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本国法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之
一。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学是一门较新的、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科,
因而对法律体系问;题的研究更具有迫切的意义。这个问题不仅
对法学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法律院校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
直接有关,而且对立法规划、司法实践、法规整理与法规编纂、
法学研究规划、法学图书资料分类以及法学工具书的编辑等工
作,都具有直接、间接的意义。
我国的法律体系应是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它应该从我国实际出发,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当然,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我们应当借鉴外国的或
我国历史上的经验,但决不能盲目照搬。
陈守一同志和我于1980年间曾合写《论法学的范围和分
科》一文(2),实质上也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学体
系问题。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又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随着时
间的推移,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有所发展。这篇文章就是以上
述论文为基础,试就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法。
一、法律体系的含义
体系一词泛指由若干事物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因而,
法律体系一词就成为一个多义词,在国内外法学著作中都有不同
的含义。仅就国内法学界而论,有的指比较完备的法律或法制;
有的指宪法、法律、法规等各种成文法法律渊源的体系;有的指
各种法律分类的体系;有的更广义地解释为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
的体系或“法治系统工程”、“法网”,等等。
按照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学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
传统解释,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各种部门法组成的体系,如《法
学辞典》对该词的定义是“由各法律部门组成的一国法律有机联
系的整体。”(3)为了尊重“约定俗成”的原则,本文所讲的“法
律体系”也是在最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的。因而,我国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是指由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各部门法组成的整体。研究我
国法律体系,也即研究如何将我国全部法律分门别类,从而建立
起一个由各部门法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系。不言而喻,一国
的法律体系仅指本国仍生效的(加上正在或即将制定的)法律,
不包括国际法或已不生效的国内法。
部门法当然离不开成文法的规范性文件(即通常所讲的法
规汇编意义上的“法规”),但二者并不是一个概念。尽管有些部
门法的名称和相应规范性文件名称是一致的,例如作为一个部门
法的“刑法”和作为一个规范性文件的《刑法》或《刑法典》。有
些部门法的名称,例如行政法、经济法等名称,一般来说,只是
许多同类的单行的成文法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并没有《行政法》
或《经济法》之类的规范性文件。
部门法的划分和法律的其他分类(如实体法和程序法、根
本法和普通法等)是有密切联系的,在划分部门法时要考虑到这
些分类,但部门法的划分并不等于这些分类。
有些法学著作中提出了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之间的区别问
题。这里应注意的是:对立法和立法体系二词可以作不同意义的
理解。狭义的立法仅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代表机关(在我国还
包括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制定法律这种特定的规范性文件
的活动;广义的立法则泛指制定任何成文法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中间意义的立法则指除以上狭义的立法外,还包括根据宪法规定
或由最高权力(代表)机关授权,由政府部门或地方国家机关制
定某种成文法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因而我国法学界个别文章中所
提出的一级立法和二级立法,或西方法学著作中通常所讲的议会
立法和授权立法(或委任立法),从字面上讲,就是分别指以上
狭义的立法和中间意义的立法。
如果从以上狭义的立法来说,法律体系显然不同于立法体
系,前者的范围远比后者为广,例如行政法是法律体系中被公认
的独立的部门法之一,但这一部门法中的主要成分是各种行政法
规。它们并不是由最高权力机关或其常设机关制定的。如果从广
义的或中间意义的立法来讲,这种立法体系又可以指不同含义,
例如,它可以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的立法规划,而立法规划显然
不同于法律体系;它也可以指有关法规整理或法规编纂的结构,
但这种意义上的“立法体系”是否等于法律体系,就取决于这一国
家的法规整理或法规编纂采取什么形式。如果根据我国50~60
年代出版的《法规汇编》形式(将一定时期的法规加以粗线条式
的分类编排),或采用《美国联邦法典》的形式(将联邦议会通
过的全部现行制定法规定划分为50类)或苏联近年来出版的《法
律汇编》的形式(将全苏联的法律划分为关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
度等7类),那么,这些分类也不等于部门法的分类,因而法律
体系也不同于立法体系。如果采用西方国家民法体系(即大陆法
系)国家法规编纂形式,如日本的“六法全书”之类的形式,就可
