。

2.理解什么是犯罪。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

3.▲掌握哪些情形可以不追求刑事责任。

第十一编治安管理

1.▲了解治安管理的种类。

2.▲掌握哪些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3.了解一些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处罚规定。

第十二编农民权益保障

1.▲了解农民能否拒交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

2.掌握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国家对赡养人义务的规定。

3.▲掌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职责

4.▲掌握国家队妇女权益保护的规定。

5.▲了解国家队赡养人、老人的保护规定。

6.国家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的优惠政策。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范围在各章所打的“▲”内容中。考试时间为笔试90分钟。题型为:1、

填空题(20分);2、判断题(20分):3、单项选择题(20分);

4、简答题(30分);5、案例分析(10分)。

结业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

4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2016-07-189:34|#2楼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法律法规课程代码:0115521D5

学时/学分:24/1.5

课程类别: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平台/选修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导论、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制图、材料力学、土木工

程测量等。后续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道路桥梁工程

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开课单位: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所属团队/团队方向: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团队方向课程负责人:柳鹏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平台选修课。二、教学目标

1、熟悉建设工程基本法律制度。2、掌握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法律制度。3、

掌握建设工程承发包法律制度。4、掌握建设工程合同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5、

掌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三、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矩阵

2、此表用√表示该课程教学目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度。

1

四、各教学环节对专业培养标准的贡献

2、用整体贡献度汇总表示改课程各种教学环节对专业培养标准中知识、能

力、素质的平均贡献程度。3、教学环节可以是讲课、实验、课堂讨论、习题、社

会调查等多种教学环节。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

注:1、用*表示该教学内容为教学重点。用#难点符号。

六、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结合自学。课堂教学以建设工程基本法律制度,建设工

程施工许可法律制度,建设工程承发包法律制度,建设工程合同和劳动合同法律制

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作为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背景,理论联

系实际,培养法律意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2

法组织讨论。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工程实践,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

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能力。

授课过程中,注重以工程实践为纽带,以项目为牵引,来组织各个学科知识的

有机参与和整体建构。依托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和心得,教学过程体现内容广博、

富于启发而不拘泥于形式的特点,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接受力,

加强教学效果。

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性质:为考查课,最终成绩按五级制评定。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考试办法:由平时小测验成绩和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组成,其中平时小测验

成绩占总成绩的20%,作业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50%。

注:1、考核性质选择考试亦考察;

2、考试形式选择闭卷还是开卷;笔试还是口试、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等;

3、考试办法选择由几部分组成总成绩,各自占总成绩的比例。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

[1]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参考书目:

[1]纪婕.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安永.建设法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3]何佰洲.建设工程法律与法规.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3

《职业道德与法律》新版教学大纲2016-07-1813:35|#3楼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

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

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

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

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

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

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

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

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

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

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

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

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

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

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

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

德的主要内容。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

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

感。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

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

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

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

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

业道德规范。(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

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

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

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

权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

主、公正、平等。

运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

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

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

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

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

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3.崇尚程

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

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

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运用: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内容

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

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

(2)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

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

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

(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民

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运用: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

担责任。

教学内容

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

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2)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

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

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4)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

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5)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

义务,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承担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

动者权益的能力。

(2)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依

法经营的观念,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3)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

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

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

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

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

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

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

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

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

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

法。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综合实践活动时

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

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

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

全过程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导。要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

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

重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

动,并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

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

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和

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

各地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

质量,做到科学准确、生动实用;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

有效利用。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32学时,复习考试2

学时,机动2学时。

五、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让学生了解自己

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发扬成绩、到差距、明确方向;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使

教师透过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

学。

2.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

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

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尤其重视评价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既评价学生

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

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

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

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

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

互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

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方式。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

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

地把握;“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

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

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

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行为表现评价分为课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生活践行道德和法律的实际表现。以

道德、学校纪律和法律为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日常行为表现。

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教”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

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

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①《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2016-07-1811:51|#4楼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教育政策与法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

课,是为适应依法治教和更新知识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

员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法及其实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依法治教之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

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其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

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增

强教育法制观念,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教学建议

1、要处理好知识性、针对性和实务性的关系,既要讲清教育政策法规及其实

施中的基础知识也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实效性。

2、要注意与全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教材中的知识相衔接,保持基本概念的

一致性,力求使学院对教育法制有个全面的认识,达到更新知识、转化关联的目

的。

3、要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在使学员对现有教育政策与法规有一般了解的同

时,重点要将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及其相互关系讲透,并

使学员初步掌握解决法律纠纷的方式、方法,对难点问题要讲述清楚。将案例教学

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学员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的能力。

4、在教学中可适当介绍国外教育法的理论与实践,开拓思路。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对本学科教学内容要按照“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2-07-18 16:2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21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