以说法律体系大体上等于立法体系。但不论对立法或立法体系的
含义如何理解,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
点是毫无疑义的。
二、划分部门法的根据
研究一国法律体系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划分本国部门法的根
据(或标准、原则)是什么。自50年代初以来,我国法学著作
中关于这一问题的传统观点是: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主要是法律所
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4)。
这里讲的“不同社会关系”实际上是指社会关系的不同领
域。划分部门法时无疑首先应考虑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
领域。因为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即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里讲的“人们”既包括个人,也包括能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法人
(国家、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等)。社会关系涉及经济;政治、
文化、宗教、民族、家庭等各个领域。有关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
护、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尽管其
直接的保护对象并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而是某种自然
现象,但其内容仍在于调整人们在有关这种自然现象方面的相互
关系。程序法不同于实体法,但程序法同样是调整一定的社会关
系的,即在实体法所规定的某种权利义务受到侵犯时而产生的诉
讼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也的确是划分部门法
时所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刑法调整的范围涉及社会关系
的各个主要方面,它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原因在于它
是以刑罚(即刑事制裁)作为手段来实现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任
务的。在这里,调整方法实际上是指对违法行为制裁的形式。因
而也可以说,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的区别之一,在于民法和行政
法是分别以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的方式来保证民法和行政法所
要调整的社会关系的。
划分部门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仅以社会关系的不同
领域和不同的调整方法作为划分部门法的根据显然是不够的。除
此二者外,还应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
第一,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主体以及这种主体之
间关系的不同形式。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主体实质上就是法
律关系的主体。如上所述,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个人和法人。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形式,例如有的是民事
平等关系,有的是行使国家权力所发生的关系等等。民法和经济
法这两个部门法都是调整经济社会关系的,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
在于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不同形式。关于这
一问题,在下节中再加论述。
第二,在划分部门法时,也应考虑到不同社会关系领域的
广泛程度和相应法规的多寡。社会关系包括无数领域,但这并不
意味着调整任何社会关系领域的法律都应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法。例如选举法是调整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域的,但是目前
我国的选举法规的数量还是很有限的,有关选举的法律规定分散
在许多不同的部门法中。因此,至少就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而论,
不必将选举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只须将它列入宪法这一部
门法中的一个附属部门即可。反之,有的社会关系,例如通常所
说的经济关系领域,其范围极为广泛,几乎可以说每一部门法都
在不同程度上调整经济关系,因此很难设想可以把凡涉及经济领
域的法律都纳人作为部门法之一的经济法。
在实行成文宪法制度的国家,只有一个宪法,但它是国家
的根本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它不像一般部门法
那样,仅调整社会关系的一个或几个领域,而是调整全面的社会
关系,即对本国社会关系的各个重要领域都作了原则的规定。严
格地说,不能称宪法是部门法,它是一切部门法的基础。如果称
它为“部门法”,也只是在特定意义上才这样称的,即它是一国法
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是占主导地位的部分。
第三,与上述因素密切联系的另一因素是:划分部门法既
不应过宽也不应过细,在它们相互之间还应保持适当的平衡。过
宽过细或过大过小,都有背划分部门法的原意。划分部门法对法
律院校课程设置、立法规划、司法实践、法规整理与法规编纂、
法学研究规划、法学图书资料的分类以及法学工具书的编辑等工
作,之所以都有重要意义,归根结底就在于通过这种划分,有助
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的全部法律。
为此,在每一独立的部门法之下,不妨再分为第二层次甚
至第三层次。第二层次的法律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这一独立
的部门法中,如宪法,除了占主导地位的宪法外,又有几个附属
的、较小的或第二层次的部门法,如各级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
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籍法等;另一种是某一独立的部门法,
如自然资源法,由几个平行的、较小的或第二层次的部门法组成
(如土地法、森林法、能源法等),其中并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
的法律。
一国的部门法划分为多少比较合适,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
原则。根据各国立法史的经验来看,普通法法系(即英美法系)
国家对部门法的划分,特别是私法的划分,是相当模糊的;苏联
和民法法系(即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将部门法划分为十个上下。
第四,在划分部门法时,应以全部现行法律为基础,同时
也应适当考虑正在制定或即将制定的法律,以保持法律体系的相
对稳定性,特别是我国的法制正处在逐步完备的过程中,在划分
部门法时,就更是如此。因此当我们将民法、经济法或行政法分
别划为独立的部门法以及在考虑它们内部的层次如何划分时,显
然应考虑到那些正在或即将制定的许多有关法律。
综上所述,划分部门法的根据或原则,应包括六个因素:
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方法;
社会关系的不同主体和主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形式;不同社会关系
领域的广泛程度和相应法规的数量;不应过宽或过细并保持适当
平衡;以全部现行法为基础,同时适当考虑正在或即将制定的法
律。以上这六个因素是互为联系的、交错的。对每一部门法的划
分要综合各种因素加以考虑。
三、经济法应作为一个部门法
一国的法律体系首先随着本国法律,最终必然是随着社会
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同时也随着立法者和法学工作者的认识水
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改变。当然,法律体系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立法者和法学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在于使本国法律体系既有健全
的发展变化,又能保持相对稳定性,避免放任自流和动荡不定。
各种社会关系是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各部门法
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交错。例如,宪法要对本国社会关系作出
全面的、原则的规定,因而宪法和其他所有部门法必然存在着交
错;又如经济法同民法、劳动法、行政法以及自然资源法等部门
法之间,就调整经济关系这一角度而论,存在更多的交错。因此,
要科学地划分部门法,就要善于区别必要的交错和不能容许的重
复以至混乱。
从近年来我国有关法学文章以及法律起草工作的实践来
看,经济法与其他一些部门法,特别是与民法之间的界限是一个
争论较多迄今尚无大体一致意见的问题。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教
授加藤曾就我国法学界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之争问题写了一篇长
文,先在日本发表,后又在美国发表。文章的基调是,对社会主
义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必然地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来说,就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民法典的制定提出了
一些特殊的问题。在民法法系(即大陆法系)中,民法(包括合
同法、民事侵权行为法、财产法和家庭法)和经济法(反托拉斯
法和对私人交易的公共调节)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可是在社会
主义国家,由于私法和公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合在一起的,这种区
别就变得难以分清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定民法过程中,起草人
就遇到了民法是什么以及它和经济法又如何区别开来的问题。”
(5)
应该承认,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经济法作为一
个部门法的问题,包括经济法和民法之间的界限问题,是一个比
较复杂的问题,但也并不必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主题
限于一般地探讨我国法律体系,不宜过多地论述有关经济法问
题,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目前研究法律体系,即研究如何划分部
门法时,明确经济法作为一个部门法的概念,它与其他部门法之
间的界限,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研究上述问题时,应当特别注意: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
济法和泛指的经济法(或经济立法、经济法规)是两个既有联系
却又是不同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经济法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二者不应加以混淆。围绕经济法问题上的有些争论,看来
是和经济法概念上的混淆有关的。
我们完全可以正确地指出,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
要,必须重视经济法,加强经济立法,制定大量经济法规,等等。
我们也可以一般地对经济法下一个简短的定义:经济法是“调整
社会经济关系的法规的总称。”(6)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
这样的定义,来写一本以《经济法》为题的专著,编一本《经济
法规汇编》的资料,在法律院校中设立一个经济法专业,等等。
但应注意,所有以上讲的“经济法”(或经济法规、经济立法)都
可能是(事实上也大体上是)泛指的或广义的经济法,而不是指
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或狭义的经济法。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一般地将经济法界说为“调整社会经济
关系的法规的总称”,因为顾名思义,经济法是调整社会经济关
系的,但这是一个泛指的或广义的经济法的定义,对作为一个部
门法或狭义的经济法来说,上述定义是不合适的。从逻辑上说,
定义者和被定义者的外延是不相等的。就一国的法律体系来说,
经济法是其中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它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
律,但并不是调整一国全部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事实上,一国
法律体系中的其他各个独立的部门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调整着社
会经济关系,特别是民法,主要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从这一
点上讲,“经济法”这一术语,就像法学中的其他不少术语,诸如
法;法律、法制、法治等一样,是多义的,甚至是容易引人误解
的。现代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大量有关经济领域的法律,但就大多
数国家的法学著作来说,一般并不将“经济法”作为部门法的各
称,这也不是偶然的。
一个财经学院如果单独开设“经济法”这门课,而不开设其
他更多的法律课程,它完全可以从泛指的、广义的“经济法”定义
出发来理解这一课程。但在一个法律院校中(不论是法律专业或
经济法专业),它所开设的课程,除了经济法这门课外,还有民
法以及其他许多法律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必须要明确“经
济法”这一课程与民法等课程之间的界限。不认真地研究这些问
题,是不合适的,仅提出“大经济法”或“大民法”之类的原则,看
来也是不够的。
一般来说,一国的法律体系问题,包括经济法与民法或其
他部门法之间,的划界问题,当然是学术上的问题,但这些问题
不仅与法律教育、法学研究、法规整理和编纂、法学工具书编辑、
法学图书资料等工作直接联系,而且对立法与司法工作也有直
接、间接的联系。一个明显的例证:1981年12月通过的《经济
合同法》一般被认为是狭义的经济法的一个重要法规。根据该法
第2条和第54条,经济合同法适用范围是企业、农村社队、国
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之间的经济合同关系;个体
经济户、农村社员同法人之间的经济合同关系则参照该法执行。
这里就需要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有没有以上所讲的经
济合同关系以外的合同法律关系,有没有例如公民之间或除个体
经济户、农村社员以外的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如果
有,又用什么法律来调整?《经济合同法》和拟议中的《民法》
中的合同篇(即合同法)有什么关系和差别?我们在这一问题上
的立法方针是像个别东欧国家那样,不同的合同法关系分别由经
济合同法和民法合同法来调整?还是像其他多数东欧国家和大
陆法系国家那样,所有合同关系都由民法合同法调整?或者还有
其他方针?
据报载:“近几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
我国已颁发了约300个新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其中近250个
是经济法规。此外还有140多项经济法规正在制订中。”(7)据
我的理解,这里讲的“经济法规”是指广义的经济法或经济法规,
即其中仅一部分属于狭义的、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其他部
分则属于别的几个同样也在不同程度上调整经济关系的部门法。
反过来,如果以上讲的近250个经济法规都可以归人作为一个部
门法的经济法;又如果以上讲的300与250之比可以适用于我国
全部现行法规的话,那就意味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经济法作为
一个部门法的数量占六分之五,其他所有部门法的总和仅占六分
之一。
显然,这样来理解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无论从理论
上或实践上说,都是不合适的。我们不能把凡是调整经济关系的
一切法律都称为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同时,上面已指出,
划分一国部门法时应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不应过宽也不应过细,
各个部门之间也应保持适当的平衡,过宽过细或过大过小,都有
悖划分部门法的原意。保持适当平衡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一国
的全部现行法律。
四、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议
经济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法,
是与一些传统的部门法如民法、劳动法、行政法等并列的部门法;
婚姻法可扩大为家庭法;劳动法可扩大为劳动法和社会福利法
(一称社会安全法或社会保障法);各种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
法也可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以上这些部门法都在不
同程度上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相互之间建立合理的分工关系,既
有交错又有区别。
大体上说,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国家机关在计划和管理
国民经济以及各种经济组织内部或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大部分经
济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国家、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公民与其他
法人在财产所有权、一般民事合同、民事侵权行为方面的经济关
系,同时也调整与财产关系有关或无关的某些人身关系(如版权、
发明权、姓名权等);民法中规定的很多总则和重要法律概念也
可适用于调整经济关系的其他所有部门法,特别是经济法。行政
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实现一般的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关系,其
中也包括有关工农商行政管理的法律。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
系,社会福利法调整国家和有关组织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和文化需要方面的关系,二者密切联系,也都主要涉及经济
关系。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调整各种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
规划、利用、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在研究经济法与其他有关部门法之间的划界问题时,一方
面应注意,这种划界并不是立法部门或法学工作者“随意规定”
的;但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这种划界是相对的,这不仅是因为
一国的部门法的划分,即法律体系,是随着本国法律的发展变化
以及立法者和法学工作者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改变的,而
且还因为,往往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划分法,它们各有利弊。在这
一点上,我们不妨回顾厂下资产阶级立法史中关于“民商合一”和
“民商分立”之争。单纯从立法技术来看,对这两种划分法是很难
作出肯定结论的。
除了将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列为独立的部门法外,我
还建议将文教科技法和军事法也分别作为独立的部门法,以适应
科技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法制方面的需要。
在划分部门法时应注意实体法和程序法之分的问题。实体
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或职权、职责关系),如果没有相
应的程序法的保障,那么这一国家的法制很难说是健全的。我国
已制定了《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试行)》,但行政诉讼
程序法尚未制定,有关行政诉讼的体制问题也不明确。例如,行
政机关和公职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的活动中侵犯公民权利,从而
引起行政侵权行为的责任问题,究竟由专门的行政法庭处理或由
普通法院处理,或由二者分别处理等问题。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
主和适应机构改革的需要,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亟待健全。就划
分部门法来说,刑事和民事诉讼法在我国法学界一般已被公认作
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而不是分别属于刑民法实体法部门。至于
行政诉讼程序法,暂且与行政实体法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独立的部
门法。
有的同志主张将司法制度或司法组织,甚至将法院组织法
和检察院组织法都单列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司法制度或司法组
织等作为二门课程或一本专著的名称,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作
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往往产生一个副作用,即或者是与宪法发
生不必要的重复,或者是削弱了宪法作为一个部门法的内容。为
此,我建议:可将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包括司法机关组织法)
作为宪法这一部门法中的一个附属的部门法,不要将司法制度或
司法组织等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当然,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
程序法、刑民事诉讼程序法、经济法等部门法中,都会涉及相应
的组织法问题。
附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议图解:
一、宪法(以宪法为主导部门,并包括以下附属部门)国
家机关组织法、政府机构改革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选举法、国
籍法等。
二、经济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国民经济计划法、
基本建设法、财政法、金融法、工业企业管理法、农业经济管理
法、商业管理法、交通运输法(包括海商法、航空法等)、对外
经济关系法(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经济合同法(与民
法中合同法之间关系待定)等。
三、民法
四、家庭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婚姻法、计划生
育法、亲属和继承法等。
五、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
土地法(包括土地征用法)、森林法、草原法、能源法、水利法、
水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
六、劳动法和社会福利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工
会法、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法、劳动保护法、职工奖惩法等。
七、文教科技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教育法、科
学法、专利法、发明奖励法、新闻法、出版法、文艺法、广播电
视法、文物保护法等。
八、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由以下各并行的部门组成)民
政管理法、治安管理法、城市规划和建设法、卫生管理法、交通
管理法(一般指维护城镇街道、公路等方面交通秩序的法规)、
工农商行政管理法(包括企业登记法、商标法等)、行政诉讼程
序法等。
九、刑法
十、司法程序法(以刑民事诉讼程序法为主导部门,并包
括以下附属部门)律师法、公证法、调解法和仲裁法、劳教法、
劳改法、监狱管理法、国际私法(指冲突法)。
十一、军事法
本文发布于:2022-07-18 11:1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208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